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新氧發布了其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二季度財報,其中在淨利潤一欄中大幅下降,新氧Q2淨利潤為210萬元,而去年同期為2930萬元,同比下降93%。非GAAP淨利潤3010萬元,去年同期為1.022億元。歸屬於普通股股東基本和攤薄後每ADS收益均為0.02元,去年同期分別為0.22元和0.21元。
截至筆者發稿,新氧已持續下跌和小幅震蕩,維持在12美元左右的「破發價」。
遙想1年之前,剛剛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卻不料一年多時間裡就遭此重創,新氧醫美,究竟怎麼了?
高層頻變,前瑞幸咖啡CMO加盟,新氧會成為下一個瑞幸嗎?
了解一個企業首先要了解這個企業的管理,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不僅能夠起死回生,也能幫助企業長治久安。但縱觀這一年裡新氧的管理層變動,會發現其僅僅上市不到一年時間裡,COO、CMO就相繼離職。
先是在2019年10月25日,新氧CMO(首席營銷官)胡冠中發布朋友圈宣布,表示因個人原因已正式辭去新氧CMO一職,而後在2020年3月6日,新氧COO(執行長)也表示因個人追求原因將於退出本公司的日常管理事務,COO職務由公司董事長兼CEO金星兼任。
近期,有坊間傳言說在失去了胡冠中之後,「中概股泡沫代表」瑞幸咖啡前CMO楊飛同時也兼任醫美平臺新氧的營銷顧問角色,因此,瑞幸咖啡出事後的一段時間裡,新氧在分眾傳媒上的投放也減少了許多。
管理層人才流失和頻繁變動,不僅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發展路線的動蕩,更容易引發市場和投資人的擔憂,新氧醫美怎麼了,會成為下一個「撈一把就走」「賺快錢」的瑞幸嗎?
「跌跌不休」的新氧股價:
以用戶內容競價排名,無「廣告」卻處處是廣告。新氧會成為下一個百度嗎?
還記得2017年新氧的CEO金星做客財視傳媒《超級脫口》時說的「百度競價排名已成過去式,競價排名是典型的逼良為娼,不會長久」。猶在耳,卻沒想到短短幾年時間,新氧就成了《財經國家周刊》報導下的「醫美版百度」。
新氧作為以社區內容為核心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用戶日記、變美案例等社區內容是重中之重,而很多愛美用戶選擇使用醫美平臺也是受這些內容的吸引。但衝著「姐姐」來求美的消費者卻並不知道,新氧醫美上這些情真意切、內容豐富的變美日記,背後都是明碼標價的競價排名廣告。
根據《廣告法》相關規定,發布廣告需要標註「廣告」標識。但在新氧醫美App上,無論是開屏廣告、中通廣告、信息流廣告,這些明碼標價的「硬廣位」,卻一個也沒有標註廣告標識。
新氧後臺「新氧通」顯示,首頁日記、案例都需要「競價」才能獲得展示:
但比不打廣告標更惡劣的,是把廣告偽造成「內容」,欺騙消費者。按《廣告法》相關規定,只要對內容的排名展示進行人工幹預,該內容實質上就是排名類廣告,需要標註「廣告」標識。
但如今的新氧仿佛忘卻了自身內容起家的背景,卻朝著內容「發家」的角度前進,如今新氧各種日記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無廣告標識的廣告,大量的內容以醫生筆記、商戶日記等形式變相發布醫療廣告。
有消費者吐槽「差評」發不出去,首頁都是好評和付費推廣的日記:
物化女性代表卻宣揚「獨立女性」代言浪姐?扭曲的新氧價值觀
「美」本來應該是一個較為抽象化的概念,是一個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事情,千人千面,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對美的追求與審美,但新氧一直以來的廣告營銷,都在刻畫一個固定的審美形象,以促使其他用戶仿照消費。
比如之前被無數用戶詬病的「新氧醫美,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的宣傳廣告,其中不僅在定義美的形象,還充斥著不整就不美的奇葩三觀。還有今年《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中,一直強調「以瘦為美」的畸形、刻板審美觀,在節目中放出二維碼引導用戶get女團腿、女團腰,再稍微直白一點,不就是抽脂手術廣告嗎?
究竟什麼樣子才叫美?誰又有資格去定義美?這些都輪不到一個醫美平臺去下定論。醫美的本質是幫助人們變成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為了業績、為了銷量去特意定義什麼才是美,情人眼裡出西施,適合自己的才是美。
有網友對新氧贊助「浪姐」的吐槽:
伊能靜代言新氧後,新氧醫美App仍毫不忌憚地拿其他「乘風破浪的姐姐」來詆毀:
女明星們成新氧引流利器,拿侵權當營銷,視女性權利為兒戲
在新氧公眾號、App內容中,充斥著各式各樣有關明星的整容話題,吸引人的眼球。
這些明星分為兩派,一類是據理力爭,保護自己的權益,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在新氧最近的143次開庭公告中,明星狀告新氧的案例屢見不鮮,包括高圓圓、迪麗熱巴等。但對於新氧來說是無所謂,有明星告贏的案例,但也就賠個幾萬十幾萬,比起二次蹭到明星的熱度,一點都不虧。
還有些明星選擇冷處理,不讓這些內容再次蹭自己的熱度,就像張雨綺就曾經表示過一些無良媒體、平臺針對她的緋聞、資料,她不闢謠、不發律師函,是因為不想打理這些無良企業,是不想讓這件事因為自己的回應而再出現新的熱度。
其實明星作為「美」的代言是很多人心中的塞納河,一些無中生有的詆毀內容雖然能引來流量,但也破壞了很多人的期望與對美的美好憧憬,這種行為一方面違法,另一方面也是飲鴆止渴,無益於自己的長遠發展。
新氧醫美App裡碰瓷的明星們:
違禁項目屢禁不止,明知故犯背後是利益驅動還是漠視安全?
除了對明星的侵權違法外,新氧平臺中還充斥著大量的未獲國內審批的藥品、器械。
早在去年7月份,新京報就報導稱:知名醫美平臺「新氧APP」上,詳述五種違禁肉毒素藥品,其入駐醫美機構低價吸引客戶,卻拒絕驗藥,違禁藥可預約注射。
然而直到今天這些內容依然存在,一方面說明了新氧沒有及時悔改自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新氧自身盈利變相能力低下,為了盈利換取好一些的財報數據而迎合資本市場,忘了身為醫美行業從業者的本心。
其實新氧不像傳統的醫藥股,類似於電商平臺的「自營」,藥物品質、各環節把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可控性極強。它從本質上講只是信息中介平臺,並不是自營的醫藥商或者醫療機構。
這樣做不僅是滿足自己營收的私慾,更重要的是讓用戶承擔風險,醫美行業畢竟是有關用戶身體方面的服務,安全方面是重中之重,這樣未經國家審批的藥品、器械流通使用,是擾亂市場,危害用戶的行徑。
廣告法相關規定明確毒麻藥品不允許發布廣告,因此不少機構曾因發布肉毒藥品「保妥適」、「衡力肉毒素」等遭到監管罰款。但在新氧醫美App中,「保妥適」卻名目張膽出現在了活動廣告中,未遭到任何處罰。類似的還有三文魚針,嬰兒針等,都是監管禁止的違規表述,都出現在了新氧醫美App的官方詞條介紹中。
比違規表述更令人心驚的是違規項目,一些國內明令禁止的醫美整形項目,如PRP自體血清、幹細胞療法、美白針、溶脂針等,在新氧醫美App上隨處可見,從未禁止過。
內容涉黃和用戶隱私兩大問題,新氧醫美一個沒落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App的兩大問題,內容涉黃和用戶隱私問題,新氧醫美App可謂一個也沒落下。
首先是涉黃問題,在新氧平臺的一些整形日記,尤其是豐胸、隆胸的日記中,總是會出現不少大面積裸露胸部、甚至露點的圖片吸引人。
雖然豐胸、隆胸的受眾絕大部分都是女性,但作為一個信息公開化的平臺,並非只有女性才能使用,存在異性以其他目的來觀看內容的可能,更可能存在低齡化的用戶、未成年人來使用和瀏覽,這方面涉黃的信息應該及時查整。
在網際網路商業中,存在著不少打擦邊球、軟色情的信息存在,這些內容雖然很多並不是平臺發出,但作為審核方的平臺,在紅旗原則下是脫不了干係的。
其次,用戶隱私問題。就在近日,工信部通報的101款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中,新氧也赫然在列。
此前更有網友質疑新氧違規收集和使用人臉測評、諮詢中提交的照片,並且這些照片還「刪不掉」。
2020年了,還有上市公司宣傳中使用絕對化用語?
曾經的中國各大品牌廣告中,充斥著「全國第一」、「世界第一」等絕對化用語,但在廣告法嚴監管和重罰了幾例虛假宣傳的案例之後,這類絕對化用語宣傳被各大廣告投放平臺列入禁止詞,企業們也開始自查自糾,力求表述得當,真實客觀。
但作為上市公司的新氧醫美,卻從招股書開始就一直宣傳自己「第一」。在營銷商,新氧醫美一直強調自己是「中國最大的一站式專業醫美服務平臺」,但受廣告投放平臺限制,現在的這類宣傳語也只敢偷偷打在線下展會中,監管沒人管,新氧自己爽。
俗話說,越缺什麼,越想強調什麼,新氧醫美還是不是中國最大的醫美平臺?巨頭入場、垂直App也在不斷追趕,新氧的競爭對手多如牛毛,這個最大是不是有「水分」,還未可知。
當年二手車平臺大戰時,某二手車平臺就因為「創辦一年、成交量就已遙遙領先」被告,並成為一段時間的黑歷史。作為上市公司,新氧醫美做宣傳時也應該少用那些絕對性用語,用事實說話,誠信為本。
總的來說,正是這新氧一直以來沒有及時整改的種種弊病,才使得上市不到一年新氧就遭遇滑鐵盧,而若不思悔改,只會使得新氧的口碑與業績越來越差。這七宗罪,新氧醫美開始整改了嗎,又能改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