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胡毓靖 編輯/莊怡)「醫美市場線上化是一個堅定不移的長期趨勢。疫情影響下,醫美市場整個線上化的速度加速了。」
12月19日,在2020年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上,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表示。
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
2020年是醫美行業蟄伏的一年。據Frost&Sullivan5月發布的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對此,金星認為,醫美行業多年激烈競爭和優勝劣汰下,相當機構已經有非常強的抗壓能力,與此同時,醫美消費者在加速線上化,並向頭部平臺聚攏。
在行業「月之暗面」的「黑醫美」問題上,金星向觀察者網表示,「黑醫美」猖獗還有消費者存僥倖心理的原因。在魚龍混雜的醫美市場,行業教育與引導已經刻不容緩。
平臺醫美機構超萬家,輕醫美風險不輕
新氧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新氧移動端活躍用戶量登頂中國垂直醫療類APP首位。2020年第三季度,新氧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量870萬,同比增長153.7%。
目前新氧平臺展示醫美機構數超11000家,展示醫美醫生數超20200位。今年第三季度,新氧促成的醫美服務交易額超11億元。
當醫美以更可及的方式出現,微創的「輕醫美」成為今年的消費熱點。
據金星介紹,今年整個「輕醫美」市場增速明顯高於手術類醫美,「我覺得這個對於中國醫美市場來講是非常大的好事,說明它進入更主流人群的消費範圍中」。
2020年輕醫美市場用戶規模約1520萬人,圖源:艾媒諮詢
但與此同時,金星也觀察到了一些「輕醫美」的問題。一是消費者的認知誤區,「所謂輕醫美,風險並不輕」,「『輕醫美』每年的受害者,特別是黑醫美造成的受害者非常多,因為量非常大,隱蔽性非常好,常常大家認為這個沒有風險,但往往風險蘊涵在裡面」。
二是今年「輕醫美」雖然總量增長快,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客單價200元以內的入門級醫美項目,而這些消費者能否成為真正主流的醫美項目消費者還有待觀察。
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副會長宋建星對觀察者網補充表示,他並不認同「輕醫美」的表述,並提議用微創醫美代替。
宋建星認為,「輕醫美」這個詞「一方面把醫美行業看輕了」,另一方面,「輕醫美」風險不輕,改掉這個說法也是為了糾正消費者的誤區。
「第二個,這個詞出身不太好,它是渠道醫院性質出來的,這個詞後來不知道怎麼就用到我們這了;第三個,國際上沒有對應的詞,我們中國叫『輕醫美』,世界上沒有叫『輕醫美』的」,「如果要正規化,還是微創(醫美)更好」,宋建星稱。
僥倖心理也是「黑醫美」猖獗原因之一
對於明年的醫美市場,金星認為隨著市場的復甦,明年一線城市將會率先成為成熟的醫美消費市場,並且呈現出六大特點:供需兩旺;消費者將更加理性,年齡、職業分布將會更加多樣化;手術類醫美項目,將會更加倚重醫生的技術和審美;非手術類醫美項目更加看重新產品和服務質;消費者需求升級,效果、性價比都重要;好醫生、專業機構會得到市場的溢價。
醫美市場紅火之下,「月之暗面」的「黑醫美」如影隨形,不可忽視。
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的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但每年因黑醫美事故造成10萬人致殘致傷。
2019年國內合法醫美機構數量約13000家,其中還有超2000家超範圍經營,屬於違規機構。整體來看,合法的醫美機構的行業佔比僅為14%,合法且合規的醫美機構行業佔比更少,為12%。
圖片來源: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
對於「黑醫美」的猖獗,金星向觀察者網等媒體表示,原因並不完全是消費者找不到正規醫院和醫生,很多時候往往是消費者為了方便和貪便宜,或是單純聽信周圍人的口碑。
「很多時候消費者也知道工作室並不是一家醫院,一個工作室和醫療機構拿到的藥品和設備也不是正規渠道來的,但消費者有一種僥倖心理」,金星說道。
引導消費者也是醫美規範化的重要一步。「我覺得這種誤傳誤信是黑醫美猖獗的原因,中國還是有大量正規機構和大量好醫生,我想這個需要我們行業教育,慢慢引導消費者更多選擇正規的機構」。
今年5月,新氧宣布首期捐贈1000萬元聯合中國整形美容醫療救助與修復基金啟動中國首個黑醫美修復救助公益項目。
本次頒獎盛典上,新氧宣布啟動新氧公益發起人計劃,邀請全民參與新氧公益第二階段的醫美公益救助。
新氧公益項目
據介紹,新氧第二階段的公益捐贈將不設上限,以公益發起人的形式累積全民點讚,最終捐贈金額由點讚數決定。在12月19日至26日期間為每次點讚配捐1元善款。
同時,新氧宣布正式啟動公益救助基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外科等醫美機構將就近為消費者提供修復治療幫助。
此外,盛典現場,新氧還宣布開始籌備專項支持中國醫美學術基金,並將在首期投入1000萬元。
當科技向善成為市場口號時,科技的邊界應該被拓展得更寬。千億級別的醫美市場資本奔湧,遲滯的醫美教育、公益和正確的審美也應該加速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