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搖籃曲都唱了些什麼?它為什麼能催眠?

2020-12-25 京報網

如果說「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那麼搖籃曲就是唱給創造未來的人聽的旋律——溫暖的燈光下,嬰兒被母親推著搖籃低吟哄睡。作為最古老的一種音樂,搖籃曲跨越了東西方文明,並從日常小調進入音樂家的視野,變成經典樂章。

資料圖 圖文無關 馮晨清 制

搖籃與搖籃曲 東西方的民間瑰寶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用在搖籃曲上再合適不過。

有一種說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搖籃曲出現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搖籃曲的歌詞被用楔形文字記錄在一塊巴掌大小的黏土牌上。但如果從搖籃曲本身來看,這種安撫嬰幼兒入眠的哼唱應該發生在更遠古的時代——在先人們結束了一天的狩獵、圍坐火堆旁時,婦女們把嬰兒抱在懷中,用體溫和聲音給族群的後代帶來安全感。

至於聲音傳遞的內容,可能是單純的噓音幫助嬰兒入睡,或者描述白天的狩獵場景,抑或是祈禱新的一天能有收穫,吃飽喝足,躲過猛獸與自然災害的威脅。所以很有可能搖籃曲是伴隨著人類語言的誕生而出現的,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繼而成為民間音樂的一個獨特分類。而搖籃曲的正式得名,也和民間育兒臥具——搖籃緊密相連。

在我國,搖籃早在明朝前就已出現。明代李詡在《戒庵老人漫筆》卷三裡有關於「搖籃」的記載:「今人眠小兒竹籃,名搖籃。」另有明代郭晟在《家塾事親》裡提到:「古人制小兒睡車,曰搖車,以兒搖則睡故也。蓋搖車即搖籃。」搖籃在不同地域的形態和名稱略有不同:漢族的搖籃多用木、竹、藤做成框架,落地腳呈翹形可以左右搖晃;我國東北地區的人們曾習慣把搖籃置於炕上或吊在梁下,前者叫炕車,後者叫搖車;少數民族如達斡爾族的搖籃則仿佛一葉扁舟,半傾斜著懸掛在屋梁下,底部垂下一條長長的皮繩或麻繩,輕輕一拽搖籃就可以輕幅晃動。

雖然搖籃形態各異,但睡在搖籃裡的寶寶,在他們人生的第一站裡大多會聽到搖籃曲的吟唱。當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嬰兒,聽到的搖籃曲內容也不大一樣。古代西方搖籃曲的歌詞大多和宗教相關。現存大英博物館一段古埃及的銘文上,記錄著一首「有魔法」的搖籃曲。這首搖籃曲的大致意思是古埃及的赫卡(魔法和醫療的神靈)正驅逐想奪走孩子的惡魔,保佑其平安。襁褓中的孩子不能為自己念祈禱文,因此搖籃曲被古人視作「護身符」一樣的存在。無獨有偶,東斯拉夫人的搖籃曲裡經常出現為孩子驅趕魔鬼布加的場景;俄羅斯的民間搖籃曲裡常常出現睡神、睡仙和睡魔等多神教人物,其中睡神是旅行者,當他停歇在嬰兒的搖籃邊時也帶來了睡眠。睡仙類似於母親的角色,睡魔則是父親們戰鬥的對象,父親庇護睡夢中的孩子免受惡魔的騷擾。

除了「護身符」功能,搖籃曲的歌詞裡也常常蘊含著父母對新生命的美好期待,希望搖籃裡的嬰兒身體健康、未來生活富足、出行遠方實現夢想。阿根廷民歌《印第安寶寶睡著了》裡就唱到:「你夢見溫暖的陽光,石頭也變得柔軟……咱們的家門前,大路多寬廣……」美國民歌《黑媽媽搖籃曲》裡唱道:「小乖乖別哭啊,小寶貝,你快睡吧!你醒來,我給你各種漂亮的小馬。黑色馬、灰色馬,六駕馬車跑天下……」可以說,搖籃曲是普通人家育嬰生活的真實寫照。一首搖籃曲的誕生,最開始可能是某位母親的即興創作,之後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在家族中世代相傳,逐漸形成了民歌的一個種類。

世界各國的搖籃曲最初都以民歌的形式流傳,經後人整理記錄後保存下來。除了南極洲以外的六大洲基本都有本民族的搖籃曲譜曲記錄,這些搖籃曲中的一些也逐漸成為了一個國家的民歌瑰寶:如俄羅斯民歌《哥薩克搖籃曲》、日本民謠《江戶搖籃曲》、巴基斯坦民歌《普什圖人的催眠歌》……

從統計分布來看,歐洲和亞洲國家的搖籃曲數量最多。歐洲國家以義大利、愛爾蘭、奧地利、德國等國的搖籃曲最為出名。亞洲國家中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繁多,自然也是盛產搖籃曲的大國。在我國,搖籃曲又叫「搖兒歌」,屬於民歌體裁的一種。比較有名的搖籃曲有東北民歌《搖籃曲》、雲南民歌《催眠歌》、安徽民歌《我家寶寶睡著了》、湖北民歌《兒睡覺覺》、臺灣民歌《搖囝仔歌》等等。

古代鄂溫克族使用的樺樹皮搖籃。

從人聲到樂器 音樂家創作搖籃曲

英語裡有兩個表示搖籃曲的詞語,一個是「Lullaby」,另一個叫做「Berceuse」。按照音樂詞條的定義,前者指以人聲而作、母親清唱的搖籃曲,民間流傳的搖籃曲大多屬於這一類;而後者雖然同樣以撫慰孩子入眠為音樂主題,但演繹形式是以純樂器(特別是鋼琴)演奏。經過作曲家專業的譜曲和編排,「Berceuse」涉及內容、音樂形象、曲式規模、創作手法等更多方面。器樂搖籃曲最能打動人之處在於它的情感流,通過表達情感來折射音樂家對生活的體驗和童年的幻想。

作為一個古老又常青的體裁,搖籃曲的兩個英語詞語清晰地展現了這種曲調的發展過程:跟隨音樂歷史脈搏,搖籃曲從日常生活的即興吟唱,變成了作曲家展現技藝、抒發情感的路徑。一個簡單的小調,在日漸豐富、專業以後成為世界知名鋼琴曲、管弦樂作品乃至進入歌劇,它的聽眾已經極大地擴展了。

音樂史上「Berceuse」體裁的首次確立始於1843年,由蕭邦創作的降D大調《搖籃曲》Op.57拉開序幕。作為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家的代表,蕭邦一生未婚,未有子嗣,《搖籃曲》是蕭邦為女中音歌唱家寶莉娜·維亞爾18個月大的女兒露易絲·維亞爾多所作,也是蕭邦眾多創作中僅有的一首搖籃曲。這首鋼琴樂曲採用降D大調,表現手法看似單純,卻通過14次變奏,在安寧的氛圍中遞進微妙的變化。蕭邦搖籃曲的聽感,用大仲馬的精彩描述來說就是:「靜穆的音樂漸漸瀰漫於大氣之中,把我們籠罩在同一種感覺裡。一切意識皆已驅散,進入一種平靜狀態。此時的身體,除了需要休息以外別無所求;心靈望見囚禁它的牢門已經被打開,要到哪裡就到哪裡,但它總是趨向於藍色的夢境。」

蕭邦的降D大調《搖籃曲》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幾位作曲家,其中以李斯特最具代表性。出生於匈牙利的李斯特也是19世紀浪漫主義的鋼琴大師,在巴黎結識了蕭邦,彼此惺惺相惜。蕭邦逝世以後,李斯特以研究與再創作的方式延續了蕭邦的風格,其中包括極具蕭邦特色的音樂作品——鋼琴搖籃曲S.174。李斯特鋼琴搖籃曲S.174有兩個版本,第一版寫於1854年,同樣採用降D大調的方式向蕭邦致敬,猶如音樂的詩句,於靜謐處編織安寧美好的港灣;在隨後的1862年,李斯特修改出了搖籃曲S.174的第二版,較之單純的第一版加入了更多豐富元素,尤其是在結尾處添加了一整段的華彩。

除了蕭邦和李斯特的《搖籃曲》,德國作曲家舒曼、挪威作曲家格裡格、法國作曲家古諾、匈牙利作曲家毫瑟的《搖籃曲》也都創作出了器樂搖籃曲裡經久不衰的作品。事實上,在整個19世紀的西方音樂世界中,浪漫主義都佔據主流,音樂人才輩出。純器樂演奏的搖籃曲帶有人之初的美和善,也是音樂家抒發情感、營造夢境的極好主題,因此前有蕭邦、李斯特,後有勃拉姆斯、聖桑、柴可夫斯基、福雷、德彪西、拉威爾在內的多位音樂大師寫下了大量經典的搖籃曲作品。也是在19世紀,純器樂演奏的搖籃曲體裁得以確立,一首首撫慰人心的優美曲調,成為19世紀音樂財富中難以忽視的純美之音。

在我國,從吟唱搖籃曲到器樂搖籃曲的花枝綻放於20世紀。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在1934年編寫的《搖籃曲》原為鋼琴獨奏曲,採用三段體結構,從母親在嬰兒床邊拍打嬰兒入睡的淺吟低唱,到構想未來生活圖景的心潮澎湃,再到嬰兒進入夢鄉的平靜意境。這首鋼琴《搖籃曲》後來又被改編為大提琴獨奏曲。自賀綠汀的《搖籃曲》首開中國器樂搖籃曲的先河後,一批國內的音樂家也以此為體裁投身創作,或在舊有搖籃曲調上配以現代樂器,或以中國古樂器合奏民歌搖籃曲,也有以少數民族的搖籃曲旋律為基調,用民族樂器表達情感。作曲家杜兆植從事邊疆音樂教育五十年,以自己在內蒙古的親身經歷編寫的民歌《搖籃曲》,就是以馬頭琴獨奏的方式來讚頌草原母親的寬闊胸懷。

描繪蕭邦演奏搖籃曲的油畫。

網絡資源大爆炸 搖籃曲還會被唱起嗎?

誰來為搖籃裡的寶寶表演或者演奏搖籃曲?19世紀前,搖動搖籃的人也是哼唱著搖籃曲的人,母親通常是搖籃曲的演唱者;19世紀後,專業演奏家將搖籃曲予以編排和演繹,在音樂大廳裡以音樂傳遞情感流動;而進入21世紀以後,在搖籃邊發出聲音哄睡嬰兒的,則很可能是一部手機。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第一部民用手機推向市場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這種可攜式通訊設備會如此深刻地改變人類的生活。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視頻、購物、會議、網課等等場景的互動。網絡資源信息大爆炸,搜索「搖籃曲」即有十多萬條記錄,意味著通過手機,嬰兒可以聽到世界上任何一首搖籃名曲的美妙旋律,也意味著母親的搖籃曲似乎越來越少地再被唱起。

另有一種趨勢是手機裡的早教內容開始逐漸壓縮搖籃曲的空間。比起播放搖籃曲,國學誦讀、英語兒歌等「磨耳朵」的早教內容反覆循環在搖籃邊,甚至在嬰兒還沒有出生前就開始進行「早教」,焦灼的家長一心想要贏在「起跑線」上,過去不緊不慢的搖籃曲似乎沒有早教內容的輸入那麼實際。

但人類還是需要搖籃曲的,無論是身心還是音樂美育,搖籃曲這種古老的形式都有它極強的存在價值,並且科學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在哈佛大學的康斯坦斯·班布裡奇和米拉·貝託洛牽頭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觀察了144個平均年齡為7個月的嬰兒。他們給這些嬰兒安裝了傳感器以監測他們的心率和出汗水平,接著為其播放包括搖籃曲在內的各種歌曲。除了心率和出汗監控,研究者還使用嬰兒面部視頻來監測他們的瞳孔變化,綜合所有的數據,可以得出嬰兒在接收不同音樂時候的狀態。最終實驗證明,嬰兒在聽到搖籃曲時心率和出汗率都下降得最多,表明搖籃曲確實讓他們更為放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母親為嬰兒哼唱搖籃曲所能營造的溫暖和安全感,依舊是手機難以取代的。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雙手永遠保護你……」這是生命最初的溫暖與美妙,它所鑄造的甜蜜夢境是每一個人最單純的開始,也是最綺麗的心之歸處。

刨根問底

搖籃曲都唱了些什麼?

不同時代和民族的搖籃曲,曲調千差萬別,但從吟唱內容上來說基本分為三類。按照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的一篇研究論文《三種類型搖籃曲音樂形態之比較》中談到的,這三類分別是:吟誦性搖籃曲、抒情性搖籃曲以及敘事性搖籃曲。

吟誦性搖籃曲應該是最早誕生的搖籃曲,它產生於母親日常哄睡孩子的過程中,即興發出的一些安撫的聲音詞彙,包括無意義的擬聲詞。吟誦性搖籃曲介於語言和音樂之間,音調隨性而發,固定的歌詞也是臨時編唱,因此結構簡單、曲子也很短小,但已經具有了基本的音樂屬性。典型的吟誦性搖籃曲如我國北方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上廣為流傳的《嗚嚕來》,全篇歌詞只有「嗚嚕來」三個字。「嗚嚕來」在蒙古語裡的意思是「搖籃」,也可以用作動詞表示「搖啊搖」,可以想像這首搖籃曲必然是在哄娃娃睡覺的過程中即興哼唱,之後逐漸固定下來的。

抒情性搖籃曲則是搖籃曲體系的主流,它在歷史上的出現比吟誦性搖籃曲要晚,隨音樂發展進入比較高級的形態以後應運而生。相比「依字行腔」、單詞重複的吟誦搖籃曲,抒情搖籃曲通常有完整的樂段結構,歌詞表達的意境也更加具象,美妙、抒情的主題旋律增強了歌曲的表現力。臺灣地區的《嬰嬰困》即是一首飽含深情的抒情性搖籃曲:「嬰嬰困,嬰嬰困,一瞑大一寸。嬰嬰困,嬰嬰困,一瞑大一尺。嬰啊嬰,誰人生?嬰啊嬰,阿母生。」

敘事性搖籃曲的數目比較少,這種搖籃曲的視角往往不是從兒童而是從成人出發,審視、描繪兒童的成長過程與外部生活。從曲調結構來說,敘事性搖籃曲往往更為複雜,同時伴有轉調的手法。例如流行於日本大阪府一帶的《竹田搖籃曲》:「守著孩子已經倦了,孟蘭盆節之前,雪已經輕輕飄了……真想儘快走出去,離開這個地方,哪邊能看到,父母的家呀。」

原來如此

搖籃曲為什麼能催眠?

能否快速入眠是影響睡眠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為了幫助孩子入睡,東西方的母親不約而同為襁褓中的嬰兒哼唱搖籃曲;一些想要改善睡眠質量的成年人也會在睡前播放類似搖籃曲的音樂,放鬆身心進入夢鄉。為什麼大多數搖籃曲具有催眠作用呢?通常認為有心理和生理的雙層次原因。

從生理層面來說,音樂的頻率可以作用於人體大腦皮層,對丘腦下部以及邊緣系統產生作用,改變情緒體驗和身體機能。搖籃曲大多以行板為進行節奏,伴有一拍一音的重複,帶領大腦從雜亂的思緒中專注到舒緩的旋律上,也引導心率和呼吸趨於規律,這些都可以起到鎮靜作用。

而從心理層次來說,搖籃曲的歌詞寓意中大多會有「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這樣安撫入眠的話語,對接收者的心理產生暗示作用,提示其身體正處在一個適合放鬆入睡的時間狀態;同時搖籃曲的旋律音階通常是由高到低,這樣的曲線很像是經過一天的忙碌後精力逐漸回落,直至進入夢鄉。最後,搖籃曲的溫柔樂章也讓人如同回到童年,置身於母親的溫暖懷抱。情感上的回歸也會給身心帶來安全、放鬆的感覺,讓聽者更加安心地入睡。

(原標題:搖籃曲 生命最初的旋律)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艾慄斯

流程編輯:L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唱搖籃曲竟有那麼多講究,漲姿勢了!
    唱搖籃曲竟有那麼多講究,漲姿勢了! 說到搖籃曲,很多年輕人不以為然,認為很老套。其實,你知道嗎,搖籃曲非常適合哄寶寶入睡,可以說是讓寶寶快速入睡的神技能,趕緊來施展一下吧~~
  • 為什麼我們唱搖籃曲讓嬰兒入睡?
    每次,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爬下床,向他唱搖籃曲,直到他安穩地睡著。我非常感激神奇的搖籃曲,因為它讓我重新上床睡覺,但是這確實使我想知道為什麼搖籃曲能讓嬰兒入睡。,所以讓我們深入研究一下為什麼搖籃曲似乎總是能奏效。
  • 童謠:搖籃曲
    >童謠:搖籃曲2015-12-03 10:15:3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摺疊1、搖籃曲  搖籃曲也稱搖籃歌、催眠曲,屬「母歌」。有的數數歌除能用來進行知識教育外,還滲透了一定的思想教育的內容。數數歌的特點是:變數字為形象,化抽象為具體。摺疊4、問答歌  問答歌,指採取一問一答或連問連答的形式來敘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謠。例如,朱晉傑的《什麼好》:「什麼好?公雞好,公雞喔喔起得早。/什麼好?小鴨好,小鴨呷呷愛洗澡。/什麼好?小羊好,小羊細細吃青草。/什麼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鬧。」問答歌的特點就在問答。
  • 豫西民間兒歌——豫西的催眠兒歌
    催眠兒歌具有實用價值,是撫慰小兒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簡短,旋律舒緩,是甜美的呢喃。  催眠兒歌是撫慰小兒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簡短。在中國,它是旋律舒緩的甜美呢喃;在西方,它是帶有動蕩感覺的搖籃曲。  催眠兒歌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針對的是幼兒,其主要對象往往還不到一歲,並不懂歌詞的具體意義。
  • 十首催眠音樂,失眠就聽它
    偶爾失眠可以聽輕音樂來舒緩情緒,讓血壓和脈搏舒張,緩解緊張的心情,能夠助你入睡,甚至有音樂療法來催眠。接下來,給你介紹世界上最能催眠的十首神曲,看看你能堅持多久?自然雨的輕喃落雨敲在窗沿,心情隨著雨滴漸漸下沉,直到徹底的放鬆,沒有人聲,沒有器樂,焦慮消散,眼皮落幕,是快速進入淺層次睡眠的腦波音樂,這世上沒有什麼自然的聲音比下雨更讓人舒心坦然了。
  • 九首催眠音樂,失眠就聽它!
    偶爾失眠可以聽輕音樂來舒緩情緒,讓血壓和脈搏舒張,緩解緊張的心情,能夠助你入睡,甚至有音樂療法來催眠。接下來,給你介紹世界上最能催眠的九首神曲,看看你能堅持多久?一、哥德堡變奏曲世界上公認的最能治療失眠的古典音樂當屬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樂曲是溫和的、智性的,技藝精深而又流於自然。
  • 寶寶為什麼愛聽搖籃曲
    作者:寶寶知道 MMYYFF11「月兒明,風兒輕,樹葉兒遮窗欞……」媽媽哼唱起搖籃曲,寶寶總能安然入夢。千百年來,各種搖籃曲一直陪伴著孩子們入睡。近日,美國「寶寶每日呵護」網撰文解釋了搖籃曲對孩子的重要作用。首先,搖籃曲的基本作用是讓孩子平靜下來。
  • 搖籃曲 不只是唱那麼簡單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正文搖籃曲 不只是唱那麼簡單 2011-09-29 16:55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綜合
  • 搖籃曲:生命最初的旋律
    在我國,搖籃曲又叫「搖兒歌」,屬於民歌體裁的一種。比較有名的搖籃曲有東北民歌《搖籃曲》、雲南民歌《催眠歌》、安徽民歌《我家寶寶睡著了》、湖北民歌《兒睡覺覺》、臺灣民歌《搖囝仔歌》等等。從人聲到樂器,音樂家創作搖籃曲英語裡有兩個表示搖籃曲的詞語,一個是「Lullaby」,另一個叫做「Berceuse」。
  • 寶寶聽搖籃曲,好處多多,為了他唱起來吧!
    媽媽抱著可愛的小娃娃,一邊輕拍著孩子的後背,一邊小聲哼唱著搖籃曲,孩子躺在媽媽懷裡睡著了!說起搖籃曲,這是很多人腦裡冒出來的畫面,溫馨、美好。但如今還有多少媽媽還在唱搖籃曲,又有多少寶寶還能聽搖籃曲入睡?
  • 20首讓寶寶快速入睡的搖籃曲,簡單易懂還有趣
    哄睡其實是個技術活,要想讓寶寶快速入睡,怎麼少得了搖籃曲呢。說到搖籃曲,可能姐妹們多少都會一些。睡前給小寶寶哼唱搖籃曲,可以增強寶寶的安全感,同時也能讓寶寶的身體得到放鬆。今天月姐給大家整理了最受歡迎的20首哄娃搖籃曲,簡單易懂,朗朗上口,能讓寶寶快速入睡。
  • 英語搖籃曲:Lovely Evening 傍晚多美好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少兒英文歌曲>正文英語搖籃曲:Lovely Evening 傍晚多美好 2013-08-07 17:26 來源:原版英語 作者:
  • 王菲這首歌為什麼取名《催眠》?歌詞想表達什麼?你都知道嗎?
    由林夕填詞,王菲演唱的《催眠》,聽過的人都拍手稱好。聽眾紛紛表示歌詞給人天馬行空的感覺,至於歌詞好在哪裡?能說出所以然的人寥寥無幾。想讀懂這首歌詞,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林夕把這首歌命名為《催眠》。其次還要搞清楚整首歌詞應如何解讀。
  • 量子催眠為什麼叫量子催眠?
    「為什麼叫量子催眠?」這是我職業生涯中最讓我頭疼的問題之一。作為一名量子催眠師,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會感到自己頓時一臉黑線的懵呆囧相。做了這麼多年的量子催眠師,我都搞不清楚這一催眠技術為什麼叫量子催眠,都不能字正腔圓地回答出這一入門級的問題,想想也真是遺憾。每每此時我都會深吸一口氣,暗暗地安慰自己道:「這個問題可不是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
  • 空調氟利昂為什麼能製冷,到底什麼是氟利昂?看完漲知識了
    為什麼空調加氟利昂才能製冷,到底什麼是氟利昂?看完漲知識了相信很多小夥伴們在夏天的時候都非常喜歡吹空調,校長也不例外,我每次從外面回來進門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因為炎熱的夏天吹著空調吃著西瓜真的是太舒服了,我很難想像沒有空調的日子應該怎麼度過,不過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和我一樣會存在一個疑問,那就是空調製冷一般都靠氟利昂,那麼為什麼空調加氟利昂才能製冷,到底什麼是氟利昂呢?看完漲知識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十首催眠音樂,失眠就聽它!
    偶爾失眠可以聽輕音樂來舒緩情緒,讓血壓和脈搏舒張,緩解緊張的心情,能夠助你入睡,甚至有音樂療法來催眠。接下來,給你介紹世界上最能催眠的十首神曲,看看你能堅持多久?落雨敲在窗沿,心情隨著雨滴漸漸下沉,直到徹底的放鬆,沒有人聲,沒有器樂,焦慮消散,眼皮落幕,是快速進入淺層次睡眠的腦波音樂,這世上沒有什麼自然的聲音比下雨更讓人舒心坦然了。
  • 一幫大老爺們圍著嬰兒車給寶寶唱搖籃曲卻被打臉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1日報導,一段來自斯洛伐克的視頻日前走紅網絡,視頻中,一幫大老爺們圍著一輛嬰兒車中的小女孩唱搖籃曲的場面,著實暖化了網友的心,而女娃看上去一臉呆萌困惑的表情,又讓人看了忍俊不禁。視頻拍攝於世界盃歐洲區預選賽克羅埃西亞與斯洛伐克比賽之前。
  • 2018 最新寶寶催眠神曲,分分鐘讓娃睡著
    @Jennyufer 小包子:跟念經似的,每次都能把蛋蛋念睡著。@Sallymomo:聽了差不多四年。正版圖片庫@ 江離 L:阿雅《挫冰進行曲》,「紅豆大紅豆芋頭,挫挫挫挫挫挫,你要加什麼料」,唱得越大聲越有效。
  • 寶寶閱讀,從搖籃曲開始
    它以柔和的聲音,連綴幾個詞語或短句,就可安撫嬰兒悄然入睡。  有的則是兒童文學家的創作或加工的歌謠。如下面兩首搖籃曲:  《瞌睡來》:「月亮光光照窗臺,打個哈欠瞌睡來。踏板叫我脫花鞋,枕頭叫我倒下來,褥子叫我伸長腿,被子叫我不要蒙頭睡。」  《小夜曲》:「月亮出來了, 星星出來了,寧靜的夜晚來臨了。
  • 安撫小海馬催眠玩具 替代爸媽哼唱催眠曲
    催眠玩具 替代爸媽哼唱催眠曲  清清媽是個典型的80後潮媽,生完孩子後,她就購買了各種高科技的育兒產品「這些育兒"機器"大大超出了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的想像,催眠玩具,甚至尿了也能提醒。對於習慣了哼唱搖籃曲的老一輩人來說,學習說明書都是一項挑戰,但我們80後父母卻應對自如,寶寶們也很快適應了智能機器的幫助,"10後"所面臨的成長環境和他們父母的童年已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