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是彎曲的 之三

2020-12-25 世間的智慧

據說伽利略當年在比薩斜塔做一實驗,質量不同兩鐵球,做自由落體運動,不考慮空氣阻力,它們是同時落地的。

鐵球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愛因斯坦認為,地球對鐵球的作用不是直接超距的,是地球周圍產生一引力場,引力場作用於鐵球,引起鐵球的下落運動。

質量不同兩鐵球同時落地,表明在引力場中,物體獲得的加速度與其質量無關。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發現一個原理:慣性質量等於引力質量。慣性質量,是指物體平動時慣性大小的量度。引力質量,是指物體產生和接受引力的量度。這個原理被愛因斯坦稱為等效原理。它表明加速度等效於引力場。

這樣一切參考系,都可分解為引力場中的慣性系,物理定律在一切參考系中保持不變,建立起了廣義相對性原理。

狹義相對論中,沒有考慮引力存在,時空是平直的。

愛因斯坦覺得,引力存在的時空應該是彎曲的。由於引力的來源是質量,故質量存在將會造成時空彎曲,反過來,彎曲的時空又會影響質量的運動。所以愛因斯坦覺得,廣義相對論基本方程應有兩個,一個描述質量如何使時空彎曲,另一個描述彎曲時空中質量如何運動。

相對論專家惠勒曾風趣地把廣義相對論概括為: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

這兩個方程,就是著名的愛因斯坦場方程和運動方程,是複雜的非線性偏微分方程。而運動方程能夠由場方程導出,所以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方程只有一個:愛因斯坦場方程。

廣義相對論表明時空是彎曲的,引力越強的地方,時空彎曲得越厲害。

相關焦點

  • 時空彎曲與引力的關係
    時空會彎曲是真的,這是毋容置疑的。引力波能被探測到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為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是時空的振動,這說明空間是具有彈性的,不是純剛體的東西。還是把場方程的圖,放在開頭。那麼空間是如何彎曲的,就是我們應該深挖的內容。
  • 廣義相對論對時空的解釋,時空必須是彎曲的
    本文終於要展示彎曲的時空如何使愛因斯坦的世界模型和牛頓的一樣自我一致。第一步是用幾何時空的術語表達這兩個觀點,因為這是用可靠的客觀方法比較它們的唯一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事物在空間中移動時,人類體驗世界並動態地談論世界。但是即使在一個沒有重力的世界裡,我們已經知道時鐘、標尺和我們的眼睛都會誤導我們。
  • 時空發生彎曲其實是密度在搗鬼
    密度不同導致熱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由於有物質的存在,物質和時間(時空)會發生彎曲,時空彎曲的是質量(能量)造成的結果,萬有引力是時空彎曲的表現。」光線彎曲這段話的意思是在說,空間彎曲是引力導致的。
  • 彎曲時空,重力,它們的關係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認為,能量(以質量、光或其他任何形式出現)告訴時空如何彎曲,而時空的彎曲則告訴能量如何移動。「重力」的概念就是物體沿著時空彎曲的方向下落。物體遵循的路徑被稱為「測地線」。我們先來看看物體的彎曲面,然後再回來看測地線。
  • 時空彎曲產生引力改為引力使時空彎曲,能不能解釋相對論的問題?
    1905年相對論面世後,曾經有一位記者問英國天文學家阿瑟·愛丁頓,他是不是真的就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能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人之一。愛丁頓認真地想了片刻,然後回答說:「我正在想誰是第三個人呢。」其中能拿到檯面上爭論,可以驗證對錯的,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引力之爭。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後,從「萬有」這個命名,大家應該可以理解到,引力不用管如何產生!上帝只需要在最初一刻推動一下天鍾即可。簡單的說,牛頓認為引力是宇宙的標配,無處不在,傳播不需要時間。
  • 時空彎曲是廣義相對論核心,理解了空間彎曲,如何理解時間彎曲?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為我們描述了一種不同於牛頓定律的新的引力觀,根據愛因斯坦的觀點,引力實際上就是空間和時間的彎曲。在牛頓的引力理論裡,太陽將地球限制在固定的軌道上,依靠的是一根「看不見的繩子」。似乎從太陽或者地球生出了一根隱形的「引力之繩」,將兩者拴在了一起。
  • 時空彎曲被證明:GPS每天可偏差11公裡
    也許現在很多人還認為相對論離我們很遙遠,時空彎曲和我們完全無關,甚至根本不相信時空是彎曲的,或者完全沒有任何概念。當初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預言時空彎曲的時候,非得英國人派了兩支船隊,等到日全食的時候,趕到地球上兩個相距遙遠的地方,分別測量被太陽擋住的星光,才最終證明時空是彎曲的,真是又費馬達又費電。
  • 簡單說明引力的時空彎曲解釋和量子化
    二十世紀初期愛因斯坦橫空出世,憑藉一己之力在1905年發表五篇意義重大的論文,其中之一就是狹義相對論,其二是光電效應(後來獲得諾獎)。經過十年磨一劍在1916年把引力加入進來提出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後來的時間就是忙著和量子力學哥本哈根派「吵架」,在某種意義上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
  • 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為什麼特別難理解?
    上一篇文章中我詳細談到了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概念,大家應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不過大家肯定也有疑問,對「時空彎曲」概念依然有點蒙圈。別急,這一講我將進一步給大家剖析時空彎曲概念。首先要區分兩個概念「時空彎曲」和「空間彎曲」有差別,時空彎曲是一個具有四維(x,y,z,t)的物體是彎曲的,空間彎曲則是一個具有三維(x,y,z)的物體是彎曲的。其實空間彎曲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並不存在,我們生存的這個三維空間本身是平直的,但是三維的空間加上一個時間,合併成的「四維時空」為什麼就變得彎曲了呢?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這種質量與時空關係比喻有一定道理,但並非完全如此,還需要發揮全方位的空間想像力,才能夠理解。這就是萬有引力的根源和本質~質量導致的時空彎曲。時空彎曲效應與引力定律的結論是一致的,與質量成正比,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 能讓時空彎曲的不僅是質量,還有速度,時間膨脹效應與廣義相對論
    我們習慣於把時間和空間作為兩個事物分開來說,可在物理學上,時間和空間是一個整體,並稱為時空,時空才是它們真正的名字。時間與空間密不可分,二者只能同時存在或同時不存在,所以時間和空間都是客觀存在於宇宙之中的。不過,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並不是永遠穩定而平緩的,它們會因為引力的作用而發生彎曲。
  • 愛因斯坦將引力解釋為「時空彎曲」,到底有啥證據可以證明?
    前面幾篇文章我重點講解了廣義相對論關於黑洞的相關知識,但是很多網友表示:無法接受將引力解釋為時空彎曲,認為引力就是一種真的力。哈哈,這沒關係,因為愛因斯坦的很多理論都是於我們的常識相違背的,所以無法接受時空彎曲很正常,不過這期我將從實驗角度來分析,給時空彎曲理論提供有力的證據。
  • 是時空的彎曲還是引力子?
    在廣義相對論當中,引力的本質是時空的扭曲。就拿太陽系來說,太陽壓彎了周圍的時空,地球是沿著「時空」的「直線」(也被叫做測地線)在運動。如果從二維上來看,就是下面這樣:所以,科學家惠勒曾經概括過廣義相對論,他是這麼說的:物質告訴時空怎麼彎曲。時空告訴物質怎麼運動。
  • 愛因斯坦指出牛頓錯誤,直言引力並不存在,只是「時空的彎曲」
    首先,「引力」在愛因斯坦看來,其實並不存在,所謂的引力是質量對時空的影響,並不是一種單純的力i,其實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引力的很多特徵並不符合我們熟知的力。引力絲毫並不需要介質,並且引力似乎不會因為吸引某個物體後發生衰減,只是會根據距離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力。因此愛因斯坦在不斷研究後指出,引力並不是力,而是「時空塌陷」。
  • 為什麼質量會彎曲空間,空間中究竟是什麼被彎曲了?
    約翰·達菲爾德(計算機科學學位 + 物理偵探)回應說,質量實際上並不會使空間彎曲。能量的集中對周圍的空間有影響。基於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說「引力場的能量應以與其他能量相同的方式起作用」。此外,這種能量實際上不會使周圍的空間彎曲。它只是使空間不均勻。1920年,愛因斯坦提到:「這種時空變異性的相互關係是時空標準的相互關係,『空的空間』在物理關係上既不是均勻的也不是各向同性,這一事實迫使我們用十個函數來描述它的狀態。我認為,這最終改變了空間是空的觀點。」這個非均勻空間被建模為彎曲時空,非均勻真空是彎曲時空的另一種解釋。
  • 三點彎曲試驗和四點彎曲的區別試驗
    適用用於手機鏡面、平面材料等;一般以三點彎曲為主,但是少部分客戶要求四點彎曲來測試。現在我們來區分三點彎曲和四點彎曲的區別。   一般有兩種加載應力方式,即三點彎曲和四點彎曲,不同的加載方式得到的抗彎強度亦不同,兩者加載方式各有優劣,三點彎曲加載方式簡單,單由於加載方式集中,彎曲分布不均勻,某處部位的缺陷可能顯示不出來,達不到效果,四點彎曲則彎矩均勻分布,試驗結果較為準確,但是壓夾結構複雜,工業生產中較少使用。
  • 宇宙的結構:質能與時空的幾何聯繫
    這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三維空間,我們常常用 x、y、z 這三條坐標軸描述它。閔可夫斯基提出,我們可以在三維空間的基礎上加上第 4 個維度——時間,在歐幾裡得空間中加上第 4 個維度時間之後,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平直的四維時空。在平直的時空中,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顯然就是這兩點間的直線段。那你知道英國的倫敦到澳大利亞的雪梨之間最短的距離是多長嗎?
  • 相對論描述的時空理論——解釋了時空的真正含義
    他所發展的時空——今天仍然被稱為閔可夫斯基空間——描述了狹義相對論的全部內容,也為我們所做的絕大多數量子場論計算提供了背景。量子場論的計算通常是在平坦空間中進行的,但廣義相對論的計算範圍更廣,甚至包括了彎曲空間。如果沒有萬有引力這樣的東西,閔可夫斯基時空就會滿足我們的一切需求。
  • 《彎曲的船板》:詩人博納富瓦的語言之夢
    《彎曲的船板》:詩人博納富瓦的語言之夢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2019-10-06 09:37 來源:澎湃新聞
  • 彎曲的時間和空間——波動
    漣漪現象的本質就是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化學反應生成的四維時空中的波動,數學家為了構建波動現象對應的方程花費了大量努力。圖1 水波四維問題數學方程建立頗為複雜,法國音樂家和數學家達朗貝爾就首先研究琴弦振動進行數學建模。因為琴弦在空間就是一跟直線,因此就將波動中三維空間簡化為一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