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教育頻道10月10日訊(記者 曾瑞鑫)10月10日上午,2016年中國慕課行業研究白皮書發布會暨學堂在線三周年分享會在清華大學舉行。而就在上線三周年前夕的國慶節期間,學堂在線註冊用戶數突破500萬,選課人次超過690萬。一個多月時間,新增用戶100萬,再次刷新了行業紀錄。
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副秘書長、學堂在線董事長聶風華做分享在學堂在線三周年分享會致辭中,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副秘書長、學堂在線董事長聶風華指出,在今天這個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知識傳授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藉助網際網路的發展,在線教育蓬勃興起,知名大學紛紛發力在線教育。在發展在線教育過程中,要始終圍繞培養人的根本目的,不斷促進教育創新。
作為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成果和應用平臺,學堂在線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成績斐然。500萬註冊用戶數是什麼概念?聶風華打了個比方。他說,清華大學每年招3400人左右的本科生,四年累計起來,一共是一萬四在校園的學生,500萬是清華校園本科生的300倍,相當於學堂在線上有350個清華校園這樣的一個容量。可以說,在線教育織了一張教育公平的大網,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針對很多人關心的MOOC學分、證書和學位的社會認可度問題,聶風華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凡事都有一個發展過程,隨著MOOC價值的不斷完善,它的社會認可度也會慢慢提高。其實早在2012年,一名蒙古國的高中生在選修edX的《電路與電子》課程中,因表現優異,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這個案例是對MOOC的一個很大的認可。他相信,隨著學習型社會的到來,MOOC及其學員的努力會越來越得到社會認可。
聶風華還從歷史與現狀、理想與困境、機遇與誕生、未來與路線四個方面全面闡述了模式創新對教育變革的推進。他對比了傳統私塾小批量的個性化教育與現代學校規模化的標準化教育,指出了兩種模式的優缺點。小批量的個性化教育讓人滿意,但效率低、覆蓋面小、成本高;規模化的標準化教育效率高、覆蓋面廣、成本低,然而卻引來不滿。怎麼辦?聶風華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而MOOC的出現,給教育教學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並且提供了一種可能,一方面給那些渴求知識、善於學習的人提供其所需的資源,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新的形式讓原本不太願意學習的人愛上學習。
對於未來的教育,聶風華進行了暢想。他說,未來一定是規模化的個性化教育,不是流水線式的,大家針對自己的需求和興趣而學習,想學什麼學什麼,不一定是成體系的學習。而學堂在線也將把自己努力打造成為以就業為導向、線上與線下結合、全球校區的終身學習與發展平臺。
聶風華還首次透露了學堂在線的三個"三年計劃",即2014-2016年,初步樹立品牌,完成布局;2017-2019年,凝結產品,規範模式;2020-2022年,全球擴張,全面引領。他還用"謀大局""烹小鮮""成大道"三個形象地概括了這個三個"三年計劃"。他強調,教育是一份良心事業,學堂在線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要做就要做人民滿意的教育!
圓桌對話環節在圓桌對話環節,來自清華大學的於歆傑、肖星、張國剛、鄭莉四位MOOC老師以及清華大學的胡會凌、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王力實分別結合自己的MOOC教學實際和學習經歷,分享了他們的心得和體會。而對於MOOC對傳統教學或學習方式帶來的改變,他們都保持了積極樂觀的態度,表示歡迎。同時,他們希望學堂在線未來能夠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服務,努力挖掘優質教育資源,讓教育的價值充分體現。
分享會最後,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聯合慧辰資訊共同發布了《2016年中國慕課行業研究白皮書》。白皮書從什麼是慕課、慕課行業發展現狀、慕課用戶行為洞察、慕課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等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慕課的相關情況。作為中國慕課行業的第一本白皮書,這本書的發布將是中國慕課史的一個裡程碑,對中國慕課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edX、西班牙電信、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等相關機構的合作夥伴也出席了本次分享會。此外,來自全球各地的合夥夥伴及學員也為學堂在線上線三周年送上了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