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晚年像一個老農夫,寫下的這首詞很接地氣,同時也很唯美

2021-01-08 網易

2021-01-02 06:20:43 來源: 始心

舉報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41歲的辛棄疾被人彈劾,從此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也讓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為了擺脫苦悶的心情,尋找一份安寧之所,於是辛棄疾選擇離開京城,前往江西上饒隱居。原本以為過幾年等事情平息了之後,會出現轉機還會回到京城,再去到前線衝鋒陷陣建功立業。但是事情並不像他所想像的那樣,直到晚年辛棄疾也沒有上過戰場,這也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隱居上饒期間辛棄疾創作了很多的詞,大多都是在抒發內心的苦悶,還有對於未來的擔憂,其中有很多都是經典名篇。辛棄疾根本就不願意去隱居,可是身不由己,為此他後期的作品充滿了憂愁,特別是在剛剛到達了上饒的時候,他的詞很明顯帶著濃濃的悲痛之苦,只是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明白了,不可能會有機會上戰場,只能是慢慢地接受當下的生活。

  

  辛棄疾在這首《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一詞中,便是用一種很平緩的口吻描寫當時的生活,整首詞意境唯美,而且是一首純寫景之作,由於看清楚了現實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對於詞人來說生活中所有的苦難,還有骨子裡的感傷之懷,讓他痛不欲生,可生活還是要繼續,所以這首詞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平淡的生活態度。一個人獨自在鄉間生活的時間久了,慢慢地也像老農夫一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鷓鴣天》又名《剪朝霞》、《思越人》、《思佳客》,唐教坊名曲,屬於雙調一共是55個字,宋朝很多有名的詞人都填寫過,而辛棄疾這首則是意境唯美,從開篇到結尾句句經典,不僅寫出了新意,同時也非常的接地氣,寫出了一種生活的本真;這也是辛棄疾為數不多的純寫景之作,只是那麼淡淡地著筆,用最純樸的文字,去描寫最樸實的風景,還有那種平淡如水的生活。

  

  上片起句就與眾不同,不僅寫出了新意,也讓整個上片美得令人心醉;每年春天來臨之後,田間小路上的桑樹會發芽,長出柔軟的新枝,那枝頭上是剛剛綻放出來的嫩芽,東面鄰居家養的蠶,也已經孵出蠶寶寶,準備開始養蠶。遠處平坦的山崗上長滿了青草,不知道是誰家的小黃牛,正在那裡哞哞地叫。夕陽的餘暉照射在樹林裡,上面的樹枝上還棲息著許多的烏鴉。

  

  下片寫得就更加接地氣,也讓這整首詞更具有畫面感,青山遠遠近近,小路則是縱橫交錯,飄揚著青布酒旗的地方,那裡正好有一戶賣酒的人家。城裡的桃花和李花,最害怕風雨的摧殘,只要一有風雨,花瓣就會紛紛揚揚地飄落。其實最明媚的春色,還是在那小溪邊,此時那裡的蕎菜花開得異常豔麗,看上去非常的壯觀,成為了春天裡最美的一種花。

  

  辛棄疾後來就像是一個老農夫一樣,在鄉間過著平淡的生活,再也沒有上過前線,對於他來說,那是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原本是一位將軍,可是由於被人彈劾,從此離開了軍隊,獨自生活在偏遠的農村。從這首《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中還是能夠感受到詞人淡淡的憂傷,畢竟他還是希望可以上前線,可以去實現人生理想,所以寫得只不過是比較含蓄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晚年給兒孫們寫下此詞,到老都不忘幽默一把,讀完笑中帶淚
    兩宋文壇,群星璀璨,但卻很少有人能像辛棄疾一樣,將半生無奈活成了一片燦爛的煙花。被逼下戰馬,握起手中的筆,是他一生的痛,卻是文壇一大幸事,從此詞壇有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詞中之龍。愛就要愛的絕美,恨就要恨得敞亮,苦也要燈下拔劍,樂卻在稻花鄉間,這是詞中之龍帶給我們的愛恨糾纏和人生苦樂。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辛棄疾的「趣」。晚年的辛棄疾覺得自己時日無多了,便給兒孫們寫下此詞,到老了他都不忘幽默一把,句句都令人哭笑不得,讀完只能說這是親爹。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西江月》。
  • 辛棄疾晚年牙齒掉落,他寫下一首千古趣詞,不快樂的人應該讀一讀
    辛棄疾為抗敵事業終生奮鬥,其間有過凱旋,有過大捷,當然也有過挫敗與失利。每每遇到這種時刻,他總會從生活中索取快樂,然後將快樂注入字裡行間,以自我解嘲的方式去應對世界的不堪。縱然已是60多歲的晚年,辛棄疾仍能以掉牙為題,一如既往貫徹辛氏幽默。《卜算子·齒落》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
  • 辛棄疾的這首詞,雖寫的是愁,卻滿篇充滿著想像,經典至極
    對於現代人而言,我們通常都會直白地將令我們愁苦的這件事情講出來,從而宣洩出自己心中的愁苦。對於我們來講,這就是「傾訴」。而於古人而言,尤其是古代的文人,他們心中的愁苦,實際上也不少。同時,在他們的筆下,對於愁苦心緒的書寫,也大不相同。在李清照的詞作當中,愁是「載不動許多愁」;對於南唐後主李煜來講,愁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而對於辛棄疾而言,卻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 晚年的辛棄疾,寫了一首掉牙趣詞,其實罵盡滿朝得志小人,真解氣
    晚年的辛棄疾,寫了一首掉牙趣詞,其實罵盡滿朝得志小人,真解氣在文壇一直都有幾個不好惹的人。唐代有詩仙李白,你惹我就寫詩懟你,因他一句「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就名垂史冊的刺史李邕,對此怕是感觸頗深。而宋代文壇,最不好惹的當屬辛棄疾。
  • 大宋「段子手」辛棄疾,晚年寫下一首幽默趣詞,實則在罵天下小人
    他一生寫過不少關於戰爭的詞作,他的詞不是簡單的用筆墨就能寫出來的,他所寫下的關於戰爭的詩詞,都是用兵刃蘸著鮮血刻成的。辛棄疾真正經歷過戰爭,親自在戰場上廝殺過,所以,他的詞更能體現出戰爭的殘酷。兩宋詞人中,辛棄疾是很有個性的一位。
  • 辛棄疾的這首詞別具一格,問了八個問題,有創新更有深度
    有一年的中秋節,辛棄疾與客人喝酒聊天,通曉歡愉,興致很高。天快亮時,客人說過去的詩詞寫月亮的很多,但是寫送月的卻少。趁著酒興,辛棄疾便躍躍欲試,於是就寫下了這首很有意思的《木蘭花慢》。這首詞模仿屈原的《天問》,在詞中提出很多問題,構思新穎,藝術上也很成熟,而且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測,至少領先哥白尼幾百年。木蘭花慢 辛棄疾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所以辛棄疾中晚年的詞,將自己化身成不同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情感。有氣勢豪邁的英雄形象,也有苦悶志士形象,詞的字裡行間透露著激烈難平的憤懣,高度深沉的壓抑。 而在這片遺蹟中,辛棄疾又想到了草根皇帝——劉裕。雖出身貧寒,幼時被鄉裡呼作寄奴,但是卻帶領民眾推翻東晉政權,成就一代功業。對英雄的讚美,對建立功業的渴望躍然紙上。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頹敗形成鮮明差距,尤為諷刺。
  • 辛棄疾的這首詞寫得極有意思,把鄉村頑童描繪的活靈活現!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一代偉大的詞人,同時他也是抗金名將,帶領過軍隊真正的上過戰場,這一點他與陸遊和嶽飛是很像,都是屬於那種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作為一位愛國的文人,辛棄疾完全可與眾多人相媲美,例如他的才華,那在南宋也是首屈一指,他寫過很多非常優美的詞作,並且還在自己的詞作中,
  • 詞人長相醜陋,所寫的這首詞卻如此唯美,兩大主題驚豔千年
    所以,辛棄疾對他的詞,都有續作,可見影響力有多大。在賀鑄的作品中,最出名的恐怕是這首《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 辛棄疾大醉後寫下這首詞,年少讀一次笑一次,如今再讀淚眼模糊
    曹操算一個,耳熟能詳的作品有《觀滄海》、《龜雖壽》等千古流傳;範仲淹算一個,文有《嶽陽樓》、《蘇幕遮》等輾轉千古。這兩位也都是行軍打仗的高手,一個統一北方,一個抗擊西夏軍以及羌族,令人聞風喪膽。那麼下面這個人也可以說是全能人才,文學上,他基本走到了宋詞的最頂尖,可與蘇軾相媲美。同時在軍事上也是一位將才,20出頭時便曾帶領50餘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活捉了叛徒。
  • 紀錄片《南宋》展現南宋的歷史進程,更記住了辛棄疾和他的這首詞
    南宋,同北宋一樣,是一個文化極為繁榮的時期,湧現出一大批偉大的文人,如辛棄疾、陸遊、嶽飛等,他們的出現讓南宋更多了一抹人文氣息。了解宋詞的人們知道,北宋的詞大多還是以婉約風格為主,雖然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曾寫過一些頗為豪放派的詞,但和南宋時期相比,相差極為懸殊。
  • 800多年的一個冬夜,辛棄疾翻來覆去睡不著寫下此詞,流傳了千年
    宋代詞壇,群星璀璨,在那麼多閃閃發亮的星星裡,辛棄疾是最酷的一個。他或許不是詞寫得最好的一個,但他的詞,蘇軾、柳永能寫不出來,只因詞中有那從沙場帶回來的酷!作為大宋第一大古惑仔,他的人生遠比電視劇中看到的那些飛車少年酷得多。
  • 陳與義的這首詞,開篇便是一語驚人,寫得非常唯美!
    小編要為大家推薦陳與義一首非常經典的詞作,那便是他的《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這是一首再逢佳節,追憶中州盛日的詩作,因此,在這首詞中,不免悽然以悲。讀來更是令人讚不絕口,作者寫得很是悽美,讀來也更加能夠感受到作者筆下的那一份唯美。
  • 從辛棄疾的這首詞中,感受古代軍旅的豪情,尾句意味深長
    在不知不覺之中,又迎來了一個「八一」,這個日子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著不一般的分量,當今天看到朋友圈各種軍人的捨己為人事跡之時,相信每一個人也都由衷地對他們表示欽佩和敬畏。這首詞就是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詞——醉酒之後沉沉睡去,在夢境之中還在挑著油燈觀看手中的寶劍,夢裡我似乎又重新回到了當年戰鬥過的各個戰營,聽,那震耳發聵的號角之聲。
  • 辛棄疾是這首詞是真狂,男兒到死心如鐵,寫得比李白還要更加張狂
    真正到達前線衝鋒陷陣,還立下了赫赫戰功,只不過天意弄人,他的人生之路比任何人都要走得更加艱辛,這也是由於那個時代;辛棄疾所生活的時代正是風雨飄搖的南宋,這一時期整個北方早已被金國所佔領,可是南宋朝廷沒有任何的作為,即使是有辛棄疾和嶽飛這種人才,但是並沒有重用,反而是一直在打壓,這也就造成了辛棄疾的個人悲劇,同時也是那個時代的損失。
  • 辛棄疾的這首詞,小時候看不懂,長大後卻深有感觸,字字直戳心窩
    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宋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便是一首通篇寫愁的千古名作。這首宋詞出自於南宋詞人,有著「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之手,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期間所作。在帶湖期間,辛棄疾常常會到博山(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遊覽,只是眼看國事日非,自己卻報國無門,這讓他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寫下了這首經典詞作。
  • 做不成將軍的辛棄疾,晚年豪放底氣不足,詞作滿是失落感
    世間文人多懦弱,正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但也有例外,在我國最弱的宋朝就有一位「文能提筆安天下 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他就是辛棄疾。辛棄疾,一個執著的追夢者,為了心中的理想,哪怕是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 一代名將辛棄疾,遭遇罷官後,寫下一首詩,道盡平生狂傲
    序: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在這首詞的序之中,辛棄疾簡單的寫下來自己寫這首詞的背景和原因。在寫這首詞的時候,辛棄疾已經被罷官,所以獨居在江西。有一天辛棄疾出外遊玩,在一座亭子裡休息。看著眼前的秀麗江山,回想起自己閒居在家的這段時光不禁內心有一絲特殊的感嘆,所以寫下了這首詞。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最開始的上半首詞句裡,辛棄疾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 蘇軾被貶密州,出城打獵時,寫下這首詞,開創了豪放派的先河
    到了密州之後,蘇軾寫下了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詩我相信大家都在學校學習過。也許當時我們只是覺得從韻律上這首詩朗朗上口因此比較好背誦,也會覺得左牽黃,右擎蒼這樣的描述而感到有趣。如今放下書本多年,當我們再讀這首詞的時候,我想應該會走了更深的感受。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據傳,這首詞剛一寫完,便立刻被大家所傳頌,蘇軾對自己的這首詩也非常的滿意,不少讀書人拿著紙筆抄寫記錄。
  • 千年才女李清照,寫下這三首詞,雖冷門,可訴盡女子柔情
    她的詞大多談及男歡女愛,今天這三首冷門詞也都訴盡女子柔情,堪稱婉約派的佳作。第一首:《念奴嬌·春思》這首詞的譯文如下:天空在颳風下雨,蕭條的庭院之中層層院門又緊閉著。春天柳樹即將冒新芽,而花朵也要盛開了。寒食節就快到了,又到了令人煩躁的時節。我琢磨奇怪的韻律並寫下詩詞,一扶頭,酒也醒了,心裡不知道是什麼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