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上鍾世祺全情演奏。
【僑報記者管黎明報導】受美國Paulus Hook音樂基金會的邀請,中國青年打擊樂演奏家鍾世祺「I Ching」多媒體打擊樂音樂會日前在卡內基音樂廳成功舉行。音樂會以《易經》為靈感,呈現了嶄新的科技視覺創意、精彩的爵士顫音琴表演,更突破性地使用了打擊樂與實時音畫同步的技術,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也展示了中國年輕一代音樂藝術家在該領域的大膽創新。
音樂會上,鍾世祺與紐約大學Tisch學院交互通訊專業作曲家及先鋒音樂人、視聽藝術家王璐合作完成了打擊樂作品《上善若水》。王璐將基於手勢、肢體動態與實時聲畫運算的新藝術形式概念結合,並受啟發於老子在《道德經》中對於美德和水的性狀描述,同時結合趙無極畫作和高谷史朗的裝置藝術美學,在新媒體先鋒藝術家聶伊瑤的協助下引入機器學習、實時渲染等技術,精準呈現了水的萬千變化,也令傳統打擊樂表演與科技新媒體技術完美結合。
另一首委約作品《當太陽落下的時候》,由作曲家、中國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打擊樂聲部首席、中國打擊樂協會常務理事劉恆創作。該作品是手鼓打擊樂器與電子音效結合的打擊樂獨奏作品,全曲以音樂與節奏的形式,展現出當太陽落山時,時間與空間的變化色彩。
音樂會的小高潮來自美國著名爵士鋼琴大師Misha Piatigorsky與鍾世祺合作演奏《Afro Blues》、《Milonga》及《Piazonore》等爵士顫音琴作品。 Misha Piatigorsky是大提琴界一代宗師Gregor Piatigorsky的後代,其精湛的表演技能曾被Boston Globe評價為「將爵士與流行完美融合的藝術家。」
當晚的壓軸作品《I Ching》是瑞典作曲家Per N?rg?rd於1982-1983年間創作完成,是一部以中國古籍《易經》為靈感的四個樂章的打擊樂獨奏作品。作曲家將意境中談論世間萬物變化的六十四卦,以及其中心思想陰陽對立與統一的精神作為創作背景。將其中的第五十一卦「震為雷」、第九卦「風天小畜」、第五十七卦「巽為風」以及第六十四卦「火水未濟」作為四個樂章的標題,以打擊樂的聲音以及樂器的排列方式詮釋了作曲家心中對中國哲學思想的理解。
這首作品無論從音樂的創新、打擊樂的樂器選擇、打擊樂樂器音色的開發、樂器選擇的自由性、樂章的演奏順序,都有很多別出心裁的設計,對演奏者的演奏技術水平和體力也有很高的要求。
鍾世祺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結合視覺藝術完整詮釋這首樂曲的中國打擊樂演奏家。該作品的視覺藝術由紐約藝術家、現居北京的Daniel Finn製作。
鍾世祺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16歲考入茱莉亞音樂學院預科,18歲考入柯蒂斯音樂學院,2017年考入耶魯大學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及音樂藝術文憑。其參演過的演出被紐約時報等媒體廣泛報導。現擔任美國RQ音樂娛樂有限公司總監、華美音樂藝術學校音樂總監以及紐約大蘋果音樂節現代音樂項目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