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媽媽暑假課程表刷屏:所有牛娃背後,都站著苦行僧式的父母

2020-09-05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近日,一位二胎媽媽所發的孩子暑期課程安排表引爆了朋友圈,在表上可以看到,明明是讓孩子休息的暑假,卻只安排了8天的旅行,其餘時間都被各大興趣班填滿。

而她的孩子,一個正在上幼兒園,另一個不過才上小學。很多人開始驚嘆現在的孩子太難了,小小年紀就要各方面都均衡發展。

的確,今時不同往日,以前的教育更強調書本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全方位發展。

只學習書本知識是難以支撐這一生的,在此安排下,孩子也沒有讓她失望,那位上小學的孩子在班上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且自己的愛好也很廣泛。

優秀的孩子1分歸屬於自身,9分來自家庭

優秀從不是與生俱來的,更多還是靠後天的環境養成。這位媽媽也並未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對孩子進行軍事化的管理。

他們整個家庭,都有著系統的家庭安排日程表,對每個人的日程安排都具體到了時間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我們的人格、各種行為習慣都是由父母教導之下形成的,怎麼教才會對孩子更好這便是門大學問。

很多父母,打小便對自己的孩子有了很多未來發展的藍圖,但這些父母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很多事情他們自己也做不到。

但是,他們會強加給自己的孩子,原因竟然是鄰居家孩子可以做到的,我家孩子也要做到。在這樣的高要求下,父母投入了大量的價錢和精力,但效果卻很不明顯。

孩子越來越厭學不說,與父母的關係還更疏遠了。很多父母不解,我為了他好他怎麼始終不懂呢?社會心理學上有個很著名的觀察學習(learning from observation)。

我們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兩種:一是自己去摸索、不斷嘗試,所獲得的經驗知識,這叫做直接學習;第二種便是觀察學習,即通過他人的示範行為及其結果來習得相關經驗與行為。

這也叫做替代經驗,例如,我們不用碰水杯,但看到他人觸碰水杯時的彈射反應,便可得知水杯的溫度偏高,自己再度觸碰會被燙到。

替代經驗還有個重要的傳播媒介,即榜樣。我們很容易對自己視為榜樣的人產生模仿行為,並從中習到相關知識。

家庭中,父母是最好的榜樣,如果想讓孩子真正優秀,那麼你自己得先做到給孩子的各種規定。


那位朋友圈的母親,他們家不止是為孩子制定了安排,父母二人也嚴格遵守著相關規定,並且每天都會看書學習。

這樣的家庭氛圍,孩子怎樣不優秀?相反,倘若家庭裡大人們都紛紛玩手機,卻給孩子實施軍事化管理,孩子又怎會被感染?

他們只會被自己內心的那份叛逆激起,父母讓幹什麼,自己就偏朝反方向去。所以,要求孩子之前,請先要求自己。

陪孩子長大更要為其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提供最好的家庭教育,讓他們在愛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成功的背後永遠少不了家庭的共同付出

我們很多時候會讓孩子多學學「別人家的孩子」,而大多數我們都忽視了別人家的父母。有研究表明,那些63%的成功人士,都會幫自己的孩子安排每月至少讀兩本書。

當然,這些書也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對思維有幫助的書本。很多時候,為了讓孩子拔得頭籌,家長們會急功近利,為孩子安排各門學科的補習。

即使暑假,也讓孩子不停歇地學習更深層次的內容,但他們從未想過孩子的智力能否承受新知識。孩子遭受著接受不了的知識感到痛苦,學習的積極性更被動。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學習的真正意義。

那些成功孩子的背後,家長更重視尊重孩子,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真正熱愛學習。除此之外,他們更會願意陪伴孩子一起去探討知識,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成功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每一個成功孩子的背後一定站著偉大的父母。

相關焦點

  • 二胎寶媽「寒假課程表」走紅,「苦行僧」式學習,令網友嘆服
    前些天,一位二胎媽媽的「寒假課程表」在網上走紅,網友們議論紛紛。從圖片中可以看到這位寶媽和丈夫為了兩個孩子的辛苦付出。更難得的是,在如此忙碌的寒假中,這對夫妻也不忘以身作則,堅持學習。這位二胎媽媽的課程表中,每一項計劃都精確到了分鐘,從周一到周日,夫妻兩人不是在送孩子的路上就是在學習的路上,難怪教育出來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原來是因為這些孩子的背後站著這樣「苦行僧」式的父母。前些天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大放異彩的小姑娘武亦姝,因為被清華大學錄取,又一次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牛娃」 ——璐瑤媽媽和牛娃們的故事
    記者認為,主要是三個方面:  一是不要填鴨式教育,而是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這是璐瑤媽媽教育最核心的內容,她要求所有的學員媽媽,都讓孩子儘量地把學習的內容演出來、畫出來、唱出來、還原出來,無論是英語還是歷史,都通過一個個情景化的故事,讓孩子潛移默化地接受知識、掌握方法。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每個孩子都是小小的表演者、演說家。
  • 程一: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而彼時的他,還是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好的高中生。為了練好普通話,程一開始每天堅持練聲,糾正自己的河南口音,晚上在家也會對著鏡子反覆練習。還憑著一股勇氣應聘了學校廣播站的小廣播員,負責播報失物招領。即便每次只有一句臺詞,他都滿足得不得了。他說:「自從受到鼓舞,感覺渾身都充滿了力量。」
  • 又到開學季,小學生家長:苦行僧旅程即將開啟
    今天的標題是「又到開學季,小學生家長:苦行僧旅程即將開啟!」,先聊一下為什麼做「苦行僧」的是小學生家長,而不是中學生高中生家長呢?對了,中學高中孩子學習的課程已經不在你的能力指導範圍了,所以,你自然不用做那「苦行僧」。
  • 所有優秀的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有時候他媽媽心疼,想幫忙抄寫,但他仍堅持自己寫,日復一日地「逼著」自己練字,姚俊鵬的字從寫不成形,達到現在可以被看懂,還可以完成作文。運動障礙的他,為了訓練自己肌體靈活性,姚俊鵬從小就堅持每天在操場上走圈,從幼兒園到讀高中以前,他幾乎從不午睡堅持走步鍛鍊。
  • 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所有的優秀和成功,都得拿苦行僧般的自律來換。 這世上99%的成功,都不是偶然。 人前的光鮮,都是靠人後的自律撐起來的。
  • 從「育兒焦慮」到「劇場效應」,中國式瘋狂暑假何時休?
    雖然許多人,對於這份密集而恐怖的暑假日程表,表示不可置信。但在暑假補課班、興趣班的江湖裡,這還只能算是基礎階段。陸媽媽是這樣想的:自己孩子的年齡普遍還小,所以給他們安排的課程都是藝術、體育類的興趣擴展課。等孩子稍大一些,就會安排英語、奧數、乃至編程等壓力更大的學科培訓。
  • 所有優秀創業老闆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深度)
    所有優秀創業老闆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17年,每天的收入都是 5000+以上。8、這兄弟從來沒有節假日,沒有大年三十夜,說實話,我也是這樣一個無趣的人,於是,我也就有了一些收入。9、凡是能賺錢的人,都是悶著頭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凡是不能賺錢的人,都是偷懶到極致。
  • 二胎媽媽曬出暑假日程表,網友:看了可以避孕!
    這張暑期日程表,媽媽排了好幾天,因為兩個小朋友年紀不同,所以暑假計劃各有側重:周一到周五,給哈哈報了數學和科學兩門學科類培訓班,爭取六年級衝刺一把;雙休日,活動下筋骨,打打籃球,在小升初階段,身體素質也很重要。娃娃才讀幼兒園,暫時沒有升學壓力,但是素質類教育還是要儘早重視起來,輪滑、鋼琴和英語,暑假都得上。
  • 【走近牛娃】包子媽媽分享包子小朋友的英語啟蒙之路
    文章中涉及的所有考試資料在公眾號中都有分享,大家可以點上方藍字關注公眾號「家長說劍橋考級」,後臺回復"包子媽媽",即可立刻獲得包子媽媽推薦的大批資源哦
  • 父母起訴女兒不撫養2歲弟弟,勝訴!二胎背後的甩鍋父母
    對於過去,自己兒女都已長大成人,甚至都已結婚生子的父母,如果有人問他們:你還會選擇再要孩子嗎?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羞於啟齒,甚至是覺得在拿自己開玩笑!但是在現在時代的變遷,有些人已年過半百,依然有生娃的打算。
  • 父母無力撫養二胎,老大拒當「接盤俠」,網友:現在的親情真廉價
    文/母嬰期刊追隨二胎的「春風」,很多父母如願生下二胎,他們並沒有想過會讓大寶接過撫養的責任。不管是老大還是老二,手的兩面都是肉,哪邊都需要疼愛。老大為何反對父母生二胎呢?我們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1、搶奪父母的愛只有一個小孩的時候,所有的愛都會傾注到ta的身上。
  • 清華學霸計劃表曝光:所有優秀的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除了每天完成固定課程,還包括了每周兩次的講座充電,兩門外語的學習,還有固定的鍛鍊時間。連晚上9點到凌晨1點全都安排滿滿當當。據知情人透露,這位學霸來自落後地區,當年是市級高考狀元,但家境非常一般。作家吳曉波說過:每一件與眾不同的絕世好東西,都以無與倫比的勤奮為前提。要麼是汗,要麼是血,要麼是大把大把的好時光。這個世界的真理就是:每一個小小成功的背後都是日積月累的付出,每一口蜜糖都需要用苦澀的汗水去換取。
  • 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深度好文)
    這就是一個人為什麼要自律的原因,和夢想沾不上邊,就是簡簡單單地為自己以後能真正自由一點,身體和人生都自由一點。是啊。越是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才不會把時間和精力白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而是真的把碎片化時間都利用起來成長自己。
  • 「牛娃簡歷」雖假,但背後焦慮真真切切
    2018-04-24 16:2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王彬近日,一篇題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廣為流傳。名校光環之下,不少家長精心撰寫了「牛娃簡歷」,比如「託班的時候就學會了時間管理,懂得核反應堆、鹼基配對以及RNA轉錄,和爸爸一起聽微積分學會了函數和極限,平時喜歡的遊戲是編程,會用Swift語言編寫代碼……」等。面對這些「牛娃簡歷」,「高端」這詞似乎都顯得有些貶義了。幾歲孩子的現實能力要是真能與這「牛娃簡歷」無縫隙對接,那可真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 二胎家庭只會生不會養!二胎正在毀了老大,90%的父母都做錯了
    現在二胎政策開放,二胎家庭漸漸多了起來,但也是硝煙不斷。在二胎家庭 ,基本上的父母都會教導老大要讓著老二。可當老二的到來,所有關懷和愛護都被奪走了一半不說,還要天天被教育著處處讓著老二。2、不會去爭取了在老大老二的「戰爭」中,得到好處的總是老二,而父母好像永遠都站在老二身邊。
  • 二胎媽媽都是神奇物種,時而炸毛,時而幸福
    關於二胎,很多媽媽都很糾結,一方面覺得兩個孩子彼此有伴挺好的,一方面多個孩子意味著精力和經濟上都需要加倍,甚至更多地付出。確實,自己成為二胎媽媽之後才體會到那是真的非常非常辛苦,有時甚至超出旁人的想像。尤其是當二胎爸爸在育兒上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支持,這種時候更是委屈和心酸,那就是所謂的豬隊友。還好,我們家沒有豬隊友,還有個給力的外婆。
  • 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深度好文)
    這就是一個人為什麼要自律的原因,和夢想沾不上邊,就是簡簡單單地為自己以後能真正自由一點,身體和人生都自由一點。是啊,越是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才不會把時間和精力白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而是真的把碎片化時間都利用起來成長自己。
  • 從杭外劍橋到多倫多,牛娃家長十年經驗總結
    「牛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大家看到, 我們有很多學員, SAT和託福輕鬆拿下1500+和110+, 他們自然配得上「 牛娃」的稱號, 但是在這些成績背後, 一定跟他們從小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正所謂培養牛娃要趁早.
  • 「二胎毀三年……」,一位二胎媽媽的血淚經驗,太真實!
    二胎政策5年過去了,在這5年時間裡,作為一個二胎媽媽,我經歷過無數情緒的輪迴,從最初的猶豫,到產後一段時間的焦慮,也曾險些被刷屏的二胎媽媽現狀「勸退」。二胎是一場修行,比媳婦熬成婆更真實的是,我也終究熬成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