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百姓論壇:打造「兩岸一家親」的百姓平臺

2021-01-16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海峽百姓論壇」6月14日在泉州南安開幕,再次吸引兩岸近千民眾跨海相會,共敘親情鄉誼。

&nbsp&nbsp&nbsp&nbsp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海峽百姓論壇從2007年9月創建以來,已先後在閩臺兩岸成功舉辦了十屆,成為兩岸民間人文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剪不斷的血脈親情在交流中共鳴、在合作中升華,見證著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生動實踐。

&nbsp&nbsp&nbsp&nbsp以文化為源 增進兩岸同胞認同感

&nbsp&nbsp&nbsp&nbsp姓氏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有民族特色、最接地氣,與中華兒女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文化,是溶化在炎黃子孫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nbsp&nbsp&nbsp&nbsp人之相交,貴在知心。2007年9月,福建省海外聯誼會在中華海外聯誼會的關心、支持、指導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依託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創辦了「兩岸同根、閩臺一家」為主題的海峽百姓論壇,論壇堅持以血緣關係為紐帶,以兩岸百姓為主體,探索開展兩岸民間交流的新途徑。

&nbsp&nbsp&nbsp&nbsp「兩岸同根,閩臺一家」的主題一以貫之。「我們秉承『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希望通過海峽百姓論壇這一平臺,不斷增強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中華民族的歸屬感,促進心靈契合,提升文化自信,共築兩岸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會長莊奕賢表示。

&nbsp&nbsp&nbsp&nbsp「看到大致相同的民俗、飲食、信仰,看到葉氏祠堂時,我深信這就是我的根,我的血緣就是從這裡出發的。」回憶起當年尋根的場景,臺灣桃園葉氏宗親會理事長葉博文依然難掩激動。他說,臺灣葉氏先輩來臺定居已逾300年,他花了20餘年時間收集整理臺灣葉氏族譜,努力追溯葉氏來臺的源頭。幾年前,在大陸宗親幫助下,他終於在福建詔安縣秀篆鎮找到先祖遷臺前生活的隔背村,欣喜若狂。

&nbsp&nbsp&nbsp&nbsp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十幾年來,通過海峽百姓論壇這一平臺,福建省姓氏宗親與臺灣各姓氏宗親代表對口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間交流活動。有的自費組織安排有關尋根謁祖、會親聯誼活動,籤訂了姓氏之間初步交流合作意向協議,再次掀起共修族譜的熱潮;有的在祖籍地舉辦座談會、研討會,共敘情誼;有的就締結友好兄弟村、鎮達成初步意向;有的洽談閩臺經貿交流合作意向,擴大兩岸宗親交流合作領域……

&nbsp&nbsp&nbsp&nbsp自2007年以來,總計有3萬餘名兩岸宗親代表參加論壇盛會,帶動約20萬名臺灣民眾參與交流,直接或間接促進近600萬名臺胞回大陸尋根謁祖、續譜聯宗。

&nbsp&nbsp&nbsp&nbsp今年,論壇圍繞「兩岸同根,閩臺一家」主題,以「我的家,我的姓」為議題,開展文化論壇、懇親聯誼等系列活動。

&nbsp&nbsp&nbsp&nbsp以機制為媒 推動民間交流常態化

&nbsp&nbsp&nbsp&nbsp兩岸宗親交流常來常往12年,得益於論壇合作機制的探索,推動兩岸民間人文交流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

&nbsp&nbsp&nbsp&nbsp建立以族譜對接為平臺的服務機制是基礎。

&nbsp&nbsp&nbsp&nbsp從1988年開始,臺灣苗慄饒氏宗親多次組織到龍巖武平縣及周邊各地尋根,卻都無果。直到2011年,通過論壇這一平臺,從光澤縣饒氏宗親提供的一份族譜中獲得祖源信息,終於圓了尋根之夢,與祖地武平象洞的饒氏實現了同宗同親的精準對接。

&nbsp&nbsp&nbsp&nbsp像饒氏宗親這樣的臺灣同胞還有不少。十幾年來,族譜展示、查找、對接是論壇的固定項目,服務範圍從閩臺拓展到閩粵臺、閩浙臺、閩贛臺,乃至海外、港澳,服務宗親上百萬人,幫助他們實現了認祖歸宗的夙願。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兩岸共修族譜1萬多冊,佔新修族譜的70%。

&nbsp&nbsp&nbsp&nbsp建立學術研究互動和以姓對姓對口交流聯誼機制是保障。

&nbsp&nbsp&nbsp&nbsp一本厚厚的《蔡襄柯述與海絲之路》近日結集成冊,收錄了海峽兩岸數十名專家學者的40篇論文,由海峽兩岸的柯蔡宗親共同編撰。「從2007年第一屆海峽百姓論壇以來,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引導下,在柯蔡委員會的努力下,同胞們先後組團參加了十屆論壇,頻頻進行雙向交流,籤署了民間交流協議,構建了兩岸柯蔡同胞交流的有效載體。」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柯蔡委員會會長蔡幹豪說,今年,柯蔡委員會將參與第十一屆海峽百姓論壇的協辦,組織「蔡襄柯述與海絲之路」分論壇。

&nbsp&nbsp&nbsp&nbsp從第一屆論壇舉辦以來,兩岸已有近百家姓氏和團體籤訂了長期交流合作協議,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從純民間、不定期逐步走向常態化、機制化合作。

&nbsp&nbsp&nbsp&nbsp搭建兩岸共同主辦、輪流承辦的運作機制是關鍵。

&nbsp&nbsp&nbsp&nbsp海峽論壇自舉辦以來,堅持每年一屆,兩岸共同舉辦,閩臺兩地輪流承辦。目前,論壇由中華海外聯誼會、中華文化學院、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為指導單位,大陸主辦單位有:福建省海外聯誼會、福建省中華文化學院、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臺灣主辦方有:臺灣百姓文化交流協會、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臺灣兩岸關係發展促進會、臺灣武園集團、臺灣海外菁英協會、中華武學會。

&nbsp&nbsp&nbsp&nbsp臺灣申請主辦單位呈現數量越來越多的趨勢,為加強並擴大兩岸民間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礎。主辦單位從第一屆4個(其中臺灣1個),發展到第四屆有指導單位3個、主辦單位7個(其中臺灣3個)。從第六屆開始,指導單位有3個,主辦單位10個(其中臺灣6個)。

&nbsp&nbsp&nbsp&nbsp兩岸承辦單位精心組織,發揮各自所長。論壇2007年在福建福州、2010年在臺灣臺中、2011年在福建泉州、2012年在臺灣高雄、2013年在福建漳州、2014年在臺灣高雄、2015年在福建武夷山、2016年在臺灣新北、2017年在福建龍巖、2018年在臺灣新竹兩岸輪流舉辦,通過舉辦族譜對接、尋根謁祖、同宗聯誼、族譜展覽、學術研討等活動,使論壇形式不斷豐富,內涵不斷深化。

&nbsp&nbsp&nbsp&nbsp今年,論壇以兩岸單個姓氏承辦的創新形式,安排黃姓兩岸宗親代表,圍繞本姓氏追根尋源、歷史名人、祖德家風、文化成就等進行深入研討,努力達到主題更集中、研究更深化、影響更深遠的實效。

&nbsp&nbsp&nbsp&nbsp以百姓為本 凝聚基層廣泛共識

&nbsp&nbsp&nbsp&nbsp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基在基層,動力在民間。兩岸民間交流機制的建立,有效引導兩岸基層民眾不斷提升參與論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拓展交流的廣度和深度。

&nbsp&nbsp&nbsp&nbsp在第六屆論壇上,首次舉辦由基層民眾代表參與的「百家姓」分論壇,精心安排了王、鄭、連、陳四場分論壇和閩臺謝氏的「第三屆寶樹論壇」,研討交流本姓氏源流和文化。由此,改變了往屆論壇研討大多以兩岸專家學者為主的做法,進一步激發了兩岸基層民眾踴躍參與的熱情。

&nbsp&nbsp&nbsp&nbsp以民為本,緊緊依靠兩岸各姓宗親,彰顯了論壇民間性、廣泛性、持續性的特色與優勢。

&nbsp&nbsp&nbsp&nbsp十多年來,論壇的群眾基礎不斷走深走實。「第二至七屆論壇參會代表均超過千人,第八、九、十屆論壇由於規模所限,會場上代表人數僅千名,然而組團參加的場外宗親數倍於場內代表,聯誼交流的熱情程度一年勝過一年,且各姓宗親參會代表均自籌經費,生動體現了廣大基層民眾使命感與責任擔當。」莊奕賢介紹。

&nbsp&nbsp&nbsp&nbsp注重發揮青年力量,鼓勵兩岸青年積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海峽百姓論壇的另一大特點。

&nbsp&nbsp&nbsp&nbsp在第八屆海峽百姓論壇上,來自福建南平的「90後」代表傅培欣分享了傅氏源流。「兩岸傅氏族譜對接上的那一刻,『閩臺是一家』的感覺特別強烈。」傅培欣說,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姓氏文化中蘊含著家國情懷,年輕人應該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增進對祖根、祖國的感懷之情以及對國家統一的信心和信念。

&nbsp&nbsp&nbsp&nbsp從第三屆海峽百姓論壇開始,組委會就邀請一定數量的兩岸青年大學生參加論壇活動,一直延續至今。第六屆論壇研討會邀請高雄市10所大學在校大學生300多人參加;第七屆論壇邀請武夷學院、南平地區陸生和臺生1000多人參加,在論壇開幕式上舉行了20對閩臺同姓大學生「手拉手,交朋友」活動;第十屆論壇在臺灣新竹明新科技大學舉辦「族規家訓與中華文化講座」,200多位臺灣青年學生參加了講座……

&nbsp&nbsp&nbsp&nbsp以交流為橋 攜手共謀合作發展

&nbsp&nbsp&nbsp&nbsp十多年來,圍繞「兩岸同根,閩臺一家」主題,海峽百姓論壇不斷創新形式,拓展交流領域,提升交流層次。

&nbsp&nbsp&nbsp&nbsp第九屆海峽百姓論壇秉承促進融合發展、共享大陸發展機遇的宗旨,論壇主辦方精心籌劃了經貿項目推介等活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鄉親回到龍巖尋根謁祖、認祖歸宗,龍臺之間民間往來、文化交流、經貿合作日益密切。此次論壇在龍巖舉辦,是進一步加強龍臺兩地敦睦親情、合作共贏的重要機遇。」龍巖市有關負責人表示。

&nbsp&nbsp&nbsp&nbsp曾任香港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執行會長的曾文仲認為,共同的價值觀會使兩岸人民越走越近,攜起手來團結協作、共同發展,一起去贏得世界市場,用行動來說明「兩岸一家親」。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福建惠臺利民政策措施頻頻——

&nbsp&nbsp&nbsp&nbsp在第十屆海峽論壇舉辦期間,福建省發布實施《福建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意見》(以下簡稱「66條實施意見」),聚焦臺胞臺企在閩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等多方面需求,推出更大範圍、更多內涵的具體措施,為在閩臺胞臺企提供與大陸同胞、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和更為便利的條件。

&nbsp&nbsp&nbsp&nbsp近日,福建省出臺《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將有力促進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的建設,為兩岸融合發展探索新路。

&nbsp&nbsp&nbsp&nbsp曾經多次參加兩岸交流活動的臺灣青年莊淯詠表示,「對待臺灣同胞,大陸有這麼好的政策,相信我以後還有更多的機會去大陸交流發展。」

&nbsp&nbsp&nbsp&nbsp「我們將以實施意見的出臺為契機,充分發揮海峽百姓論壇的平臺作用,進一步深化民間基層交流交往,進一步拓展交流領域,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莊奕賢表示。

&nbsp&nbsp&nbsp&nbsp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延續千年的文化基因,承載共同的美好願景,我們相信,只要兩岸同胞勠力同心,久久為功,定能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賴華棟 陳川)

相關焦點

  • 第九屆海峽百姓論壇在福建龍巖舉行
    圖為福建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省海外聯誼會會長雷春美在第九屆海峽論壇·海峽百姓論壇開幕式上致辭。 張金川 攝中新網龍巖6月19日電 (記者 張金川)以「兩岸同根,閩臺一家」為主題的第九屆海峽論壇·海峽百姓論壇19日在福建龍巖舉行,兩岸近80個姓氏的宗親代表1000多人歡聚一堂,再續「兩岸一家親」情誼。
  • 第十屆海峽百姓論壇在臺灣新竹舉辦
    新華社臺北6月2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以「兩岸同根,閩臺一家」為主題的第十屆海峽百姓論壇2日在臺灣新竹舉辦,來自兩岸的數百位姓氏宗親代表出席。作為大陸主辦方之一的代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副會長林偉功在開幕致辭時表示,本屆論壇是以文化為基礎,以血緣為紐帶,以親情促交流,持續推進兩岸地對地、民對民、姓對姓的宗親聯誼交流。論壇已耕耘十屆,以姓氏文化為基礎,不斷豐富內涵,開展了族譜對接、文化交流、經貿合作等活動,增進了兩岸同胞的了解,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平臺。
  • 海滄成海峽論壇「半個主場」特色活動倍顯兩岸一家親
    這不,第七屆海峽論壇即將舉行,其中與海滄區有關的活動共14項,包括同名(同宗)村活動、兩岸特色廟會、兩岸公益論壇、兩岸自閉症才藝秀、海峽兩岸紅十字博愛論壇、兩岸社區治理論壇等,佔本屆海峽論壇總活動數的「半壁江山」,海滄也成為海峽論壇的「半個主場」。
  • 兩岸鄉親再續緣海峽盛會又一春——第十屆海峽論壇觀察
    第十屆海峽論壇繼續聚焦基層民眾和青年群體,圍繞「海峽論壇十年」策劃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再次吸引兩岸萬千民眾跨海相會,共敘親情鄉誼,共話民生福祉,更鮮明體現出「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論壇主題。基層交流,凸顯兩岸一家親一道海峽連兩岸,進進出出一家人。海峽論壇上,兩岸基層民眾面對面交流,激起兩岸一家親的共鳴。
  • 第十屆海峽論壇觀察:兩岸鄉親再續緣 海峽盛會又一春
    第十屆海峽論壇繼續聚焦基層民眾和青年群體,圍繞「海峽論壇十年」策劃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再次吸引兩岸萬千民眾跨海相會,共敘親情鄉誼,共話民生福祉,更鮮明體現出「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論壇主題。  基層交流,凸顯兩岸一家親  一道海峽連兩岸,進進出出一家人。海峽論壇上,兩岸基層民眾面對面交流,激起兩岸一家親的共鳴。
  • 「兩岸小圍爐——2017海峽兩岸少兒春節大聯歡」啟動
    中新網福州9月27日電 (記者 劉可耕)「兩岸小圍爐——2017海峽兩岸少兒春節大聯歡」,27日在位於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的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啟動儀式。  主辦方表示,「兩岸小圍爐,溫暖一家親」,一年一度的「海峽兩岸少兒春節大聯歡」是海峽兩岸的少兒文藝盛事,是兩岸少兒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優質品牌。
  • 05月01日 上海世博會臺北案例館開館 第二屆海峽百姓論壇在臺中舉行
    海峽兩岸共祭后土聖母大典在山西萬榮舉行  今天,「庚寅年海峽兩岸祭祀后土聖母大典」活動在山西省萬榮縣后土祠開幕,來自臺灣臺東池上無極慈鳳宮一行16人與當地群眾同聚中華祖祠,共同祭祀后土聖母。 第二屆海峽百姓論壇在臺中舉行  今天,由福建省海外聯誼會、福建中華文華學院、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臺灣兩岸關係發展促進會、財團法人海棠文化基金會、高雄百姓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臺灣兩岸關係促進會聯合承辦的第二屆海峽百姓論壇在臺中市隆重舉行
  • 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海滄舉行
    中國社科院秘書長趙奇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表示,作為一項促進兩岸人心相通、情感認同的重要舉措,論壇搭建起兩岸知識人敞開心扉、相互交心的平臺。相信此次論壇作為兩岸人文學研究領域學者展示最新思考的窗口,將發揮不可替代的學術對話和情感溝通平臺的作用。
  • 情系兩岸薈萃花燈 海峽兩岸中秋燈會9月亮燈
    崑山作為臺商在大陸投資最密集地區和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熱點地區,已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典型,約有十萬臺胞在此安居樂業。  崑山市臺辦副主任張琴介紹,中秋燈會滿足了大陸臺商的精神需求,今年將從兩周延長至30天,跨越中秋節和「十一」長假,進一步擴大兩岸文化、旅遊交流和遊客互訪,深化融合發展,同時全方位展示崑山打造「心有所屬,情有所系」的臺胞精神家園。
  • 傅崐萁:「兩岸一家親」已深入每個中華兒女心中
    中國日報廈門6月7日電(記者 胡美東)6月6日午,第十屆海峽論壇大會在廈門舉行,臺灣花蓮縣長傅崐萁出席論壇大會。傅崐萁在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兩岸關係正面臨一些波折,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卻已逐漸深入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 搭建兩岸交流新平臺 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正式啟動
    昨日,海峽兩岸棒球交流合作委員會成立暨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啟動儀式在北方工業大學舉行。今年11月3日,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論壇閉幕式上發布了41項2017年兩岸交流項目信息。同時也希望主辦單位在聯賽之餘,更多地組織兩岸學生的交流互動,多設計安排一些受到兩岸學生歡迎的、能夠從中受益的交流活動,突出「兩岸棒球一家親」這個主題,把聯賽打造成兩岸校園體育交流新平臺,辦成兩岸學生棒球運動的嘉年華,為兩岸棒球運動不斷地培養輸送優秀後備人才。黃文濤說,希望每一位參與聯賽的兩岸學生都能通過聯賽和交流,找到他們最棒的快樂體驗,煥發最棒的青春風採,留下最棒的共同記憶。
  •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有什麼新特色?
    本屆海峽論壇根據兩岸民眾的需求,與去年相比新增、調整了部分活動項目場次。新增青年交流版塊的臺灣人才登陸第一家園論壇、「兩岸一家親·從小心連心」研學體驗營、海峽兩岸電子競技邀請賽,文化交流版塊的兩岸文教發展論壇,經濟交流版塊的海峽兩岸工商合作論壇等5項活動,以及同期舉辦的兩岸曇石山文化交流活動、海峽兩岸通關論壇、海峽兩岸(漳州)鄉村振興交流活動、泉臺青年交流匯等4場活動。
  • 蔡當局杯葛海峽論壇,大陸依舊保持定力
    大陸一方面通過加密戰機戰艦巡航臺海、升級實戰演習等強勢手段,打擊「臺獨」囂張氣焰,震懾外部幹涉勢力;另一方面,又堅定按照自己的步驟處理臺海問題,堅持「兩岸一家親」,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維護兩岸和平,繼續推進兩岸融合發展。今天(16日)早上,以黨主席吳成典為團長的新黨代表團,從桃園出發飛往廈門。據了解,後續還有臺灣各界代表人士來參加19日開始的海峽論壇。
  • 2019兩岸一家親·半屏山系列交流活動暨「雙屏論壇」在洞頭啟幕
    近年來,洞頭以兩岸半屏山閩南文化為情感紐帶,以海峽兩岸同心小鎮為重點平臺,持續開展文化、青年、社區、旅遊、經貿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據了解,此次2019兩岸一家親·半屏山系列交流活動,以「1+6」的形式舉行,包括:舉辦1場開幕式暨「雙屏論壇」和「百會百企·共築同心」、「兩岸一家親·社區治理行」交流分享會、兩岸詩人創作交流活動、兩岸嘉賓媒體聚焦海峽兩岸同心小鎮、「鄉音鄉情·雙屏雙贏」主題文藝晚會,以及「小農好物」兩岸特色產品展銷會等系列活動,旨在進一步深化「兩岸一家親」理念,著力打造臺青築夢家園,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 親情大聚會 民間嘉年華——回眸歷屆海峽論壇
    從媽祖信俗到兩岸「百姓」淵源,從最具臺灣特色的夜市到兩岸鄉鎮結對子活動……這一年,赴臺個人遊開放;臺灣22個縣(市)、上萬鄉親參與各項活動,不少縣市長聯合推介起臺灣旅遊,而臺灣少數民族嘉賓帶來的民族風情,則絢麗了廈門街頭……   第四屆海峽論壇,兩岸百家不同民間信仰的宮廟代表第一次匯聚在一起,創下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參與宮廟最多的紀錄;第一次推出「海峽影視季」概念品;第一次展開兩岸婚姻家庭話題的討論
  • 2014年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策劃書
    在此背景下,由湖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聯手武漢大學、共同推出,由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承辦「首屆海峽兩岸微電高峰論壇」,將以「微電影」為切入點,促進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首屆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在近期以青年大學生團隊合作的方式為主,逐步面向兩岸社會各階層,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兩岸文化交流的高端平臺和嶄新品牌。
  • 兩岸一家親 江蘇省臺灣小鎮美術館揭牌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見習記者 陳 儼攝   2日,「兩岸一家親——2018海峽兩岸藝術家交流活動暨江蘇省臺灣小鎮美術館揭牌儀式」在句容舉行。來自江蘇、臺灣的數十位藝術家以及十多位新加坡藝術家歡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兩岸文化交流的盛事。   此次活動由臺灣小鎮聯合江蘇省美術館、臺灣中部美術協會舉辦。
  • 2020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將於28日舉辦
    兩岸同根一家親、尋根共築中國夢。在海峽兩岸人民即將歡度中秋佳節之際,崑山正式向五湖四海的朋友發出盛情邀請:2020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將於9月28日至10月28日在崑山隆重舉行,誠邀廣大遊客朋友們走進崑山,共度中秋佳節,共敘兩岸情緣,共同譜寫「花開並蒂燈映兩岸」的華美樂章。
  • 海峽兩岸書畫作品交流展暨發展論壇23日在渝舉辦
    2013海峽兩岸(重慶)書畫作品交流展暨兩岸書畫藝術發展論壇本月23日將在重慶隆重舉辦。為了深化兩岸文化領域合作,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搭建兩岸文化交流互動平臺,促進海峽兩岸文化的共同繁榮、增進兩岸同宗同族、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主流媒體、重慶門戶華龍網發起舉辦了本次活動。
  • 兩岸農民一家親 共建「大陸阿里山」
    ,積極探索出一條有產業支撐、可持續發展的「百姓富、生態美」新農村建設路子。  和諧美:  加強兩岸交流,厚植共同利益  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永福鎮、官田鄉分別與臺灣的鹿谷鄉、竹山鎮結成友好鄉鎮,積極加強互動交流,成為海峽兩岸合作交流示範基地。據統計,2014年來園區參觀考察的臺灣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達48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