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譽衡集團私募產品踩雷後續: 諾亞要求投資人靜待兩家上市藥企價格回溫
諾亞踩雷譽衡集團,5億私募產品或面臨本金「顆粒無收」。
8月26日 ,40餘名創世安霖二號私募投資基金(即踩雷譽衡集團的私募產品,下稱「創世二號」)投資人前往上海證監局,監管稱請投資人60天內等回復。投資人還於當日下午前往諾亞財富與高管進行面對面溝通,但經過雙方數小時的溝通後,並未達成較為統一的解決意見。
創世二號私募基金成立於2017年4月,期限3年,應於2020年4月到期,債務人是譽衡藥業的控股股東,譽衡集團。
在21世紀經濟報導7月4日的報導《高風險股權投資包裝成低風險固收產品 諾亞財富5億私募產品踩雷始末》中,詳細梳理了這一產品踩雷和投資人質疑諾亞的緣由始末。7月6日,譽衡藥業發布公告宣稱,其控股股東譽衡集團債權人以其無法到期償還債務且資產不足清償為由,向中院申請對譽衡集團進行破產重整,目前該申請已被受理。
譽衡集團正式進入破產重整,讓那些與譽衡相關業務綁定的私募基金、資管計劃都進入到了無限期的逾期的狀態。
70億資產140億債權怎麼分配?
諾亞財富CEO助理張勇對投資人表示,譽衡集團由於股票市場的大幅回撤而產生資不抵債,如果目前處置金融資產,可能會導致兩個上市公司股票被低價處置,給投資人造成更大的損失。所以目前的處置還是希望譽衡集團通過破產重整把資產留住。目前哈爾濱中級人民法院已經受理此案,破產管理人選擇了一家當地、一家深圳兩家律師事務所,目前正在進行破產債權的申報、審查和受理中。
「目前譽衡集團的現金流無法支付任何債券利息與股權收益。諾亞主要啟動兩項工作:一是儘快完成破產債權申報;二是幫助譽衡集團積極引入戰略投資人,目前意向戰略投資人有兩個方向,一是醫藥行業龍頭,二是純財務投資人。近期我們去了該併購基金最大的出資方渤海銀行,對方介紹,國內還是有對譽衡集團旗下兩家上市藥企感興趣的戰略投資人,只是需要待股價上漲再行介入,才能覆蓋中間級資產。」張勇進一步表示,希望投資人給予更多處置時間,以時間換取空間。
在張勇對投資人的回覆中,諾亞對譽衡集團資產依然是看好的,旗下兩家藥企上市公司信邦製藥、譽衡藥業仍受到產業投資人的追捧,貴州省證監局還將信邦製藥列為當地五大整改上市公司之一,支持力度較大,未來兩家企業依然有上行空間。目前的博弈點主要是價格。
但投資人對上述解釋並不認同。
有投資人指出,譽衡集團目前資產價值只有70億元左右,可是債務達140億元,債權究竟如何分配,都是未知之數。
諾亞財富方面負責人對此指出,目前處於破產重整階段,錢目前肯定拿不到。需要後期重整成功以後,新的戰略投資人才能按照重組方案來考量,哪些債權減免,哪些轉股,哪些拿出現金還錢。目前沒有標準化的答案。
對投資人來說,這意味著遙遙無期的等待。近在眼前可參考的例子是,同樣地處東北的輝山乳業,破產重整已經3年,至今沒有清算完畢。
類固收是低風險還是高風險?
對諾亞的投資人來說,最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此前購買時宣稱是「絕對安全」的類固收產品,但直到爆雷才知道是股權投資產品,並且諾亞的資產只是中間級,質押股權按照協議籤訂時的價格溢價25%才能覆蓋中間級,現在的資產價格連優先級都無法覆蓋,這意味著「創世二號」投資人本金可能顆粒無收。
有投資人認為,諾亞財富將高風險的股權投資產品包裝成低風險的類固收產品,並在風控、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重大瑕疵,「創世二號」產品從設計到銷售都涉嫌欺詐。
針對投資人反覆提及的,將高風險的股權投資產品包裝為低風險的類固收產品,是否合理合規的問題,張勇表示,「創世二號」之所以不同於股權產品,而是作為類固收產品來銷售,是因為在股權產品的基礎上,增加了債權的風控措施。比如讓譽衡藥業實控人朱吉滿夫婦到期回購股權,譽衡集團對回購要承擔差額補足等條款,把這個產品由純股權產品變成一個類夾層產品,這類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都可以叫類固收,它比純股權投資穩定在有債權的回購性質。
「將該產品的分類從類固收改為股權,是因為證券業協會沒有類固收這個分類,所以按照行業協會的備案要求,更改了分類名稱。但即便是類固收,也沒有保本保息的合同約定,沒有兜底協議,它的產品特點和其他股權投資產品一樣,都是理財產品,而不是銀行存款。」張勇具體表示。
張勇還強調,諾亞至今因為多個產品風險接受過多個監管部門的多次檢查,截至目前,諾亞財富還沒有出現重大顛覆性錯誤和瑕疵,諾亞接受的監管是公開透明的,未來在沒有重大問題的情況下,諾亞財富會按照企業精神,按照基金合同和協議進行,目前沒有任何流動性不足和差額不足條款,也沒有抽屜協議、資金池和期限錯配。每一隻基金都是完全獨立隔離的,反映的完全是市場風險,也會交由市場解決。
但投資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對於投資人提出的為何在銷售時進行誤導,為何質押股權要溢價才能覆蓋,諾亞資產存在重大風控瑕疵等問題,相關負責人均沒有正面回應。
「投資人的訴求主要有三點,第一作為類固收產品,投資人要求產品到期後兌付本金。第二要求公開投資人名單,或召開投資人說明會。第三,將與譽衡集團的所有底層協議和風控措施公開。」一位投資人指出,但這些要求均未在此次溝通中得到答覆。
(作者:侯瀟怡 編輯:馬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