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媒體 / 財經三劍客
「新氧醫美,美美美美,女人美了才完美,做女人美好。」咆哮式的廣告語,搭配著音樂無限重複,在狹小的電梯間裡,不知道你有沒有被新氧醫美的廣告「洗過腦」。
醫美行業頭部平臺新氧被曝出銷售違禁藥品後,最近幾天又出事了!這家「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又能走多遠呢?
大量違禁藥品違規項目赫然在架
公開資料顯示,新氧科技成立於2013年7月,業務涉及教育、科普、內容、醫械等領域。截至目前,新氧在中國、韓國、新加坡、日本、泰國5個國家的351座城市開展業務,吸引7000餘家正規醫美機構和25814名有執業資格的醫生入駐;2500萬用戶在新氧平臺上留下搜尋和消費的足跡。
然而,這家號稱醫美界的「小紅書」的新氧科技從成立至今就頻頻被曝出問題。新氧就被媒體曝光存在涉嫌違規銷售肉毒素、人胎素等藥品和服務的行為。彼時新氧曾回應表示,已第一時間下架涉事機構,並配合監管部門對涉事機構的後續處理。
然而,近日,多家媒體曝光,新氧科技其旗下「新氧APP」違規銷售人胎素等問題仍然存在。
人胎素屬於我國有明確監管規定的出入境特殊物品,未經申報審批禁止入境。廣東省藥監局曾表示,我國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從未批准人體胎盤素等人體胚胎美容藥品生產,也未批准進口有關胎盤製劑。
除了人胎素,平臺上還存在幹細胞療法、PRP自體血清美膚等其他多個國內尚未獲批的醫療服務項目。
以幹細胞治療為例,目前,除了已有規定的、未經體外處理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被允許的,包括醫美整形在內的其他各類型幹細胞療法尚處於臨床研究階段,並未獲批上市。而新氧平臺上,此類「治療」項目不在少數。
「自體血清美膚就是通過採集自體靜脈血液,用離心濃縮製成高濃生長因子,再把這一自體血液注入皮膚。」該項目的客服稱。
但實際上早在2005年,原衛生部就發布了《關於加強「血液療法」管理的通知》,要求相關醫療機構立即停止「血清療法」等臨床治療項目。
粗略統計,在新氧平臺上,上架「血清療法」項目的機構有近200家,其中有的項目預約量高達6600多例。
那麼,新氧是如何讓這些涉嫌違規產品、項目上架的?
據新氧內部運營人士透露,實際操作中,新氧對項目的審核標準主要是不能用第一、最好等形容詞過度包裝,一般提交當天就能完成審核上架。
代寫、刷單問題層出不窮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氧,屢登監管黑榜的機構,依然能獲得高曝光量。
比如,幾家知名的莆田系醫美連鎖機構和品牌——美萊、華美、藝星、薇琳、美貝爾等,在新氧平臺各大城市的「品質機構榜單」中,要麼名列前三,要麼佔據首位。
不僅如此,按照整形項目、日記搜索,這些機構推出的相關內容也都有不錯的排位和展示。求美者在新氧平臺搜索醫美項目,最先看到的,也大量是由這些機構提供的。
屢次違規、訴訟不斷的機構,為何能在新氧的「品質機構榜單」名列前茅?
據內部人士透露,這和新氧的刷單競價規則以及灰色地帶的代寫服務不無關係。
「新氧的美麗日記有問題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業內都是心知肚明的。」據成都某整形醫院運營人士透露。
目前,淘寶、QQ、貼吧等平臺有諸多販賣整形日記的商家。「原創素材20套,含日記和套圖,可發新氧、更美、悅美等APP,售價88元。」金妹兒在淘寶某店鋪看到。
此外,金妹兒了解到,伴隨新氧APP的崛起,目前還滋生出一些專業的代管運營團隊,從醫生包裝、項目包裝到文案撰寫、案例更新都由第三方專業團隊運營,形成了一條醫美品牌代運營產業鏈。
據某代寫商戶表示,對於全套代運營服務,多家公司給出的報價在7000-10000元/月,部分代運營還要從機構線上銷售額抽5個點的佣金。
更為觸目的是新氧平臺本身悄然向商家推出「優享拍」「優量通」等競價排名和廣告政策。
據悉,新氧的榜單排名主要依據是各機構對新氧的貢獻值高低,其中佣金尤為關鍵。佣金,即機構在新氧平臺每成交一單,新氧要按一定比例抽成。
營銷費用攀升
未來之路在哪裡?
事實上,新氧科技一直備受資本青睞。截至目前,新氧科技已進行6輪融資,是國內唯一一家進入E輪融資的醫美平臺。
新氧宣布完成7000萬美元E輪融資,躋身網際網路醫美獨角獸陣列;新氧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
新氧在醫美垂直領域遙遙領先是顯而易見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的醫美APP市場份額上,新氧更是佔到84.1%。
不久前,新氧發了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新氧本季度總營收額3.024億元,同比增長79.6%,淨利潤達到4050萬元。
然而,高利潤的背後卻是其超高的營銷費用。
從新氧的招股書公布的數據可見,2018年,新氧4.766億元的經營費用中,研發費用為9473萬元,佔比20%;營銷費用為3.064億元,佔比64%。
可以看出新氧在營銷層面的投入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醫美行業看似暴利,但高毛利低淨利困局愈演愈烈,同質化嚴重下,營銷推廣費用不斷攀升。」業內人士表示。數據顯示,新氧科技銷售費用及研發費用佔據淨利潤比重已達316.43%、114.78%。
另一方面,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國家逐步加強的監管也讓全行業面臨新的挑戰。
「新氧一邊聲稱加強措施,一邊卻繼續銷售違規產品、違規項目,平臺還明目張胆推出競價排名,放任代運營,讓平臺的醫美社區模式畫上巨大問號。」
此外,新氧科技面臨著多起訴訟。據天眼查顯示,新氧科技的法律訴訟達64起,其中有關肖像、名譽、人格權糾紛達40起,涉及到的明星包括鹿晗、李小璐、林志玲、黃渤、張豐毅等。
可以看到,作為具備醫療屬性的產品,安全規範是醫美行業的基本底線。然而新氧平臺的醫美亂象簡直可以稱得上愈演愈烈,如此這般「作」法,新氧的醫美社區模式又能走得到多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