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東方今報·開封讀本》創刊三年來,以「傳承古都文化 建設和諧民生」為己任,捕捉開封這座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人傑地靈。開封,有一種全民文化自信,源於歷史積澱,也來自於若干名熱愛開封本土文化並為之鞠躬盡瘁的能人志士。
開封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趙孝斌歷四年多時間,參考古今118部典籍,編撰了一部長達40萬字、共收錄成語典故故事295條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這部書以成語典故為主線,串聯了從先秦到清代的賢達之士滿溢聰慧謀略的詩文、品德與言行;融思想性、資料性、知識性、可讀性、趣味性為一體,讀來引人入勝。
趙孝斌沒有把《開封成語典故故事》的出版當做終點,沒有為來自四面八方的讚譽而沾沾自喜,他志在為開封成語典故文化產業化做出貢獻。他先後向有關部門提出了向中國文聯申請「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榮譽稱號,建設「開封成語典故版苑」、「尊包拯為廉聖」等近20項操作性很強的建議。
為滿足讀者對開封成語典故了解、熟悉的願望,即日起,本報將連續在文化教育版推出系列成語故事,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
趙孝斌,漢族,中共黨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開封成語典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946年6月出生於河南省新野縣。1953年至1965年在新野、蘭考、開封完成了小學、中學學業。1970年於原鄭州工學院土建系工民建專業畢業,之後,從事36年的建築工程施工、設計與城建行政管理工作。2001年榮獲開封市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2003年成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攝影家協會理事,2003年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了個人風光攝影作品集《塞罕壩上伴雲行》。
2006年退休後任開封市藝術攝影學會會長,2011年出版了40多萬字的專著《開封成語典故故事》。
2012年成為開封市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開封市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開封報業集團攝影顧問。
【成語典故】
博聞強記 三天三夜說不完
成語「博聞強記」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典故「三天三夜說不完」表示要說的話很多,很長時間都沒有說完。
成語「博聞強記」、典故「三天三夜說不完」均源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淳于髡 ,齊人也。博聞強記,學無所主……後淳于髡見,壹語連三日三夜無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人,髡因謝去。」
淳于髡(k n,昆)是戰國時齊國(今山東省龍口市)人,姓淳于,名髡。淳于髡博聞強記,吸納眾家之所長,他善於察言觀色、揣度別人的想法,尤以雄辯善諫著稱於世。
他曾數次插科打諢寓諫於諧地規勸威王親理政事,戒聲色犬馬,以振興社稷。
魏惠王(見本書「抱薪救火」)東遷至大梁後,在國際關係上朝秦暮楚,搖擺不定。
齊威王唯恐魏與秦友善而對齊不利,就派淳于髡前去遊說魏惠王以圖與魏國建立良好的統一戰線。
淳于髡來到大梁後,經一個在魏惠王府上當謀士的朋友的引薦,見到了魏惠王。魏惠王單獨兩次接見了他,可是他卻始終一言不發。
魏惠王感到很納悶,就責怪淳于髡的朋友說:「你稱讚淳于先生,說他是個難得的人才,不僅學問精深,而且懂得治國之道,好像連管仲、晏嬰都比不上他,可他見了我卻一句話也不說,這究竟是為什麼啊?」
舉薦的謀士把魏惠王的話,轉告給淳于髡,淳于髡說:「我前一次見大王時,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馬上,後一次再見大王時,大王的心思卻用在聲色上,壓根沒準備與我交談,因此我只有沉默不語。」
舉薦人把淳于髡的話全部如實地報告了魏惠王,魏惠王大為驚訝,說:「哎呀,淳于髡先生真是個聖人啊!前一次淳于髡先生來的時候,有個人獻上一匹好馬,我還沒來得及好好看一看,恰巧淳于髡先生來了。後一次淳于髡先生來的時候,又有人來獻歌伎,我還沒來得及欣賞她們的歌舞,又遇到淳于髡先生來了。我兩次接見淳于髡先生時雖然斥退了身邊侍從,可心裡卻還在想著相馬和歌伎,是我怠慢了淳于髡先生。」
後來,淳于髡第三次拜見了魏惠王,淳于髡陳述了各諸侯國的情況,就如何加強與齊國的聯繫,使魏國立於不敗之地發表了非常中肯而獨到的見解,兩人越談越投機,以至於連續談了三天三夜也毫無倦意。
(原標題: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