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世界裡的「追光者」——他們為何站在基礎科學「舞臺中央」?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題:科學世界裡的「追光者」——他們為何站在基礎科學「舞臺中央」?

新華社記者屈婷 溫競華

在人類探索宇宙、認知自我的版圖上,三位不同領域的中國科學家各自邁出堅實一步: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模式揭示了宇宙起源的秘密;病原細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展示了人體先天性免疫的神奇;新一代哈希密碼函數標準守護著未來網絡世界的安全……

這三位科學家就是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生物化學家邵峰和密碼分析學家王小雲。17日,他們從各自領域的頂尖專家手中接過了2019「未來科學大獎」,講述了他們追尋科學之光的故事。

基礎科學的突破,每一步都是「無人之境」。人們不禁要問:如何能讓中國科學家在更多領域站在「舞臺中央」?

做「從未做過」的研究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講席教授文小剛一語道破「真正的創新」是:制定標準,而不是跟著別人標準做。

王小雲就是一位改寫和制定了國際密碼科學標準的科學家。她破解了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哈希函數兩種密碼算法中的安全「漏洞」,又促進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

「密碼就是攻防的過程,不僅要考慮現在,還要盡力窮盡未來密碼攻擊的可能性。」王小雲說自己的創新「密碼」其實很「笨」,就是不停地分析、推算,肯下「十年磨一劍」的苦功夫。

邵峰則認為,創新是科學家骨子裡與生俱來的東西。「我總想去探索新事物,並去做一些從未做過的研究,這樣的研究更令人興奮。」

因此,邵峰研究了十年「細菌如何造成疾病或感染我們的身體」,也做出了很多成果,但他並不滿足。他想知道這背後真正的奧秘,因此他毅然轉向了先天性免疫這一新的研究方向,並最終發現了病原細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

這位頗具個性的科學家得到了他的研究單位——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鼎力支持。跨國藥企賽諾菲集團全球研究部總裁劉勇軍說:「在生命科學領域,國內的科研團隊都非常有活力,勇於創新,這一點讓我印象格外深刻。」

備加呵護科學的「種子」

詩人愛默生說:人類總是愛異想天開,這就是科學的種子。但科學的種子若想發芽結果,離不開陽光、水和土壤。

王貽芳所從事的中微子及粒子物理研究,探索的是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因不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他常常被人質疑「到底有什麼用?」他總會不客氣地回答:「沒什麼用。」

「熱愛『無用的科學』不那麼容易。」 王貽芳在頒獎典禮上說,沒有社會各界的關注、堅持、努力和投入,大亞灣項目不會有如今的成功。

「我們作為民間組織,通過舉辦科學大獎、大會和論壇,用市場化的方式和民間力量推動全社會更加重視基礎科學和科學家,也鼓勵支持科學家堅持科研、勇攀高峰。」未來論壇理事、和玉資本管理合伙人曾玉說。

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三部曲」,從增加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到為科研人員鬆綁減負,我國不斷厚植科學的土壤,備加呵護科學的「種子」。

哈佛大學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謝曉亮認為,在國家政府獎勵之外,民間評價體系的加入正讓中國科研工作者的獎勵和榮譽評價更加多元。

在科學探索史上寫下青年人的「名字」

王貽芳、邵峰、陸錦標、王小雲……未來科學大獎由民間科學公益組織——未來論壇在2016年創設,獎勵的是做出突破性的原創基礎研究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此次頒獎禮上,一群特殊的觀眾——來自十多所中學的青少年們看到了跟他們想像中不太一樣的科學家:著禮服、走紅毯、在「閃光燈」下侃侃而談……

挑戰自我讓他們如此美麗——

王小雲準備了一份英文的獲獎感言。她自稱英文不太好,這麼做是「因為我覺得這和我的科研一樣,是需要不斷突破困難的。」

率真箇性讓他們格外「圈粉」——

邵峰的獲獎感言風趣幽默,「圈粉」了一大波網友。他說,自從知道獲獎,近三個月瘦了30斤,「那麼難的科學問題都能攻克,減肥算什麼?」他調侃道。

在之前舉辦的科學峰會上,每一位獲得大獎的科學家還和青少年展開對話,回答了他們各種異想天開的問題。未來論壇理事會輪值主席張磊說,科學所蘊含的理性、好奇、求真精神,是青少年最好的「課外班」和「必修課」。

從諾貝爾獎、菲爾茨數學獎到卡爾·薩根獎,這些科學獎項之所以留名青史,是因為他們所表彰、紀錄的科學進步,真正改變了世界,激勵了一代代青年人投身科學。

「中國人設立的科學獎項同樣應該有百年視野、全球視野。」未來論壇的發起人兼秘書長武紅說,年輕的科學力量和科學愛好者將是傳承科學精神的「血脈」所在。

相關焦點

  • 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在世界上到底處於什麼水平?
    ,比如很多領域裡雖然有獨有的基礎研究,但是都離不開數學,所以數學在基礎研究裡更為基礎。中國的基礎科學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1. 怎麼評價一個國家基礎科學水平的高低呢?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就體現在它對整個科學領域的影響,一個國家有影響力的基礎研究成果越多,這個國家的基礎科學水平就越高。
  • 中國將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 力爭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
    原標題:中國將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 力爭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楊瓊):中國政府日前發布了一份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文件。中國科技部官員11日在北京表示,儘管中國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較大短板。中國將通過創新體制機制等舉措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力爭到本世紀中葉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 王貽芳院士: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在世界上到底處於什麼水平?
    ,但是都離不開數學,所以數學在基礎研究裡更為基礎。國家經濟發展起來並有一定的基礎後,就會發展藝術、音樂、文學以及科學,人們這時就會仰望天空,探索世界是怎麼回事、宇宙的根本構成,我們為什麼來、將來到什麼地方去?這些探索讓我們永遠有動力追求未知。(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中國的基礎科學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
  • 學術之星喊你報復旦 | 黃振乾:做學術之旅的追光者
    「學術之星」評選活動通過評選樹立一批優秀學術科研典型,展示復旦學子的學術風貌,並搭建起深入學術探討、積極互助共進的重要交流平臺,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激勵復旦學子潛心向學、勇攀科學高峰。今天我們走近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的黃振乾同學。
  • 科技|為什麼要重視基礎科學?聽聽最強大腦們怎麼說
    ▲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閉幕。視頻來源:央視節目官網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基礎科學?它有哪些特點?「最強大腦們」為何一再強調基礎科學的重要性?01什麼是基礎科學?基礎科學以自然現象和物質運動形式為研究對象,探索自然界發展規律的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球科學、邏輯學七門基礎學科及其分支學科、邊緣學科。對於基礎科學的定義,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自然界裡的所有現象,雖然表面上都很複雜,可是它都有一些基本的原理,只要把最基本的原理抓住了,就找到了一個總的機關。
  • 為什麼要重視基礎科學?聽聽最強大腦們怎麼說丨思客問答
    ▲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閉幕。視頻來源:央視節目官網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基礎科學?它有哪些特點?「最強大腦們」為何一再強調基礎科學的重要性?什麼是基礎科學?對於基礎科學的定義,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自然界裡的所有現象,雖然表面上都很複雜,可是它都有一些基本的原理,只要把最基本的原理抓住了,就找到了一個總的機關。科學講究因果關係,自然界的種種「果」都是由不同的「因」所致。
  • 張鈺琪為科學突破獎獻唱 《outside》唱響國際舞臺
    00後原創女孩首登國際舞臺「Breakthrough Prizes」(科學突破獎)是由俄羅斯億萬富翁尤裡·米爾納等企業家共同設立。該獎旨在鼓勵從事基礎科學和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科學家,給他們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機會,幫助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就。據悉,科學突破獎是全球單項獎金最高的科學獎,高達300萬美元,所以又被稱為「超豪華版諾貝爾獎」和「科學界奧斯卡」。
  • 張鈺琪為科學突破獎獻唱 一曲《outside》唱響國際舞臺
    00後原創女孩首登國際舞臺「Breakthrough Prizes」(科學突破獎)是由俄羅斯億萬富翁尤裡·米爾納等企業家共同設立。該獎旨在鼓勵從事基礎科學和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科學家,給他們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機會,幫助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就。據悉,科學突破獎是全球單項獎金最高的科學獎,高達300萬美元,所以又被稱為「超豪華版諾貝爾獎」和「科學界奧斯卡」。
  • 她站在舞臺中央 實現曾經遙不可及的舞蹈夢想
    當報幕員念出報幕詞的時候,會會已經出現在舞臺的左側。話音剛落,一首恰恰的音樂響起,會會就伴著動感的音樂,來到了舞臺中央。  她一襲黑色流蘇拉丁表演服,精心打扮的頭髮,略顯誇張的眼妝,讓這個小女孩此刻成為了另外一個世界來的精靈。  會會精彩自如的拉丁舞表演,贏得了觀眾們的熱烈掌聲。臺下的曹媽媽卻抹起了眼淚。「眼淚一直在流。」
  • 張英席站在世界的舞臺:迎來國家級的榮譽
    為何選擇演唱這首歌曲,張英席這樣講述到。  能代表國家是我的榮譽和自豪  「在這麼隆重莊嚴的國家級訪問演出中,能代表中國跟隨國家領導人去印度演出,是我莫大的榮譽,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對於這次到印度的演出,張英席坦言道。年僅29歲的年輕男高音歌唱家能夠在眾多歌唱藝術家中脫穎而出代表中國到國外演出,實屬難得和幸運。
  • 追光者
    他們利用光學,將人眼儘可能地向遠、向精、向微觀延伸,從浩瀚宇宙和微觀世界中尋找世界奧秘。  從1400萬斤小米起家,煉出新中國第一堝光學玻璃,到「破釜沉舟」給神五神六裝上太空之眼;再到「不走尋常路」造出領先世界的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  70年間,他們從未停下追光的腳步。
  • 【社科網評】中國以高度自信走進世界舞臺中央
    【社科網評】中國以高度自信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代明煒  2020-10-01 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 動態 | 濟南託馬斯學校讓你站在舞臺中央!
    他們手捧彩燈,用童真的歌聲向我們傳達著最真摯的祝福。They held lanterns in their hands and conveyed the sincerest wish to us with childlike songs.
  • 基礎科學停滯不前,誰鎖死了人類的進步?可能有兩個因素
    當我們問一個百歲老人:在過去的一百年裡,你對這個世界最有什麼感受?老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世界變化太快了。
  • 《我們的歌》小鬼終於不唱rap了,卻成了站在舞臺中央的伴唱!
    通過鏡頭可以看到舞臺旁邊是有幾位歌手的,他們的工作就是伴唱。不過伴唱歌手基本上屬於幕後工作者了,幾乎是沒有機會被大多數觀眾所看到的。小鬼就不同了,是站在舞臺中央的伴唱歌手。除了剛開始的那兩句,後面再也沒有單獨聽到過小鬼的聲音了,甚至一度懷疑小鬼在對口型。站在舞臺中央勝任不了主唱,作為伴唱的話,專業能力恐怕也不如一旁的伴唱歌手。
  • 年終觀察:2018年,他們的身影閃耀「世界舞臺」
    這一年,在電子競技場上,他們橫掃獎盃獲得大滿貫;在政治舞臺上,他們熱情高漲創造歷史;在國際頒獎典禮上,他們用實力寫就傳奇……他們帶著特有的標誌,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成為了華人的驕傲。注意!聚光燈就位、幕布拉開!請準備好相機、鮮花與掌聲,為他們送上最真心的喝彩!看,他們來了—— 中國球迷展示衣服上的標語。
  • 中科院追光者:從千萬斤小米起家到造出世界領先碳化矽反射鏡
    他們利用光學,將人眼儘可能地向遠、向精、向微觀延伸,從浩瀚宇宙和微觀世界中尋找世界奧秘。從1400萬斤小米起家,煉出新中國第一堝光學玻璃,到「破釜沉舟」給神五神六裝上太空之眼;再到「不走尋常路」造出領先世界的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70年間,他們從未停下追光的腳步。最遙遠的光,最匆忙的他們
  • 梁朋傑:第三十六位追光者可可愛愛
    就像是學校裡同級的大男孩~《聲入人心》中,讓我徹底記住朋朋的是因為那一首和鄭雲龍、阿雲嘎合唱的《償還》,以及那著名的「繞梁抱龍」。朋朋實慘!但是還是不可以三人行(bushi)!此外,《雪花的快樂》《庫斯克郵車》我也超愛!
  • 日本東京、京都基礎科學研究機構之我見(一)
    據說這樣的設計也是為了促進交流,侷促的空間讓科學家們不要總是在辦公室裡待著,能時常出來討論討論。看來,為了給科學家們營造合作交流的環境,IPMU確實是煞費苦心,做到了極致!包括日本政府、東京大學、各類基金項目以及民間資本都是可以爭取的經費來源,也正因為此,大慄所長認為,科學家們對科學文化和科學精神的傳播有著責無旁貸的義務,他本人曾經撰寫過科普書籍,還經常在日本的財經雜誌上撰寫一些科學散文和隨筆,通過這樣的方式向公眾傳播科學,尤其是讓日本的企業家們了解科學,培養科學情懷,用這樣的方式來推動全社會支持基礎科學研究。我想,這樣的理念也正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
  • 斯林姆帶你看中科院院士談中國基礎科學
    今天,就跟斯林姆國際教育一起看看關於基礎科學,王貽芳院士都說了些什麼吧。中國基礎科學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基礎科學具有規律性,需要經過幾代、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們要遵循其發展規律。」王貽芳院士稱,要想發展中國的基礎科學,首先要擺正心態,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揠苗助長。很多搞基礎科學研究的科學家,隨著年齡增長可能很難再出新成果,這就需要下一代人才的繼續接力。而關於教育下一代人才,應當從小就讓孩子接受一些科學的方法論。斯林姆STEAM機器人課程是符合 3-9歲兒童認知特徵的,以動手實踐為主的高端素質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