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成語典故苑
陽春白雪
滄海遺珠
倒履相迎
4月9日上午,來自洛陽的騰訊網友「絕勝煙柳」一大早就來到了大宋御河賞景。漫步大宋御河,滿眼的宋風古韻讓他仿佛置身於北宋時期的皇城之中。尤其是設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讓他大開眼界。聽說開封剛剛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成語典故名城」榮譽稱號,這是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中國收藏文化名城等榮譽稱號之後的第八塊「國」字號金字招牌,他更是感慨不已:早年在河南大學讀書期間,他曾深深感受到了開封這座古城的魅力,十幾年時間,開封發生了這麼大變化,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和「絕勝煙柳」有同樣感受的遊客還有很多。記者在2016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期間到景區採訪發現,不少遊客都對開封的成語典故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是龍亭公園、鐵塔公園、中國翰園、開封府等景區,將開封成語典故元素作為景區的小景觀或以演藝節目的形式展示給遊客,讓遊客在賞心悅目的同時,也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宣傳推介了開封厚重的歷史文化,為開封成功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營造了濃厚氛圍。
成語典故刻石成為景中之景
「開車從鄭開大道進入市區的路上,我就發現路邊立有不少刻有成語典故的景觀石,到了景區之後,看到了更多這樣的刻石,這才知道,開封已是全國第一座獲得『中國成語典故名城』稱號的城市(之前曾有邯鄲市獲得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開封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展現自身的文化軟實力,真不簡單!」4月9日,從鄭州駕車帶著全家人來開封旅遊的程先生在與記者閒聊時,這樣表述他對開封成語典故刻石的深刻印象。說到建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中的成語典故刻石,和開封鐵塔附近翻開的石雕「大書」旁立著的成語開卷有益石碑,他說,過去知道鐵面無私、黃袍加身、杞人憂天這些成語典故發生在開封或與開封有關,看了立在這裡的刻石後才知道,開卷有益、南轅北轍、雪中送炭、庖丁解牛、五十步笑百步這些成語也與開封有著密切關係。
開封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從我市文化學者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中選取部分成語典故創建的開封成語典故苑,是我市最早將成語典故植入景區的範例。該苑於2014年12月5日開苑,第一批27條開封成語典故或刻錄於景觀石上,立於秀美的大宋御河兩岸;或印刷於燈箱噴繪之上,成為這裡的一道亮麗文化景觀,為遊客津津樂道。沿著大宋御河從孝嚴寺橋向南,一直到金奎橋頭,西岸為成語石,東岸則以成語燈箱為主。奇石顏色、花紋、造型各異,鑲嵌在綠草叢中,石上成語用楷、行、隸、草、篆等各種書體寫成,將書法藝術與成語典故文化融為一體,洋溢著濃鬱的文化氣息,別具風韻。東岸的成語燈箱造型古樸典雅,噴繪內容圖文並茂。夜幕降臨,燈光亮起,開封厚重的成語典故文化就會映入夜遊大宋御河人們的眼帘。
在鐵塔公園,不少細心的遊客都會在千年鐵塔前的書卷石刻旁看到那塊開卷有益石碑。這塊立於去年10月底的石碑碑文中注有「開封成語開卷有益,此成語源自北宋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趙光義」的解釋。不少遊客讀後說,石碑立在書卷打開的石雕旁,二者相得益彰:開卷有益是表示打開書本閱讀就會有所收益,石碑旁邊就有塊攤開的「石書」。「石書」上刻有千年鐵塔簡介,狹義上講,是告訴大家閱讀上面的文字,就會了解到有關鐵塔的知識,而從廣義上說,則是倡導人們多讀書、讀好書。它對遊客尤其是對青少年遊客所起到的教育和啟發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成語典故木雕上了景區大牌樓
「如果說開封成語典故是開封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那麼,雕刻在石頭上的開封成語典故肯定會成為歷史長河中不朽的傳說。看到這古色古香的大牌樓,還有鏤刻在上面的開封成語典故場景,讓我聯想到了開封久遠的過去,也似乎看到了我們的後人在百年、千年後對我們的評價。」說到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內的大牌樓以及上面的木雕作品,河南大學教授劉坤太先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他認為,作為再現全國「四大名鎮」之一的朱仙鎮古代風情的在建景區,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以園區為載體,將啟封故城的風貌進行全方位展示,再輔以開封成語典故元素,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創意。
走進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16.83米、跨度36米、進深11米的啟封大牌樓。這座牌樓全部採用純木質卯榫結構按古法建設而成,整個牌樓不用一根鐵釘卻堅固無比。牌樓上面,由能工巧匠精雕細刻的木雕作品,結合朱仙鎮輝煌歷史上留下的文化精粹,並精心挑選出了16個發生在八朝古都開封的成語典故作為創作依據,用全手工雕刻的圖案將其濃縮在這座大牌樓上,以藝術手法生動再現了歷史場景和人物,充分體現了啟封故城的深厚歷史底蘊。
據介紹,正在全力打造的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內,匯集了來自南方木雕之鄉的眾多能工巧匠。他們將從祖輩那裡傳承下來的手工技藝用於園區的木件雕刻,尤其是在創作雕刻於牌樓之上的16個成語典故時,頗費了一番心思和手工。這16個成語典故分別是:黃袍加身、功德齊禹、啟拓封疆、稱帝延晉、父事契丹、立馬吳山、戒殺遠色、杯酒釋兵權、鐵面無私、禮賢下士、竊符救趙、學富五車、雪中送炭、王樸獻策、毀於一旦、南轅北轍。這些源於成語典故的故事場景經過精心設計和雕刻,展現給世人之後,獲得了一致稱讚。前來考察的中國民協和省民協領導認為,用木雕這種傳統手工藝製作形式,藝術性地將開封成語典故鏤刻在大門樓之上,是當代人送給後人的一件珍貴禮物,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徑。
成語典故成為景區演藝素材
「這面牆我買了,你要妥善保護。」「小姐休要取笑,你買這堵牆何用,又搬不走?」「粉壁不值分文,題了這首詩就價值連城。我馬上派人送來一千兩銀子。」這是中國翰園推出的現場實景劇《千金買壁》中的一段對白。臺上,演員們精心演繹,劇情跌宕起伏,臺下,觀眾看得入了迷。這場演出就取材於開封成語典故千金買壁,通過詩仙李白與梁園才女、前朝宰相宗楚客孫女宗煜的交往,將一段愛情故事演繹得活靈活現。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開封景區,最能給外地遊客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美景就是演藝。無論是清明上河園或開封府的開門迎賓演藝,還是龍亭公園的《九帝迎賓》儀式,每天都能吸引大量外地遊客觀看。目前,開封成語典故也正逐漸成為開封景區演藝的素材,得到了很好的開發。
談到以開封成語典故為素材創作演藝節目時,龍亭公園主任杜慧玲告訴記者:「開封是八朝古都,歷史文化積澱厚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很多歷史名人,產生了不少歷史故事,這些名人和故事形成了無數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我們以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這些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為素材,組成專業創作團隊進行實景節目創作,就是通過這種文化『植入』,在為遊客推出看點的同時,不斷通過演藝形式宣傳推介開封文化。」她表示,今後,該公園還會不斷挖掘開封成語典故,創作出更多為遊客所喜愛的演藝節目。同時,還將通過更多形式的「植入」,讓更多人了解到開封厚重的成語典故文化。
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封成語典故會以越來越多的形式展現在天南海北的遊客面前。(田宏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