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科學的洗手方法是「七步洗手法」,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僅僅教給它們這七個洗手步驟是遠遠不夠的。
七步洗手法其實只是我們打上泡沫後搓手的七個步驟而已,目的是洗手時能照顧到手上的每個位置。僅僅正確的搓手就能有效清除手上的細菌和病毒嗎?當然不會這麼簡單。以下注意事項也是我們需要教給孩子的:
一、首先,我們應該教給孩子正確、合理、適量地使用肥皂(包括香皂)和洗手液。 其實洗手的第一步是把手用流動的水把手打溼,然後在手上打肥皂或洗手液(可以參考下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印製的七步洗手法圖,此圖中把溼水和取洗手液列為了第0步)。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用水溼手後用肥皂或洗手液打出泡沫的目的是為了使手上的油性汙垢浮起,從而可以用水衝走,因此在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時一定要打出較多的泡沫並且揉搓足夠長的時間才行,如果手比較髒就多打些肥皂或洗手液,要糾正一些孩子拿起肥皂隨手搓兩下就完事的錯誤做法。當然也有人用的是泡沫洗手液,洗手液出來的直接就是泡沫,這就行了嗎?不一定,如果泡沫在手中打著打著就快沒了,那麼就請再來一點然後從頭開始搓。
二、消除手上一些可能藏汙垢的死角
手上還能有藏汙垢的死角?七步洗手法不是已經把手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搓遍了嗎?我在某次課堂上給學生講衛生知識的時候,就有學生這樣問我。
當然有,而且還不少。首先,指甲就是最頑固的一個衛生死角,隔幾天不修剪,它就會變成細菌和病毒最大的」避難所「,所以要提醒孩子經常修剪指甲並且經常檢查孩子的指甲是否合理修剪了。其次,有些女孩子手上的小飾品也會變成死角,比如指環,就是手鍊也會影響手腕部的清潔。另外,孩子如果手部受傷,創可貼或醫用膠帶都會變成衛生死角。出現這種情況時,如果手部受傷不嚴重的話,止血處理後就不要再包紮了,另外要準備小瓶的酒精噴劑,在必要時,比如飯前洗手再進行局部消毒。
三、避免洗乾淨的手被二次汙染
雖然我們都知道應該用流水衝洗手上的泡沫,但是二次汙染的情況還是很容易出現。比如,洗過手後用不乾淨的毛巾擦手,特別是有些學生在學校洗過手後會在自己的衣服上擦手。正確的做法是用乾淨的紙巾擦乾或用熱風乾手機吹乾。除此之外,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水龍頭也會造成洗手後二次汙染,因為洗手前我們會用已經髒了的手去開水龍頭,細菌和病毒就會附在水龍頭把手上,等洗過手再去關水龍頭時,細菌就可能又被我們帶回來了,因此洗手時,要用手捧水衝洗水龍頭,把水龍頭上的汙垢衝掉後,再關閉水龍頭。
總的來說,正確的洗手除了」七步洗手法「外,還要有以下步驟並且要消除一些衛生死角。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讓病毒離我們遠遠的。也希望目前的疫情能夠儘快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