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朱村開創小微創業園建設新模式

2020-12-12 中國金華網

集體籌資 按股分配 利用返還地建設|

西朱村開創小微創業園建設新模式

集體籌資 按股分配 利用返還地建設|

發布日期: 2018-11-14 來源: 永康金報 作者: 黃盛 字號:[ 大 中 小 ]

  11月13日上午,永康市經濟開發區西朱村村民朱洪慶一大早就來到村裡返還地的施工現場,指揮各種大型施工設備和施工材料進場。忙碌的他,臉上始終帶著笑容——西朱村的300多村民,為這一刻已經等待了10多年。

  「我宣布,經濟開發區西朱小微創業園正式開工!」11月9日上午,永康市經濟開發區西朱村舉行小微創業園開工儀式,永康市副市長朱志昂宣布小微創業園正式開工建設。這標誌著永康經濟開發區成功開創了利用返還地開發建設小微創業園的新模式。

  經濟開發區西朱小微創業園利用村裡閒置多年的返還地,以「資金村民自籌、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施工建設」的方式進行開發,村集體按個人股權進行分配,將建設標準廠房9幢、辦公樓1幢,建築總面積達11萬平方米,建設資金1.2億元。面對如此龐大的工程預算,西朱村的村民心中有過猶豫。

  「我行為該項目提供了7000萬元的資金幫助。」永康農商銀行副行長胡建群介紹,為了幫助西朱村解決建設資金的難題,永康農商銀行主動對接,通過整村授信為此項目注資7000萬元,解決了農戶的建房資金難題。同時,在貸款利率上給予政策優惠,並對凡是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戶做到一律滿足、一戶不漏。

  在工程監督和後續管理方面,西朱村小微創業園也有許多創新。「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我們從每一幢廠房的股權戶中推選幢主,由幢主代表村民進行工程監督、後續管理等。」經濟開發區綜治辦主任、聯繫西朱村的幹部戴建仁介紹,通過推行網格化管理制度,西朱村推選出了3名總幢主、8名幢主,以及若干小幢主,對每一棟建築的建設進行監督管理。

  「讓我們自己來監督,有什麼問題也方便溝通解決。這樣既讓村民放心,也減少了聯村幹部的壓力。」村民朱洪慶對這個做法表示支持。

  西朱村過去曾是一個讓經濟開發區幹部頭疼的「軟弱渙散村」——幹部違紀違法亂作為,群眾群訪鬧訪吵翻天,看著開發區周邊的村發展得一個比一個好,村民心裡委屈又焦急。自從村裡黨組織換屆後,經濟開發區幹部深入村民家中當起「老娘舅」,秉持著「不怕政策嚴,只怕不公正」的幹事理念,梳理村內矛盾,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村民逐漸統一思想,農房改造、返還地建設項目迅速上馬,村民們的心結才一個個解開。

  「先圓安居夢,再圓產業夢。」西朱小微園建設完成後,這個只有300多人的小村將拿到每年超過2000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在開發區幹部的帶領下,西朱村終於走出了多年的困境,村民們即將過上「最嚮往的生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標  籤:

 

相關焦點

  • 永康西朱村盤活集體留用地高標準建設小微企業園
    「小微企業園建設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和增長極。」永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胡文建多次在會上明確提到,要從建設小微企業園破題,拓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空間。如何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小微企業園?
  • 溫州市繼續發力建設小微園
    》(下簡稱《加快建設意見》),表明了「繼續發力建設小微園」的態度,並且提出了「二十四字」要求。 《加快建設意見》稱,小微園建設的土地利用要儘可能向空中發展,爭取重工業容積率達到2.0以上,輕工行業容積率達到3.0以上,同時產權分割要按照安全生產、消防和產業特色等要求,設置小微園可供分割的最小單元。企業入駐,要按照「保本微利」的要求,「以限房價、競地價」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小微園建設成本;企業退出,政府優先回購,確保建設小微園的初衷不變。
  • 溫州市小微創業園預計6月起陸續開放
    溫州市小微創業園預計6月起陸續開放 2015/03/03 04:45 來源:溫州商報 瀏覽:4224
  • 永康西朱村建設標準廠房盤活村集體留用地喚醒沉睡資產
    2018-04-04 20:47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徐敏2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永康經濟開發區西朱村,剛到村委會辦公樓廣場,就聽到了激烈的討論聲。走進一看,開發區綜治辦主任戴建仁和西朱村村兩委正在商議村集體留用地規劃設計、資金籌備及有關開發建設的方案。「西朱村的村集體留用地有4萬多平方米,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已經閒置了將近11年。盤活村集體留用地喚醒沉睡資產,成了眼下村民的迫切希望。」戴建仁告訴記者。
  • 龍灣土地集約開發加快小微園建設 10個創業平臺助創業者圓夢
    由於長期處於低小散的狀態,且存在資源浪費等問題,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該區在加快轉型步伐的同時,大力推進小微園建設作為破題重要之舉。小微園,即通過企業的集聚、技術的集成、服務的集中、配套的集權與土地的集約,來形成一個產業集群,讓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有平臺創業創新。
  • 花卉也能玩共享 青州花卉創業園開啟花卉銷售新模式
    花卉也能玩共享 青州花卉創業園開啟花卉銷售新模式「如果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這種多肉應該呈現出紅色,顏色像紅寶石一樣漂亮。」12月12日下午,第十三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採訪團一行走進在青州(國際)花卉創業園時,工作人員正在通過直播鏡頭為客戶介紹花卉產品。
  • 安龍小微企業創業園:企業加班加點迎旺季
    入冬以來,安龍縣小微企業創業園內的企業迎來銷售旺季佩鳳服裝有限公司作為安龍縣小微企業之一
  • 為「三企入欽」築巢搭臺 欽州高新區粵港澳大灣區返鄉創業園順利開工
    儀式上,廣西眾森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吳人育,欽州高新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邱軍輝分别致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紅丹宣布「高新區粵港澳大灣區返鄉創業園項目開工」。同時,現場還舉行了入園企業籤約儀式,籤約了東陶陶瓷集團公司、佛山市伊莉莎白陶瓷有限公司、聖拓門窗系統(香港)有限公司等一批大灣區企業。
  • 「大」銀行深耕「小」生意 建設銀行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
    臨近2021年旺季營銷,建設銀行提出全面推進普惠金融戰略實施,要求各分支機構工作人員進一步強化普惠金融發展理念,全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天天抓、時時盯,加快普惠金融信貸投放力度,「大」銀行深耕「小」生意,「真金白銀」「真心實意」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切實減輕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 馬爾康市康山鄉「扶貧農場」開創扶貧新模式
    馬爾康市康山鄉「扶貧農場」開創扶貧新模式時間:2018-11-02 16:34   來源:馬爾康市府辦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馬爾康市康山鄉扶貧農場開創扶貧新模式 10月以來,馬爾康市康山鄉帶領當地貧困戶在黃椏村打造了實體QQ扶貧農場,採取農場託管的運營模式,將農戶的陽光土地,按照每40平米每年400
  • 開發區小微園建設又一碩果!金華新嘉科技城項目開工
    12月9日,金華新嘉科技城項目舉行開工奠基儀式,這是金華開發區在小微園建設上持續發力的又一成果,為振興實體經濟打開了新空間、增創新優勢。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旭輝,市商務局副局長金惠裕,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朱輝,嘉遠集團董事長黃靖,新邦集團董事長陳鏘參加。
  • 浙江樂清:強化園區建設,助力小微企業發展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劉帥 黃慧慧)小微企業是社會就業的重要渠道,也是社會創新的活力之源。近年來,浙江省樂清市堅持以強化小微企業園區建設為抓手,通過建設環境優美、服務優質、企業安心的高品質園區,來破解小微企業發展的空間瓶頸,推動小微企業提質升級。
  • 建行各支行:科技賦能助力小微 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
    臨沂分行:以稅促信助力小微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   臨沂分行根據臨沂銀保監分局「銀稅互動」活動工作安排,持續加強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對市場經濟的資金支持,重點推進稅易貸、雲稅貸等產品,特別是5月份雲稅貸2.0上線以來,以稅授信、以稅促信、因稅獲貸,讓更多納稅守信小微企業受益得惠
  • 通化市東昌區大學生創業園見聞
    【創客的搖籃 ——東昌區大學生創業園見聞】記者李銘 通訊員谷海濤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創建創業型城市,通化市東昌區出臺了不少扶持舉措,建設東昌區大學生創業園,便是其中一項重點工程。一年時間,24個大學生創業團隊朝氣蓬勃。
  • 「酒旅融合」開創工業旅遊新模式
    原標題:「酒旅融合」開創工業旅遊新模式「酒旅融合」開創工業旅遊新模式記者探訪宜春上高五穀村叢林酒博園古人云,聞香下馬如今,「景區體驗+五穀山房全國連鎖營銷+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成為中國白酒業界的一大亮點。公司秉承「將五穀村打造成都市人體驗回歸的村落」的初心,並圍繞「村落+老酒+養生」的主題,延伸出11個主要功能,包含:酒、遊、食、住、農、學、會、藝、購、養、孝。
  • 溫嶺大溪鎮沙岸工業創業園 推進全域產業園區化 迸發工業經濟新動能
    在大溪鎮東岸村,一座座嶄新的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一家家小微企業陸續搬入了「新家」。園區大道上,運輸車輛來來往往,工人們正忙著裝卸貨物,繁忙而又秩序井然……隨著東岸村沙岸工業創業園建設的持續推進,大溪鎮全域產業園區化取得階段性成效。
  • 仙遊臺灣農民創業園 福建省首個臺灣村落戶園區
    特別是園區內的莆田市百信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與正大集團廈門正大農牧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畜禽養殖、沼氣能源、生物有機肥、蔬菜、水果等栽培「四位一體」的無汙染、無臭味、零排放的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新模式。    4、花卉基地。園區內現有2家企業重點發展花卉產業,已分別引進日本櫻花、臺灣海芋、玫瑰等品種,面積2000多畝,建立臺灣名優花卉基地。    5、海峽休閒觀光農業開發。
  • 洛陽澗西區留學人員創業園在國科園揭牌成立
    12月24日,洛陽澗西區留學人員創業園在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正式揭牌成立,河南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海龍和洛陽市委常委、副市長李金迎親自揭牌。
  • 福華街街道:「黨建微家」開創精細治理社區新模式
    福華街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振威介紹,在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的過程中,街道在航海小區率先搭建「黨建微家」:包含「掌上微家」和「有形微家」,實行家門口「微陣地」「微議事」「微自治」「微服務」「微文化」「五微」模式,以黨建引領鄰裡自治、各界多方參與、科技文化支撐、法治文明同行,讓社區治理有方向、有合力、有創新、有保障。
  • 珠海開創全國高等教育多個新模式
    這體現在學科設置與產業發展的對接日益緊密;高校的科研資源對珠海的科技創新的支撐力度不斷加大;高校參與地方和諧建設更加深入;珠海高等教育已形成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品牌之一。著眼未來,珠海市的高等教育將日益發揮其作為珠海四大戰略資源之一的突出作用。2016年,珠海全市高等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從2016年到2020年,珠海市財政擬安排不低於20億元資金用於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