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呼和浩特賽罕區大臺什社區:黨建引領村民舒心「上樓」

2020-12-16 中國城市報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昭烏達南路街道大臺什村,位於賽罕區黨政辦公和商業服務中心區,共有居民1050戶、2469人。2011年,大臺什村適應城市發展需要,開始實施整村改造,更名為大臺什社區,村民逐步轉為城市居民,村莊逐步轉為城市社區。

在這一過程中,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居民對於失去土地後重新就業、集中居住後小區管理等方面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小區內私搭亂建、寵物隨處便溺的現象屢禁不止,拿到拆遷款的居民沉迷於打麻將、泡酒吧的情況屢見不鮮,居民缺乏對社區的歸屬感和參與度,對社區管理服務提出了很大挑戰。

直面變化,大臺什社區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精彩演繹了由城中村向新社區、由農民向市民的蝶變。

發揮黨組織主心骨作用

打造活力大臺什

大臺什社區黨委將「抓黨建、凝合力、抓發展、促黨建」作為工作的指導方針。社區現有黨員127名,下設4個黨支部、8個網格黨小組。社區黨委用活用足市裡每年為社區配置的20萬元為民服務專項經費、上級黨委下撥黨費以及集體收入,打造社區居民的精神家園,把黨的工作鏈條延伸到每一個網格,讓黨組織成為居民群眾生產生活和心理上的依靠。

打造特色黨建文化館。大臺什社區黨委於2017年7月建成800平方米的特色黨建文化館,內設有黨史展廳、黨建展廳、民俗展廳,各展廳以黨史為主線,以圖片和實物為載體,不僅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建黨以來的重要歷程,還展示了過去大臺什地區村莊的歷史特色、風土人情、村莊風貌,真實還原了農村的發展和生產生活場景,展現了大臺什社區在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的奮鬥故事。黨建文化館迄今為止已接待了區內外6000多人次的觀摩,在這裡可以重溫黨的紅色歷史,補充紅色營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區居民也通過參觀了解社區的「前世今生」,感受到社區多年來的發展進步,從而增強歸屬感和認同感。

大臺什社區建成特色黨建文化館。

構建為民黨建網格。大臺什社區依託「社區黨委—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四級網格體系,設立了8個網格黨小組和21個黨員中心戶,每個中心戶就近聯繫3至10名黨員;建立樓棟聯動機制,實現組織架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為每個黨員中心戶製作門牌,亮明黨員身份,明確黨員職責,引導他們隨時為居民提供服務、解決難題。社區黨委通過黨支部和網格代替過去的村民小組,變粗放式管理為下足「繡花功夫」的精細化服務,讓黨員服務真正落到社區居民身邊;通過強化黨員帶頭作用,真正把支部建在網格、活動融入網格,深化多元融合服務模式,建立並暢通服務熱線、居民意見箱、網格議事會、幹部走訪日誌等民意通道,不斷提升黨建網格服務居民水平。

便民服務「零距離」。為了最大程度方便社區居民和老年人,社區黨委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設有黨建、共青團、婦聯、民政和勞動保障等窗口,同時,為最大程度方便社區老年人,社區還設有代收水電費、天然氣費等服務窗口,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利。社區還特別引進了福源養老社會組織,為老年人提供專業養老服務,逐步提高居養水平。

組織紮根群眾

打造美麗大臺什

昔日的大臺什村,由於地處城郊結合部的蔬菜種植區,下雨天汙水遍地流,很多村民還未擺脫舊農村的氣息,隨手亂丟垃圾現象也很普遍。對此,黨組織下大力氣改善基礎設施,苦口婆心做群眾思想工作,使社區面貌煥然一新。如今走進大臺什社區,映入眼帘的是環境優美的社區、整潔乾淨的街道、井井有條的管理、溫暖祥和的景象。全村1050戶居民都搬進了新樓房,水電氣暖、通訊網絡等一應俱全。為進一步優化居民居住條件,大臺什社區黨委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為小區整體做了改造:樓房加裝了保溫、街道鋪設了路面、更換了上下水管道、安裝了路燈等,進一步提升了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如今的大臺什社區環境乾淨整潔。

失去土地的村民在黨和政府的扶持下,不僅得到了工作技能培訓,而且還擁有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由於有集體收入,大臺什社區居民的物業費全免,全部由社區負擔。同時社區黨委對居民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遇到的問題、難題都予以高度重視,並全力以赴為居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

59歲的張學真以前靠種菜為生,曾被評為內蒙古種菜能手,村改社區後,張學真成為市科技局的科技特派員,指導黃合少鎮東討速號村蔬菜種植,現在又回到大臺什社區,參與居民股份制改革工作。「以前住平房,村裡的廁所都是旱廁,現在住100多平方米的樓房,洗澡、上廁所不用出門;以前取暖生火爐,烏煙瘴氣的,現在全部是地暖,乾乾淨淨。」張學真說。從種菜能手到科技特派員,從村民到居民,大臺什還有無數個像張學真一樣的居民,在社區黨委的引導下有了穩定的新工作。

文化引領聚力

打造幸福大臺什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改造前的大臺什並沒有適合居民活動的場所,現在通過社區黨委的不斷努力,大臺什社區打造了800多平方米的黨群活動服務中心,設有室內桌球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棋牌室、繪畫室、室外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場等。有了活動場所後,居民的文體娛樂活動也越發豐富起來。

今年70多歲的楊愛楓是大臺什社區居民,也是市級剪紙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每到周末,她都會來到社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免費教喜歡剪紙的婦女和放假的學生剪紙藝術。「過去逢年過節或喜慶日子,村裡都時興剪窗花,剪紙藝術很受大家喜愛。」楊愛楓說。

非遺剪紙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楊愛鳳用剪紙謳歌黨的好政策。

有的居民喜歡剪紙,還有的居民喜歡跳舞、下棋等等。隨著社區網格黨建機制在服務群眾過程中不斷完善,社區又組織成立了水兵舞隊、廣場舞隊、老年秧歌隊、抖空竹隊四個業餘表演隊。不僅滿足了群眾多元文化建設要求,也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味。大家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對社區事務的參與熱情也越來越高。

從農村到社區,從村民變居民,在黨建引領之下,大臺什社區這個「村轉社區」成功轉型,實現了社區居民生活方式、文明形象、組織形態的巨變,展現出文明幸福和諧的新型社區形象,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與日俱增。

稿件素材由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委組織部提供

■記者:郭文治 鄭新鈺

相關焦點

  • 呼和浩特之賽罕區大臺什和小臺什的歷史
    在呼和浩特賽罕區巧報鎮,有兩個臺什村,一個是大臺什,一個是小臺什。先看下大臺什村的歷史。大臺什村當年是一個以種植蔬菜為主的城郊村,其中臺什是蒙語,以明代一個蒙古貴族名「臺什臺基」命名。相傳,早年大臺什土質為沙土,適宜種香瓜。後來有從山西忻州來此定居的候、銀兩戶人家,帶來忻州的優良瓜種「燈籠紅」進行種植,遠近聞名。俗語忻州燈籠紅,吃死不肚疼。村北林木茂密,常有狼白天傷人,日偽佔領時,在村南建了一所「蒙古學院」;抗戰勝利後,傅作義將軍把「蒙古學院」改為了「綏遠農科職業學校」。
  • 大臺什社區:黨建+精細服務提升群眾幸福感
    「幸福牌摩託車、小天鵝牌黑白電視機……」在昭烏達南路街道大臺什社區黨建文化館,一張張真實的歷史圖片,一件件珍貴的館藏實物,吸引著參觀者一遍遍感受社區的巨大變化,重溫黨的光輝歷程,觸摸歷史的記憶。「黨建+紅色陣地」 強化社區居民歸屬感和向心力。走進大臺什社區黨委精心打造的黨建文化館,會立刻喚起人們腦海中的紅色記憶。
  • 「賽罕黨建」大臺什社區:以「黨建+精細服務」提升群眾幸福感
    在大臺什社區,每周都有居民來到綜合治理中心找鄧學平處理自身遇到的矛盾和糾紛,「不久前,社區鄧主任就幫我解決了我家的問題。我和兒子有房屋糾紛,舊院子拆遷後建了新房,但是在新房分配使用上我和兒子意見不合,我就來到社區找鄧主任幫我調解,現在問題解決了,這個結果我也很滿意,房子我也可以住了。」大臺什社區居民靳連有告訴記者。
  • 內蒙古呼和浩特:小網格,大治理!
    8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召開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現場會,呼和浩特市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各旗縣區黨委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共200餘人參加了會議,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書記王莉霞出席並講話。
  • 合林社區:黨建引領、專家把脈,探索振興之路
    合林社區:黨建引領、專家把脈,探索振興之路 2020-01-17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臺什社區:「掛圖作戰」,掛責問效,合力打造「無疫社區」!
    為層層壓實各級主體責任,找準職責定位,賽罕區昭烏達路街道大臺什社區實行「掛圖作戰」,掛責問效,對任務再細化,對目標再明確,爭創「無疫社區」。在大臺什社區防控卡點,一張長2米、寬1米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戰圖豁然映入眼帘,社區包聯幹部、網格責任人以及各負責人聯繫方式等信息清晰可見。
  • 【賽罕動態】市七進宣講小分隊走進大臺什社區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
    【賽罕動態】市七進宣講小分隊走進大臺什社區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2019-12-12 1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內蒙古呼和浩特賽罕區英華學校教師招聘公告
    2020年內蒙古呼和浩特賽罕區英華學校教師招聘公告 http://neimenggu.hteacher.net 2020-08-17 11:49 內蒙古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宜居賽罕】去一苗枯枝添一叢綠色 大臺什小區綠化換新顏
    【宜居賽罕】去一苗枯枝添一叢綠色 大臺什小區綠化換新顏 2020-05-17 0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的「松山答卷」
    作為翡翠社區黨建聯合體的成員單位,松山區住建局機關黨支部今年下沉服務到社區網格,投資200多萬元安裝了22組垃圾智能分類箱,而垃圾分類的宣傳、指導、統計等工作全部交由社區網格員來做。目前,翡翠社區有61名專兼職網格員活躍在7個網格內,這些全能型網格員成為居民們的貼心「大管家」。翡翠社區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的模式,是松山區推進社區治理的一個縮影。
  • 呼和浩特觀音廟社區:多元化養老服務增強老年人幸福感
    http://v.xinhua-news.com/bro-view-xgg/store_attachment/xhaudio/2020/12/15/XxjfypC440010_20201215_AEAFN0A001.mp3 呼和浩特觀音廟社區:多元化養老服務增強老年人幸福感
  • 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研究
    所有這些都從宏觀和制度層面表明了社區黨建對社區治理引領的必要性,描述了社區黨建對社區治理引領的應然狀態。那麼,從微觀和操作層面來說,社區黨建對社區治理的引領有可能實現嗎?以及如何實現這種引領呢?我們基於在毗鄰杭州火車東站的江幹區筧橋街道天新社區的調查,試圖通過這一個案的實然呈現,對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何以可能這一問題做一回答。
  • 新農村社區調查:村民拒上樓 無人居住成「鬼樓」
    在陝西省的整體規劃中,關中地區利用渭河治理機遇,率先推進沿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發揮對全省的示範引領作用。  山東省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起步更早、動作更大。山東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走以城市群為主體、以區域中心城市為核心、以縣域中心城市為支撐、以小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為基礎的有山東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 清泉街社區:黨建引領 多元共治 提升居民安全感
    為妥善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玉泉區清泉街社區黨委抓住加強黨的領導這個關鍵,推動社區黨委、黨支部、駐區單位和居民難題共解、困難共擔、成果共享,構建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多元主體合作共治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
  • 賽罕區多村屢遭撬門入室盜竊
    12月22日,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從賽罕區公安分局了解到,警方已經成功告破近期接連發生在我市賽罕區多村的入室盜竊案,成功抓獲嫌疑人張某。據了解,11月以來賽罕區前不塔氣村和西喇嘛營村發生了多起入室盜竊案。盜取了大量現金、手機和煙,給村民造成了恐慌。
  • 沙河白石洲東社區 黨建引領構建友愛互助共享的和諧城中村
    白石洲東社區位於深南大道南側,面積1.1平方公裡,居住人口4萬多,是以城中村為主的混合型社區,由於周邊有許多白領住在這裡,所以有「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的後花園」之稱。與大多數城中村一樣,白石洲東社區人口密度大、基礎設施弱、環境品質差,社區治理難度較大。
  • 禪城張槎純陽社區:黨建引領社區「幸福升級」
    原標題:禪城張槎純陽社區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公裡黨建引領社區「幸福升級」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近年來,純陽社區以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推動便民服務常態化、品牌化,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帶領社區居民創造美好生活。
  • 麗景社區:打造黨建特色亮點 精心服務社區居民
    麗景社區:打造黨建特色亮點 精心服務社區居民 2020-11-28 13: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黨建引領做活合肥城鄉融合發展大文章
    織密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高質量推動村幹部隊伍整體優化提升,大力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穩步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近年來,我市樹立城鄉「一盤棋」的理念,抓牢黨建引領這個「牛鼻子」,建好支部、選好班子、配強力量,打造強村富民「領頭雁」,做「活」城鄉融合發展大文章,走出了一條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實現鄉村人居環境美起來、村民口袋鼓起來、村集體經濟強起來。
  • 深圳鹽田:開拓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探索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固化疫情防控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通過明方向、建陣地、立制度、借科技、強隊伍、聚合力,在形成黨委領導、多方參與的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上作出了不少有益創新探索,在推動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走在了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