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01年04月24日)
清華大學校長 王大中
在新世紀的第一個春天,清華大學將於4月29日迎來她的90華誕。清華大學是在20世紀的風雨中成長起來的,是在人民的養育和關懷中壯大起來的,她是中國現代教育發展的縮影,是中國高等教育成功的見證。
繼承傳統 愛國奉獻
在90年的歷史中,清華在教育、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都曾為祖國為人民作出過許多貢獻,最令清華人驕傲的是遍布各地的10餘萬名清華校友,他們在國家的各個建設崗位上乃至在國際上得到認可和讚譽,這是清華為祖國作出的最大貢獻。
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雖然滲透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但清華是植根於20世紀中國的清華,愛國與奉獻一直是貫穿清華歷史的主線。
聞一多教授面對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拍案而起、朱自清教授寧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清華大學有不少學生投筆從戎。新中國成立後,更有數以萬計的清華學生義無反顧地紮根於天南海北。改革開放以來,清華學生曾在「文革」之後百廢待興之際喊出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肺腑之言,得到全國青年的響應。在世紀之交,「我的事業在中國」正在成為青年人激勵報國之志的響亮口號。清華90年的歷史,是千千萬萬的清華人用青春、熱血和才華繪成的一幅愛國奉獻的長卷。
擔當重任 確定目標
清華大學一直把建設具有世界一流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作為奮鬥目標,並把爭取完成這一目標的時間定在了2011年,即建校100周年之際。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清華人愛國奉獻精神的集中體現。
幾年來,通過「211工程」、「九五」計劃和「面向21世紀教育行動振興計劃」的實施,清華大學的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綜合性學科布局已基本完成,學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構建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體系,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努力實踐開放式辦學理念,迎接21世紀新挑戰。
回顧歷史,我們會牢牢記住,之所以取得進步,是因為我們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適應國家兩個根本性轉變,貫徹了江澤民主席關於「教育要全面適應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要全面提高辦學的質量和效益」的指示;是因為我們樹立了一流大學奮鬥目標,堅持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結合清華實際的「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辦學模式;是因為我們堅持「發展是硬道理」,面對黨和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國家對清華北大等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給予重點支持等前所未有的機遇,注重戰略,把握大局。
繼往開來 不懈努力
紀念90周年校慶,是為了在未來做得更好。未來的10年對於清華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我們正在加快教育教學改革步伐:加強學科建設,促進科研與教學相結合;調整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和改革教學方式,構建具有研究型大學先進水平和特色的新型教學體系;引進優秀拔尖人才,加強校內年青骨幹教師的培養,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和學術水平運行和管理體制;加強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的開創性工作,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我們將一步一個腳印地構築起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新格局,以90周年校慶為新起點,努力奮進。
核技術學家、清華大學現任校長王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