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鋁網訊 11月初,中鋁山西企業崗位操作能手競賽活動全面啟動,150 餘名參賽選手進行了電工、溶出工、分解工三個工種的理論考試,並結合崗位實際,參加了現場答辯、實際操作,這是近年來該公司規模較大的一次技能競賽活動。截至目前,該公司較好地完成了《重點崗位「三崗」活動培訓目標》計劃,所列14 個二級單位的316 個重點崗位1079 名培訓目標,完成培訓任務927 人,「三崗」活動湧現出新的高潮。
轉觀念迎接市場化挑戰「市場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就努力把檢修員工打造成什麼樣的員工。」晉鋁建安公司經理蔡殿峰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中鋁山西企業著力實現人才隊伍與市場需求的接軌,不斷適應市場形勢變化。
「與法蘭相接的馬蹄口製作是相當困難的,我先用鉚工知識畫圖下料,再用焊工技能準確切割,最後自己再完成焊接。當完成這個任務時,甭提自己心中的那份暢快了。」呂超是2011 年新進廠的晉鋁建安公司鉚焊車間一名焊工,他激動地向記者說起自己在檢修現場成功運用鉚工和焊工知識解決檢修難題時的心情。
「現在再也沒有什麼『鐵飯碗』
了,我就是想多學點東西,技不壓身嘛。」像呂超這樣,一個人熟練運用多種技能的,在晉鋁建安公司還有很多。從今年春節開始,鉚焊、修造、壓容等車間就組織電工、起重工等20 多名員工,利用晚上時間到焊培中心學習焊接技術。因為企業市場化改革的需要,更多的起重工、鉗工、電工,電焊工要達到一專多能,才能在檢修任務中發揮技術力量優勢。
面對嚴峻的市場競爭形勢,在「三崗」活動推進過程中,晉鋁建安公司根據市場化改革發展戰略以及開拓市場的需求,全面調查研究內部人員結構、重點崗位及工種等設置狀況,以「缺什麼補什麼原則」
確定培訓計劃與目標,積極轉換傳統思想,因地制宜,因工施教,結合生產實際重點培養高技術複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員工的整體專業技能,為公司發展儲備各工種以及特殊工種技術人才。
搭平臺營造濃厚氛圍搭建平臺,打通員工成才通道,讓更多的員工從學習崗位理論知識、操作技術過程中,為自己成為一崗多能、一專多能的操作人員而自豪,這也是該公司「三崗」活動的重要出發點之一。在該公司第二氧化鋁廠焙燒爐主控室,焙燒爐女主操已經成為車間的熱點話題。
第二氧化鋁廠焙燒爐操作工是關鍵崗位之一。今年3 月份,在車間的鼓勵下,郝慧和其他幾名平盤操作女工開始了對焙燒爐工藝的學習。兩個月的時間裡,從工藝流程,到焙燒爐、冷卻器剖面圖,再到具體操作方法的掌握,郝慧一有空就向老師傅請教,並一一記錄在隨身攜帶的記錄本上。利用平盤操作工作之餘,郝慧經常順著焙燒爐旁邊的樓梯,一個平臺一個平臺地熟悉。
「很感謝『三崗』活動,只要自己想學,車間就會安排各種培訓,還指定專門的師傅傳授,讓每個想學技術的人都有了方向。」她為幸運地成為焙燒爐第一個女主操工感到自豪。
「針對焙燒爐主控工這個關鍵崗位,車間出臺了各種獎勵措施和培訓方案,現在不僅巡檢員在學習焙燒爐操作,像郝慧這樣的平盤女操作工也加入了進來。」該廠焙燒車間主任王誓學說。焙燒車間抓住「三崗」活動這一契機,提出了不論性別,不論年齡,都可以跨崗位、跨工種學習的培訓計劃,不拘一格選人才。
借轉型助力「三崗」活動「看火工的技能掌握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大概兩年的經驗積累。」
「雖然進行了培訓,由於培訓時間跨度長,不能有效地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效果不好。」該公司第一氧化鋁廠燒成車間運營轉型頭腦風暴中的對象指向了「三崗」活動。
今年以來,燒成車間將「三崗」
活動和運營轉型的工作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把噴槍崗位與看火工崗位員工「互換」、「互學」作為研究課題,利用運營轉型「五步法」進行了梳理。
「現場跑黃料了,大概兩分鐘,已經達到半粉末狀……」值班員李世平拿起電話,第一時間就將現場情況詳細地描述給主控室操作人員。值班員主要負責日常的巡檢工作,以前由於專業知識的不足,通常是只能發現問題,但更具體現象說不出來,主控看火工只能現場查看,既影響了熟料窯的及時調整不說,還失去了改善機會,造成了巨大的隱形浪費。
經過系統的培訓,現在值班員在日常巡檢中能夠對設備「望聞問切」,就像醫生一樣,通過對冷卻機震動聲音和物料顏色的變化準確判斷設備的運行狀況。「這都是『三崗』的功勞,現在工資績效漲了,又能學習新技能,對自己今後的工作也有幫助,何樂而不為呢?」李世平高興地說。
今年以來,中鋁山西企業從人才儲備角度開展了重點崗位人員的學習培訓;從業務技能提高角度開展了崗位人員的學習培訓;從一專多能、一崗多能角度開展了相關人員第二工種的學習培訓。通過三個類型的學習培訓,特別是通過開展「三大」規程的學習,實現參與人員多,與生產經營結合緊密,便於練兵、競賽和評價考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提升了員工隊伍整體的技能素質,崗位員工操作水平得到有效改善。(世鋁網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