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 範凌志】「金廈通水」正式啟動,日前,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希望將金門與廈門打造成「共同生活圈」,雙方互相尊重彼此制度。同時,他還表示並不反對「一國兩制」,此言引發臺當局不滿,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在記者會稱「一國兩制在金門沒有市場。」10日,《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專訪吳成典,他認為,只要符合同胞的根本利益的政策,他都不會反對,「民族能夠站起來才是最關鍵的。」
資料圖:金門副縣長吳成典(來源:中時電子報)
環球時報:您說當前金廈間事實上已很接近共同生活圈的運行模式了。為什麼這麼說?
吳成典:兩岸「小三通」已經運行了18年了,一直都很平順,每天往來金門廈門的船班有四五十次,半個小時就到。我們在金門辦活動,比如羽毛球、舞獅舞龍、馬拉松、腳踏車比賽,不管參與者是來自臺灣還是大陸,我們都很歡迎,客人相處也很愉快。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以前大陸人來金門都會穿得很整齊很漂亮,男士穿西裝、女士會化妝,現在都是穿著家常服、短褲就來了。為什麼呢?因為根本不用過夜,常常就是早晨過來,下午買了東西就回去了。很多金門老百姓到廈門買房子,就跟回到自己家一樣,這就是共同生活圈。
環球時報:您是否認為未來兩地的出往來手續應該更簡化?
吳成典:手續不是我們地方政府在管控,是「中央」(臺當局)在控制,有時候松一點,有時候緊一點,很不方便。我覺得廈門與金門之間根本不需要審核,有的居民甚至一天來兩次,審核沒有意義啊!只可惜目前還做不到,只能慢慢往那個方向發展。
未來金門廈門之間需要簡化的事情很多,比如新臺幣、人民幣應該直接通用,再比如金門和廈門就在一塊,兩地之間打電話怎麼能算「國際長途」呢?這說不通啊!
5日舉辦的金廈通水典禮。
環球時報:日前臺「移民署」和陸委會等「聯審會議」否決您參加大陸引水典禮的申請。您有何看法?
吳成典:我是很想去啊,但是他們不批准,我也只能接受。從大陸引水談了很多年,雙方也都同意,大陸和臺灣都幫了金門很多。所以我說,金門在大陸和臺灣之間,對雙方沒有分別心,我們希望臺灣和大陸都好。
環球時報:您昨天說不反對「一國兩制」,引發陸委會不滿,您怎麼看?
吳成典:我們是要兩岸合好,攜手合作,讓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當年把臺灣割讓給日本,造成了很多沒法抹平的歷史痕跡,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談到「一國兩制」,其實以前臺灣對金門就是「一『國』兩制」,兩岸對峙時,臺當局頒布「金門馬祖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金門就是戰地政務,發行自己的鈔票,有報社、有酒廠、自來水廠,臺灣本島很多縣市都沒有這些東西。到現在,金門和臺灣本島的差異還是存在。所以說,金門就是在「一『國』兩制」下走來的,現在大陸提出「一國兩制」,為什麼不能談呢?
陸委會在他的立場上,肯定要那樣講。我們傾向於從生活層面,同胞之間互相體諒、攜手合作,民族能夠站起來,這才是最關鍵的。我也不是講我個人的意見,我是把老百姓的想法表達出來。只要符合老百姓利益的政策,都不會反對。
環球時報:大陸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出席「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現場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不止「三通」,兩岸應該全面通起來。您認同嗎?
吳成典:金門有1700年的歷史,東晉的時候就有人來住。這1700年裡有1600多年,金門和廈門都是在一起的,以前金門老百姓經常過去廈門割牧草來養牛養馬。所以在金門人看來,金門和廈門都不能說「一家親」,因為原本就是一家人。
兩岸剛剛啟動「小三通」的時候,福州有個書法家叫陳奮武到金門來為我們題字,寫什麼好呢?我說就把三個「通」寫在一起吧!我的解釋就是「通通(都)通」的意思,除了「小三通」,我們還可以通氣、通捷運啊。當然,我們也歡迎臺灣同胞來這邊投資興業,共同享受金門廈門共同生活圈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