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解讀教育信息化:慕課課程將得到認證

2020-12-13 芥末堆

從2012年全球颳起的MOOC風暴,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網際網路將徹底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徹底改變甚至顛覆學校知識傳播的功能,模糊學校與社會,老師與學生的界限及角色。這一巨變,對學校教育,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不僅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教育與教育信息化因為其獨特的地位與作用,在「信息化」的過程中必然扮演著基礎而重要的角色,是一個國家信息化的核心與關鍵。近日,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就相關問題為我們進行了解讀。

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高低,最終影響並決定著國民信息化素養的整體水平

記者:您如何看待教育信息化在國家信息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志民:從小學到中學,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繼續教育,教育本身承載的是一個國家民族素質的提高,文化和價值觀念的繼承與發展。信息化的核心,首先是人的信息化,是人的信息化素養的培養與提高,從這個角度來說,教育必然扮演啟蒙者的角色。

信息化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從小到大,從外到內,漸進形成的過程。因此,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並決定著這個內化過程,進而決定著整個國民信息化素質的高低。

回顧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高校在新技術研發上的重要作用。因為有了CERNET(編者註: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用戶,幾乎全部來自高校,目前中國最大的三個網際網路企業「BAT」,都直接或間接起源於高校。馬化騰當年在大學裡接觸到網際網路,接觸到ICQ,進而模仿開發了QQ,讓騰訊變成中國網際網路的一面旗幟,影響了幾億中國人。百度則直接源起於我們的九五公關項目北大「天網」搜尋引擎,百度最早的核心技術團隊,幾乎都是以天網團隊為核心。在淘寶上最早開店的用戶,絕大部分來自在校大學生,直接推動了淘寶的壯大與發展。

觀念問題是教育信息化快速推進的主要障礙

記者:儘管教育信息化已經取得了一些重大甚至是突破性的成就,但是我們仍然面臨一些重大挑戰與困難,您是如何看待這些困難與挑戰的?

李志民:觀念問題是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主要障礙,無論教育主管部門領導,還是校長、教師、學生,都應在觀念上進行一次革命。

任何體制創新、制度創新,都取決於觀念更新。因此轉變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觀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務。

教育信息化的過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轉變的過程,是以信息的觀點對知識傳授過程進行系統分析、認識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指導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因為管理上的條塊分割,經費項目的專用性,也因為傳統文化的影響,學校之間競爭的客觀存在,在優質資源等共享平臺建設上,我們仍將遇到現實困難,對此需要有認識,更需要做好長期的準備。

從戰略高度重視並加快發展我國在線教育

記者:MOOC意味著校園圍牆正在被打破,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已經成為時代的必然,傳統意義上的大學職能將會發生顛覆性變化,教育會超出現有教育範疇,會成為國家文化和軟實力輸出的重要載體。教育管理部門、學校、老師應該如何應對?

李志民:如何結合中國的教育與管理現實,從容應對MOOC風暴,是緊迫的,也是艱難的。

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在線教育將會產生爆發式增長,對我國教育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挑戰,但也給我們提供了改革的契機。網際網路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僅能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同時,也為國家快速實現軟實力的輸出,提供了更便捷的戰略機會。

加快網際網路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進程,建設免費的國家教育寬帶網絡,或為在線教育提供者提供帶寬補貼,為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提供基礎網絡支撐與保障,為國民提供公平利用在線教育的機會,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創造條件。

為應對和適應此次教育領域的重大變革,要加強教師的信息化技能培訓工作,把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作為「國培」中的專項,同時,列入「高校國培計劃」,專門加強信息技術培訓,在最短時期內,快速提高高校教師信息技術利用水平,為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做好人才支撐。

儘快組織有關方面專家,根據中國實際國情研究制定MOOCs、網絡公開課、微課程和講座等教學資源的上網認證標準;針對經過認證的教學類資源制定網上學習效果評價標準;誠信和教學質量評估辦法;制定課程微證書發放辦法;以及各種類學位對課程微證書要求的數量和種類。當然,一定要考慮到與現行學位的等價和銜接平衡等問題,使真正對學習有渴望的人認為這是有價值的學習,社會能夠廣泛接受網絡學習效果。

網際網路時代教育將是互為師生的時代,學術將迎來開放存取的時代。

這是挑戰,但也都是機會!(記者 黃蔚 實習生 黃建華)

文章轉載自中國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原標題為: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教育該如何應對慕課的挑戰。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來自於網際網路;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網際網路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制定高校慕課發展規劃,已經六歲的慕課在中國將如何發展
    近日,在由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創新研討會上,來自教育部、高校和企業的參會者分享對慕課發展的觀點和實際應用案例。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於世潔表示,相較慕課剛興起時的狂熱,現在更加注重得是提高效率質量以及積極促進教育公平。
  • 慕課三年:教育海嘯,湧向何方
    慕課在中國發展的三年,是否帶來了預想中的教育平等化與學習革命?喧囂褪去後,慕課又將走向何方?國內的慕課行業由高校牽頭,網際網路公司、在線教育企業開設平臺,國外平臺相繼進駐。目前,慕課已經進入正規高等教育體系,課程完成後可以獲得結課證書甚至部分大學的學分認證。
  • 中國慕課數量居世界第一,教育部首次推出國家級精品慕課
    在高校之外,2012年組建的「上海課程中心」,網易雲課堂和愛課程網合作推出的「中國大學MOOC」等,也匯聚了許多高校的課程資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認為,「世界下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焦點就是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慕課將會是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帶動下的高等教育改革的焦點問題」。
  • 盤點 2015全球教育信息化發展關鍵詞
    美國發布保護學生在線隱私數據的服務指南;法國確立「數字校園」教育戰略規劃;美國推廣免費電子圖書和圖書證;日本文部科學省任命ICT顧問專員;麻省理工學院推出網絡與課堂混合授課碩士;俄羅斯完成中小學電子版教材認證工作;德國貝塔斯曼啟動全球性的大學數據網絡建設……歲末,《世界教育信息》帶您回顧各國2015年教育信息化發展。  麻省理工學院推出網絡與課堂混合授課碩士。
  • 【本科教學】採用慕課平臺異步SPOC授課解讀
    在學校推出的在線教學方案中,老師們可以選擇多種方式開展在線教學,其中選擇愛課程等慕課平臺課程開展授課是約三分之一的老師們的選擇。我校已針對所有選擇愛課程等慕課平臺課程授課的課程,協調引進了對應的慕課並建立了異步SPOC,為2月24日如期開課做好充分準備。我們將為老師們解讀採用慕課平臺資源進行授課的模式,期待能為老師們順利開課、高質量完成授課任務提供支持。
  • 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深度解讀
    1月15日,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導,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主辦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推進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正式公布了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結果。此次認定為世界範圍內首次國家層面認定舉措。
  • 學堂在線不斷創新教育技術 助力國家精品慕課建設與應用
    大會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孔子學院總部、高等教育出版社承辦。
  •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在線直播課程研究》課題組:在線教育的發展脈絡、現狀及未來
    從遠程教育到精品課程建設 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繼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之後,我國產生了以信息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第三代現代遠程教育。1998年,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7]。同年,教育部批准首批舉辦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的高校,標誌著中國「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正式啟動。
  • IEE學術║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在線直播課程研究》課題組:在線教育的發展脈絡、現狀及未來
    從遠程教育到精品課程建設 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繼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之後,我國產生了以信息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第三代現代遠程教育。1998年,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7]。同年,教育部批准首批舉辦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的高校,標誌著中國「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正式啟動。
  • 慕課落地中國7年 網際網路技術助力優化慕課
    「真正懂得心理學,你就會知道挑哪個顏色的衣服,能讓人第一眼就喜歡上你……」在南京大學慕課《心理學與生活》101秒的課程簡介微視頻中,南京大學副教授陳昌凱生動地介紹著這門曾摘得南京大學疫情期間慕課人氣桂冠的課程。還未開學,這門課程已有33953名網友報名。慕課走進中國已有7年。這種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以開放性、信息化、靈活性等優勢,7年間在中國收穫粉絲無數。
  • 以學堂在線為例,解讀教育部三號文件
    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副秘書長聶風華是這個文件的起草成員之一,以下內容是他結合清華大學的慕課平臺——學堂在線,對這個文件要點進行的解讀。總共二十章,其中三章都與發展在線教育有關係;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到「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培育壯大新業態新產業,將在線教育列為重點打造的新業態產業之一。
  • 軍事慕課:名家開講啦!
    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MOOC),它將世界各地最優質的教育課程在網絡公開,人們將以最低的成本獲取知識。在國防教育領域,教育資源有限且分布不均是制約全民國防教育普及的瓶頸。當下,國防領域創新與變革日新月異,特別是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深入推進,國防教育也必須同步跟進,而軍事慕課或將為此提供有力支持。
  • 「愛課程」網為教師節獻禮 推出三大教師教學能力系列慕課
    在第34個中國教師節來臨之際,「愛課程」網給廣大一線教師獻上了一份特別的節日禮物——匯集全國頂尖教育教學專家,融通整合近30門優質課程,正式推出「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和「信息化教學」三大教師教學能力系列慕課,並向成績優秀者免費贈送系列證書,充分展示並認證教師的學習成果。據了解,「愛課程」網一直特別關注教師的能力提升和專業發展。
  • 從「慕課」看智慧教育的未來
    而教育信息化同時也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深遠意義,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如今很多學校已經普及了一些如投影儀、電腦等初級智慧教育設備,課堂上老師將教案製成PPT供學生學習,一些學習資料也有了網上共享的途徑,等等的例子說明智慧教育已經初現雛形並得到了發展,學習內容有了更多維形象地呈現,學生們也可以利用設備進行更加高效便捷的學習,更獨立的思考。永川的智慧教育也在如火如荼規劃實施。
  • 杭州師範大學將「慕課」引入正規教育教學 - 教育信息化 - 中國...
    據悉,杭師大在本學期推出上海交通大學開放的在線課程(MOOC)——「慕課」,並將其引入正規教學,實現學分互認。學生可通過「慕課」學習跨校選課,積累學分,從而獲得學位。據杭師大教務處老師介紹,「慕課」有一套完整的教學模式,包括選課聽課、互動討論、課後作業、評價考核等。教師線上講解,學生在線參與。
  • 【關注】湯敏:慕課能實現教育公平嗎?
    多年來,我們通過慕課,使內蒙古貧困山區鄉村中學的學生能夠上到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教師的課,使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能上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課。他們接受的教育不再受地域和師資條件的限制。通過慕課,他們至少實現了教育機會的公平。但是,網絡教育早就有之,為什麼過去沒有人說電視大學、網絡公開課能夠解決教育公平問題?這是因為傳統上以教學為中心的平臺與慕課平臺有本質上的區別。
  • 怎樣看待慕課與人工智慧教育
    怎樣看待慕課與人工智慧教育  ——專訪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孫茂松  當今,教育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三通兩平臺」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三通兩平臺」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  網際網路+教育的一個重要成果是產生了慕課(MOOC),即通過大規模在線教育形成「共享名師和優課」模式。慕課自2012年出現,現在發展情況怎麼樣?
  • 教育部認可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及平臺工作
    教育部對其工作認可並進行了報導,全文如下:北京外國語大學大力推動「金慕課」建設北京外國語大學大力推動「金慕課」建設,發起成立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CMFS),以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UMOOCs)為陣地,通過建設精品多語種課程、加強教師培訓及創新技術應用等方式,努力提升外語教學質量。
  • 2015年8月教育信息化工作月報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教育信息化重點工作進展   「全面改薄」專項督導辦法 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辦法》,將推進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進展成效作為專項督導的主要內容。
  • 一篇文章看懂教育信息化2.0說了什麼
    4月18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解讀一下這部通知要表達內容:一個中心思想就是跨越:從信息化1.0時代到信息化2.0時代的跨越建設的八大任務資源普及:一句話概括就是建立大平臺,形成體系標準,找出普教優課,職教信息化精品資源,高校慕課資源好內容,最終實現互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