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遼寧日報《北國》新聞客戶端12月1日消息:周恩來少年讀書時,曾在奉天省官立東關模範小學校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願。這處位於瀋陽市大東區東順城街育才巷10號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於近日開始全面修繕。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正在修繕中。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瀋陽晚報》今年4月曾刊文介紹:1910年秋至1913年春,少年周恩來在此地度過了3年學習時光,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他在這裡立下的高遠志向。此前,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已經歷過多次重修。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現存兩棟教學樓和一座禮堂。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位於瀋陽市大東區東順城街育才巷。1978年,中共遼寧省委和瀋陽市委決定在該址建立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對兩樓一堂進行修復。1979年,在前教學樓前建起一座周恩來同志的全身石雕像,在前教學樓二樓開闢展覽室,陳列周恩來的照片和他書寫的手稿及用過的桌椅等文物。1979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進行了大規模的重新修繕和布展,整修後共分五部分:前門房、操場、前木樓、禮堂和後木樓。前木樓展出周恩來的雕像、圖片資料及其讀書時所用的書籍文物,後木樓全面恢復當時教室的原貌,並綜合運用現代化展示手段等,重點突出周恩來在東關模範學校的學習生活。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重點突出周恩來在這裡的學習生活。根據《瀋陽晚報》此前刊文介紹:1910年,12歲的周恩來離開江蘇淮安,隨伯父周貽賡到瀋陽上小學,至1913年春,周恩來在這裡度過了3年學習時光。當時,東北是帝國主義在華爭奪的重點,白山黑水間,生死存亡時,周恩來開始了艱辛深沉的求索。1912年10月,他在《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中寫道:「吾全校之諸同學乎。吾人何人,非即負將來國家責任之國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國民之學校耶?」在這裡,周恩來經歷了辛亥革命,接觸了進步教師,閱讀了進步書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響,並說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1913年,周恩來考入天津南開中學,離開瀋陽。周恩來後來回憶說:「12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這是我生活和思想轉變的關鍵。」
周恩來少年讀書時曾立下宏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除了瀋陽的這一處讀書舊址外,在鐵嶺市還有一處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介紹,鐵嶺市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位於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銀岡小區,1978年鐵嶺地委對銀岡書院舊址進行維修,闢為「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1979年對外開放,1990年李鵬題寫館名,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