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記者周楠)5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給基層幹部群眾「吐槽」機會,在監督中落實減負》的評論。
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日報社副總編輯李學梅作了「為基層減負需要堅持不懈抓下去」的發言。她建議優化政府部門和幹部考核評價內容和方式,把政府行政體制改革抓細抓好,變單向評價為雙向評價,給基層幹部群眾「吐槽」管理部門的機會。這些建議,對於實現基層減負常態化有借鑑意義。
去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將2019年確定為「基層減負年」,不少地方也「對症下藥」出臺措施,基層負擔過重問題普遍有所好轉,廣大基層幹部歡欣鼓舞,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進一步激發和調動。
但是,也有地方基層減負出現「走偏」「變異」等問題:紅頭文件少了,白頭文件(編者註:指那種非正式的,發文機關沒有用紅色標識,用於一般日常性通知之類的文書)多了,通過微信和電話下發的通知、索要的資料增加了;會議數量少了,會議時間沒大變,會議套著會議開,一開就是一整天,基層戲稱每周都有一個「會議日」;督查檢查事項少了,但一些部門檢查頻次多了,來了要陪同,檢查要看資料,留痕負擔並未明顯減少。
形式主義何其頑固,基層減負何其任重道遠。為基層減負,並非2019年才第一次提,過去在不同層面、不同地區也都被提出過,但長期難以避免「一抓就好轉,一松就反彈」。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進一步凸顯了為基層減負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打蛇打七寸,治病要治根。要杜絕基層減負「走偏」,必須持續保持整治的力度,重拳出擊,給形式主義以震懾。要防止基層減負反彈,必須按照中央的部署,靶向治療,久久為功,挖除形式主義的根源。
短期來看,要加強對減負過程的監督。各級黨委和政府既要加強對減負工作的監管,嚴查向下推責的「甩鍋」現象,更要以上率下,做好勇於擔當的表率。還要發揮好民主監督的作用,助力基層幹部輕裝上陣。新聞媒體要深入調研,既要挖掘基層減負的優秀典型,把這些「沾泥土、帶露珠」的典型經驗做好推廣,也要加大對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
要實現對基層減負的常態化監督,防止「一抓就好轉,一松就反彈」,更需要牢牢抓住考核評價機制這個「牛鼻子」,優化政府部門和幹部考核評價內容和方式。基層減負實效怎麼樣,不能只看各級政府給出的數據,不能只聽相關部門的匯報,要暢通渠道收集廣大基層幹部和群眾的評價,給基層幹部群眾「吐槽」的機會,同時把這種評價納入考評機制。
從更長遠、更根本來說,必須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完善國家行政體制、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優化政府組織結構的任務抓細、抓實、抓好。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從實際出發、從群眾需求出發,儘可能通過機制和流程的再造,理順條塊關係,藉助信息化手段,將千條線「統」好,而非簡單的壓力層層傳導,基層幹部才能告別無謂的重複勞動,「負」才能真正減下來。
要持續完善和創新基層治理體制機制,讓基層權責更匹配,為基層減好負的同時加足油,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充分調動廣大基層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