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從一線城市回到二三線城市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2020-09-05 沒故事的喬老師

馬上又到開學季,每個人都滿懷憧憬走進大學。相信大家報考大學時,都會很在意學校的位置,一線城市成為很多人的首選。

大學/研究生期間,無憂無慮,享受著一線城市的小資生活。然而,時光匆匆,一轉眼面臨畢業。

是回老家考公考編,離父母近一點?還是留在一線城市,進入大廠,闖出一片天地?相信很多人都比較糾結,尤其是研究生畢業生,同時面臨著年齡問題,留給自己自由發揮的時間不多了,而且試錯成本越來越高。

本人魔都讀的研究生,上海的大商場、迪士尼、網紅店……充實了我的研究生生活,寫論文累了,上海周邊溜達溜達!

畢業後,父母希望回到身邊,自己也希望能夠穩定下來,所以沒有留在上海工作,直接回到山西省會太原。本人家不在太原,屬於縣級城市,離太原也就是高鐵40分鐘的距離,不遠也不近。

回到太原,雖然離家近了點,說回就能買票回。但也是人生地不熟的新城市,僅有幾個高中同學在太原工作,但也只是一年見一兩次面,各忙各的。

回到小城市發展,後悔了嗎?

說實話,有點後悔。尤其剛開始工作的前兩年,找工作挺不順利的。第一份工作是各創立的一個機構,各種髒累活都得幹,由於單位資質不全,加上老闆的各種忽悠,所以一年的時間沒有社保。第二份工作,找的比較急,僅待了一周,覺得不太合適,就離開了。第三份工作幹的時間最長:一年半。剛入職,工資3000,入職半年才給交社保,陸陸續續加,離職時工資5000,工資漲幅挺大的。公司氛圍挺好的,工作壓力不大,離職的原因是因為考上高校,也就是我目前為止,第四份工作。

總結一下,二三線城市工作機會比較少,沒有很多大型企業和名企。很多人就業首選是考公務員、事業編。因為有很多人,不上班,全日制在家備考。一次又次一次的考,直到考上為止。二三線城市節奏慢,工作效率低,但是有人情冷暖,經常三五好友聚一聚,到各家串串門。

當初留在上海的同學,後來怎麼樣了?

我的兩個舍友,畢業留在了上海,拿到上海戶口。目前一個舍友結婚、生子、買房、買車;一個舍友在交往一個男朋友,具體情況不詳。還有一個比較好的同學,進了小學,已結婚、買房。還有很多同學在上海,朋友圈經常能看到他們在魔都的小資生活。

畢業,要不要離開一線城市,回到老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都有自己心裡堅持的東西,沒有絕對好壞。但是,作為過來人,我希望大家能夠趁年輕、趁有機會多在一線城市看看,當你站得越高,才能想的更成熟,所做出的決定才更明智!

目前,我已在太原結婚,老公是太原本地人,從事金融科技工作,朝陽行業,我在高校工作,時間自由,兼顧家庭。歲月靜好!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相信自己,無論在一線還是十八線,都能快速找到自己的目標,並用盡全力去實現!

相關焦點

  • 一線城市容不下肉體,二三線城市安放不了靈魂,程式設計師何處為家?
    一線城市福利多,但也意味著離家人很遠,很難及時的給家人溫暖。已經成家的職場人不能很好的照顧好家人和孩子。 在一線城市工作雖然工資會比二三線城市要高,但工作強度和壓力也相應的要高一些,這導致很多職場人的身體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 二、三線城市做心理諮詢師,有哪些一線城市少見困境?
    01二三線城市的困境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這種困境格外明顯。02「一人多用」諮詢師背負太多要說二、三線城市的諮詢師比起一線城市,困境是什麼?我認為有兩點。一是二、三線城市的諮詢師光靠技術和能力養不活自己,必須具備超強的市場營銷能力才能為生。城市人口就這麼多,大部分人比較貧窮,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而不是心理層面的困擾,連生活都無法滿足,何談精神層面的富足?
  • 國內服裝一線品牌重心偏向二三線城市
    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的一線城市競爭激烈、趨於飽和,而國內二三線城市市場卻正在不斷成熟,其價值正在提升 。  進軍二三線   今年年初,美特斯邦威豪擲1.85億元,在江西南昌和遼寧丹東購置兩處商業房產,拓展公司銷售渠道。
  • 畢業回歸三線城市的大學生何去何從
    在智聯招聘最新2019年關於大學生的就業數據報告中,關於2019界畢業生的期望工作地點,新一線城市仍然是就業期望值最高的地方。佔比為44.18%。而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分別佔比為30.63%和20.14%。相比三線城市,對於大部分來自三線城市或者是農村的大學生來說,離家近,消費低是最大的優勢。可選擇回家工作的來自三線城市的學生只有5.05%。而這5.05%的大學生仍然面臨的很多問題。 在大學生找工作最看重的因素,排行前五的是能夠學習新東西;待遇好,福利高;工作和生活平衡;良好的企業氛圍;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
  • 同學是要去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讀大學?
    按照專業或者大學來講,也無非就是幾個選擇: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985、211?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來決定這同學們的選擇。那麼進入今天的主題,第一、選擇離家近還是離家遠?圖片來源網絡下面我們來講第二點,去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
  • 憑什麼,在一線城市才叫「拼」,回二三線城市就是「慫」?
    若想工作、生活穩定就好,城市不會很重要;若想不斷學習、機會更多,那大城市才會有更好的平臺。」   ——————   逃離北上廣深,還是重返一線城市?   這個「千古難題」似乎有了新的回答。
  • 德克士成為二三線城市「掘金王」 反撲一線城市有哪些隱患?
    這個近兩年才反撲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品牌,是如何崛起於二、三線城市的?又是靠什麼贏得這樣的褒獎,與麥肯並立成為西式快餐前三甲的?而它在反撲一線城市的過程中,又存在怎樣的隱患?   說起這個以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為大本營的品牌,總逃不開一句「農村包圍城市」的調侃。   據了解,德克士並非一開始就看中二、三線城市的,它曾投資5000萬美金,先後在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開出54家直營店,叫囂著與肯德基、麥當勞正面競爭,其中多數是七八百平方米的大店。然而由於對本土市場缺乏充分了解,太躁進,再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3年後德克士鎩羽而歸。
  • 寧願去一線城市讀本二,也不去三線城市讀985?每年太多人選錯
    同學們再完成最後一個志願填報的任務,錄取通知書一到手,雙腳就可以邁進大學的校門了。這最後一步,恰恰是最關鍵的。你的分數決定你能上什麼水平的大學,而你的志願報名將決定你最後會被哪所大學錄取。對於志願填報,很多同學都會有這樣的顧慮:在無法兼得的情況下,是選一個更好的大學還是選一個更大的城市呢?
  • 生活壓力大的城市,只是三線城市,房價卻比一線城市還高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但隨之而來的是壓力,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但壓力也比以前大了,能讓自己開心的事越來越少了, 特別是對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們來說壓力無處不在, 但是,生活壓力最大的城市決不是北上廣。
  • 高考生去一線城市讀普通大學,還是去二三線城市讀211大學好?
    如果要排一個名次的話,一線城市的985、211大學要優於三線城市的211大學,三線城市的211大學則優於一線城市的普通大學。 低於一線城市211大學,則高於一線城市普通大學,當屬二三線城市的211大學。對於考不上一線城市211大學的學生來說,能夠考上二三線城市的211大學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 高考生去一線城市讀普通大學,還是去二三線城市讀211大學好?
    如果要排一個名次的話,一線城市的985、211大學要優於三線城市的211大學,三線城市的211大學則優於一線城市的普通大學。低於一線城市211大學,則高於一線城市普通大學,當屬二三線城市的對於考不上一線城市211大學的學生來說,能夠考上二三線城市的211大學也是相當不錯的的選擇。因為985、211大學都是全國的重點大學,是眾多考生都想考取的理想大學,211大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與它所在的城市和地區相關性不是很大。
  • 海底撈上市 未來押寶二三線城市
    海底撈相關負責人透露,上市資金將主要用於門店管理和加速擴張,募資中的六成資金將用於擴充二三線城市門店及部分海外門店。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認為,向二三線城市擴張有利於降低開店成本,但需針對當地消費需求及水平對產品和定位進行調整。  漫漫上市路  一直被傳要上市的海底撈終於在9月26日敲鐘,首日掛牌暗盤漲幅達8.2%。
  • 去一線城市讀普通大學,還是去三線城市讀211大學好?
    尤其是當人處於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時,人生此時此刻何去何從,關鍵時刻做出的選擇,對於人的一生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尤其是高考後的志願填報做出的選擇更是如此。到底如何選擇:一線普通或者三線城市211大學,每一個人的具體要求和目的不一樣,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一線城市「大牌」林立,「嘉寶康樂」聚焦二三線城市布局高端兒科...
    相比於這些布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診所,36氪近期接觸到的「嘉寶康樂」走了一條差異化發展道路——聚焦二三線城市開拓高端兒科診所。2016年11月項目啟動至今,嘉寶康樂已在四個省布局了5家診所,有2家已經開業並實現盈利,其中第1家去年10月在貴州開業,第2家今年3月在雲南開業。
  • 百姓網:2018畢業求職季 二三線城市吸引力加大
    2018大學生畢業在即,據公開數據統計,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的畢業生達到820萬人,相比2017年大幅增加近25萬人。據百姓網最新數據顯示,5月招聘類目訪問增長31.2%,所有招聘崗位中,應屆生招聘佔比超過20%。
  • 為何許多一線城市人口密度大而集中,而二三線城市卻稀疏而分散?
    人口從鄉村到城鎮,小城市到大城市是必然的,看看周圍的親朋,大家都是越來越多的選擇到大城市生活。最主要是大城市工作機會更多,工作環境更加公平,甚至有些職業只能在大城市才有工作,比如設計,而小城市認同度高的職業只有體制內的公務員、事業編、老師銀行、菸草電力等少數行業,而且多注重關係,年輕人如果有選擇,一般不願意在這樣的環境生活。
  • 大潤發關鍵:渠道下沉,以二三線城市包圍一線
    現在只要聽到線下賣場做綜合電商平臺,幾乎所有人心底裡就是這兩個字。前有國美、蘇寧、萬達等傳統賣場探索試錯,大潤發還是大膽喊出了自己的電商目標:五年內要做電商綜合平臺前三甲。  在天貓、京東、唯品會等大電商平臺瓜分完畢的今天,這句口號猶如空氣炮。大潤發為什麼還要做綜合電商平臺?憑什麼還能躋身前三甲?何不從一個新的切入口進入?
  • 中國唯一沒二三線城市的省份
    像浙江、江蘇等省份的下轄城市,都是一二線城市,最差的也是三線城市。而有一個省份既沒有一線城市,也沒有二線和三線城市;最高級別的城市是四線城市。這個省份就是分別與新疆、西藏、四川、甘肅相鄰的青海。青海省唯一的四線城市就是省會西寧。
  • 二三線城市中年人:生一場大病,半輩子努力就沒了
    對於醫療資源發達、制度完備的一線城市來說,中年人的病更多是"人生的一個坎",可對於二三線城市中年人來說,一場大病就足以毀掉半輩子了,豈止是一個坎,簡直是人生的一座懸崖。在中國,50到60歲人群的健康指數只有60.8,在各個年齡層中分數最低。
  • 繼「一線」43個城市出臺限購令之後,限購令開始向台州等二三線城市...
    7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已實施住房限購措施的城市要繼續嚴格執行相關政策,房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也要採取必要的限購措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於8月中旬出臺新增限購城市的「5項建議標準」,限購逐漸向二三線城市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