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好看有用嗎?長得好看真的有用。尤其是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長得漂亮不僅在現實生活中給你帶來種種好處,而且還為你成為網紅吸引流量賺取眼球,提供了更多機會。
不管是普通人,還是明星,都在「變美」這個領域投入時間和金錢,也正是因為這種追求,催生了「顏值經濟」的誕生。新氧科技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坐擁「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第一股」的美稱。
然而在繁榮背後,卻是「整容失敗」或「製造假的整容日記」案件的頻生。近期,新氧還被曝出「涉售違禁藥事件」,再次把「第一股」推向風口浪尖。人們不僅對內容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甚至對整個醫美行業發出質問。
做著「變美」的生意,卻幹著「不美」的行徑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2018年醫美服務行業總收入規模達到1217億元。已經超過美國等成為整形人數最多的國家,目前中國也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美市場,並且每年以40%的速度在增長。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5月2日,新氧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目前來看,新氧成為國內最大的消費網際網路、消費醫療的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在線查詢、挑選和在線預約的功能。據相關數據表明,該平臺已有近6000個機構,包括醫美、齒科等,累計用戶約3500萬,覆蓋全國300多座城市。
看似蓬勃發展的新氧,背後卻隱藏著致命的隱患。做著讓人變美的生意,卻幹著「不美」的行徑。
據微博爆料,24歲愛美姑娘因為信任醫美平臺「新氧」,在平臺上找到一家整形醫院,前後花費3萬5千元實施了這一「變美計劃」,可迎接小美的不是另一個嶄新的自己,而是嘴巴變歪,一個完全不敢認的自己。小美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人生規劃會因為這次選擇而打亂,甚至擔心自己以後能否嫁出去。小美屢次找到平臺新氧投訴,卻也屢遭封號,最基本的話語權都沒給小美。
在筆者看來,當初平臺給所有求美者帶來的美好願景和假象,終究會在眾多「小美事件」爆發後露出真正的面孔,卸妝後,是「天使」還是「屠夫」還不定。
「美麗日記」不「美麗」,蒙著用戶眼睛造夢
在一片蓬勃發展的背後,新氧被敲響警鐘。
7月15日,新京報發布題為《新氧APP商家涉售違禁藥,「美麗日記」造假刷評2000元一套》的文章,披露新氧入駐機構在線上低價引流,拒絕客戶驗藥,線下私售違禁藥,且APP內虛假日記泛濫,線上代寫「醫生問答」等問題,幾乎涵蓋了新氧APP所提供服務的方方面面。
不僅被披露「假日記」,就連真實日記都「難逃其手」。
據工人日報的報導,北京一名消費者小蕾,因在新氧上花費1556元預約了北京某醫療機構的大腿環吸項目,整個項目下來總共花費1.5萬元,但是小蕾在做完後發現完全沒有效果,反而還留下了一大推疤痕。於是在新氧平臺上如實發表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隨後,小蕾在發表完日記後向美容機構進行索賠,但得到的答覆竟是必須刪除日記才能退款。然後就在小蕾向新氧申請賠付時,卻遭到了拒絕。
此次媒體披露的內幕,直指醫美行業痛點及新氧的核心競爭力。儘管新氧回應稱下架所有涉事機構,但對整個行業而言,無疑是又一波社會質疑。
在筆者看來,「美麗日記」也確實造就了新氧的繁榮,姑娘們在「美麗日記」中只能看到「美麗」,而看不到整容手術暗藏的「毀容危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終究會在某一天爆發出來,未來,新氧該如何重拾「初心」和用戶大眾的信任,我想「真實」二字尤為重要,把決定權交給用戶,而不是蒙著用戶的眼睛造一場夢。
噬血美麗營銷背後,「莆田故事」能講多久
新氧身上潛藏的「灰色基因」從來不少,此次「售假」事件,再次揭開了新氧背後的行業大幕。
在微博上搜索「新氧」「毀容」,就能找到不少被新氧「坑過」的顧客和新聞報導。
不僅在微博上,就連發布在新氧平臺上的「日記」也會因為「言語不當」被新氧「剝奪」話語權。就有網友爆料過,在平臺上發布整容失敗就被封號。「新氧」只想讓你看到聽到他們想讓你看到的,也正是因為這種信息不對稱,蒙蔽了不少「愛美者」的眼睛,盲目作出決策,致使後來毀容後悔莫及,身體和心理上受到的傷害不可逆轉。
新氧平臺把「顏值經濟」當作一門生意來做,鼓吹醫美產業多麼的繁榮,這種噬血美麗營銷背後的手術失敗率卻很少提及,我就想知道美麗的「莆田故事」能講多久?
江湖老劉,TMT行業觀察者,社交電商行業分析師,知名IT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