上海太古裡開了一家收納主題買手店,它的設計有點意思

2020-12-17 好奇心日報

5 月初,興業太古匯開始試營業。那時,這個位於上海南京西路商圈的商業綜合體,到處還是「即將開業」的圍擋,之後隔三差五就有圍擋被撤下來,開出新的門店。

Editor 是在 7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開張的。這個打著「全國首家收納主題買手店」名號的小店不足 80 平米,坐於興業太古匯三樓的南端,敞亮的白色空間很扎眼,斜對面就是近來人氣很旺的網紅奶茶店「 HEYTEA 喜茶」。

星球大戰主題展,以及全球第二家星巴克烘焙工坊的落戶,都讓興業太古匯一度成為熱門話題。但繞著購物中心內長而扁的 S 形環廊兜兜轉轉,你會發現,這裡的人氣,與社交網絡或是媒體上對它喧鬧的報導與評論並不成正比。

工作日的商場有一些些冷清,來往的不少人看上去多是像在相鄰兩座辦公樓香港興業中心一二座內上班的白領,穿著正式,方向明確,並沒有太多在商場裡閒逛的客人。

不管是一樓的十餘家獨立美妝精品店,二三樓的時裝、珠寶、運動服飾門店,客流量都不算高。

目前三樓的南角可能是興業太古匯客流量最密集的區域。喜茶的店鋪門前總是排著彎彎繞繞的隊伍,從這個角度說,Editor 倒是佔據了一個不錯的位置。

Editor 的兩位創始人 Jo 和馬建國原來都在 ONE·一個團隊,Jo 是這個文藝生活閱讀應用團隊裡的營運長。今年初,兩人從 ONE·一個團隊離開,當時並沒有明確的下一步計劃。 但是她們正好碰到興業太古匯有這樣一個位置,經過商量,迅速敲定了做一家生活主題買手店的想法,「所以其實開這個店是件蠻意外的事情。」 Jo 表示。

「 Editor 這個名字是建國取的,她取出來以後我們都非常喜歡,第一它本身的寓意很好,記憶度又非常高,其次它能夠給我們發揮的空間很大。」 Jo 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Editor 本身就有「編輯」的意思,店主人也希望這家店的本質可以是「一本線下立體雜誌」,成為一份實體指南,為生活在繁碌都市中的人們所希望的美好生活「立意」,做多種風格的產品搭配,以及「取材」,從世界各地搜羅、精選富有設計感又不缺乏實用性及趣味性的產品,並且有能力像編輯一樣去編寫,去把憧憬中的一個個畫面、場景以及生活方式變為現實。

「收納」也是極短時間內就定下來的主題。

「雖然這個概念聽起來很窄,但無論是哪種性別、哪個年齡層,其實都是每個人需要的事情,可以發揮和創作的空間非常大,就跟編輯本身這個詞的概念是非常類似的。」

Jo 告訴我們:「即使是在收納這個非常窄的主題裡,還是可以細分出非常多和我們日常生活情境相關的分類,比如旅行相關的收納,比如衛生間、廚房和辦公桌面的收納,每一個其實都可以大做文章,所以就好像說在編輯一本線下的立體雜誌,每一次的選題就取決你能讓哪些品牌放進來,可以講一個什麼樣的背後的故事,為哪些人提供解決方案。」

國內目前也有一些以單品類為主打的專業品類買手店,店鋪面積通常不大,主力產品價格區間較為親民,比如 On Pedder、SF Fashion、BLK、Spige 和 P Plus,以鞋子和配飾為主打商品;買手店 Coterie 則是第一個將歐美及日本當紅眼鏡品牌引入國內的潮流眼鏡店。

Editor 也定位於做一家「逛起來不會讓客人敬而遠之」的買手店。根據 Jo 的描述,她們預想中的受眾是「 25 到 35 歲之間,女性為主,對於生活有一定的品味需求,且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

這從 Editor 的選品中便能看出一二。

「我們有多年自己喜歡的東西,固定的品味,肯定會影響本身的選品,但是因為它的主題非常明確,限定在收納,所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太過於個人品味的影響,基本上是我們倆覺得美感還 ok 的前提下能夠兼具非常強的實用功能的商品。」

比如手指輕輕按壓兩側,蓋子就會自動打開的名片盒,搭配漸變色系的炫光外殼,一開業就成了店內爆款,很快脫銷,現在只留下幾個展示款擺在陳列臺上。

而日本 Isurugi 公司推出的 Soil 品牌旗下的硅藻土儲物罐,也是店內的人氣商品,硅藻土材質決定了它具有良好的乾燥功能,適用於儲存廚房中需密封乾燥儲藏的調味料、香料或是咖啡豆。這種材質近來頗為流行。

再比如丹麥品牌 Design Letters 今年推出的新品字母設計板 Message Board,既可以作牆面裝飾物,又兼有信息展示功能,與板子配套的是一套以 Arne Jacbsen 手繪字型做的字母和數字,可以組合出多種可能性,比如日期、菜單,小朋友房間的字母練習板,或是你喜歡的勉勵小句子等等。

在尋找能夠設計出契合店鋪主題「 Tidy Tide 收納」以及品牌調性的設計師時,Jo 第一個就想到了青山周平,「因為本身就認識青山,又覺得這個主題和青山特別 match,和他一拍即合,他提交的第一稿方案就是我們現在店裡呈現的樣子。」

因為改造胡同大雜院而在國內走紅的日本建築師青山周平,在他的實踐中提出了不少雜物收納策略。這次轉換到一個公共商業空間裡,青山周平對於「收納」的理解也與 Editor 的店主人很契合,他從原先並不規則的店鋪空間中,找出了一條最長的對角線,沿著這條對角線,設計出了一堵高 3 米、寬 12 米,且可以「拆解」的立面牆體。

整個牆體包括 19 個功能,既有可以開合的門,也有可以單獨從牆體中抽拉出來的陳列展示櫃,或是凹進去的展示臺,就連收銀臺窗口也被整合進牆體中。而在整堵牆面背後,設計師還專門闢出了一塊空間,用作「快閃店」,供 Editor 通過各種豐富的主題活動將「收納」的概念傳遞出去。

比如第一期旅行主題的「快閃店」,就是與被稱為「最美證件照」的天真藍照相館的合作,打造「天真旅行家」活動,為到場的人拍一張滿意的籤證快照。

未來,「快閃店」的合作會以三個月為期限,進行主題更換,產品也會根據 「快閃店」的主題做一些調整,比如這一期呈現的是和旅行相關的收納用品,10 月底會進行下一次的主題發布,到時候會換新的合作品牌,選品也會做相應調整。

Editor 每款產品的進貨量不定,一般數量也就在 12 個左右,這更多是出於試探市場反應的想法。接下來,Jo 還是想把更多精力和重點放在選品上,比如如何把收納這件事情做細做深,如何把貨品調整得更完整更有意思,如何讓上新頻率變得更高。

圖片來源:Editor

相關焦點

  • 最近上海開了一家只賣日本品牌的買手店?
    我們一直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因為我們是一家向世界傳播日本時尚的買手店,可能 5 年之後我們會衝出亞洲,到歐美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決定先在亞洲消費能力比較強的城市開店,比如上海。之後的這一年裡,我不只想要把上海店做好,更想要培養出更多日本潮流的粉絲。
  • 上海買手店Triple-Major將關閉,看似"欣欣向榮"的買手店怎麼了?
    隨後,Triple-Major在上海和成都各開設了一家店鋪。 ,Triple-Major曾經引領中國買手店的主題陳列風格。它在全國的三家店鋪均採用不同主題。北京店鋪的主題是傳統中藥店,2012年開設的上海店鋪起初以"墨"為主題,後來則變成一個比較大的集合店空間,而成都店被打造為大熊貓研究所,一時風頭無兩。 如今Triple-Major上海店的突然關門,令不少業內人士和時尚愛好者措手不及。
  • 最新最全國內外買手店盤點 上海以75家位居全國第一
    Antonioli——「輕暗黑」系買手店這是一家由舊機修車間改造的獨特買手店,它是由ClaudioAntonioli於1987年創立並於2009年進行重修整頓。不同於那些散發濃烈文藝氣質的買手精品店,Antonioli傳達的是融合現代但又另類的時尚態度。
  • 在公園裡遊逛才是正經事,上海in the PARK 買手店設計
    這一次,設計師將公園理念搬進了買手店!本案為日本建築事務所小大建築設計事務所Kooo Architects為中國原創新生活方式的多品牌集合平臺 「zuczug 素然」旗下的「in the PARK 」進行的店鋪空間設計。
  • 用買手店「激活」本土設計
    兩年後,「棟梁」在上海開了家分店,在上海富民路上一幢200多平方米的老洋房內,人們看到了更多的「中國設計」。「薄荷·糯米·蔥」先有的英文名稱——BNC,「Brand New China」,洪晃覺得用薄荷、糯米、蔥形容中國的很多行業都很貼切,於是就給自己的「中國設計師買手店」取了這個名字。
  • 去二三線城市的買手店看看它們的故事
    近些日子,她忙著裝修書林街上的新店——一家時尚買手店。這是她來上海報班的主要原因。  「國內很大一部分買手店從前是品牌代理商,後來發現單一品牌不好做了,於是想改變店鋪定位。」培訓版負責人周靖蛟從首批報名候選人裡選出10位,分別來自上海、北京、武漢、瀋陽、昆明、廈門和杭州。
  • 川久保玲的買手店終於要進入巴黎了 還是首次開美妝店
    川久保玲的買手店終於要進入巴黎了 還是首次開美妝店來源:聯商網2019-03-01 18:30經典買手店 Colette 2017 年底關門之後,時尚買手們在巴黎少了一個地標可去,不過這個局面可能即將被 Dover Street
  • 國內外時尚買手集合店盤點:上海75家位列全球第一
    時尚買手店起源於歐洲,主要是由買手團隊根據潮流趨勢和市場經驗為特定的顧客群在全球挑選下一季(通常是6個月之後)最hit的品牌和單品。一家權威頂級的買手店等於是濃縮精華版的潮流風尚手冊。   對於品牌來講,買手店是一個新型的市場渠道,能夠幫助小眾品牌得到市場的認知和肯定。
  • 全國8大城市42家買手店大盤點 有沒有你的菜?
    除了延續北京店雅致、樸實的姿態,上海店還融合了藝術、建築、設計、家具等多重元素與時尚相結合的可能性。Triple-Major以「墨」為主題的新銳買手店地址:紹興路25弄1號上海店位於文藝氣息濃鬱的紹興路上,與北京「藥」的城市心靈良藥主題不同,上海店以「墨」為線索,絲絲縷縷牽起整家店的設計裝潢。Triple-Major的合作品牌包括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的Walter Van Beirendonck,愛馬仕前任設計總監Lemaire的個人品牌以及參與巴黎時裝周官方日程表的唯一北歐品牌Henrik Vibskov等。
  • 2017年上海開業的全國首店或新創品牌清單
    首店業態構成多樣,有契合生活新時尚的手作體驗、跨界新零售、電商線下實體店;有推出沉浸式體驗的主題餐廳、以蹦極為主題的新穎健身、運動健康等。進入上海的首店品牌資源豐富,每年開業的特色首店佔去全國半壁江山。據來自中商數據品牌庫篩選後的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226家「首店」進入上海市場,其中全國首店134家,全市首店部分代表性品牌92家。
  • 北京太古裡cad_2020年北京太古裡cad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2015年11月20日,在【城市復興·美麗廈門】建築策劃專委會(APA)秋季峰會上,成都知名地產太古裡項目負責人郝琳博士發表主題演講《未來的傳統-成都知名地產太古裡的都市與建築設計》,他以這個實際項目為例,講解了其規劃建築設計要點,闡釋了這片城市中心區域如何演化為成都新的城市文化與商業核心,實現城中心的再生。
  • 中國式買手誕生記
    除了官方,民間還有不少 showroom會集中對外開放,已經成為買手店前輩級人物的郭子儀,忙碌得「基本上每兩小時就得換一個地方」。根據上海時裝周組委會的統計,在過去短短三年裡,中國的買手制多品牌集合店鋪從不到500家飆升至超過3000家。
  • 近期買手店在中國要成功的注意要點
    潮流資訊  去年我出了本《如何開家設計師品牌買手店》的書,前些日子出版社告知快賣光了,在服裝類書籍裡銷售排名前列,正準備再版加印。想來全國各地想開買手店的還真不少,書裡寫的很多基礎知識肯定能幫到大家,但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也需要能審時度勢積極應對,否則等一年半載把店開出來了卻發現世道變了。
  • CIRCLE 上海興業太古匯精品店開幕
    近日,以匠心工藝傳遞時尚美學的珠寶品牌CIRCLE在上海興業太古匯開幕全新精品店,並以臻美珠寶作品與大家一同迎接浪漫璀璨的聖誕時光。作為國內第七家精品店,上海興業太古匯精品店的亮相,標誌著CIRCLE對於開拓中國市場的信心與發展宏圖。
  • 杭州10多個集成店所剩無幾 買手店做小眾不易
    它風險很高,品牌小眾又考驗時尚敏感度  幾年前開在杭城商場裡的10多個集成店已所剩無幾  買手店,做小眾不容易  繼北京NOVO百貨望京店折戟後,重慶第一家NOVO百貨國貿店已於11月30日正式停業。  NOVO百貨是買手制時尚百貨店,全國有20多家店,一度紅火。
  • 桃園眷村成都太古裡店升級回歸,立破「閉店」謠言
    一改往日桃園眷村「原木色系、東方古韻與西方cafe格調」相結合的風格,桃園眷村成都太古裡店巧妙地結合了成都當地的「變臉」藝術形式,來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形象升級。據悉,桃園眷村成都太古裡店,將在5月12日以全新形象正式【從新開幕】,三重升級,不但「面子」變了,連「裡子」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體驗。一、空間升級讓情懷變成有趣味的潮流,用更加細膩獨特的視覺手法重新演繹桃園眷村的文藝風格,大面積使用細節豐滿的眷村主題插畫和趣味的文字內容,讓來店的客人在用餐的同時不斷發現細節帶來的驚喜。
  • 創業開一家個人買手店,遠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在開始談買手店之前,首先得知道什麼是買手。按照工作內容的不同,買手可分為「開發型買手」和「零售型買手」,其中「零售型買手」是距離大家所認知的「時尚買手」概念最為接近的職業按就職環境所處行業環節性質的不同,「零售型買手」又可以大致分為服務於品牌公司的職業買手和服務於精品店、買手店的精品買手。
  • TheShouter潮流家居買手店
    上海—當中國一家老牌家具零售商決定開設一家分店以吸引年輕客戶時,他們找了希臘裔的上海建築師Kostas Chatzigiannis來設計空間。The Shouter是一家位於上海的潮流家居買手店,它的目標客戶是中國的超級消費者:具體來說,就是4億多千禧一代。
  • 逛逛街|在只賣日本品牌的中性風買手店,女孩子該怎麼搭?
    這次,我們就先來到了上海的購物中心新天地,打探最近在上海落地的日本買手店 STUDIOUS TOKYO。地點:上海市黃浦區興業路 123 弄 2-3 號,新天地南裡營業時間:11:00 AM - 11:00 PM主營品牌:Name.
  • 香氛品牌SCENT BOUTIQUE進駐成都遠洋太古裡
    聯商網消息:8月1日,香氛品牌SCENT BOUTIQUE於成都遠洋太古裡開門營業。出於對藝術、芳香與優雅照明的熱愛,Troy與Traci夫婦在1999年創立了Voluspa。Traci香水師的鼻子與Troy工程技術的背景相結合,首次將椰子蠟應用到香氛蠟燭製造領域,主導設計出一系列燃燒純淨、芳香持久的香氛系列。而其純天然的原料和優雅的芳香,也被全球頂級商場與買手店青睞;也是眾多明星家中必備的家居香氛品牌,更是好萊塢頒獎典禮的專用香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