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醫生、黑診所……醫美內幕比你知道的更可怕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美麗也是技術活 美麗也是技術活 收錄於話題#整形1#醫美1

不久前,艾瑞諮詢發布了《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中國的醫美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298億元到2019年的1769億元,增長了493%。

可以說,醫美已經變成了許多人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景象。

#更「輕」的整形

這首先得益於醫療技術和生物材料技術的進步。

以隆鼻為例。最早的鼻形成手術其實是割鼻再造術。早在公元前6世紀,印度就有了用額頭和臉頰上的肉為受劓刑的人重塑鼻子的技術。

1845年,柏林大學教授約翰·F·迪芬巴赫提出了通過鼻整形來美容的理念。

最早,人們嘗試過許多稀奇古怪的隆鼻材料,諸如石蠟油、凡士林、象牙、賽璐璐等等。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醫生開始使用固體矽膠進行隆鼻,當時主要使用的是L型矽膠,直接一根埋進去。而21世紀之後,又出現了綜合鼻成形術,使用假體來增加鼻梁高度,同時使用軟骨來塑形鼻尖。

隆鼻手術的過程丨圖蟲創意

近些年來,另一些更「輕量化」的鼻整形手術也開始變得風靡,比如線雕和玻尿酸。

這些手術往往因為其不需要全麻、恢復期短、創口小等特點而被歸類為「微整形」。它們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整形的門檻。

根據新氧的《2015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當時的醫美客單價已經低至平均每單600元,幾乎把整容拉低到了和去美容院差不多的水平。

鼻部注射整形因為創口小、價格低而廣受歡迎丨圖蟲創意

#從「整形」到「醫美」

事實上,這也是醫美廣告宣傳的一個趨勢。

隨著顏值經濟的崛起,新一代人在手動變美這件事上也不再扭捏,不僅會大方地承認自己用美顏用濾鏡,也會大方地分享自己的「變美經歷」。

「醫美」這個詞顯然要比「整容」要更受歡迎。在如小紅書這樣的分享平臺上,輸入「整容」能搜索到68250篇筆記,而搜索「醫美」則能得到181194個結果,是「整容」的近3倍。

景甜在直播時大方承認雙眼皮手術的經歷

用「醫美」這個更為輕巧的詞語,來代替容易讓人聯想到手術的「整容」,進一步降低了人們嘗試醫美的門檻,這也讓更多人將醫美視為一種有效的美容保養手段。

#放下戒備

可惜,因為「醫美」行業隨著網際網路爆發,許多人獲取醫美信息的渠道變得更為寬廣的同時,對「醫療美容」卻沒有了對「整容」這樣的戒備之心。

各類觀察報告在進行數據統計時,都將注射這一醫療行為歸類到了「輕醫美」和「非手術」的門類之中,以此和手術類醫美,如隆鼻、隆胸等我們傳統視作整容的項目做出區別。

但所有的醫美其實都是醫療行為。

來源:圖蟲創意

201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19號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中規定,醫療美容「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

因此諸如玻尿酸注射,乃至紋眉、打耳洞這樣的行為,都是需要在無菌環境下,由擁有醫療資質的醫生和護士來操作的,和我們的日常美容有本質區別。

但是,根據艾瑞諮詢的《白皮書》中的數據,在整個醫美行業中,合法醫師僅佔行業28%。正規醫美用戶的數量大約在400-600萬,黑醫美用戶的數量卻能達到1000-1200萬。

2018年中國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中提到的比例則更為驚人:每10名醫美從業者中就有9名「黑醫生」。

「黑診所」裡的整形項目有更高的風險丨圖蟲創意

除了一部分上當受騙,以為去了大醫院實際走入了假診所的人之外,還有許多人並沒有把打玻尿酸、美白針、熊貓針當成一件大事。

培訓三天就敢上手給人植髮的新聞,雖然聳人聽聞,但租了一套房子就敢做醫美的診所也大有人光顧。

#被忽視的過度整形

醫美接受和施行雙方的門檻都降低,不僅更容易引發安全問題,也模糊了「整形」的邊界。這同時也可能會引發另一個問題:對過度整形的忽視。

過度整形在業內尚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但若根據艾瑞的《白皮書》中以「做過大量面部整形項目」為標準來判斷,那麼有將近14%的用戶可能有此傾向。

「一旦開始整形,看哪裡都不順眼」丨圖蟲創意

大部分的過度整形者可能並不會變成喬斯林·威爾頓斯坦或者「真人芭比」那樣,但反覆整容不僅會耗費大量金錢,更有可能因此帶來醫療風險,甚至發展成整容上癮。

上癮者們或是出於完美主義,或是對手術效果抱有過高的期待,其中還有一部分人則可能患有「軀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BDD)。

這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會過分關注自己的某個微小的、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外表缺陷,並因此而出現顯著的苦惱或痛苦情緒,並造成功能障礙。

喬斯林·威爾頓斯坦整容前後

無論是上癮者,還者是BDD患者,都需要接受適當的心理幹預。整容前進行心理諮詢更是必要的。

2008年的《新聞晚報》上曾經刊載過一則《滬上首條整形援助熱線開通》的消息。報導稱,「在整形者中,約30%的愛美人士存在心理障礙」,因此華師大心理諮詢中心將和整形專家合作,通過援助熱線對整形行為進行評估和疏導。

來源:新浪新聞

很可惜的時候,這條熱線如今似乎已經不在運行狀態。而報導中提到的「由整型專家自行進行術前心理諮詢和評估」的情形,在如今的醫美行當中也並不常見。

更常見的情況是,對反覆整容可能導致的毀容或者肉體機能上的擔憂,勝過了為什麼會反覆整容的探究。

#醫美盛行的背後

醫美並非壞事。

百年前的人們,為了獲得一張能讓他們不被人當做怪物的臉,如顎裂這樣先天性的疾病得到了妥善的治療。衰老的痕跡可以被抹去,人可以選擇自己的外貌。這是科學和醫學的進步。

但所有進行醫美的人,真的都需要醫美嗎?

雖然整個醫美市場對未來的男性整形者的增長抱有極大的期待,但到目前為止,醫美用戶中依然有90%左右是女性。如果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為什麼大部分選擇讓自己變美的是女性?

醫美用戶的男女比例並不平均丨圖蟲創意

前段時間,脫口秀演員楊笠的一段關於「男人謎之自信」的段子大火,提到很普通的男人卻常常擁有莫名的自信。

《中國女性自信報告》中也提到,中國女性謎之不自信。每5位中國女性中,就有1位在拍照或照鏡子時感到焦慮。在自我評價時,有18.68%的人認為自己自信指數低,但在醫美關注者中,這一比例高達31.39%。

這是否是因為,許多低自信的女性將醫美當成了提升自信的手段呢?

從《浪姐》到《三十而已》,我們對成功女性的想像似乎總是要包括「外貌」這一要素——姐姐們就算不是青春靚麗,也得是大長腿好身材,最好一根皺紋也別露出來。那麼,外貌的提升能讓人感覺更為接近優秀女性的標準,也就不奇怪了。

但為什么女性的優秀總要與外貌沾邊?

當我們鼓吹那些女性不僅優秀而且外貌出眾的時候,是否將優秀女性的定義變得更窄,而讓一部分外貌並不符合通常審美的女性被排除在外?亦或者讓一部分原本自信的女性,因為外貌不過關而喪失了自己的自信?

董明珠也許不美,但不妨礙她成為一位成功的女性丨圖蟲創意

人類喜愛美麗的事物,美本身就能給人帶來愉悅和快樂。但如果美貌變成了一條硬性標準,以致所有人都要被它劃分,而不得不在自己並不感興趣的地方耗費心力,以滿足這一標準的時候,它就成為了一種負擔。

醫美是一種醫療手段。為什麼要去做醫美?我想去做醫美嗎?我需要做醫美嗎?

在讓人眼花繚亂的諮詢面前,當你確認這確實是你想要的之後,請選擇正規、專業的醫療場所和醫療人員,並在你覺得有需要時及時向醫院、心理諮詢師等方面尋求幫助。

希望所有人都能成為心中更好的那個自己。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ao.chai@guokr.com

原標題:《黑醫生、黑診所……醫美內幕比你知道的更可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10名醫美從業者中有9名「黑醫生」?中國成為醫美第一大國背後
    郭樹忠教授曾撰文直指醫美行業的混亂現象:假醫生、假材料、假機構盛行,導致求美者者毀容、失明甚至死亡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行業聲譽和求美者利益。聯合麗格第一醫療美容醫院曾發布過一個《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全面揭露了中國醫美行業的黑暗面,指出中國醫美行業存在「四黑現象」:黑醫生、黑培訓、黑診所、黑藥品器械。
  • 打擊「三黑」醫美診所需打「組合拳」
    近期,上海警方會同上海市場監管、藥監、衛健等部門開展深度排查和集中打擊行動,搗毀2個非法經營走私入境醫美產品的犯罪團夥,查處60餘家無證醫療美容診所,再次暴露醫美行業一直存在的「黑藥品、黑醫生、黑診所」問題。
  • 「黑診所」、「黑醫生」、假貨充斥 玻尿酸醫美行業亟待整頓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黑診所」、「黑醫生」、假貨充斥 玻尿酸醫美行業亟待整頓隨著國民經濟收入提高和對美容觀念的改變,醫美市場進入了高增速階段。而其中注射類輕醫美因見效快、安全性高、價格選擇範圍廣成為美容消費者的首選。
  • 揭秘醫美行業黑幕-集團化、連鎖化背後的黑色產業鏈
    因為不管是「女人美了才完整」,還是「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都不過是消費主義的陷阱,是商家為了割韭菜而想出來的噱頭。但醫美行業裡真正的「惡」,是它為了利益而失去底線。醫美行業裡存在的惡果,從「莆田」時代就種下了。
  • 涉黃,禁藥,黑診所,醫美速成班。。。小紅書為什麼被下架了?
    這就很有意思了,看來事實可能並不像表面那樣簡單,哪有自己主動下架自己還不知道的呢。。這時候,突然微信群裡紛紛流傳一段不知道從哪來的聊天記錄,透露小紅書下架是因為 「 涉黃 」!確實,前幾天網易雲音樂、喜馬拉雅也因為色情內容被勒令整改過,小紅書難道也是因為變成小黃書被監管了?
  • 父親當街潑墨醫美黑診所 別讓黑醫美毀了你的孩子
    這場由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療救助與修復基金新氧公益救助項目發起的 「爸爸怒噴黑醫美」行為藝術,旨在提高醫美消費者防範黑醫美的意識,推動全社會共同監督黑醫美。參與此次公益快閃的志願者黎京雄是原空軍某部隊醫院院長,現為香蜜麗格醫療美容創始人,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皮膚委員會皮膚雷射學組委員。同時,他也是一位21歲女孩的父親。
  • 怎麼選擇合法合規的醫美機構和醫生|醫美防騙指南 1
    我已經陸續寫了好幾篇醫美項目的科普,但這幾天我在想其實很多同學的腦海裡沒有一個醫美整體認知的框架,不知道什麼是合法合規的醫療美容操作。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希望能給到大家一個選擇合規合法的醫療機構和專業靠譜醫生的一個指南。
  • 我在醫美「拉皮條」,賺錢越多越虛
    小柏告訴我們,醫美行業的門檻實際上很低,又有不正規的機構和黑診所敗壞名聲,再加上美容院、招聘公司、貸款公司都環環相扣,給一些下套設一個騙局,社會經驗不足的年輕女人很容易受到誘騙,所以這個行業更願意相信熟人。
  • 徒手整骨、換血排毒、無證打針,暴利「黑醫美」毀你沒商量
    數據顯示,自2015年起,中國醫美市場規模每年以40%的增速崛起,2017年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已達1760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將達4640億元。誘人的利益蛋糕下,隱身於市井的黑診所們開始走向臺前,池子裡的水越來越渾。
  • 黑醫美每年致傷10萬人,新氧這份醫生白名單,教你避開「隱秘的角落」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勇敢地在抖音和微博等公開平臺分享自己的整形經歷和顏值變化時,陷阱也在利益誘惑下出現: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和第三方機構的數據顯示,在大量的整形機構和醫生中,合法從業者居然是少數派——只有14%的醫美機構是合法的,合規醫師也僅僅有28%;剩下的,則都是不具備資質的黑機構和黑醫生。
  • 黑醫美每年致傷10萬人,新氧這份醫生白名單,教你避開"隱秘的角落"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勇敢地在抖音和微博等公開平臺分享自己的整形經歷和顏值變化時,陷阱也在利益誘惑下出現: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和第三方機構的數據顯示,在大量的整形機構和醫生中,合法從業者居然是少數派——只有14%的醫美機構是合法的,合規醫師也僅僅有28%;剩下的,則都是不具備資質的黑機構和黑醫生。  這些大量存在的「隱秘的角落」,讓高速發展中的醫美行業走到了一個嚴峻時刻。
  • 一年4萬起醫美事故!畢業整容這些坑千萬要注意……
    隨著醫美的普及化,「整容」成為畢業生提升自身「實力」的選擇之一。在各大整形APP上可以看到,部分整形機構在藉助畢業季概念推廣各自的整形項目。01 整容趨向年輕化此前有未經證實的調查數據稱,大約51%的學生去整形是為了畢業後在職場中更有優勢。
  • 一年4萬起醫美事故!畢業就去整容 別掉進這些坑
    原標題:一年4萬起醫美事故!畢業就去整容的你別掉進這些坑……  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如期而至,大多數畢業生將踏入社會,在面臨就業壓力之時,如何提高自身競爭力成為首要關注點。隨著醫美的普及化,「整容」成為畢業生提升自身「實力」的選擇之一。
  • 新氧科技CEO金星:醫美線上化加速,僥倖心理是黑醫美猖獗原因之一
    據Frost&Sullivan5月發布的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對此,金星認為,醫美行業多年激烈競爭和優勝劣汰下,相當機構已經有非常強的抗壓能力,與此同時,醫美消費者在加速線上化,並向頭部平臺聚攏。 在行業「月之暗面」的「黑醫美」問題上,金星向觀察者網表示,「黑醫美」猖獗還有消費者存僥倖心理的原因。
  • 一年4萬起醫美事故 畢業就去整容別掉進這些坑……
    截圖來源:中新網對此,醫美平臺更美APP聯合創始人兼COO王思璟表示,暑期高峰時期驗證用戶中,學生的比例超過50%。從全年來看,學生用戶帶來的收入約佔總收入的40%到50%。而據網際網路醫美專業平臺更美APP發布的《2017中國醫美行業黑皮書》統計顯示,中國黑診所(不能提供營業執照和醫療機構職業許可證的醫美機構)數量已超60000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黑診所年手術量為正規診所的2.5倍,超2500萬例。每年黑診所約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平均每天約110起。
  • 先天唇顎裂、後天黑醫美 新氧公益救助項目「打包」解決
    醫生說很簡單,2萬塊錢就能給你做好,包括嘴巴,我就很倉促地決定了這個事情。」揣著當時僅有的2萬元,羅莉在一家小診所進行了L型假體植入和唇部修復。「術前我和醫生溝通,我說在網上查的柳葉型更好一些,他就笑了一下,也沒說什麼,但是手術堅持用L型假體。」醫生並未遵從她的意願,同時,對羅莉的唇形也只是稍作改薄,但唇部唇線形狀、多餘組織均未處理,連唇珠都不對稱。
  • 教育部官宣「轉正」,被吐槽多年的中國醫美行業要洗白了嗎?
    也就是說,以後的醫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將可以選擇醫美這個選項。數年之後,醫美這個行業可以迎來專業對口的從業人員,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主刀醫生多由外科醫生兼職。如果你去打溶脂針了,幸運的情況可能遇到從美國進口的手續不全的水貨,而絕大多數情況你遇到的可能是黑機構、黑診所、黑醫師自己配出來的針劑。打了這種非法勾兌的針劑,輕則毀容、皮膚肌肉潰爛,重則引起慢性心臟病甚至嚴重感染而死。
  • 楊中力:黑醫美橫行,起底行業之殤
    這樣的市場亂象帶來的是行業信任危機,對醫美從業者而言,外患內憂,既有黑醫美擾亂市場,還要面對同行的激烈競爭,如何突破行業信任危機,獲取客戶信任,是帶來生意增長的前提。根據艾瑞網顯示,我國平均每年因整形美容導致毀容的案例近2萬起,90%-95%皆是因「黑醫美」導致。這一人群基數龐大,也是需要被關注的一群受害者。醫美機構如若能為這一人群發聲,打破信任危機,通過免費修復術的公益行動來抵制黑醫美,倡導行業自律,是一種非常善舉但是又具社會影響力的有效舉措。
  • 新氧公益救助迎來首例乳房修復手術 主刀醫生吳毅平痛斥黑醫美
    缺乏醫美認知 掉入黑醫美陷阱「小琳,多年來被「巨乳症」困擾,因掉入「黑醫美」陷阱,在一家不正規醫美診所進行了巨乳縮小手術《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20年)》顯示, 醫療美容行業事故高發於黑醫美,平均每年黑醫美致殘致死人數大約10萬人,且多數消費者投訴維權困難。
  • 每天新開52家,黑診所的「黑」你想像不到
    「開黑診所是為了生存。」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採訪時,李躍華「坦然」說道——黑診所,他如此直白地定義自己的診所,讓網友們啞然失笑。這年頭,騙子都這麼理直氣壯的嗎?/羅湖海關如果說對胎兒性別鑑定有需求的人只是少數,那麼當黑診所伸向醫美領域,覆蓋的人群就更廣了。去年1月,內蒙古包頭市的李女士花了6000元在一家出租房診所做了隆鼻手術,結果「鼻子歪了、留下疤痕,還影響呼吸」,診所建議她重新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