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2020-12-25 中國文明網

開封成語典故苑

陽春白雪

滄海遺珠

倒履相迎

  4月9日上午,來自洛陽的騰訊網友「絕勝煙柳」一大早就來到了大宋御河賞景。漫步大宋御河,滿眼的宋風古韻讓他仿佛置身於北宋時期的皇城之中。尤其是設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讓他大開眼界。聽說開封剛剛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成語典故名城」榮譽稱號,這是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中國收藏文化名城等榮譽稱號之後的第八塊「國」字號金字招牌,他更是感慨不已:早年在河南大學讀書期間,他曾深深感受到了開封這座古城的魅力,十幾年時間,開封發生了這麼大變化,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和「絕勝煙柳」有同樣感受的遊客還有很多。記者在2016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期間到景區採訪發現,不少遊客都對開封的成語典故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是龍亭公園、鐵塔公園、中國翰園、開封府等景區,將開封成語典故元素作為景區的小景觀或以演藝節目的形式展示給遊客,讓遊客在賞心悅目的同時,也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宣傳推介了開封厚重的歷史文化,為開封成功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營造了濃厚氛圍。

  成語典故刻石成為景中之景

  「開車從鄭開大道進入市區的路上,我就發現路邊立有不少刻有成語典故的景觀石,到了景區之後,看到了更多這樣的刻石,這才知道,開封已是全國第一座獲得『中國成語典故名城』稱號的城市(之前曾有邯鄲市獲得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開封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展現自身的文化軟實力,真不簡單!」4月9日,從鄭州駕車帶著全家人來開封旅遊的程先生在與記者閒聊時,這樣表述他對開封成語典故刻石的深刻印象。說到建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中的成語典故刻石,和開封鐵塔附近翻開的石雕「大書」旁立著的成語開卷有益石碑,他說,過去知道鐵面無私、黃袍加身、杞人憂天這些成語典故發生在開封或與開封有關,看了立在這裡的刻石後才知道,開卷有益、南轅北轍、雪中送炭、庖丁解牛、五十步笑百步這些成語也與開封有著密切關係。

  開封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從我市文化學者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中選取部分成語典故創建的開封成語典故苑,是我市最早將成語典故植入景區的範例。該苑於2014年12月5日開苑,第一批27條開封成語典故或刻錄於景觀石上,立於秀美的大宋御河兩岸;或印刷於燈箱噴繪之上,成為這裡的一道亮麗文化景觀,為遊客津津樂道。沿著大宋御河從孝嚴寺橋向南,一直到金奎橋頭,西岸為成語石,東岸則以成語燈箱為主。奇石顏色、花紋、造型各異,鑲嵌在綠草叢中,石上成語用楷、行、隸、草、篆等各種書體寫成,將書法藝術與成語典故文化融為一體,洋溢著濃鬱的文化氣息,別具風韻。東岸的成語燈箱造型古樸典雅,噴繪內容圖文並茂。夜幕降臨,燈光亮起,開封厚重的成語典故文化就會映入夜遊大宋御河人們的眼帘。

  在鐵塔公園,不少細心的遊客都會在千年鐵塔前的書卷石刻旁看到那塊開卷有益石碑。這塊立於去年10月底的石碑碑文中注有「開封成語開卷有益,此成語源自北宋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趙光義」的解釋。不少遊客讀後說,石碑立在書卷打開的石雕旁,二者相得益彰:開卷有益是表示打開書本閱讀就會有所收益,石碑旁邊就有塊攤開的「石書」。「石書」上刻有千年鐵塔簡介,狹義上講,是告訴大家閱讀上面的文字,就會了解到有關鐵塔的知識,而從廣義上說,則是倡導人們多讀書、讀好書。它對遊客尤其是對青少年遊客所起到的教育和啟發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成語典故木雕上了景區大牌樓

  「如果說開封成語典故是開封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那麼,雕刻在石頭上的開封成語典故肯定會成為歷史長河中不朽的傳說。看到這古色古香的大牌樓,還有鏤刻在上面的開封成語典故場景,讓我聯想到了開封久遠的過去,也似乎看到了我們的後人在百年、千年後對我們的評價。」說到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內的大牌樓以及上面的木雕作品,河南大學教授劉坤太先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他認為,作為再現全國「四大名鎮」之一的朱仙鎮古代風情的在建景區,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以園區為載體,將啟封故城的風貌進行全方位展示,再輔以開封成語典故元素,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創意。

  走進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16.83米、跨度36米、進深11米的啟封大牌樓。這座牌樓全部採用純木質卯榫結構按古法建設而成,整個牌樓不用一根鐵釘卻堅固無比。牌樓上面,由能工巧匠精雕細刻的木雕作品,結合朱仙鎮輝煌歷史上留下的文化精粹,並精心挑選出了16個發生在八朝古都開封的成語典故作為創作依據,用全手工雕刻的圖案將其濃縮在這座大牌樓上,以藝術手法生動再現了歷史場景和人物,充分體現了啟封故城的深厚歷史底蘊。

  據介紹,正在全力打造的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內,匯集了來自南方木雕之鄉的眾多能工巧匠。他們將從祖輩那裡傳承下來的手工技藝用於園區的木件雕刻,尤其是在創作雕刻於牌樓之上的16個成語典故時,頗費了一番心思和手工。這16個成語典故分別是:黃袍加身、功德齊禹、啟拓封疆、稱帝延晉、父事契丹、立馬吳山、戒殺遠色、杯酒釋兵權、鐵面無私、禮賢下士、竊符救趙、學富五車、雪中送炭、王樸獻策、毀於一旦、南轅北轍。這些源於成語典故的故事場景經過精心設計和雕刻,展現給世人之後,獲得了一致稱讚。前來考察的中國民協和省民協領導認為,用木雕這種傳統手工藝製作形式,藝術性地將開封成語典故鏤刻在大門樓之上,是當代人送給後人的一件珍貴禮物,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徑。

    成語典故成為景區演藝素材

  「這面牆我買了,你要妥善保護。」「小姐休要取笑,你買這堵牆何用,又搬不走?」「粉壁不值分文,題了這首詩就價值連城。我馬上派人送來一千兩銀子。」這是中國翰園推出的現場實景劇《千金買壁》中的一段對白。臺上,演員們精心演繹,劇情跌宕起伏,臺下,觀眾看得入了迷。這場演出就取材於開封成語典故千金買壁,通過詩仙李白與梁園才女、前朝宰相宗楚客孫女宗煜的交往,將一段愛情故事演繹得活靈活現。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開封景區,最能給外地遊客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美景就是演藝。無論是清明上河園或開封府的開門迎賓演藝,還是龍亭公園的《九帝迎賓》儀式,每天都能吸引大量外地遊客觀看。目前,開封成語典故也正逐漸成為開封景區演藝的素材,得到了很好的開發。

  談到以開封成語典故為素材創作演藝節目時,龍亭公園主任杜慧玲告訴記者:「開封是八朝古都,歷史文化積澱厚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很多歷史名人,產生了不少歷史故事,這些名人和故事形成了無數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我們以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這些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為素材,組成專業創作團隊進行實景節目創作,就是通過這種文化『植入』,在為遊客推出看點的同時,不斷通過演藝形式宣傳推介開封文化。」她表示,今後,該公園還會不斷挖掘開封成語典故,創作出更多為遊客所喜愛的演藝節目。同時,還將通過更多形式的「植入」,讓更多人了解到開封厚重的成語典故文化。

  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封成語典故會以越來越多的形式展現在天南海北的遊客面前。(田宏傑)

相關焦點

  • 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
    【編者按】《東方今報·開封讀本》創刊三年來,以「傳承古都文化 建設和諧民生」為己任,捕捉開封這座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人傑地靈。
  • 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圖)
    編者按  《東方今報·開封讀本》創刊三年來,以「傳承古都文化 建設和諧民生」為己任,捕捉開封這座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人傑地靈。
  • 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推介會舉辦
    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推介會舉辦厚重開封,翰墨古城。12月25日,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推介會在長軒書畫院成功舉辦。長軒書畫院院長王鳳立介紹,開封成語典故故事18米書法長卷從籌劃到成型,歷時三個半月,得到了眾多書畫名家的支持:韓偉業用行草題寫「開封成語典故」,李旺枝用二爨體書寫了「開卷有益」,周天寶用行草題寫了「曉風殘月」,王鳳立用隸書題寫了「青雲直上」,張宏林繪畫了插圖「杞人憂天」、「一琴一鶴」、「黃袍加身」,嶽邦俊用草書書寫了「杯酒釋兵權」,李志明勇瘦金體書寫了「笑比黃河清
  • 趙孝斌和「中國成語典故名城」
    他在發掘、研究開封成語典故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隨之,「中國成語典故名城」花落開封,開封成語典故被列入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位老人就是趙孝斌。5月27日晚,在開封首屆文化獎章頒獎典禮上,趙孝斌與王立群、翟俊傑、肖紅、胡葆森等13位文化名人被授予「開封首屆文化獎章」。
  • 淮南:細品成語典故 看盡城市春秋
    對照邯鄲、開封、曲沃等地「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名城、之鄉)」申報與資源利用情況,以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民間文藝(化)之鄉管理條例》,根據在歷史文化地位、成語典故文化資源價值、歷史文化挖掘研究、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博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綜合比較,淮南市具備爭創「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條件和優勢。
  • 成語典故苑落戶御河岸
    記者 陳豔輝東方今報開封訊  12月5日上午,由《東方今報·開封讀本》連續報導的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現實版——開封成語典故苑開苑儀式在御河岸邊舉行。
  • 淄博臨淄百條成語典故 再現齊文化泱泱大風
    為了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更好地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2010年初,臨淄區文化館成立《臨淄成語典故》連環畫冊編纂委員會,繪製任務交到了朱代訓手上。100條成語典故幾乎涉及古齊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廣泛收集素材,朱代訓查閱了大量資料,凡是電腦上能夠查到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圖片及影像資料他全部下載下來,還將「臨淄齊國古城」微縮景觀模型中的宮殿、街道、院落等逐一拍下來仔細研究,一有時間就「玩穿越」,把自己融入到照片中的場景中,想像各個成語故事中的人物在其中的表情動作……工作日白天在文化館,朱代訓要負責培訓教學,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時間,他都全身心投入到連環畫冊的創作中
  • 助力開封旅遊發展 2019朱仙鎮年文化節日活動於1月28日開啟
    主會場設立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朱仙鎮啟封故園,分會場設立在朱仙鎮嶽廟廣場和西姜寨鄉。在2019年大宋年文化節活動期間,啟封故園將推出特色旅遊項目和優惠活動,與全市其他景區聯袂賀歲。「年文化高端學術論壇」薈萃國內年俗專家學者,共話新時代年俗與成語典故的創新發展之道;「中國木版年畫精品展」匯集全國各地木版年畫非遺傳承人扛鼎之作;大型水上鐵花焰火晚會首次登陸汴梁開封,給古城人民帶來意想不到的衝擊與震撼;傳統花燈巡展、全國各地特色美食、民間演藝巡遊,精彩節目輪番上演,配以中原水鄉秀美風光,再現東京盛世不夜城,又見大宋千年繁華。
  • 擦亮國家級金字招牌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來了
    淮南網訊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為加強成語典故文化建設,進一步形成成語典故傳播熱潮,使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更閃亮,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將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舉行,來自淮南大中專院校及中學、小學3個組別的18支隊伍將展開激烈比拼,一決高低。通過大會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曲沃被命名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鄉」
    2月19日,記者從曲沃縣委宣傳部獲悉,該縣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鄉」順利通過專家評審,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曲沃縣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鄉」,並成立「中國成語典故傳承基地」。  根據現有資料統計,《漢語成語大辭典》中收錄的5500多條成語,出自曲沃的有300多條,與曲沃有關聯的多達1500條以上。
  • 河北衛視《成語天下》:品鑑成語之美,助力文化傳承
    「成語者,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天下》節目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為基點,從成語典故切入,採用趣味闖關模式,融合當代文化元素,解讀成語背後的文化內涵,既體現了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認同,也承載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初心和使命。
  • 宋詞中國·為世界開封 河南省智慧旅遊大會向全球發出英雄帖
    為響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在此次大會上,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與開封市人民政府攜手騰訊,通過「科技+文化」的數字創意能力,隆重推出「宋詞中國為世界開封——2020國際文旅創意設計季(中國開封)」,用數字之光點亮古都資源,用科技智慧活化文化遺產,打造具備河南特色的「黃河之禮」。
  • 開封:2020大宋上元燈會在龍亭景區絢麗開幕
    1月17日晚,2020大宋上元燈會在龍亭景區絢麗開幕,市領導穆宏地、黃玉國和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戴繼田等出席開幕式。  為期一個月的2020年龍亭景區大宋上元燈會,以「東京夢華,福耀開封」為布展主題,著重體現傳統春節熱烈氣氛,共製作大中型精品燈組120餘組,大型創意彩燈上萬盞,僅龍亭景區展線就有2000多米。
  • 古代典故雕塑,傳承五千年的中華歷史文化
    警枕勵志雕塑,古代典故人物雕塑,鑄銅雕警枕是枕頭的一種。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 根植黃河文化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黃河是河南的根脈,發展文化旅遊,我省最有競爭力、號召力和吸引力的就是黃河文化。要實現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和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打造精品景區和線路,提升產業品質,還要實現黃河文化旅遊在區域、產業、市場、服務、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打造展示黃河文化的旅遊景區和線路  規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 安徽的「成語典故之城」——自駕探尋淮南美景美食
    在安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黃山、九華山、西遞宏村等享譽海外,但是還有很多的特色景點藏在深閨人未識,比如說安徽就有這樣的一個城市,與這個城市相關聯的成語典故多達上千餘條,被授予「成語典故之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橘生淮南則為枳」的——淮南市。
  • 2020年「大宋上元燈會」在古都開封絢麗開幕
    2020年「大宋上元燈會」在古都開封絢麗開幕- 新華網河南頻道本次燈會為期一個月,現場共分為「福滿開封」、「穿越大宋」、「文化開封」三大主題區域。  新華網鄭州1月19日電(範作言)1月17日,2020年大宋上元燈會在開封龍亭景區絢麗開幕。
  •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淮南:一千成語一座城
    琅琅成誦傳習不廢成語典故作為體現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融歷史、哲學、文化於一爐,準確而生動地表現了漢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徵和獨特的心理結構,其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和價值體系,至今仍有廣泛基礎和應用,有些成語直到現在還有著深刻影響。很多《淮南子》成語典故,堪稱語境下的正能量教化。西門豹治鄴的典故是《淮南子》原創,司馬遷《史記》記載時附載了許多傳說。
  • 魅力成語 傳承文化
    「成語大會」自開播以來在全社會掀起了一股傳統文化熱潮,為了豐富語文課堂,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星期四下午的兩節語文連堂課上,高一(12)班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成語大會,展現了成語的魅力。大會的內容簡化了中央電視臺的中國成語大會內容的同時又有所創新。比賽分三個環節,緊張的三次對抗賽,同學們跟時間賽跑。快樂的60秒對抗賽上,選手們積極開動腦筋,比誰猜對的詞數多。比賽的過程中,臺下同學把自己不熟悉的成語記在小本子上,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最具挑戰性的雙音節對抗賽上,難度加大,選手腦洞大開,用雙音節詞描述成語,頗感詞語的匱乏,爭奪十分激烈。
  • 讓歷史文化「活」起來
    近年來,邯鄲市深入挖掘得天獨厚的成語典故文化、太極文化、趙文化、磁山文化、邊區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脈系資源,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引導一批民營資本進入文化領域。文化建設好戲連臺,令人喝彩。2009年,該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52億元,同比增長15.8%。邯鄲市委書記崔江水說,他們就是要通過改革,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文化產業,讓歷史文化「活」起來,讓城市文化軟實力「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