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們在網上聊天的時候已經不好好說話了:
本來只作為標點符號而依附於文字的句號和問號,被我們拎出來單獨成句。
本來只作為連接號出現的波紋號「~」 [9]被我們用來放在句尾。
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誤)?歡迎閱讀今天的文章……
都是因為想省事
早在1962年,法國語言學家安德烈·馬丁內(André Martinet)就提出了言語交際中存在一種「經濟原則」:在交際中,人們總希望以最少的投入,去獲取最佳的交際效果[4]。
1967年,美國語言學家格賴斯(H.P. Grice)又在他的演講中擴充了這一原則,也就成為了語用學中著名的「合作原則」:恰當、真實、相關、清晰[2]。
而當我們步入資訊時代,整個社會都在高速運轉。在這種情況下,時間就是一切,於是我們的交流就變得十分注重效率。
只要不妨礙溝通,我們在鍵盤上的操作就可以儘可能地簡化,這就是為什麼連標點符號都被我們賦予了特定內涵的原因[5]。
「網絡聊天」這個詞從命名上看就能體現出它的最大特徵——一種介於口語和書面語之間的特殊語言狀態[5]。
正常成人說話的速度大約為每分鐘210字左右[7],而普通人的打字速度只有每分鐘50-80字 [8]。
在網上聊天時,我們追求的是同現實中說話一樣順暢的交流,可我們的每句話都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用手敲出來。
要想傳遞同樣多的信息,除了提高打字速度之外,我們就只好讓儘可能少的字符(在不影響理解的前提下)表示儘可能多的意思了。
於是,當我們僅僅在一句話後面打一個(誤)時,我們就表達了「我也知道這麼說可能聽起來有點過分但我只是在開玩笑」——這麼一長串的意思;
當我們只敲了一下鍵盤打出一個「。」時,我們就可以表達出「哦、已閱、我也真是無語了」等等複雜的語義;
而當我們緩緩打出一個「?」時:
面子還是要有
然而,在實際的聊天中,我們似乎會有意地去違背這種「儘可能少打字」的原則。
例如,其實前面的例子中我們明明只把要說的話打出來就可以了,卻非要在句尾加上一個(誤)——這似乎違背了前面提到的「合作原則」。
在實際交際中,為了達到某種效果,我們有可能會放下這種「偷懶少打幾個字」的想法。
英國語言學家、哲學家傑弗裡·利奇(Geoffrey Leech)在1983年就注意到了這種情況。為此,他提出了另一條語用學中的重要原則——「禮貌原則」。
禮貌原則要求說話人在交際中儘量為他人考慮、多誇獎他人,為了對方的面子可以不惜貶低自己。
該原則又細分為得體、慷慨、讚譽、謙遜、一致、共情六條子規則。
利奇認為,禮貌原則「拯救」了合作原則,二者的關係是互補的[3]。在言語交際中,人們往往出於禮貌的需要而拐彎抹角地說話。
這當然與合作原則「恰當、清晰」的要求不符,但禮貌原則可以很好地對此進行解釋。
人們在交際中遵循禮貌原則,其原因也同遵循合作原則一樣,是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不同的是,合作原則是通過提高交際效率而直接給說話人帶來節省時間精力的好處,而禮貌原則是通過「給對方留面子-對方對自己產生好感」這樣一個間接的過程給自己帶來好處。[6]
於是,在日常交際中,合作原則常常讓位於禮貌原則。
在禮貌原則的指導下,我們會在某句語氣強烈的玩笑後面加一個(誤),讓對方不至於產生誤解;
在和剛剛加到微信的朋友打招呼時,在「你好」後面多加一個波紋號,讓整個句子變得更加活潑友好~
不過,利奇這項三十多年前的研究顯然沒有考慮到(也沒有辦法考慮到)今天的沙雕網友之間聊天的情況。
我們打出滿屏的「哈哈哈」,顯然不是為了禮貌。
當你擁有一個和你同樣沙雕的朋友,你就會收穫滿屏的「哈」 | 作者聊天截圖
.那是為了什麼
就在今年五月底,一群(大概是同樣沙雕的)阿根廷語言學家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發表了一篇名為Hahahahaha, Duuuuude, Yeeessss!的論文[1]。
文章提出,這種把一個詞(音節)重複很多遍的行為,實質上是一種強調。
這種行為在正式的書面語言和詞典中非常少見,但在社交媒體中卻被普遍應用。
這篇文章甚至給出了一個可以用來統計單詞伸長程度的分類評判量表:
雖然這篇文章分析的是英語單詞,但這種「重複即強調」的表達方式同樣適用於中文。
當只發一個「哈哈哈」不足以表達我們熱烈的情感時,我們就會傾向於多發幾個: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表達情感的強烈需求佔了上風。
為了強調自己的不滿,我們可以放棄敲一個x就能打出來的「行」,轉而多敲五下打出chichu「彳亍」;
為了強調自己的震驚,我們可以一連敲一串感嘆號「!!!!!!」;
為了強調我們真的覺得某件事物很好玩,真的有在笑,我們可以不惜把h鍵敲爛。
這種把一個詞拉長、甚至重複這麼多遍的行為,仍然沒有違背言語交際最基本的「經濟原則」——
畢竟,在鍵盤上敲出滿屏的「哈哈哈」,也比打出「哇真的好好玩我真的有在笑並且快笑背過氣了」省事多了。
[1] Gray TJ, Danforth CM, Dodds PS (2020) Hahahahaha, Duuuuude, Yeeessss!: A two-parameter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tchable words and the dynamics of mistypings and misspellings. PLoS ONE 15(5): e0232938.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32938本文來自果殼(ID:Guokr42)
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繫sns@guokr.com。
作者:Diana
來源:果殼(ID:Guokr42)
編輯:金桔
你可能還喜歡:
紅紅火火恍恍惚惚點個在看您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