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珠海·特區40年之 政解
8月21日至23日,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中文簡稱:北師港浸大,英文簡稱:UIC)部分2018級和2019級學子分批返回闊別已久的校園,並開始了全人教育系列課程的補課。暫停近八個月的校園生活,重啟。2020年,珠海多所高校招生再度呈現亮眼的成績,北師港浸大綜合評價報名人數創新高,錄取率不足10%。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繼續受到考生青睞,生源「火爆」,廣東省理科投檔分數、排位繼續穩居省內同類院校第一,生源質量保持優勢。第二年招生的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分數較去年大幅提高。珠海特區成立40年來,珠海高等教育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走出一條獨特的辦學之路,這是珠海高等教育的發展基礎,也是信心所在。
大學生人數增長20倍
回顧珠海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合作辦學的特色十分鮮明。可以說,珠海一開始就摒棄了自辦大學的傳統觀念,著力引進國內知名大學到珠海興辦校區或學院以及產學研基地,為高等院校異地辦學創造了一個成功範例。北師港浸大是首家中國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內第一所博雅型大學,這一合作模式受到教育界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為進一步促進珠海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了先進經驗。
珠海高等教育可以說是從零起步,到目前已有10所高校紮根珠海。據最新統計,全日制在校生由2000年的5000多人,發展至目前的12萬餘人,增長將近21倍。在職教職工人數由570餘人增長到目前5300多人。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生教育取得重大進展,北師大、北理工、吉林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校本部的優質資源不斷向珠海延伸,辦學層次不斷提高。
此外,高校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對接日趨緊密。政校、校企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不斷強化。這體現在學科設置與產業發展的對接日益緊密;高校的科研資源對珠海的科技創新的支撐力度不斷加大;高校參與地方和諧建設更加深入;珠海高等教育已形成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品牌之一。著眼未來,珠海市的高等教育將日益發揮其作為珠海四大戰略資源之一的突出作用。
2016年,珠海全市高等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從2016年到2020年,珠海市財政擬安排不低於20億元資金用於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按照部署,到2025年,珠海力爭有2-3所高等學校躋身國內一流應用技術型大學行列,2-3所高等學校躋身省內一流應用技術型大學行列,建成5-6所高水平理工類二級學院。珠海還將著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學科和應用型專業,力爭到2025年,新增8-10個學科進入教育部學科評估前10%,新增15-20個應用型專業進入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品牌專業建設計劃,理工類學科和專業佔比不低於2/3。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8月21日至23日,北師港浸大部分2018級和2019級學子分批返回闊別已久的校園,並開始了全人教育系列課程的補課。24日,同學們迎來返校第一課——全人教育各模塊的課程,包括體育文化、體驗拓展、情緒智能、藝術體驗等。疫情期間UIC師生以網課形式繼續學習計劃,但全人教育部分體驗式學習課程無法通過網課展開,便集中在8月24日至9月6日補課,讓同學們「宅家」數月後,再次「動起來」。與開學相對應的是,UIC在今年招生中再次取得突破性成績,在今年省內的綜合評價考試中,報名人數創新高,錄取率不足10%。
不僅是UIC,從投檔情況來看,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今年也再次取得了優異成績。廣東省理科投檔分數、該校排位穩居省內同類院校第一,優勢進一步擴大。提前批、文科、美術類生源充足且穩定,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考生報考熱情高漲,生源質量較往年提升。其中,提前批(飛行技術專業)理科高分優先投檔線上錄取2人,普通類理科高分優投線上投檔3人,體現了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同樣成績亮眼,今年,吉珠過線人數位居廣東省同類院校第一。
在重點院校中,目前珠海已經擁有暨南大學珠海校區、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三所高校招生排位均在全國前列。
大事記
珠海高等教育發展歷程
1998年8月28日
暨南大學率先與珠海市政府籤訂辦學協議,開創了珠海經濟特區歷史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2009年4月1日,學校實施校區化改革,珠海學院更名為暨南大學珠海校區。
1999年9月
中山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籤署協議,合作建設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珠海市無償將當時正在籌辦的珠海大學校園給中山大學使用。2000年9月,校區建成開學。中山大學是珠海市引進的第一所大學,開啟了名牌大學與地方政府合作辦學的先河,被社會譽為「中大—珠海模式」。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已成為設施完善、環境一流、文化氛圍較濃厚、辦學和管理模式日趨成熟並充滿特區特色的現代化大學濱海校區。
2001年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也稱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設立,為一本招生。2003年7月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改為獨立學院模式招生。按教育部教發函[2019]14號文件,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將從2019年起逐年調減招生計劃,於2021年停止招生,2024年終止辦學。北京師範大學將在廣東省政府、珠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以及已協議收回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的用地、校舍建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
2002年1月13日
吉林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籤訂《珠海市人民政府 吉林大學合作建設吉林大學珠海校區協議書》。吉林大學珠海校區佔地5000畝,現有吉林大學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吉林大學南方研究院、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實驗室、國家地球物理探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珠海分中心、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實驗室、吉林大學海洋油氣資源研究中心、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南方基地、吉林大學粵港澳臺區域合作與發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等9個教學、科研和管理機構。已經形成從學士、碩士到博士培養的完整高等教育教學體系,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於一體的完整高等學校功能體系。
2004年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經教育部批准,於5月8日正式成立。學校以北京理工大學為辦學主體,是其重要延伸和戰略組成。
2005年
經教育部特批,北師港浸大由北京師範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攜手創立。成為首家中國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內第一所博雅型大學。珠海再次開創了合作辦學新模式。UIC從辦學到躋身一本招生行列,僅僅用了6年多的時間。
採寫:南都記者 朱鵬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