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正在經歷著史上最漫長的寒假。是的,好長的一個假期,長到第一次忘記了自己工作的樣子;長到第一次開始回憶過往,重新審視人生;長到第一次全天候的陪伴兩個女兒這麼久。
偶然聽到《親親我的寶貝》這首歌,說實話,剛開始沒有什麼感覺。一邊輔導大女兒寫作業、聽網課,另一邊,小女兒嚷著「爸爸,怎麼還不陪我玩?」直到午後,終於「小神獸」們睡著了,看著她們安靜的樣子,才有空把這首歌聽完整。
這首歌曲感情細膩,用詞簡單,清新脫俗,是周華健1990年寫給剛出生兒子的。歌曲中寥寥幾句話語,卻給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為人父母的我們,都想像歌中寫到的「親親我的寶貝,我要越過高山,尋找那已失蹤的太陽;我要越過海洋,尋找那已失蹤的彩虹」,日月星辰、江河湖海,世間一切美麗的東西,無論多難得到,都想一下子帶到孩子身邊。多麼溫暖啊!溫柔到心頭一軟。可是,那種愛不是誰都能輕易地表達出來,那種愛也不可能像歌詞中描述的那麼美好。疫情中,相信很多家長都能深深地體會到一件事,那就是:親親我的寶貝,卻只能在她們熟睡了以後。
和從前有些不一樣的是,這次的疫情,使很多家長開始理解老師們的辛苦,開始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缺位,並且開始思考一些問題。
我們曾憧憬的「快樂教育」,能給孩子未來嗎?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快樂教育」這個名詞,頻繁出現在我們生活中。那段時間,對於家長和孩子們來說,無疑是快樂的。孩子們每天自己給自己「減負」,家長們更是對這種教育模式拍手稱快。可是,不知道過了多久,「快樂教育」這個名詞已經很少再引用,因為家長們意識到,孩子們今天的快樂,終究需要未來買單。於是,他們開始懊悔,開始責備,開始無奈。其實,我們錯誤理解了「快樂教育」的含義,「快樂教育」不是讓孩子多玩少學,而是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儘量體會到快樂。說到這,有的家長會搖頭質疑,學習這件事還能讓人快樂嗎?的確,對於絕大多出人來說,學習本身是艱辛的,甚至是痛苦的,談不上快樂。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想方設法使孩子,快樂地接受學習帶所來的艱辛。例如:我們可以讓孩子學會一方面特長,讓他充分的在學校展示,使他愛上學校的氛圍;我們可以和班主任老師保持較好的溝通,使他能漸漸接受班級的氛圍;我們可以通過提前預習等方式,讓孩子在學習上一直走在前面,成績上面有一種優越感,使他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慢慢愛上學習的氛圍。沒有天生適合學習的孩子,只有當孩子對學習所產生的結果,得到滿意評價後,他才能夠逐漸的喜歡學習。
我們想給孩子最美的「日月星辰」,是孩子們想要的嗎?
像周華健歌曲中所描述的,把所有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帶給自己的孩子,我相信即使是大明星的他,窮其一生,付出所有,都很難辦到,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這裡我又不禁要問,家長們心中美好的事物,真的是孩子們想要的嗎?家長們用盡心思,讓孩子變成自己希望的樣子,除了成績優秀外,還要琴棋書畫,一身特長,氣質優雅,運動陽光,身體健康,溝通順暢等等。於是,各種特長班都上,各種科目都補,各種評價都很在意,對孩子可謂是高標準,嚴要求。可是,孩子們最終一定會讓你們失望,道理很簡單,世界上就沒有那麼完美的人。因此,請給孩子們一些認識自己的空間,現在的孩子已經悲哀到,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生活是什麼,他們努力活成家長們想要的樣子,最後經常是傷痕累累,事與願違。
我們對孩子的細心呵護,會使他們少受到傷害嗎?每個聽到這首歌的人,幾乎都會被其中的溫柔所動容。從小,我們也是這樣被父母照顧和培養的,只要是父母能做到的,一定不用我們做;只要是父母能承擔的,一定不讓我們承擔;父母用心保護我們毫髮無損,讓我們體會世間的美好,遠離危險,遠離黑暗,遠離逆境,遠離傷痛和死亡。有一天,我們突然長大了,那時才發現,父母帶我們認識的世界是片面的,父母帶我們認識的生活是理想中的,父母帶我們認識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我們開始質疑,開始彷徨,開始跌跌撞撞,開始遍體鱗傷。父母曾經告訴我們的「謊話」,讓我們不得不徹底的打破原有認知,否定身邊的一切人和事,否定自己,最終重建人生觀和價值觀。而這個過程是痛苦的,有的孩子挺過來了,他們愈發堅強的在社會中生存,而有的孩子面對改變,不得不選擇逃避,在夾縫中過完餘生。因此,對孩子真正的呵護,是從小讓他知道世界的不完美,讓他有勇氣去面對這些就好!
《親親我的寶貝》的確是一首溫情的歌曲,多希望我們的寶貝,都能像歌曲中那麼甜蜜,一生甜蜜!有人說,如果你上面說的那些我都沒做好怎麼辦?最起碼,我們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高質量的用心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