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頂級年糕大賞!

2020-12-25 舌在美食線

long long ago,年糕的歷史

關於年糕的傳說並不少,其中最為流傳的就是遠古時「高氏族」部落用糧食做的長條食物誘惑、驅趕「年」獸的故事,也是年糕這個名字的由來。崇禎年間記錄北京風俗的《帝京景物略》也已經明確地說:「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可見明朝時期年糕已經是帝都新年的時令佳品。

另一個傳說也把年糕的誕生與盛產稻穀的江南聯繫了起來。傳說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國勢強盛,吳王命令伍子胥築「闔閭大城」,以為有了堅固城池便可高枕無憂。見此情景,伍子胥深感憂慮,囑咐下人「我死後,如國遭難,民飢食,可往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後來伍子胥慘遭誣陷,自刎身亡,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姑蘇城(今蘇州)團團圍住。吳軍困守城中,炊斷糧絕,街巷內婦孺哭聲慘不忍聞。隨從眾人想起伍子胥的囑咐,便帶領城內居民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用泥土做的, 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磚」。這些糯米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暫時度過了饑荒。這就是蘇州民諺所謂的「拆了相門城,救了姑蘇人」。吳人敬仰伍子胥愛國憂民的精神,此後,每到寒冬臘月,都用米粉做成形似磚頭的「年糕」。

然而即使都被稱為年糕,全國各地每一處的年糕又都有所不同,北方的白糕、西北的黃米糕、南方的水磨年糕等等,風味各有不同。而且提起吃年糕,南北方的差距也不是一般的小,北方的年糕多以蒸、炸為主,蘸上白糖或者直接吃個米麵香味兒;南方年糕則比較多是片炒、入湯等等,而且味道有甜有鹹,口味相當多變。

那些五花八門的年糕 北京年糕

北京人的年糕是基於宮廷食制的延續,年糕品種花樣繁多,也常常作為貢品陳設。北京年糕的種類特別多,僅僅涼糕就有盆糕、米糕、餡糕等十多種,加上大棗、核桃仁兒等各種果仁的話就更多不勝數了,有棗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細的年糕有白果、什錦、水晶、如意等,特點就是塊大、量足、米夠香,走的絕對是踏實路線。

說到北京的年糕,不得不提一下據說是當地人氣最高的年糕-白記年糕。白記製作的年糕與南方人所熟知的年糕大不相同。說是年糕,質地卻不是細膩的,顆粒感極強。糯白的三片年糕壘起,中間兩層夾著厚厚的一層豆沙,最上面則鋪陳著堪稱華麗的山楂條。吃的時候一定張大嘴巴,儘量把一層年糕和一層豆沙都吃到,然後還要挑一段適中的山楂條做搭配。豆沙不是很甜也不是慣常標準下的細膩級別,你甚至可以吃到薄軟的豆皮,但是正因為這樣,反倒令人覺得可愛。清甜彈牙的糯米年糕配上豆沙,一點點山楂調味才是驚喜所在,甜中蹦出一抹酸,是最配街坊口味的妥帖。

蘇式年糕 年關將至,按照蘇州民間的習俗,每年農曆正月家家戶戶都要吃年糕。蘇州年糕中最有人氣的莫過於桂花糖年糕與豬油年糕了。原料選用優質糯米粉,放入不鏽鋼盆中按比例加糖拌勻,再放入適當的水攪和,就可舀到木桶裡用大火蒸。約十分鐘後糯米粉就蒸熟了。師傅用木桶裡的布將熟糯米粉裹緊取出,放入大瓦缸裡使勁揉,熟糯米粉很快就成了10公斤重的糕團。取出糕團放到案板上,進一步揉成長條。隨後,在表面薄薄地刷上一層熟色拉油、均勻地抹上醃過的糖桂花,切成半公斤多重的年糕塊兒,再用蓖麻花蘸著食用顏料點上喜慶的紅色花紋,桂花糖年糕就成形了。糖年糕以切片油炸、切塊和小圓子一起燒等為主,「按照蘇州傳統習俗,春節後還有二月二吃撐腰糕的小旺季」。老法頭「撐腰糕」,基本上是蘇州人過年沒吃完的糖年糕。

豬油年糕,好像只有蘇州有,其它地方很少見到。豬油年糕,半生,一般著紅丶綠兩色,紅的玫瑰豬油,綠的薄荷豬油。也用純糯粉,灑水修粉,上籠屜蒸熟,出籠後摻入葷油,加生板油粒,揉褥成3丶4公分厚,表面灑桂花或玫瑰花瓣,分切成大塊,一方一方出售。食用時,將糕切成半公分厚,3丶4公分長寬的片狀,往預先調好的雞蛋麵粉糊中沾一下,然後入油鍋煎氽到金黃,搛起裝盤上桌。此時,四四方方的豬油年糕塊,形狀端正,表皮鬆脆,內囊中的年糕已綿軟,豬油全部溶解,與年糕融為一體。入口,又香又糯又甜,實乃是過年的上佳食品。

寧波水磨年糕 「晚稻成熟以後,就到了寧波人做年糕的時候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這樣溫軟的語調,緩緩地講述水磨年糕的故事。寧波的水稻一年分兩季,早稻米漲性足,出飯量多,但論及口感,卻遠遠不及晚稻。20世紀五六十年代,寧波人很推崇「梁湖米」年糕,認其為正宗,蓋與晚稻米軟滑的特質有關聯。正宗寧波年糕,一定是用晚稻新米製成,如此這般,年糕才會「的滑」,不會「粉滋滋」的,久浸不壞最堅潔。

水磨年糕的關鍵,就在於水磨,它直接決定著,年糕的口味。數十斤的石磨,可以將每一粒粳米,都研製成最細膩的粉末。融合著山泉水,形成乳白色米漿,閃著光亮,晶晶瑩如玉。流出的米漿,用棉布袋裝上,擠出水分,留下米粉,用古老複雜的扎繩法,紮緊袋口。再放到專門的裝置裡,壓榨出水分。接著放在板凳上,用一根竹棍粗粉碎,再用手進一步揉搓,直至成粉末狀。水磨工藝使米漿更加細膩,手工搡搗會使年糕更富有韌性,這兩個不可省略的環節,才是寧波年糕聞名於世的訣竅。難怪臺灣美食家唐魯孫,也直言:「談到年糕,以浙江寧波的水磨年糕稱為首選!」

寧波人吃年糕,花頭多,樣式也常翻新。從原始的「火缸煨年糕」到「鹹齏冬筍年糕湯」,從「大頭菜烤年糕」到「菠菜毛蟹炒年糕」,可鹹可甜,可蒸可煮,或湯或炒,一段水磨年糕的風雅,也無不藏於市井生活中,體現在日常飲食裡。

崇明糕 春節將至,又到了崇明人家家戶戶碾粉蒸糕的時候。年糕是崇明島上的傳統過年節物。歷朝《崇明縣誌·風俗卷》均有記載:「元旦(舊時元旦謂正月初一)燃爆竹,啖年糕。」《崇明竹枝詞彙抄》裡也有「蒸糕做酒過新年」的吟唱,近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民俗上海·崇明卷》中亦云:「每逢歲末年終,家家戶戶蒸年糕。」崇明鄉間的年味,總是伴隨著灶間蒸騰的汽霧和濃濃糕香的,大如磨盤的崇明糕與農家那方磚砌的土灶一起,是無數崇明人心中對於「過年」的最深記憶。崇明糕之大,是出了名的。一籠崇明年糕的主料為20斤左右的米粉,加適量水,拌入糖及棗子、核桃肉、慄子、蜜餞,蒸熟後重35斤上下,呈圓盤狀,直徑半米多,讓人大開眼界。

正宗的崇明糕是沒法當天吃當天做的,糯米浸泡後瀝水一整天,然後打成粉,這樣做出來的糕才糯而不膩。隨後是和料,以往經濟條件差,加點白糖和「紅綠絲」也能蒸出一籠漂亮的年糕。現在條件好了,糕裡的輔料也變得豐富多彩,紅棗、葡萄乾、蜜餞、核桃都能放進去,可根據各人口味隨意調配。熱氣騰騰的崇明糕出爐後,靜心等上數十分鐘後,溼度、軟度和軟糯程度才是最佳黃金時間。崇明人會將崇明糕切成小條形狀,咬上一口,鬆軟有嚼勁,淡淡的米香和紅棗的甜味恰到好處。

福州糖粿 在福州話裡年糕叫做糖粿,舊時,福州人不分貧賤與富貴,過年家家戶戶都得「炊糖粿」。紅、白糖粿,加上菜頭粿、芋粿、肉丸,是福州人春節必備的著名小吃,故而被譽為「迎春五味」。紅年糕,取色暗紅,寓意紅紅火火。白年糕,花生藏肚,食之軟硬兼得。紅、白糖粿味道香甜可口,韌性很好而且不黏牙,粿葉香氣餘味無窮。紅、白糖粿祭祀完以後,可切片冷食、切片煎、或切片後裹上蛋清油炸。

福州白粿 白粿亦是福州年糕的一種,這是莆仙山區群眾逢年過節和喜慶筵宴的一道風味佳餚。稜稻為梗稻的一種,生長期長、產量低,因而種植面積不多,但其米質的韌性、粘性和香味特優,是制白粿的稻米,城涵人稱這種白粿叫「山裏白粿」。

當人們提起美食「白粿」時,便油然而生誇著:山裡的「白粿」柔韌,的確好吃。其米香濃鬱、質軟筋道、口感細膩,而且便於久存,烹飪方便,炒煮皆可。在福州地區,以閩清白粿為最佳。正宗的閩清白粿選料嚴格,一定要用純淨的上等粳米,不能用糯米和秈米,也不能摻雜。先把粳米放在桶盆中,用清水浸泡十二小時以上,然後倒入木製大飯甑中,甑頂不能加蓋,蒸透後乘熱把粳米飯倒入俗稱「踏碓」的石臼中進行舂搗。舂搗後還要再蒸煮、再舂搗,如此反覆兩三次,最後才用印模壓成塊。這種純手工製作的白粿,吃起來確實比一般白粿更細膩、更筋道,不過目前多是機械化生產,傳統做法的白粿已經難得一見了。

在福州,最常見的做法是芥蘭菜炒白粿,加入少許肉絲、香菇、蒜苗等,成為福州的傳統美食。或者用海蠣、蝦肉或者海蠣幹、蟶乾等海鮮、海味做調料,炒煮出來的白粿白如玉脂,清清爽爽,美味可口。還可以加糖和砸碎的炒花生做成甜食,更講究一點的,把切好的白粿放在油鍋裡稍炸一下就撈起,然後再煮,白粿外焦裡韌,香甜爽口,吃起來讓人停不下嘴。

閩南紅龜粿 雖然閩南人用於祭拜的糕粿特別的多,有紅龜粿、發糕、寸糕、紅圓、炸棗等等,但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紅龜粿是最具特色的一種,因其採用龜印壓制龜紋,而與手工藝結緣。紅龜粿是將通常染成紅色並包有餡料的糯米粉團壓上壽龜的紋樣,再進籠屜蒸熟所得的一種粿,是閩南人過年、過節、祭神,以及孩童滿月、家居喬遷諸事家中儀典祭拜之必備。閩南人更常直稱其為——「紅龜」。對閩南人來說,紅龜粿的生命周期絕不止於供桌。完成供奉後的龜粿立即成為人們愛吃的糕點——粘糯的外殼和香甜的芝麻、花生餡料,既可以直接吃、蒸著吃或者裹一層蛋清煎著吃。

廣東年糕 所謂「年糕年糕,年年高」,廣州人過年吃年糕,就像端午節吃粽子一樣。廣式傳統年糕的製作可以稱得上是一門學問,每一個細節都有考究之處。如甜類年糕以糯米粉、生油、瓜子仁等為原料製成,為了賣相更佳放入紅糖,使其色澤金紅,口味更為甜潤。後期椰汁年糕的出現,幾乎搶佔了紅糖年糕的半邊天下,椰子的清香與糯米的軟滑相得益彰。即使潮流不斷變,紅糖年糕與椰汁年糕的江湖地位仍然不可動搖。除了甜類年糕外,鹹年糕——蘿蔔糕和芋頭糕同樣是「足料之作」,臘腸粒、臘肉粒、冬菇粒、瑤柱絲……在糕面上就能看到「落足材料」,成為香味的功臣。

潮汕紅桃粿 紅桃粿是潮汕民俗年糕,又名紅曲桃,取桃粿造型而得名。桃粿象徵長壽,故制桃粿反映祈福祈壽的願望,有些地方叫做粿桃,是潮汕美食的一種。制桃粿分皮與餡兩個部分。皮用大米作原料,加紅米曲用家庭碓臼舂搗成粉紅色細滑粉末,然後用溫水攪拌搓捏成大塊團狀,下蒸籠至半熟取出,在砧板上反覆揉鍛,即可捏在粿皮。餡料一般用白豆或紅豆做成豆沙或甜豆沙,或用糯米蒸成香飯或甜飯充用。皮餡包製成後,還需用雕刻花紋圖案的木質桃形印模印製,再入蒸籠蒸熟即成。凡時年八節,幾乎家家產戶都要做桃粿,還要放置於祖宗靈位前祭拜,取其吉祥如意、好意頭的象徵。

海南紅糖年糕 被海南人稱作甜粑、筐粑的紅糖年糕,成為迎新的重要寄託,只因那是家鄉質樸的真滋味,滲著故土的情,透著故鄉的願。製作時使用土法製作的紅糖條,味道更加純正。將其煮水化成「糖清」,與壓幹水分後的細軟米粉反覆攪拌和揉搓,使之充分融合,仿佛完美了一樁門當戶對的姻緣。架起扁形竹筐蒸籠,採用新鮮的嫩綠芭蕉葉襯壁墊底,好讓天然的植物香直接滲入粉內,添了葉香的米香很微妙,味道更能增加誘惑力。然後,抹一層食油,以防易粘。連按帶撫,填充和鋪平了整個竹筐,擱於十八寸大鍋裡,至少隔水蒸上兩個小時才能熟透。蒸熟的紅糖年糕,呈現一塊碩大的圓盤,雖似屠夫專用的巨型砧板,但其表面光滑誘人,色黃細軟。食用時以線分割,一口咬下去,熱軟香甜,嘗過紅糖年糕的人都會對它刮目相看,忘不掉那綿軟香甜的味道。

江西弋陽年糕 弋陽年糕,又名大禾米粿,它的製作始於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年糕選擇當地獨有的大禾穀作原料,大禾穀屬糯性一季晚稻,種植在氣溫水溫偏低,田泥漿較深,溼度大,光照時間短的山壠潛育型冷漿田;生長期長,產量低,本地的土質和水質種出優質的大禾穀,是江西四大名米之一。以大禾米為原料,採用「三蒸二百錘」的獨特工藝,製作出的年糕具有潔白如霜、透明如玉、口感爽滑、韌性可口、不粘不膩、久煮不糊的特點,食用方便,鹹甜均可,蒸炒煮烘皆宜。1982年版《江西特產》和1986年版《江西風情特產》詳細記載「弋陽大米粿潔白如霜透明如玉,油光發亮,韌性特好,比起各地年糕,無疑是更勝一籌」。

陝北黃米糕 糕分南北。南方的糕系江南特產糯米所制,被稱為年糕;而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軟黃米)。陝北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年降雨量較少,農作物中有許多是耐旱作物,糜子即是其中一種。一般人認為黍是粗糧,也沒有穀子好吃。其實不然,在陝北地區,用脫去皮的糜子做的黃米糕,卻是難得的甜糯酥軟的風味小吃。

米糕好吃,做法倒也不難卻頗費力。先要將黍子脫殼碾成黃米,再把黃米泡在水中,榆林人俗稱「泡糕」,待到浸過水的米粒能用指頭碾碎時將其撈在篩子中,控盡水份,然後磨成面,將黃米麵適當兌水,再上籠蒸熟,在一個面盆裡用力揣推,讓這面慢慢勁道起來。等面粘粘地成了一大團,在上面塗抹一點點熟油,這時的黃米糕就已經是香氣撲鼻。純手工製作出的黃米糕,香味很純正。特別是剛剛出籠的米糕,黃、軟、筋、香,其色如黃蠟,柔酥味甜,糯軟可口。嚼之,富有彈性又勁道,不粘牙,吃起來還有淡淡的米甜味,老幼皆愛。

在榆林人的日常生活中,米糕的吃法也呈現出驚人的豐富性,葷素皆宜、甜鹹均可。甜的包棗、包糖、鹹的可包菜,也可入肉湯蘸食。油炸糕是榆林人民十分喜聞樂見的吃食,將買回的熱糕,擀開,包上菜餡、棗泥或是豆沙餡。棗糕通常捏三角形,菜糕是馬蹄形,將包好的糕片或糕角放入油鍋中炸至色澤金黃時撈出。炸出的油糕外脆裡嫩,其味清香細膩、香甜可口。

雖米糕形式多樣,但榆林人最愛吃的米糕大概是棗糕了。棗糕諧音「早高」意為早日高升,右圖生活如棗,甜蜜紅火之意。本地特產大紅棗甜蜜多汁,營養豐富。煮成泥後加陳皮面、白芝麻,裹入甜糕中,軟糯可口;也可油炸,其味香甜酥脆。而棗糕也是榆林婚嫁宴席的必備美食。

雲南蒙自年糕 蒙自,因為滇越鐵路、南湖、石榴、過橋米線等等而名震天下,但作為蒙自人或與蒙自有交集的任何人,都繞不開鄉愁的味道—蒙自年糕。蒙自年糕製作工藝精細,選料認真,以上等糯米為原料,把其磨成漿後,摻入紅糖或白糖、芝麻、玫瑰、花生仁、火腿等物混合拌勻後,定量注入用整張鮮豆腐皮墊底的碗中,經過攝氏150度高溫蒸熟、冷卻後經塗油加印即可。

蒙自年糕的外形呈小碗狀,有紅糕、白糕之分,紅糕呈棕紅色,白糕呈嫩黃色。其食法簡便,需要食用時,把它切成片,用油煎黃或用小火烘烤至軟,便可食用。每個約重500克,外表光滑,色澤油潤,糕質細膩,餈實柔韌,入口香甜。一般用清油煎炸的年糕片,外酥內糯,十分可口。

東北黃米年糕 東北人過年時必吃黃米年糕。顧名思義,這種年糕的主料是黃米麵,年糕散發著黃米的香味,加上夾層中煮到熟爛的紅豆,使年糕的滋味更加豐富,更具層次感。年糕的表面有紅棗作為裝飾,一定要趁冒著熱氣的時候蘸白糖或者直接吃,口感鬆軟、面香濃鬱,那叫一個美呀!

恩施印花餈粑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手工製作的年糕,通常是用特製的模具造型,模具會帶有吉祥圖案和祝福語,這種年糕又叫「印花餈粑」。當地的印花餈粑以糯米、高粱、小米等為原料,浸泡後放入木甑蒸熟,並在石槽裡搗成泥狀、揉捏成團,後經壓制、攤晾而成,炸烤煎煮皆可食用。圓形印花餈粑象徵團團圓圓,是當地土家族等少數民族群眾過年必備的傳統食品。

朝鮮打糕 朝鮮族也有「年糕」,但此年糕非彼年糕。朝鮮族把它叫做「打糕」,是朝鮮族著名的傳統風味食品。朝鮮族之所以把年糕叫做「打糕」是有原因的,因為它是將蒸熟的糯米放到槽子裡用木槌捶打製成。「千錘萬錘落木槽,千搗萬碾成『打糕』」。打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糯米製作的白打糕,一種是用黃米製作而成的黃打糕。

朝鮮族歷來把打糕當作上等美味,每逢年節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貴賓時,都要做打糕。舊時農曆三月祭祀時以之供神;製法:糯米或黃米以水淘洗淨,黃豆炒熟磨鹹細面備用。將糯米煮成飯盛於木槽內,用木榔頭蘸水略搗之使成泥狀,倒於事先備好的石板上,再以木榔頭蘸水將其打成麵餅;邊打邊以人從旁撥之,使其厚薄均勻,打好後上撒豆麵食用。經過反覆擠壓,米飯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最後形成的糕品集糯、粘、綿、軟於一體,色如珠玉,質如凝脂,堪稱糕中之極品!入口清香綿軟,入口潤滑,嚼之筋道,餘味無窮!

廣西沙糕 沙糕,是桂西南一帶壯族傳統名糕點。作為年俗食品,沙糕一到臘月就開始大規模出現,節日團聚、待客、走親訪友,都離不開沙糕。沙糕傳統的手工製作方式很講究,先將蒸飯的糯米洗淨、晾乾、蒸熟,在蒸的過程中需揭蓋澆水1至2次,使米飯蒸透蒸熟,軟硬適中,然後晾涼磨成粉,再過羅篩取細粉。煮餡時將鍋上火,下芝麻、花生等餡料焙香後晾涼、砸碎或磨粉。用糯米粉約800克上案板扒塘,與白糖、芝麻、花生粉、蓮蓉、花生油等餡料拌合均勻,再將壓成的沙糕分層放入餡料,置入大木格中壓製成寬扁型,再用格刀將其分割成均勻小塊。廣西最著名的沙糕,當屬寧明縣海淵沙糕、防城港上思沙糕和南寧的揚美沙糕。

相關焦點

  • 作為一個頂級吃貨,今天給大家推薦下炒年糕!
    作為一個頂級吃貨,今天給大家推薦下炒年糕!以前一直以為炒年糕是韓國的,但是後來昨天查了一下才知道炒年糕是中國從中國開始的,是中國的傳統美食,但是韓國的炒年糕也是非常好吃的。中式炒年糕和韓式炒年糕,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但是他們都非常非常的好吃。
  • 2020年日本不踩雷「零食大賞」榜單
    其中,被譽為日本零食風向標的零食網站Mognavi,每年年中和年末發布的「零食大賞」更是「吃貨必備」,因為評判的標準主要是依據網友的點評,基本上只要上榜就不會踩雷。 No.1 松尾 年糕夾心巧克力(黃豆味) 生餅「なまもち」:生年糕 きなこ:黃豆粉
  • 母嬰行業觀察權威發布櫻桃大賞2016年度榜單
    櫻桃大賞2016年度榜單由第三方數據+線上投票+專家評審團+母嬰行業觀察推薦綜合評定得出。 櫻桃大賞2016年度榜單 櫻桃大賞旨在表彰母嬰商業領域的創業創新,與母嬰人一起發現優秀和鼓勵業內標杆,引領商業之美。嘉獎過去,解碼未來,2017讓我們一起再出發。
  • 2020上半年日本零食大賞榜單發布,還有零食給我們快樂
    記者 | 婁曉晶日本最大的零食網站 mognavi.jp 每年年中和年末都會發布一次日本零食大賞榜單,根據網友的點評總結這一段時間內最受歡迎的人氣零食。 綜合大賞第一名 TIROL CHOCO 松尾 黃豆粉年糕夾心巧克力
  • 圍觀一下2020年日本零食大賞
    今天我們來圍觀下一下2020年度日本零食大賞,看哪款讓你有拔種的衝動。 這個零食大賞是由日本最大的食評網Mognavi舉辦,此次統計商品件數超過29萬,用戶評論高達120萬。
  • 日本零食大賞排名絕對要買!
    零食控必定會知道的就是日本專門記錄零食的網站 Mognavi(もぐナビ),這個網站從2015 年起就定期舉行「零食大賞」,以網站上各個零食的人氣和評語作出綜合評分,再以評分作出人氣排序,因此這些絕對是經日本國民選出來的零食,更重要的是當中不少都可以在便利店中找得到。把這篇標記下來,到日本旅遊時不能錯過零食大賞中的得獎者啊!
  • 2020年度日本零食大賞榜單出爐,日本最好吃的零食都在這裡了……
    在中國赴日旅遊的消費比例中, 零食一直是不容忽視的部分。 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曾創下在日本一年買走32億零食的紀錄。
  • 中國的年糕和韓國的年糕有什麼不同嗎?一學就會的韓式醬炒年糕
    一說起韓國,好多中國小夥伴們的第一反映應該是韓國電視劇裡帥氣的歐巴和漂亮的歐尼。而對於我一個吃貨而言,我最先想到的只有韓國的各種美食。說是美食似乎有點言之過甚,這裡稱之為小吃我覺得還是比較貼切的。年糕,是一種流行於東亞新年的傳統美食和賀年食品,相傳因最初糧食條塊是高氏所制,目的為了餵「年」度關,於就把「年」與「高」聯在一起,就稱作為年糕(諧音)。其製作工藝是用糯米或米粉蒸製而成。其後漸漸成為一種農曆的新年食品。中國的年糕和韓國的年糕最大的區別在於中國的年糕是用糯米製作的,而韓國的年糕是用大米製作的。
  • 中國頂級餛飩大賞
    在中國看師傅包餛飩乃是一大賞心事,師傅安坐桌前,用刮板挑起肉餡抹在左手的餛飩皮上,順手一捏即成型,餛飩下擺有如紗裙,半透明,層層疊疊,隨風決然可以略略飄舞,師傅隨手一甩,餛飩便如蝴蝶飛舞般入鍋。餛飩在沸水一滾即起,用海碗盛放,餛飩漂浮在骨頭清湯麵如花瓣展開,兩三點蔥花滴翠奪目,極簡中極美味。
  • 韓國只有辣炒年糕,而我們中國的年糕,有各種做法,每種都很美味
    韓國只有辣炒年糕,而我們中國的年糕,有各種做法,每種都很美味年糕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食,在小編的家鄉每到過年的時候總會蒸上一鍋年糕吃,年糕吃起來黏糯香甜,大人小孩都愛吃。年糕是由粘性比較大的糯米或者是米粉蒸成的糕,因為它的寓意非常好,年糕年糕,寓意著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上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很多地方都有新年吃年糕的風俗。
  • 年糕的做法 年糕怎麼做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那麼年糕怎麼做呢?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年糕的做法。
  • 又到了全國人民一起吃年糕的日子啦!中國到底哪裡的年糕最好吃?
    如果中國美食界有「和平獎」,必須發給年糕。▲年糕做好了,回家吃年糕吧。圖/圖蟲·創意在各地網友的爭論下,南方吃貨和北方吃貨一年到頭都在打仗。吃粽子為甜口鹹口打仗,吃饅頭為有餡沒餡打仗,喝湯為餐前餐後打仗。
  • 2020年度日本零食大賞榜單出爐,這個冬天可來場「舌尖上的旅行」
    實習記者 | 袁天雲編輯 | 湯威在中國赴日旅遊的消費比例中,零食一直是不容忽視的部分。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曾創下在日本一年買走32億零食的紀錄。日本最大的零食網站 mognavi.jp 每年年中和年末都會發布一次日本零食大賞榜單,根據網友的點評總結這一段時間內最受歡迎的人氣零食。
  • 浙江頂級早餐大賞,愛上一座城,可以從早餐開始
    嘉興|粽子《舌尖上的中國》上介紹到嘉興美食的時候,有一句特別經典的配文:「以江南精緻細膩生活方式著稱的嘉興人,踏實放心的一天,卻是從一個熱騰騰的肉粽子開始的」。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鹹甜適中而著稱。
  • 600萬票選出中國整形名醫,第三屆更美名醫大賞揭曉
    2017年1月4日,由全球最大的醫療美容與健康服務平臺更美APP舉辦的第三屆更美名醫大賞落下帷幕。本次大賞評選出13個最佳單項獎,130位海內外醫美名醫榮膺獲獎。據悉,全部獲獎醫師都將加入更美名醫IP計劃和青年醫
  • 年糕的幾種吃法,如何讓年糕變成有味的食物,各國製作年糕的不同
    年糕的幾種吃法,如何讓年糕變成有味的食物,各國製作年糕的不同。年糕一直是作為中國的傳統美食出現在中國的食譜上,但是年糕卻在中國的製造方法很少,更多的是在韓國和日本的製作。在韓國,經常把年糕做成炒年糕,在路邊賣的非常的好,甚至有中國遊客也是慕名去買著吃。
  • 睿騁CC攜「新浪風格大賞」打造明星座駕
    2017年12月19日,由明星座駕睿騁CC贊助,以「傳承工匠精神,致敬世界品味」為主題的「新浪2017時尚風格大賞」在北京諾金酒店隆重舉行。現場邀請到20+重量級明星、行業領袖、重量級演講嘉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匯聚一堂,共同致敬工匠精神、世界品味,詮釋時尚生活新理念,一起見證時尚界的頂級盛事。
  • 年糕年糕年年高,過年百種年糕怎麼吃最好?
    每年過年,年糕是必不可少的!年糕年糕年年高,寓意吉祥如意,年年都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傳說是以前一高姓部落為對付「年獸」,蒸了很多粘米糰放在院子裡,人則躲進屋內堅決不出來,結果「年獸」找不到人只好把米糰吃了,味道還挺好,吃完也就走了!
  • 中國頂級杭幫菜大賞
    可以說,「蟹釀橙」是對中國菜餚的一種異乎尋常的豐富,是對中國食譜的一種無與倫比的發展。幹炸響鈴幹炸響鈴是杭州人最青睞的一道下酒菜,一個個小巧的腐皮卷,用大油鍋炸至色澤金黃、薄如蟬翼,咀嚼起來聲聲帶響,脆如響鈴,因此得名「幹炸響鈴」。
  • 王心凌吃炸年糕不顧身材!喊話:過年就是要吃!減肥是明天的事!
    王心凌每年炸年糕吃不顧身材!喊話:過年就是要吃!減肥是明天的事!說出你的心聲?王心凌,臺灣女歌手、演員,長相甜美的她以前是甜心教主,不僅唱歌很甜美,長相也甜美,演的臺灣偶像劇也是很甜美!不愧是甜心教主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