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的《中國革命讀本》《中國共產黨章程》太珍貴了!」「幸福牌摩託車、小天鵝牌黑白電視機……」在昭烏達南路街道大臺什社區黨建文化館,一張張真實的歷史圖片,一件件珍貴的館藏實物,吸引著參觀者一遍遍感受社區的巨大變化,重溫黨的光輝歷程,觸摸歷史的記憶。
「黨建+紅色陣地」 強化社區居民歸屬感和向心力。走進大臺什社區黨委精心打造的黨建文化館,會立刻喚起人們腦海中的紅色記憶。黨建文化館佔地800平方米,內設有黨史展廳、黨建展廳、民俗展廳,各展廳以黨史為主線,以圖片和實物為載體,不僅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建黨以來的重要歷程,還展現了大臺什過去村莊的歷史特色、風土人情、村莊風貌,真實還原了農村的發展和生產生活。
「黨建文化館從2017年7月建成至今,已接待區內外6000多人次的觀摩。在這裡不僅能讓社區居民增強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可以重溫黨的紅色歷史,補充紅色營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大臺什社區黨委書記張如介紹到。
如今,紅色文化教育在大臺什社區已深入人心,行走在小區圖文並茂的黨建文化長廊中,「紅色風景線」已成為宣傳黨建知識的載體、教育黨員的陣地、引領社區居民文明生活的基地,讓黨員和群眾都能夠從這裡學習和接受黨建文化的薰陶,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黨建+精細服務」 提升社區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在黨建文化館內,一塊紅色的黨建展板非常醒目,上面清晰地展示出大臺什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積極發揮黨建網格作用,推進為民辦事的鮮活事例……
「為了實現精細化服務,大臺什社區黨委根據黨員分布情況,將轄區分成8個網格黨小組,設立21個黨員中心戶,每個中心戶就近聯繫3-10名黨員,為每個黨員中心戶製作門牌,亮明黨員身份,明確黨員職責,隨時為居民提供服務、解決難題。」大臺什社區黨委副書記王佔元對記者說。
大臺什社區依託「社區黨委——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四級網格體系,把工作鏈條延伸到黨小組,每個樓棟設立黨員中心戶,建立樓棟聯動機制,實現組織架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以黨支部和網格代替過去的村民小組,將粗放式管理轉變為精細化服務,讓黨的政策在網格中細化、實化、深化,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大臺什社區黨委充分發揮社區黨建網格作用,全體黨員亮明身份、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從設卡點檢查、登記、測體溫,到包聯入戶,細緻查排每一戶、每一個人的入住、出行信息,居民的各類問題都能得到耐心解答和及時處理, 真正讓黨旗飄揚在防疫第一線。
青年志願者忙前忙後, 老年秧歌隊載歌載舞, 文化小廣場上歡聲笑語, 黨建促發展作用凸顯……一幅 環境秀美、 安居樂業的美好畫卷在大臺什社區緩緩鋪開。
(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劉軍 通訊員 李穎劍 陳鐸)
【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