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順應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發展新趨勢,直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新機遇與挑戰,2015年4月份教育部出臺《關於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教育部三號文件)。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副秘書長聶風華是這個文件的起草成員之一,以下內容是他結合清華大學的慕課平臺——學堂在線,對這個文件要點進行的解讀。
文件出臺背景
發展MOOC,順勢而為
MOOC是在線教育的新形態,是教育新技術和新理念的時代產物。
《紐約時報》撰文稱2012年為MOOC元年,以Coursera、edX、Udacity等為代表的MOOC平臺及其背後的美國高水平大學領跑在線教育。放眼全球,除美國外,日本、法國、德國、印度等國家也出臺了國家在線教育的舉措,比如印度總理提出的一個計劃中指出,2022年要用MOOC培訓5億人。2013年,喬治亞理工學院推出一個令人吃驚的項目——MOOC計算機碩士項目,是全球首個獲得認可的MOOC式學位,截至到今年9月,這個項目已有2841人參與,而且22位學生即將在年底獲得學位。
MOOC在全世界流行的同時,也越來越成為我國國家發展戰略層面的一項重大部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特別提到數字教學資源、網絡學習資源、信息技術應用、教學方法等,那時雖然沒有MOOC的提法,但是MOOC的種子已經種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總共二十章,其中三章都與發展在線教育有關係;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到「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培育壯大新業態新產業,將在線教育列為重點打造的新業態產業之一。
在國際國內發展在線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部三號文件的出臺是順勢而為。
文件要點解讀
明確態度,支持中國大學MOOC
我認為可以從「一三五七」這個角度,總覽教育部三號文件的要點:一是指一個根本任務,即樹人立德;三是指三類工作內容,包括建設、使用和管理;五是指五個責任主體,分別為教育部、教育廳、學校、教師、平臺;七是指七個重點任務,包括建設課程、認定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平臺、促進應用、規範推廣與引進、師資培訓和學分認定。
以下從五個方面具體談下我對文件要點的解讀。第一,這個文件的第一個價值是明確了支持態度。文件開頭明確表示,本意見的出臺是為加快推進適合我國國情的在線開放課程和平臺建設,促進課程應用,加強組織管理。第二,發出支持的聲音後,要加快慕課建設。文件明確提出「建設一批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當然,慕課不是每個學校都要做,也不是每個學校的所有課都拿來做慕課。國家的精品課不是先支持後建設,而是先建設後認定。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目標是,到2017年精品課達到1000餘門,2020年達到3000門。第三,慕課資源建成之後,要促資源應用和共享。而且除了泛泛地觀看,還要強調學分認定,文件提出「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鼓勵高校開展在線學習、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的學分認定、學分轉換和學習過程認定」。第四,以慕課為契機,推進教育改革。第五,加強規範管理,明確責任。
落實文件要求
學堂在線MOOC課程,倍受青睞
2014年1月,清華大學出臺《清華大學關於加強在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表示「積極推進在線教育工作是學校面向未來的戰略部署」。2014年4月29日,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清華大學成立,將「學堂在線」定位為研究中心交流研究成果和應用研究成果的平臺。下面介紹一下,學堂在線如何貫徹教育部三號文件,如何探索在線教育。
1、發展模式
發展在線教育,單單靠政府則效率低,單單靠企業則資源缺乏,所以我們探索了一種以學堂在線為依託,以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和慕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為支撐,構成「一體兩翼」的在線教育可持續發展模式。這個模式意在充分發揮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的優勢,特別是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吸引全世界的優秀人才和資金。
2、平臺建設
今年4月27日,果殼網針對旗下MOOC學院已收錄的1887門課程進行了多維度的測評總結,發布了第一期「果殼評分——全球MOOC排行榜」。其中,清華大學在「開設好課最多的大學」評選中位列第一;學堂在線成為「擁有最多精品好課」的MOOC平臺之一,僅次於美國MOOC平臺Coursera與edX。
目前,學堂在線成為課程規模最大的平臺,學習者最多、最活躍的中文MOOC平臺之一。開課數量為504門,註冊人數為134萬,選課總人數是284萬。其中,註冊用戶來自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最近我們將向包括非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法國,推廣我們的課程。
此外,學堂在線的移動端全面上線,除PC外,覆蓋全移動終端,擁有選課、觀看、下載和學習進度管理四大功能,是隨時隨地可學的掌上學堂。學堂TV是針對家庭教學的使用場景開發的,為學生開啟大屏瀏覽課程的新體驗。學堂在線的中國創業學院頻道,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學習模式,第一階段已推出20多門在線創業課程。這些都是學堂在線促進優質資源共享的舉措。
3、課程建設
在課程建設方面,學堂在線平臺的課程按照每年100門的速度增加,目前已有超過3萬人獲得清華大學MOOC的證書。
在精品課程方面,清華財務分析與決策、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組合數學、中國建築史、數據結構(下)等五門課程,榮登「最受好評的名校免費在線課程」前50名。其中,財務分析與決策是我們的金牌課程,已有來自201個國家和地區的20萬人註冊,8099位學習者獲得證書,這是真正的優質資源全球共享。
教育部三號文件指出2017年全國要實現1000門精品課的目標,我們希望清華大學可以被認定300門。
4、混合式教學
基於MOOC的混合式教學,清華大學探索出「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第一是價值塑造,第二是能力培養,第三是知識傳授。
3年的時間,清華大學SPOC平臺已經有25門課程試用混合式教學,今年9月份開始28門課程試行混合式教學。
除此之外,混合式教學的重點項目也在進行。比如我國第一個混合式教育學位項目,即先讓學生在線學習,然後經過考試、面試,確定招生,再以混合式教學的方式教學,而不必每周都來清華上課,最後通過考試後就能拿到學位。同時,基於學堂在線的40個全國工程碩士方向混合式教學項目也已經啟動,基於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留學生培養項目正在進行中,國內有46所高校基於清華大學MOOC試點混合式教學的工作已經展開。
5、國際合作
學堂在線不僅是面向國內開展,而且加緊進行國際合作,尋找全球合作夥伴。我們率先引進全球優質資源,並於2014年獲得edx課程在中國大陸的唯一授權,重點引進哈佛、斯坦福、伯克利、MIT等一流高校的課程。
目前已形成一系列國際合作的特色課程,例如麥肯錫全球領導力MOOC,是由7位麥肯錫高管和國內7位知名企業家聯合授課;時裝設計MOOC,由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和清華美院聯合授課。此外我們也在探索用國外MOOC嘗試混合式教學。
我們希望未來各類各級大學以及各類機構的優質資源都匯聚在學堂在線平臺上,為大家所使用。
6、研究與獎勵
我們每年會有2000萬用於在線教育的研究和獎勵。2016年,將有1400萬研究經費供大家申請,無論是實踐項目,還是一些新的學術研究,都可以開放地申請。此外,2016年還會有1000萬的獎勵基金,用來獎勵優秀的項目和優秀個人。
通過給予研究經費和獎勵的方式,我們希望把在線教育這件事做得更好。
最後,發展在線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立德樹人,希望通過在線教育可以更好地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
(此文根據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副秘書長聶風華在「第十五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上的發言整理,原標題《教育部三號文件的實踐解讀——以學堂在線為例》編輯: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