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二三線城市的買手店看看它們的故事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圖片來源:詩楠

  今年春天,昆明買手陳霞第一次帶著小姐妹來上海時裝周。她的首站是長壽路上的上海國際時尚教育中心。對買手店躍躍欲試的人的急切,以及中國市場的速成神話在這裡一覽無餘——在那裡有另外8位學員,他們將用三天時間學著成為專業買手。

  「這次我去看了劉嘉玲(個人品牌ANIRAC)的秀,許多頭排名媛穿衣品質真的不一樣,昆明有,但不多。」陳霞的買手店開在昆明市中心,名叫「果子」,大約有100平方米。

  15年前店鋪剛開張時,她跟著別人跑去廣州、深圳淘貨,再後來飛到香港「拿」些輕奢和一線品牌來賣。近些日子,她忙著裝修書林街上的新店——一家時尚買手店。這是她來上海報班的主要原因。

  「國內很大一部分買手店從前是品牌代理商,後來發現單一品牌不好做了,於是想改變店鋪定位。」培訓版負責人周靖蛟從首批報名候選人裡選出10位,分別來自上海、北京、武漢、瀋陽、昆明、廈門和杭州。

買手培訓

周靖蛟(左二)帶領學員參觀買手店

  他們中的業內人想來感受上海時裝周展銷結合體系下的訂貨方式,有些圈外人則希望買塊敲門磚。當然,沒人能保證6800元的課程人人適用。

  「去外地旅遊(的話),2000、3000一天也挺正常,就當放假唄。」林默出身於媒體行業,四年前開始進一些原創設計產品來賣,以前訂貨都跟著瀋陽當地的時裝協會,「會長光在瀋陽就有40家店鋪」。

一線賺口碑,二三線掙銷量?

  2017秋冬上海時裝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至2017年間,中國買手店數量從1636家激增到3781家。浙江、湖北、福建省的增速位列全國前三位。

  數據讓人心潮澎湃,說實話,這裡頭有媒體的功勞。

  「可能因為媒體頻繁曝光,存活下來的店鋪給人錯覺,好像(這行)很好做。」孫穎接下來的話令我有些汗顏,因為她開在貴陽的店鋪每天至少來三波「市調客」。說得直白些,就是來店鋪拷貝陳列、銷售方式、會員服務的偷師者,甚至有人偷偷錄像。

  在小小的中國買手界,孫穎算是元老。2011年,她在貴陽市中心開出一家精品服裝體驗店,名叫「櫥師」,專賣中國設計師品牌。那是中國設計力量剛剛起步的階段,上海時裝周官方訂貨會尚未面世,更別提零售渠道了。彼時,全國僅有北京和上海開有兩家叫得上名字的買手店,分別是洪晃的BNC和棟梁。

櫥師買手店的六月話題海報

  六年裡,「櫥師」把SANKUANZ、VEGA ZAISHI WANG、RICOSTRU、Yifang Wan等品牌先後帶進擁有488萬人口的貴陽。為確保生意,買手店會和品牌籤訂地域性獨家協議。「貴陽相對封閉,好的空間也就這麼幾個」。據主理人說,除了受春節影響的二月淡季,「櫥師」每月銷售額都有增長。

  設計師張娜的品牌FAKE NATOO便是通過「櫥師」賣到貴陽。

  她的衣服統統千元朝上,純手工犛牛毛氈大衣售價12880元。通話時,張娜正在開車:「我跟你說,任何城市都有富人階層,金字塔尖兒上的人買這些就是毛毛雨。再說像成都,還有掙3000塊一月的人花2000塊買衣服。」

  早在代理商年代,就有「一二線做形象,三四線做業績」的說法。國內某家知名女裝品牌的市場部負責人告訴我們,「一二線競爭大、租金高,三四線土豪多、品牌少,VIP貢獻率和忠誠度更加高。」

  同樣的現象通過藍印紙被復刻到了買手店,只不過尚未下沉到四線城市。

  「二三線城市在網絡時代和一線接收到的信息一模一樣,但觸摸得到的實際市場很小,所以購買慾反而更強。」設計師陳鵬去年開拓國內市場的時候,驚訝於二三線城市的訂貨量和銷售量。「像是大西北,難得出幾個好的店鋪,賣得好很正常。」

  大環境變革下,一批腦子活絡的中間人應運而生。陳鵬就遇到過一個款式下60件的買手店,後者買完後還要求加單。等他拜訪後才發現這家買手性質的公司在杭州萬象城、北京藍色港灣和成都太古裡均有店鋪。

  小禮物、起泡酒、分享會…….怎樣才能拴牢客人芳心?

  貴陽,貴州省省會。貴陽朋友說起故鄉,少不了推薦酸湯魚、辣子雞、花溪牛肉粉、腸旺面、絲娃娃和茅臺。當地經濟自然不靠吃貨來支撐,可利潤豐厚的酒業讓這片土地上的GDP快速增長。此外,還有老天爺賜予的磷礦。它們為買手店預備好了潛在買家。

  「來我店裡的大多是霸道女總裁。」三年前從英國商學院畢業回到故鄉貴陽後,文迦租了市中心的一間街鋪開服裝店,取名叫「ShowRoom 秀」。

ShowRoom 秀店鋪陳列

ShowRoom 秀店鋪陳列

  《如何開價設計師品牌買手店》一書裡特意以它為案例分析,稱店鋪開業半年後開始盈利。「當時月流水80多萬,同一條街上的歌力思才十幾萬。」文迦有些得意地回憶說,「貴陽人之前要麼去傳統商場購買奢侈大牌,很少看到既有設計感,且性價比又高的衣服」。

  如果不是因為她要飛去巴黎買貨,可能短期內都無法在上海見到面。點開她朋友圈的那刻,你幾乎能感受到「日理萬機」這四個字。

  主理人上新秀、買家秀,外加各地訂貨會。「說實話,我發得已經不算多了,因為怕被拉黑。」她拿自己和舟山一家每天用十幾條照片轟炸朋友圈的網紅買手店相比,「我就規定自己一天只發4條,每次九宮格,省著用」。見面的那晚,文迦穿著時下流行的睡衣風襯衫,踏進店鋪的那一刻幾乎就是全場焦點。

  華夏土地上,網紅效應與明星效應似乎永遠奏效,買手店的主理人往往是最好的一塊招牌。昆明「果子」店主陳霞的小姐妹就是模特出身。ShowRoom 秀的貴陽顧客未必念得出店鋪英文名字,但常說,「我們去迦迦那裡逛逛」。

文迦親自上鏡拍攝上新照

文迦親自上鏡拍攝上新照

  這份親熱遠遠超出西方百貨私人導購與VIP之間的關係。文迦嘴裡那些35-50歲的「老姐姐」有時只呆半小時,坐在沙發上等導購推薦衣服,隨後試穿、刷卡、走人。當她們某天帶來水果,分給店員吃,那就意味著她們要在店裡呆一整天打發時間——陪聊也是種客戶維護。

  買手店潛在客群一直存在,可當買手店越開越多,尤其是百貨店的「插足」,讓僧多粥少的局面難以避免。如何增強顧客粘度成為首要挑戰。

  從硬體來說,二三線店鋪並不怯場。ShowRoom 秀請到原奢侈品牌的陳列師幫忙調整陳列。店主的新鋪子Ark Gallery長得像畫廊,設計師曾參與過上海Alter、重慶SND、成都Sowhat的買手店項目。

Ark Gallery效果圖

Ark Gallery效果圖

  在最基本的個人導購服務之餘,免費改衣服、免費化妝、免費美甲......都是拴住VIP客戶的加分項。如同交心姐妹,文迦出差還會不時帶回些小禮物送給客人,像是咖啡、香水、化妝品。

  你當然可以把這些小服務理解為討好,可誰說購物就只是買東西而已呢?

  廣告公司出身的孫穎每年在貴陽做12場體驗營銷類活動;貴陽以西,昆明的陳霞預備把新店設計成酒吧,VIP客戶屆時能享用氣泡水、紅茶和咖啡;貴陽以北,銀川當地小有名氣的買手店詩楠則闢出一層空間用於藝術展覽,還開出花店與咖啡店。

銀川買手店詩楠

詩楠裡的設計師品牌

詩楠咖啡廳就像杯色澤亮麗的雞尾酒,買手店的構成有些複雜

  與買手打交道的品牌、訂貨會通常有此共識:買手店良莠並存,而頗具地域特徵。上海的買手市場不大,但更講究系統性,而西部、東北買手訂貨時仍以個人審美喜好為主。

  從生意層面來看,後者無可厚非,而且有它存在的必要性。網紅類店鋪就是力證。但為西方人認可的職業買手需要跳脫出個人偏好。I.T女裝商品總監Tracey Cheng聊到「合格的買手」時說過,自己的工作絕對不像外界看來那麼光鮮亮麗,大部分時間花在分析銷量、看價目表、做excel上。

  這一點,林默直到參加完買手培訓班才意識到。飛回瀋陽後,她拿色系區分圖、考核表格等課堂教材給朋友看,大家驚呼其複雜程度堪比化學元素表。「原來(我們去訂貨),以4-5人為單位,直接說這一款我們能吃下多少。」她說。

  事實上,撇開專業性不談,想在瀋陽經營一家買手店本就不是易事。直到今天,大型批發商還是當地時尚的引領者,因此這座城市距離國際時尚潮流也總是慢一拍。

  林默的服裝店「問禪」就開在瀋陽最大的批發市場邊上,主要陳列著中式風格的款式。來過上海後,她感嘆上海買手店更追求情懷,因為瀋陽買手店裡賣的衣服大多出自批發市場,只有15%是設計師品牌,好比門面點綴。理由簡單粗暴,後者來不了利潤。

林默的服裝店「問禪」

陳霞的老店「果子」

  同班同學陳霞正在籌劃新店。她的打算可能會讓專業買手摸不清頭腦:店鋪裡會有一線品牌的手袋,像是愛馬仕的Birkin;衣架上會有Maxmara大衣、Balmain西裝等經典款。為了防止昆明出現撞衫,或者顧客在她店裡買到淘寶款,陳霞會挖掘設計師品牌,但幾千上萬的不做考慮。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於昆明而言,4、5000千元的裙子賣不動,3、4個月的出貨期等不起。她承認自己在買手領域是新手,可零售說到底還是生意,100%買手店的時代並沒有到來。

  銀川買手店詩楠亦如此認為。全店3500平方米的空間裡,僅底層1000平方米用來銷售設計師品牌,二三層是商業品牌專區,頂樓則用於藝術展覽。「市場存在,關鍵在於你對它的期望。」資深買手許奇波覺得該俗的地方就要俗到底,不然,就連好員工都招不到。

詩楠四層空間用於藝術活動要記得,原始叢林裡同時埋著寶藏與陷阱

  買手市場興興向榮,上海時裝周組委會副秘書長呂曉磊倒是挺清醒。今年4月,她在時裝周主要發布會場新天地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前浪的「犧牲」不可避免。「西方的買手制很成熟,可我們有些買手店都快倒了。」

  和一線城市相比,二三線中心地段的房租負擔較小。有些商業地產為了體現差異性與升級感,樂意引進買手店,甚至提供裝修補貼。這一中國特色以往是為了吸引奢侈品牌與快時尚品牌。前者提升商場格調,後者則是客流擔當。

  但若眼中只有寶藏而不見陷阱,很可能等不到發跡的那天。和單品牌店鋪相比,買手店的人力成本更高。「集合店裡,銷售一個人要背幾十個牌子(的信息),還要練習配搭。」文迦說,「我們的頂級銷售一個月拿1萬多,比這裡銀行經理工資都高」。

  靠提成拿到高薪,對買手店本身來說當然是件好事。只是出於定位失焦、庫存高企、資金壓力等原因退出戰場的買手店不在少數。就連廈門設計師上官喆開的買手店「AKP島群」也在去年悄然閉店重修,新開後的店鋪主要以駐場酒吧為主。

  只是,大環境分外著急。2014年後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一批設計師走到風口浪尖,他們以流星般速度成立公司、舉辦國內外發布會、入駐標杆性買手店。為了讓設計落地,上海時裝周從2014年4月開始增設訂貨會。短短三年間,Mode Showroom、時堂、Ontime Show、Tube、Alter等大批訂貨會先後湧現。

  上一季,上海時裝周決定限制走秀場次,因為處在產業上遊的供應鏈與C端消費市場都有欠缺。若長此以往,買手店最終結果就是賣不出貨。

  孫穎經常被朋友問起,如何才能經營好買手店,以及該不該開家買手店。她的建議是,如果你還處在諮詢階段,那最好不要嘗試,因為買手店更迭和失敗率十分大,很難活過三年。她坦率地認為,現階段的買手店熱潮只是短期效應,因為市場本身仍過於小眾。

  而且初出茅廬的設計師在商業層面仍欠火候。面料貴、產量小,流水線上的工人剛剛摸熟就換做下一款衣服。他們對於定價也還不夠敏感,部分設計師用成本乘以一定倍率後的數字作為售價,可缺沒有進行市場橫向比較。可消費者往往只能通過後者,來感受價位高低。

  買手店的終極理想是什麼?

  也許是像10 Corso Como那樣成為朝聖地標;或是如Opening Ceremony左手發展同名品牌,右手運營買手店鋪;抑或成為與Dover Street Market並肩的行業標杆?

  所有人都在思索著遠方,但多數人眼下還忙著耕耘市場。在文迦教導下,貴陽的老姐姐們穿起千元小禮服,美美地站在草坪上po出買家秀。

ShowRoom 秀的買家秀

ShowRoom 秀的買家秀

  「她們有場景類禮服的穿著需求嗎?」

  「我們活動的dress code就是小禮服啊。」

  「等到老姐姐老了之後怎麼辦?」

  「對,到時候怎麼辦?」她把問題拋給身邊的男朋友,同樣從英國留學回國的金融畢業生,「到時候市場肯定也會改變吧。」(作者:邵卉)

相關焦點

  • JC國際、MR.MRS王陳等買手店陸續入駐長沙購物中心
    「長沙是一個極具時尚態度的城市,買手店不僅帶來世界各地的潮流時尚,也會努力打造一個互動交流的圈子,方便買家們交流。」路子萱說。   JC國際買手集合店已經不是長沙首家入駐購物中心的買手店,在長沙海信廣場,長沙較早一批打響名號的Galatea Wan設計師品牌集成店也已開業了一段時間。而在長沙開福萬達廣場外的開福金街上,也開著一家已營業多年的買手店MR·MRS王陳。
  • 西有銀泰武林總店開業 買手店春天來了?
    西有銀泰武林總店開業 買手店春天來了?來源:聯商網2017-05-20 13:49聯商網消息:5月20日,銀泰旗下全球名品買手店——西有落戶杭州銀泰武林總店,這是其自2012年義烏伊美銀泰首店後的全國第13家門店。
  • 盤點:這些多品牌服裝店正是中國二三線城市的零售先鋒
    人們對與眾不同、精心策展的多品牌組合更感到興奮,逐漸將目光轉向新興的中國多品牌時尚精品店。距離北京與上海等零售聖地數千公裡的中國其他城市,一批聰明又具領袖魅力的精品店買手正迅速改變當前零售產業景觀。   除了消費者渴望產品提供與策劃編輯實現更多樣化之外,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分散擴散還有好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明顯的驅動因素即在於因一線城市市場飽和,各家零售商正逐漸擴展至尚不發達市場。
  • 同學是要去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讀大學?
    還有選擇哪裡的大學去深造呢?這也要同學們和家長們需要多考慮的地方了。按照專業或者大學來講,也無非就是幾個選擇: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985、211?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來決定這同學們的選擇。那麼進入今天的主題,第一、選擇離家近還是離家遠?
  • 德克士成為二三線城市「掘金王」 反撲一線城市有哪些隱患?
    這個近兩年才反撲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品牌,是如何崛起於二、三線城市的?又是靠什麼贏得這樣的褒獎,與麥肯並立成為西式快餐前三甲的?而它在反撲一線城市的過程中,又存在怎樣的隱患?   說起這個以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為大本營的品牌,總逃不開一句「農村包圍城市」的調侃。   據了解,德克士並非一開始就看中二、三線城市的,它曾投資5000萬美金,先後在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開出54家直營店,叫囂著與肯德基、麥當勞正面競爭,其中多數是七八百平方米的大店。然而由於對本土市場缺乏充分了解,太躁進,再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3年後德克士鎩羽而歸。
  • 越來越貴的海底撈,還怎麼下沉二三線城市?
    在擴張的地域性考慮上,海底撈延續了此前的策略,依然以二線城市為主。2019年海底撈在二線城市新增餐廳125家,在一線城市新增84家,在三線及以下城市新增77家。目前,海底撈在一線城市共有餐廳190家,二線城市332家,三線及以下城市194家。但也正是因為店越開越多,2019年的海底撈在翻臺率上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 高考生去一線城市讀普通大學,還是去二三線城市讀211大學好?
    如果要排一個名次的話,一線城市的985、211大學要優於三線城市的211大學,三線城市的211大學則優於一線城市的普通大學。 低於一線城市211大學,則高於一線城市普通大學,當屬二三線城市的211大學。對於考不上一線城市211大學的學生來說,能夠考上二三線城市的211大學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 高考生去一線城市讀普通大學,還是去二三線城市讀211大學好?
    如果要排一個名次的話,一線城市的985、211大學要優於三線城市的211大學,三線城市的211大學則優於一線城市的普通大學。低於一線城市211大學,則高於一線城市普通大學,當屬二三線城市的對於考不上一線城市211大學的學生來說,能夠考上二三線城市的211大學也是相當不錯的的選擇。因為985、211大學都是全國的重點大學,是眾多考生都想考取的理想大學,211大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與它所在的城市和地區相關性不是很大。
  • 在廈門沙坡尾,可以去看看一家不一樣的買手店
    今年新開的買手店 May Pair 就在大學路的後面,室內依然是裸露的混凝土牆,打上並不明亮的燈光,在灰暗的色調裡有古樸的感覺,像是從古典油畫裡出來的地方。這家店實際只有 55 平米,一些牆面使用一整面鏡子,有開闊空間的功能,也讓環境顯得幽深,引人一探究竟。地板上是菱形紋路的花磚,有的只鋪了一半,木質的桌子上擺放了幾件瓷器,東西不多不少,維持著這個氣氛,並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 在三線城市 開個內衣店怎麼找貨源
    受到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的等各方面的局限性影響,與一二線城市相比,三線城市的就業機會和創業機會相對較少,而且消息也稍微閉塞一些。
  • 海底撈上市 未來押寶二三線城市
    海底撈相關負責人透露,上市資金將主要用於門店管理和加速擴張,募資中的六成資金將用於擴充二三線城市門店及部分海外門店。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認為,向二三線城市擴張有利於降低開店成本,但需針對當地消費需求及水平對產品和定位進行調整。  漫漫上市路  一直被傳要上市的海底撈終於在9月26日敲鐘,首日掛牌暗盤漲幅達8.2%。
  • 中國買手店的好時代到來了嗎?(上篇)
    若以十年為單位,中國時尚買手店已經迎來了第二個十年的新徵程。歷經十年間的爆發式增長、洗牌與行業重塑,那些留下的買手店已經改變了國內時尚零售的格局。它們聚集起了自己的一批忠實顧客,買手本人的時尚品味和態度也與本土消費者的個性化訴求產生了共鳴。
  • 深度|紅極一時的香港買手店鼻祖該往何處去?
    同期,一批中國內地本土孕育的買手店新面孔異軍突起,它們更年輕化、更「接地氣」,在媒體曝光和消費者注意力層面佔盡風頭。 巴黎知名買手店Colette的關閉對全球買手店而言是一次巨大震動但是請注意,這僅僅是中國市場內部的力量博弈。沉浸在中國時尚市場爆發喜悅中的人們,忽略了行業平穩表皮之下的地殼運動。
  • 畢業後,從一線城市回到二三線城市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相信大家報考大學時,都會很在意學校的位置,一線城市成為很多人的首選。大學/研究生期間,無憂無慮,享受著一線城市的小資生活。然而,時光匆匆,一轉眼面臨畢業。是回老家考公考編,離父母近一點?還是留在一線城市,進入大廠,闖出一片天地?相信很多人都比較糾結,尤其是研究生畢業生,同時面臨著年齡問題,留給自己自由發揮的時間不多了,而且試錯成本越來越高。
  • 迪卡儂布局由"點"變"網" 鎖定西部及二三線城市
    截至6月5日,迪卡儂在中國的35個城市開店81家,與此同時,完成多個地級市選址籤約。迪卡儂正在按照其「到2015年在中國市場門店數量達到150家」的計劃推進,鎖定的目標為西部地區及二三線城市。2003年開始,迪卡儂真正以零售商的身份在中國市場開店,2010年之前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隨後開始關注二三線城市,在2013年最為明顯,新開設的23家門店大多在二三線城市。
  • 國內服裝一線品牌重心偏向二三線城市
    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的一線城市競爭激烈、趨於飽和,而國內二三線城市市場卻正在不斷成熟,其價值正在提升 。  進軍二三線   今年年初,美特斯邦威豪擲1.85億元,在江西南昌和遼寧丹東購置兩處商業房產,拓展公司銷售渠道。
  • 杭州10多個集成店所剩無幾 買手店做小眾不易
    除此以外,杭州各大商場、shopping mall裡,還有很多時尚買手店。這些店一度在杭州潮人圈中風靡,幾年下來,它們又在經歷著怎樣的浮浮沉沉?  自營模式挑戰商場經營  2011年1月,NOVO百貨國貿店在重慶解放碑核心商圈開業,該店是NOVO百貨在國內的最大獨立門店,面積達4.1萬平方米,進駐了100多個時尚品牌。
  • 買手課堂-買手制集合店定位&集合店VMD視覺營銷方略
    RV-PRO&聯合易初風尚,成立上海站買手講堂,作為RV-PRO TRADE SHOW的一部分,我們將為中國買手提供更加專業的諮詢服務於專業培訓。設計師品牌集合店、買手製品牌等新的消費升級熱點在中國大陸不斷湧現。滿足單一客群不同需求的集合店,其獨特的社群運營成長為新零售增長點。但集合店內品牌迭代的加速,多品牌如何重新組合成為一盤貨品,不斷變化的商品及行業環境已經成長為困擾集合店增長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一切問題究竟仍需回歸問題的本源--集合店品牌定位。潘老師帶你走入集合店定位的要素,把握集合店快速成長的本源。
  • 全國8大城市42家買手店大盤點 有沒有你的菜?
    在港臺,這種店鋪通常位於商場內,是一間獨立的店中店。在歐美,這種店鋪以街鋪形式為主,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中產階級購買力的日益提升,正促進中國消費市場的結構調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國際知名品牌的追求轉移到個性鮮明的買手店上來,以求獨特的專屬性。近年來,中國買手店的發展迅猛,開店數量激增,城市分布也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散。
  • 上海買手店Triple-Major將關閉,看似"欣欣向榮"的買手店怎麼了?
    ,Triple-Major曾經引領中國買手店的主題陳列風格。根據RET睿意德2014年發布的《中國買手店研究報告》,中國買手店在2010年後迎來數量的激增。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棟梁、薄荷糯米蔥、Triple-Major等獨立買手店開始漸漸被大眾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