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國旅遊市場「寒冬」 未來長期增長趨勢不變
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春節旅遊黃金周幾近「泡湯」,在各地紛紛出臺旅遊業防控疫情政策,關停各類文化場所及演出,暫停旅遊企業經營活動等影響下,原預計2020年春節7天全國旅遊人次達4.5億人次,變成了1.52億人次,同比大降63.9%,僅為原先計劃的33.4%。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以及國內疫情防控不斷升級等,為了幫助旅遊業度過難關,各地近期又紛紛加強舉措,支持旅遊業發展,企業方面也積極尋求自助。前瞻分析認為,由於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2020年我國旅遊業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但我國旅遊業發展不斷趨於成熟,內生增長動力足,未來旅遊額長期增長趨勢不變。
1、防控疫情,各地加快出臺旅遊業管控政策
在全國政策指導以及防控疫情形勢下,各省市也紛紛出臺了疫情期間旅遊管控措施。如北京自2020年1月23日起取消包括廟會在內的大型活動;浙江取消取消暫停民俗宗教文化節慶等活動等;而作為疫情重災區的湖北更是提出了停止一切人員聚集活動。
在政策指導下,各地紛紛加大了旅遊業防控措施,加快了旅遊景區關閉營業範圍,如北京取消廟會的同時,先後關閉了全市372個市區文化館、圖書館、街道鄉鎮綜合文化中心,6457個社區村文化室和183家博物館;頤和園、北京動物園、香山公園、八大處公園等景區;上海關閉迪士尼、東方明珠塔、東方明珠浦江遊覽、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觀光廳、金茂大廈88層觀光廳、上海博物館、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市漁人碼頭景區、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顧村公園、嘉北郊野公園;天津所有景區暫停營業。
截至目前,各省市景區關閉情況如下:
2、疫情重創旅遊業 2020年我國旅遊業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2019年春節黃金周全國旅遊人次達4.2億人,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疫情發生前,市場預測2020年春節黃金周全國旅遊人次將達4.5億人,實現旅遊收入5660億元。但在疫情發生後,各地關閉公共運輸,管制居民出行;加強旅遊業疫情防控,大型文旅活動取消,景區暫停營業等眾多因素影響下。2020年春節旅遊基本陷入停滯,全國出行人數總共才1.52億人次,同比大降63.9%。
且從當前來看,由於疫情尚部明朗,各地開發旅遊市場尚未明確,加之疫情重創國內經濟,對旅遊衝擊更是具有滯後性,因此以及2020年全國國內旅遊業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旅遊人次下降20%以上,旅遊收入下降15%以上。
入境遊方面,受中國疫情影響,1月29日起,多家外國航空暫停了往來中國的航班;1月30日晚,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新型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導致團隊形式的入境旅遊幾乎停擺,散客形式的入境旅遊也大受衝擊。
2003年全國入境旅遊人數9166. 21萬人次,在部分省市受衝擊不大的情況下,全國入境總量仍比 2002年下降6. 38%。如今,在全國覆蓋的一級響應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雙重疊加下,將對入境遊特別是外國遊客信心造成重大影響,上半年取消來華旅遊的人數會大幅升高。預測2020全年入境旅遊人數將降至9000萬至1億人次左右,同比2019年下降約30%-35%。入境旅遊收入損失預計在350至400億美元左右。
同時,從空間距離上來看,長線的歐美市場恢復時間可能要到2021年,歐美遊客對WHO的意見最敏感。周邊及短線旅遊包括港澳臺,六七月份可能就會有改觀。因公訪問不受這個限制,將率先啟動。
3、中國旅遊業國民經濟地位日益顯著,政府加大舉措助力旅遊業度難關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居民對旅遊需求持續上升。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旅遊人次達55.39億人次,較2010年增長163.4%;國內旅遊收入5.13萬億元,較2010年增長307.6%。入境遊方面,旅遊人次從2010年的13376萬人次增長至2018年的14120萬人次;入境旅遊收入則從2010年的458億美元增長至1271億美元。2018年全國旅遊總收入達5.97萬億元,較2010年增長280.3%。
2019年上半年,國內旅遊實現收入2.78萬億元,同比增長13.5%,預計全年達到5.69萬億元;入境旅遊收入649億美元,同比增長5%,預計全年達1300億美元。2019年前三季度國內旅遊人數達到45.97億人次,同比增長8.8%,預計全年達到5.69萬億元;入境旅遊人數10876萬人次,同比增長4.7%,預計全年達14400萬人次。
隨著旅遊業的快速增長,我國旅遊業對GDP的貢獻額持續增長。2018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4%。與2014年對比,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增長了2.52萬億元,佔GDP總量的比重則從2014年的10.39%增長至11.04%。拉動就業方面,2018年旅遊直接就業2826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旅遊產業正在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國民經濟地位不斷增強。
為了穩固國內經濟發展,助力旅遊業度過難關,在春節過後,各級政府及文旅主管部門紛紛出臺稅費減免、暫退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等舉措,支持旅遊企業積極應對當前經營困難。
其中《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暫退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支持旅行社應對經營困難的通知》提出,暫退範圍為全國所有已依法交納保證金、領取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旅行社,暫退標準為現有交納數額的80%。被法院凍結的保證金不在此次暫退範圍之內;
《關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則提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指旅行社及相關服務、遊覽景區管理兩類)四大類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
地方層面,海南省發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支持海南旅遊企業共渡難關六條措施》,從實施援企穩崗、延長辦理社保業務期限、減免房屋租金、降低運營成本等六個方面出臺具體措施,支持海南旅遊企業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生產經營困難。
《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多項舉措涉及到旅遊企業,包括暫時退還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和補貼文化事業建設費,加大對流動資金困難企業的支持力度等。
此外,天津、浙江、雲南、北京均出臺了政策,助力旅遊業共度難關,具體如下:
4、旅遊業長期增長因素依然存在,未來恢復增長是必然
從歷史的經驗來看,一些突發事件只要能得到有效、及時控制,就不會產生持久影響,只是引發短期的恐慌。雖然此次疫情影響遠高於2003年的非典,但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發展逐年趨於成熟,一方面能夠應付突發的負面情緒,一方面則是我國長期增長的因素依然存在,如我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國內客源市場基礎,旅遊逐漸成為剛需,疫情過後,旅遊消費恢復是必然;
國內旅遊業不斷發展和成熟,抵抗風險能力增強;旅遊業國民經濟地位不斷顯著,疫情後成為刺激經濟的重要手段等。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本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