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新學年開始了,修身課上,奉天東關模範學校的魏校長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你們問什麼而讀書」
2、「為家父而讀書。」
3、「為明理而讀書。」
4、「為光耀門楣而讀書。」有人乾脆這樣回答。
5、有位同學一直默默地坐在那裡,若有所思。魏校長注意到了,他打手勢讓大家安靜下來,點名讓那位同學回答。那位同學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
6、「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7、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
8、「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9、魏校長聽了,高興地連聲讚嘆:「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此生!」
10、這位同學是誰呢?他就是周恩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
11、周恩來出生於19891年。十二歲那年,他離開家鄉江蘇淮安,隨回家探親的伯父來到了東北。在奉天上學的時候,伯父告訴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國人佔據了,不要隨便去玩,有事也要繞著走,免得惹出麻煩沒有地方說理。
12、少年周恩來疑惑不解,問道:「被外國人佔據?為什麼呢?」
13、「中華不振哪!」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14、十二歲的周恩來當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話,但是「中華不振」四個字和伯父沉鬱的表情卻讓他難以忘懷。
15、一個星期天,周恩來背著伯父,約了一個同學來到了被外國人佔據的地方。這一帶果真和別處不大相同:街道上熱鬧非凡,往來的人大多是外國人。
16、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他們湊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女人正在哭訴什麼。一問才知道,這個女人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訓斥她。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這是在外國人的地盤裡,誰又敢怎麼樣呢?大家只能勸慰這個不幸的女人。
17、此時的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這四個字的沉重分量。怎麼把祖國和人民從苦難和屈辱中拯救出來呢?這個問題像一團烈火一直燃燒在周恩來心中。所以,當修身課上魏校長提出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問題時,就有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響亮回答。
知識點
生字組詞:
肅:嚴肅 肅穆 肅靜 肅立 肅貪
晰:清晰 明晰
振:振作 振奮 振興 振動 振筆直書
胸:胸膛 胸脯 心胸 胸懷 胸有成竹
懷:懷疑 胸懷 懷抱 懷念 懷才不遇
贊:讚嘆 讚揚 贊助 贊成 讚不絕口
效:效法 效仿 功效 效果 效力
疑:猜疑 懷疑 可疑 疑問 半信半疑
惑:解惑 疑惑 困惑 誘惑 迷惑不解
凡:非凡 平凡 凡事 凡例 不同凡響
顧:回顧 環顧 照顧 光顧 左顧右盼
訓:訓斥 教訓 遺訓 培訓 訓練
斥:痛斥 斥責 排斥 斥資 充斥
多音字:
幹:gān干著急gàn幹事
解:jiě解釋jiè押解xiè渾身解數
處:chù四處chǔ處理
分:fèn過分fēn分寸
形近字:
晰(清晰)析(分析)
胸(胸口)腦(腦袋)
懷(胸懷)壞(壞話)
效(效果)郊(郊外)
惑(疑惑)感(感動)
斥(訓斥)斤(斤斤計較)
詞語解釋:
修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嚴肅:(作風、態度等)嚴格認真。
光耀門楣:指為家族爭光。光耀,使顯耀,光大。門楣,指門第。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著什麼。形容沉思不語的樣子。
清晰:清楚。
堅定:(立場、主張、意志等)穩定堅強;不動搖。
崛起:①(山峰等)突起。②興起。本文中是第二種意思。
抱負:遠大的志向。
沉鬱:低沉鬱悶。
左顧右盼:向左右兩邊看。
指望:一心期待,盼望。
撐腰:比喻給予有力的支持。
肇事:引起事故;鬧事。
訓斥:訓誡和斥責。
勸慰:勸解安慰。
屈辱:受到的壓迫和侮辱。
拯救:救。
反義詞:
嚴肅——活潑 安靜——喧鬧
清晰——模糊 堅定——猶豫
崛起——覆滅 熱鬧——冷清
懲處——褒獎 訓斥——表揚
沉重——輕鬆 屈辱——榮耀
疑惑不解——恍然大悟
左顧右盼——目不轉睛
近義詞:
嚴肅——嚴厲 沉鬱——鬱悶
熱鬧——喧鬧 抱負——志向
讚嘆——稱讚 懲處——懲罰
訓斥——斥責 勸慰——安慰
光耀門楣——光宗耀祖
詞語擴展:
含近、反義詞的四字詞語:
左顧右盼 開天闢地 求同存異 南轅北轍 瞻前顧後
課文主題:
本文主要寫少年周恩來聽伯父講「中華不振」而疑惑,他偷偷進入被外國人佔據的地方目睹了中國人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從而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事情,表現了他的愛國情懷。
課內問題:
1、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有什麼不同?
答:其他同學讀書都是為親人、為自己、為家庭,而周恩來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振興的大業聯繫起來。在對比中,我們感受到周恩來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
2、新時代我們應為什麼而讀書?
示例1:我們仍然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國現在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國要發展壯大,無論是發展科技還是增強軟實力,都需要我們好好讀書。示例2: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讀書。
課後習題答案: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再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寫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二件是疑惑中華不振,第三件是目睹國人備受欺辱的事實。
主要內容:課文寫周恩來少年時代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裡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2、課文出現了「租界」、「中華不振」等詞語,查閱資料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結合下面的詩句理解周恩來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來
思路點撥:
先通過「租界」「洋人」等查閱資料,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再閱讀詩句,大體了解詩的意思,進一步體會周恩來之下遠大志向的原因。
參考答案:這首詩的大意是:我唱罷了一首氣勢豪壯的歌,告別了祖國,毅然掉頭東渡。求得精深細密的各種科學知識,以挽救祖國的危亡。專心致志,刻苦攻讀,為的是打破現狀,改革社會。如果理想不能實現,投海殉國也不失英雄本色。
這首詩表現了 作者青年時代改革社會的凌雲壯志和獻身救國事業的革命精神。
●小練筆
●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而讀書」, 你的回答是什麼?想一想,寫下來,注意寫清楚理由。
思路點撥:要想把理由寫清楚,可以結合具體的事例,要注意寫清楚事情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人物(注意描寫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
參考答案:為了快樂成長而讀書。入夜了,月光撒向大地,我靜靜地坐在檯燈旁,看著《中外名人名著》,感覺特別好。看完後,許地山的《落花生》讓我明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馮驥才的《花的勇氣》使我明白,在成長的道路上,陰風冷雨並不可怕,要以無所畏懼的勇氣去面對一切艱難險阻.....
圖文解讀
同步練習1
第一課時
一、在加點字正確讀音的括號裡打「√」。
崛(jué qū)起 沈(shěn zhěn)陽
模範(fà fàn) 淮(hái huái)安
二、看拼音,寫詞語。
xiōng huái yí huò
( ) ( )
xùn chì zhōng huá bú zhèn
( ) ( )
sù xī fán
嚴( ) 清( ) 非( )
rǔ zàn zū
屈( ) ( )美 ( )界
三、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再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
若有( )( ) 為之( )( ) ( )( )忘懷
( )( )不解 熱鬧( )( ) ( )( )右盼
1.小明上課沒有養成好習慣,上課總是 。
2.對她莫名其妙的行為,我 。
答案
一、jué shěn fàn huái
二、胸懷 疑惑 訓斥 中華不振 肅 晰 凡 辱 租 贊
三、所思 一振 難以 疑惑 非凡 左顧
1.左顧右盼 2.疑惑不解
同步練習2
第二課時
一、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合適的答案。
1.「誰知中國刑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訓斥這個女人。」的意思是( )。
A.誰也不知道中國刑警為什麼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訓斥這個女人。
B.誰也想不到的是中國刑警不去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訓斥這個女人。
2.「但這是在外國人的租界裡,誰又敢怎麼樣呢?」改為陳述句是( )。
A.但這是在外國人的租界裡,誰都敢怎麼樣。
B.但這是在外國人的租界裡,誰都不敢怎麼樣。
3.有志者當效周生的意思是( )。
A.有志氣的人要效仿周恩來先生。
B.周恩來先生應當做一個有志氣的人。
4.「中華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國人面對外國的侵略熟視無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B.中國人們很久都沒有遇到過令人振奮人心的消息了。
二、課內閱讀。
此時的周思來才真正體會到「 中華不振」這四個字的沉重(chóng zhòng)分量(liang liáng)。怎麼把祖國和人民從苦難(nán nàn)和屈辱中拯救出來呢?這個問題像一團(烈 列)火一直燃燒在周思來心中。所以,當修身課上魏校長(提 題)出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問題時,就有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響亮回答。
1.在正確的字音下面畫上「 」。
2.用「 」畫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
這句話把 比作 ,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的作用是
3.說說你是為什麼而讀書呢?說說你的理由。
答案
一、1.B 2. B 3.A 4.A
二、1.zhòng liang nàn 烈 提
2.這個像一團烈火一直燃燒在周思來心中。 問題 烈火 說明周總理一心為民的深切情懷。
3.我為中國的科研事業而讀書,要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我是超人老師,每天為大家更新小學、初中資料。如果覺得好的話,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