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迅速,城市的鋼筋混泥土隔絕了人間的煙火氣,交通的便利、通訊的發達並沒有拉近人與人、心與心的距離,社區群眾的交流也越來越,曾經的「遠親不如近鄰」也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為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層幹部要紮實推進近鄰黨建工作,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格局,做社區群眾中的 「穿針引線」人。
「穿針引線」要拿穩「針」。 「穿針引線」針是關鍵,要想聯繫好社區群眾,建立「鄰裡一家親」的氛圍,就要拿穩黨支部建設這根針,社區有了主心骨,大小難題有了拿主意的人,社區才不是群龍無首。通過強化黨組織建設,用黨建引領基層建設,有利於加強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增進人民福祉。社區黨支部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能助於加快信息的傳遞,能將基層問題及時上報,也能將上級精神迅速傳達到群眾當中,從而有效推進社區治理難題處理,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讓群眾切實感受到近鄰黨建與自身利益相關,激發群眾的積極性,用黨建引領群眾主動參與社區建設。
「穿針引線」要對準「孔」。只有對準「孔」,想群眾所想,辦群眾所愁,為群眾提供精細化、精準化的服務,才能準確穿好針,將群眾與黨組織緊緊聯繫在一起。群眾有需求,組織有回應,基層幹部要想服務好群眾,就要多聯繫群眾,了解群眾所需,以問題為導向,對症下藥。黨組織通過為群眾提供精細化、精準化的服務將基層幹部與群眾聯繫起來,基層幹部又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將群眾聯繫起來,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群眾增進交流的過程。一次次的摩擦碰撞、交流溝通是增進群眾之間感情的潤滑劑,基層幹部要對好「孔」,堅持以群眾至上,為民服務,用組織串起群眾之間的聯繫。
「穿針引線」要打好「結」。打好「結」是保障「穿針引線」穩固的重要手段。如何讓社區有人管,管理好,讓近鄰模式發揮效應,增進社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打好「結」的關鍵。基層黨組織要建立健全社區管理的長效機制,要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人民至上,為民服務,建好建強社區、小區黨組織,建立工作到戶到人機制。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健全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等機制,提升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效能。要堅持提倡社區共建共治共享,讓群眾參與社區建設,提升群眾的歸屬感。
城市的生活讓社區群眾相互隔絕,較從前農村一家有事大家幫,大家有事一起解決的生活模式有了巨大的改變,有了生活品質卻少了一點人情味。近鄰黨建是有溫度的黨建,以創新的理念治理社區,讓社區、讓城市更加有溫度,有情懷。
作者/來源:工號0599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