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最高院:變更法定代表人逃債,沒用!前法定代表人仍然受到限制!

2020-09-21 格爾木普法

裁判要旨:被執行單位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將法定代表人變更的,法院可以被執行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的身份對原法定代表人採取限制出境措施。

案情介紹

一、2016年2月29日,關於日本水產公司訴新大地公司等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山東高院於作出(2014)魯民四初字第8號民事判決:新大地公司支付日本水產公司貨款計X美元本息。

二、2016年9月12日,山東高院向被執行人新大地公司發出執行通知書,責令新大地公司履行相應債務。

三、2016年11月30日,新大地公司股東會決議將公司法定代表人由侯火炘變更為鞠厚治,並免去侯火炘所有職務。

四、2017年8月,經日本水產公司申請,山東高院作出(2016)魯執53號執行決定書,限制被執行人新大地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侯火炘(身份證號碼、護照號碼EX)出境。

五、侯火炘不服上述決定,向最高法院申請複議。2017年12月28日,最高法院作出(2017)最高法執復73號執行決定書,駁回侯火炘的複議申請。

裁判要點及思路

山東高院經審查認為,日本水產公司的申請符合法律規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條第三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於2017年8月作出(2016)魯執53號執行決定書,限制被執行人新大地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侯火炘(身份證號碼、護照號碼E44599954)出境。

複議請求情況

侯火炘不服上述決定,向本院申請複議,請求撤銷(2016)魯執53號執行決定書,駁回日本水產公司對其提出的限制出境申請,主要理由是:

一、侯火炘不是本案被執行人,也不是新大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山東高院限制其出境缺乏事實依據。2016年11月30日,新大地公司股東會決議已將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為鞠厚治,並免去侯火炘所有職務,侯火炘已與新大地公司沒有任何法律上的關聯。此外,新大地公司已經資不抵債,停止經營,實際上不具備履行債務能力,在此情形下侯火炘亦不可能是影響其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二、侯火炘一直積極配合法院執行,多次與日本水產公司聯繫協商債務解決方案,盡力推進案件執行,山東高院對侯火炘採取限制出境措施缺乏必要性和適當性。

最高院查明

本院查明:一、2017年7月28日,侯火炘向山東高院提交的提前解除對候沁泉拘留申請書中,確認其是新大地公司前法定代表人,案涉新大地公司與日本水產公司的貿易由其經辦,候沁泉對此業務並不知情;侯火炘同時表示,其已與新大地公司關聯公司的相關人員進行了溝通,有關公司表示願意配合法院工作,其本人將於8月下旬回國向法院說明情況,配合法院工作。二、2017年9月,侯火炘再次向山東高院出具關於爭取和解工作的情況報告,確認其可以協調「中佳公司」在一定條件下幫助新大地公司償還部分債務,其已委託新大地公司委託訴訟代理人張金海與日本水產公司代理人聯繫,告知對方侯火炘希望進行執行和解,並提出債轉股的債務解決方案。此後,侯火炘本人又與日本水產公司代理人直接面談,協商具體還款事宜。三、經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新大地公司對外公示信息顯示,侯火炘現仍為新大地公司的董事。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山東高院對侯火炘採取限制出境措施是否不當,具體分析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五條規定:「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採取限制出境,在徵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七條規定:「被執行人為單位的,可以對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限制出境。」據此,在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情況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對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採取限制出境措施。

具體到本案而言,根據本案據以執行的(2014)魯民四初字第8號民事判決查明的事實,侯火炘原為新大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東及董事。而後,新大地公司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鞠厚治,而侯火炘本人也向執行法院表示其為新大地公司與日本水產公司案涉貿易項目的經辦人,在本案執行中曾協調新大地公司的關聯公司代為清償本案債務,並實際負責與申請執行人溝通債務償還方案。綜合上述事實,可以認定侯火炘仍實際負責新大地公司的管理運營,並對該公司的債務清償安排產生直接影響。此外,雖然侯火炘主張其積極配合法院執行工作,但其提出的債務償還方案尚未得到申請執行人的認可,即截至目前新大地公司尚未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且未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執行和解,限制其出境有利於保障法院執行程序順利進行,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因此,山東高院根據日本水產公司的申請,認定侯火炘為新大地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在本案執行中對其採取限制出境措施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並無不當。

相關焦點

  • 變更法定代表人就能不還錢?沒用!前法定代表人仍會受到限制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不少企業欠債纍纍,許多企業人通過抽逃資金、設立皮包公司甚至是變更法定代表人等多種方法惡意逃避債務。那麼,變更法定代表人逃債有沒有用呢?可以準確的告訴你,沒用!前法定代表人仍然受到限制!
  • 注意!變更法定代表人逃債,沒用!前法定代表人仍然受到限制!
    ,法院可以被執行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的身份對原法定代表人採取限制出境措施。三、2016年11月30日,某地公司股東會決議將公司法定代表人由侯某炘變更為鞠某治,並免去侯某炘所有職務。四、2017年8月,經某水產公司申請,山東高院作出(2016)魯執53號執行決定書,限制被執行人某地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侯某炘(身份證號碼、護照號碼EX)出境。五、侯某炘不服上述決定,向最高法院申請複議。
  • 變更法定代表人逃債,沒用!前法定代表人仍然受到限制
    裁判要旨被執行單位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將法定代表人變更的,法院可以被執行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的身份對原法定代表人採取限制出境措施。三、2016年11月30日,某地公司股東會決議將公司法定代表人由侯某炘變更為鞠某治,並免去侯某炘所有職務。四、2017年8月,經某水產公司申請,山東高院作出(2016)魯執53號執行決定書,限制被執行人某地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侯某炘(身份證號碼、護照號碼EX)出境。五、侯某炘不服上述決定,向最高法院申請複議。
  • 【微普法】注意!變更法定代表人逃債,沒用!前法定代表人仍然受到限制!
    ,法院可以被執行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的身份對原法定代表人採取限制出境措施。三、2016年11月30日,某地公司股東會決議將公司法定代表人由侯某炘變更為鞠某治,並免去侯某炘所有職務。四、2017年8月,經某水產公司申請,山東高院作出(2016)魯執53號執行決定書,限制被執行人某地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侯某炘(身份證號碼、護照號碼EX)出境。五、侯某炘不服上述決定,向最高法院申請複議。
  • 最高院判例:變更法定代表人逃債到底有沒有用?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不少企業欠債纍纍,許多企業人通過抽逃資金、設立皮包公司甚至是變更法定代表人等多種方法惡意逃避債務。那麼,變更法定代表人逃債有沒有用呢?3、2016年11月30日,某地公司股東會決議將公司法定代表人由侯某炘變更為鞠某治,並免去侯某炘所有職務。4、2017年8月,經某水產公司申請,山東高院作出(2016)魯執53號執行決定書,限制被執行人某地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侯某炘(身份證號碼、護照號碼EX)出境。5、侯某炘不服上述決定,向最高法院申請複議。
  • 淺析公司執行階段的法定代表人風險
    二、法定代表人對被採取執行措施的救濟手段(一)訴訟階段變更法定代表人,能否規避執行的相關法律風險執行階段不會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但仍存在法院以變更前法定代表人為公司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而採取執行措施,限制高消費、限制出境可能性。
  • 最高院:法定代表人在判決後發生變更的人民法院是否還可對其採取...
    律道盟 2021.01.14 來源:最高院作為發生爭議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時為董事成員及經理,根據事實,可以認定其對債務的履行負有直接責任。案例索引《南京海外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徐德安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執行案》【(2019)最高法執監150號】爭議焦點爭議發生時的法定代表人在判決後變更的就不能對其限制消費措施嗎?
  • 【以案說法】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後,為何依舊被限制高消費?
    【以案說法】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後,為何依舊被限制高消費?朱某不服上述決定,向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複議稱:2019年8月6日乙公司法定代表人依法變更為劉某。
  • 「掛名」法定代表人起訴變更登記問題
      實踐中很多所謂的「掛名」法定代表人並非公司股東,也未實際參與公司管理,卻可能因公司債務而被列入失信人、被限制高消費。在公司拒絕配合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時,該「掛名」法定代表人是否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要求公司變更登記?
  • 最高法院裁判:被執行人變更法定代表人後,應解除對原法定代表人的限高執行措施,除非
    」 即在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發生變化時,要判斷原法定代表人是否為被執行人的主要負責人或者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 本案中,徐昕系被執行人的原法定代表人,在被執行人法定代表人已變更為王國梅且徐昕已將62%股權進行轉讓的情況下,執行法院變更對王國梅限制消費,解除了對徐昕的限制消費措施並無不當。
  • 判決前法定代表人已經變更,執行中是否應當限制原代表人高消費?
    3、法院執行過程中,2018年7月4日做出限制高消費令,責令被執行人甲公司不得有法律規定的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張某作為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依法被限制高消費。4、經查,2014年9月28日,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張某,張某擔任董事長。2017年8月7日(本案一審判決後,二審判決前),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陳某,董事長變更為陳某。
  • 法定代表人不是法人
    因此,「某某是某公司的法人」的說法是錯誤的,他真正想表達的是「某某是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那麼,什麼是法定代表人呢?: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是單一的自然人,代表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職權,對內負責組織和領導日常經營活動,對外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法定代表人可以由廠長、經理擔任,也可以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擔任;可以是股東,也可以不是股東。由誰擔任法定代表人由法律或法人章程規定。 法定代表人依法將其職責委託他人代為行使的,應有書面授權委託書。
  • 掛名當法定代表人,風險有多大?
    何某作為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頻頻被法院傳喚,還並被下達了限制消費令。對公司法人來講,其法定代表人應參與到公司的經營管理中來,確實能夠對外代表公司行使職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三條規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七大法律問題
    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據此,除非合同相對方明知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否則合同有效。 據此,公務員不能兼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8、一人能否同時擔任兩個以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一人擔任多家公司的法定本身並不違反《公司法》,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法定代表人同時也是公司的董事或經理,應當遵守《公司法》關於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要求,比如未經股東會同意,不得在兩個競爭性的公司同時法定代表人。
  • 掛名法定代表人可以嗎?有哪些責任和風險?
    1 一、掛名法定代表人 《公司法》第13條規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 公司法定代表人如何申請解除高消費限制措施?
    公司成為被執行人,法定代表人往往會被限制高消費,對於需要經常需要出差的商業人士來說,失去乘坐飛機、高鐵的自由,基本上寸步難行,給個人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限制。2019年12月16日,最高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執行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的意見》,指出「執行工作對各方當事人影響重大,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也要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嚴格規範公正保障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要堅持比例原則,找準雙方利益平衡點,避免過度執行」,給不少被限制高消費的法定代表人帶來一線希望。
  • 被領導「提拔」當單位法定代表人,遇上了大麻煩
    頻頻被法院傳喚,還被下達限制消費令……被領導「提拔」當單位法定代表人,遇上了大麻煩近來,一家公司因拖欠門面租金、員工工資等,多次陷入訴訟糾紛,還是多起執行案件的被執行人。何某離職後,卻因作為這家公司「法定代表人」,頻頻被法院「盯上」,十分苦惱。萬般無奈,他起訴到法院,終於摘掉了這「無釐頭」的頭銜。
  • 不想再掛名法定代表人,公司不給變更登記,怎麼辦?
    當初為了幫忙,同意自己被登記為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是只是掛名,並不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也不在公司中擔任任何職務。結果現在公司生產經營困難,多個債權人起訴公司,因無力還錢,自己已經被限制高消費,又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給自己造成惡劣影響。現在向公司申請辭去法定代表人職務,公司又不配合。問有沒有什麼救濟的方法?
  • ...法定代表人由樂視控股法定代表人吳孟變更為劉豐選,同時吳孟...
    2019-07-14 14:04:16來源:FX168財經網 證券時報:天眼查數據顯示,7月8日,樂視致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
  • 被掛名法定代表人如何去名(請求變更公司登記的3個要點)
    ——拉丁法諺實踐中,我們經常接到的一類諮詢即被掛名法定代表人、股東,公司涉訴,法定代表人即將面臨被採取限制措施,影響名譽以及子女教育。法定代表人並非公司股東,在無法召集股東會行使變更權利時,如果不變更法定代表人,將導致掛名的法定代表人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