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APP醫美電商市佔率70%,平臺發展5大關口,如何闖過?

2020-12-19 donews

垂直平臺領域,廝殺從來慘烈。滴滴和Uber的數十億元紅包大戰,硝煙剛剛散去。ofo和摩拜的車海包圍攻勢,以及一眾後入者的助攻,還在繼續。醫美電商領域,新氧卻宣告突圍而出。

2017年第二季度,新華網、網易、搜狐、鳳凰資訊等數十家媒體紛紛報導,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氧」),在醫美電商領域的市場佔有率達到70%,並列出了包括第三方數據公司易觀、TalkingData和35家醫美診所調查走訪的支持性數據。

平臺本無秘密,競爭從來激烈。因為商業模式的創新難,抄襲易。醫美電商平臺中,新氧宣告一家獨大,是真是假?筆者分別從獲客、留客、變現、復購和生態建設5重關口,檢測新氧的市佔率含金量。

平臺發展第一關,獲客

用戶獲取成本高,一直是醫美領域的頑疾。眾所周知的就是莆田系醫院,在百度上的營銷成本能佔到70%以上。業內人士一度疾呼,醫美行業人均獲客成本7000元,50%以上的收入給了中間銷售商,消費者用正規醫生和藥品的基本需求,都難以保障。長此以往,如何發展?

根據對35家診所的調查,入駐新氧醫院的營銷成本一般在15%,優質醫院能降到10%。獲客成本平均300-500元/人,這主要是按產生首單計算,沒有計入重複購買,而復購還將進一步拉低獲客成本。

新氧公布的數據如果真實,那麼其原因可能有兩個,要不是因為新氧甘心做虧本生意,倒貼醫院,搶佔市場;要不是因為新氧本身的獲客成本更低。

帶著這一疑問,我們採訪了新氧COO劉逍,她表示:「企業花幾千萬、幾億打廣告,用幾十億燒錢拉新,這樣教育市場的效率太低。醫美消費不像出行領域那麼成熟,目前中國的千人整形次數滲透率僅1.7%,跟韓國的14%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不是短期內燒錢打廣告,就能扭轉的。小白用戶的偏見和抗拒心理,需要更長效的教育方式。新媒體內容製造與傳播,就是這個時代給醫美平臺的最好工具。從人潮人海中,把整形成熟消費者圈出來,源源不斷地為新氧培育新用戶。」

新媒體確實是低成本獲得用戶的蹊徑,成本低、爆發快。這個道理人人都知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微信大號廝殺,早已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新氧有這種神通麼?

於是,我們打開新氧官微(微信號:soyoung111),大致翻看一下,其每天更新3-5篇,基本篇篇10萬+,內容往往以明星為案例,呈現美麗容顏背後,血淋淋的內幕。據新氧介紹,目前關注人次超過700萬,全網每周平均閱讀數在1500萬次,新榜排名超過咪蒙、嚴肅八卦等知名自媒體大號,位居全國第56位,是唯一進入500強的醫美微信號。

圖為新氧官微的一篇文章,閱讀量249萬

除了公號文章,早在2015年4月,新氧聯合優酷、愛奇藝、騰訊等視頻網站推出《新氧明星整形教室》,之後又推出《新氧一周整聞播報》,目前在全網60個平臺分發,累計播放量超過6億次。由於網友喜愛,經常被頂上平臺首頁推薦。

圖為新氧明星整形教室一段視頻,點擊量超100萬

這些說明新氧擁有精通新媒體運營的長老,據了解這些顯了神通的長老多為90後,十餘人。他們通過低成本製作,利用網絡平臺,把關注整形的用戶網羅出來。

精準用戶圈出來了,但是後面的問題還有很多,如何沉澱在平臺上,如何變現?要知道,多少社交電商平臺都倒在了變現之前。

平臺發展第二關,用戶留存

熟悉醫美的人都知道,整形會上癮,但是整形消費也十分慎重,建立信任難。平臺發展的第二個重大關口是,寶貴的精準用戶來了,如何長期沉澱在平臺上?

2014年5月,新氧決定上線整形日記。這一功能,當時在國內沒有先例,公司內部也有爭議。因為分享是利他行為,更何況是把整形時最慘不忍睹的內容放上網。用戶使用的願意會有麼?

「歸根到底,緣於對消費者的洞察。」新氧創始人兼CEO金星曾對媒體說。整形介於醫療與消費之間,整形前的緊張和焦慮,沒做過的人很難體會。筆者曾接觸過一位做隆胸手術的女孩,她在手術前,把自己的存款和密碼都交給了朋友,告訴他: 「出問題後,不要考慮錢,全力救我。」即便如此,她還是一次次像去刑場就義一樣,走進手術室。

很多人不知道,最緊張的時期,還不是在術前,而是在術後一周。面對纏滿紗布的臉,各種恐怖的感覺和念頭都會湧上來。

金星表示:「這個焦慮期就是痛點,用戶的恐懼緣於他們對術後的不了解。如果他們發現在新氧平臺上,做過同類手術的人曾寫下他們的經歷、感受、症狀、效果,就會有撫慰和教育作用。因此我們決心做術後恢復日記,這是整形日記的最初原型。」

目前新氧上的整形日記累計達320萬篇,全部為親歷者撰寫。大數據分析顯示,平臺上的註冊用戶會在休閒時間段,打開新氧網和新氧APP查看日記,APP日均啟動次數5次/人,平均停留時間在20分鐘/次。

平臺發展第三關,變現

「社區是有生命周期的,2至3年內,產品就會老化,一批用戶就會流失,貓撲、天涯這些泛泛而不夠垂直的社區都逃不脫這個命運。垂直社區,背後如果沒有交易,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社區不是『剛需』,交易才是。」金星說。

電商領域,京東之後,幾無機會。筆者也曾採訪過其它創業平臺,商業模式同樣是以社區帶活電商,但是苦苦掙扎數年,年交易量不過百萬。

2014年7月,新氧電商功能上線。用戶看完日記後,如果願意,可以點開給其做手術的醫院和醫生的頁面,查看這位醫生的其它日記評價,並給醫生發私信諮詢。只有正規醫院和有執業資格的醫生,才可以入駐平臺。線上下單,線下服務,術後在線反饋效果,完成O2O閉環。

金星給筆者算過一筆帳:淘寶和新氧的用戶基數有天壤之別,全國的整形消費者剛進入千萬時代,而淘寶用戶過億。但是新氧用戶更為精準,淘寶的轉化率是3%,在新氧上做得好的產品的用戶轉化率一般在27%,也就是說100個人看過,27個人下單。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客單價不同,淘寶客單價幾十元,新氧3000元,是淘寶的100倍。大平臺擔心醫美領域的安全控制風險,沒有切入這一塊領域,這給小而美的平臺留下了發展機會。

新氧2017年第一季度實現2016年全年交易額。2016年線上交易額超20億,拉動60億產值,實現年度盈利。2016年全年平均,新氧的用戶覆蓋率是第二名的7.4倍,第三名的9.2倍。

平臺發展第四關,復購

前三關解決後,看似平臺最難的關口已經走過,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通過。

但創業如同爬險峰,越向上走,越高處不勝寒。規模起來後,管理任務與從前不可同日而語,壓力和挑戰巨大。尤其是外部服務,內部再怎麼亂,都是關起門後自已的事情。

聯想控股責任董事、明星投資人朱擁華曾表示,對於創業公司而言,5年是個起飛期,用戶的積累、公司運營的成熟都需要經歷長時間的打磨。短期拉升的效果有,但刺激過去後,數據就落回來了。創業者的腳步需要邁得扎紮實實的,半點也不能走捷徑。

今年是新氧成立第4年,也是十分關鍵的一年。5月,新氧在從前《安全100計劃》之上,推出《嚴選計劃》,設置5重安全保障:100%正品,100%實地考察,氧氣保,閃電退,先行賠付。

口號易喊,事情難做。160個城市,5000多家醫院,一年數百萬筆訂單,如何實現100%正品和100%實地考察?

劉逍表示,新氧已經在每座城市派駐商務拓展人員,深入到醫院核查資質,並在內部建立嚴格的管理和激勵機制。但是醫美畢竟屬於醫療服務,即便是正規醫院、執證醫生,也不能保證100%的安全。因此新氧攜手悟空保和泰康在線,推出醫美險種氧氣保,覆蓋37個醫美項目,理賠流程全程線上完成,自資料提交到理賠結束在30天內完成。

傳統渠道醫院,用戶二次復購率一般在20%以下。查看新氧大數據發現,二次復購率是92%,而且購買6次以上的用戶佔比達為27%。復購率高,除了跟產品質量強相關外,跟類型也有很大關係。新氧的產品定位是從微整形項目切入。

微整形即為非手術類醫美項目,是指利用玻尿酸、肉毒素、美白針、溶脂針、雷射技術等手段,不需開刀,短時間就能變美變年輕的高科技醫療技術。

在成熟醫美市場,微整形的比例超過80%。在我國,這一比例在60%以下。這是因為中國整形人群還未普及,以明星和網紅為主,他們通常會選擇更為有效和持久的手術類項目。但是隨著醫美消費向普通人漫延,微整形將會是更多普通用戶的選擇。

金星認為:「微整形在未來幾年的比例會迅速地上升。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原來必須要通過手術去做的項目,現在不用手術,不用開刀也可以了。」

微整形除了增速快、增長空間大外,還具有復購率高、流程易標準化的特點。因為微整形通常是非永久性的療法,一般半年需要維護一次。

用戶有了,滿意度高了,平臺的命運仍然前途未卜。因為平臺自己不提供服務,一手託兩端。以醫美平臺為例,如果只服務好用戶,不能讓醫院共同進步,相當於只邁出了一條腿,然後就僵在那兒了。滴滴一度估值達到400億美元,網約車政策一出,服務車量受限,估值立即縮水一半。

平臺發展第五關,生態建設

2010年前,整形醫院數量少,消費人群增長快,醫院招2名醫生,找好場地,裝修得漂漂亮亮的,打個廣告,或者與美容院老闆娘建立合作關係,客人就源源不斷地送來了。根本不用考慮消費者滿意度、復購率的問題,對於一個迅速成長的增量市場而言,「傻白甜」用戶遍地都是。

但是近些年,隨著醫院數量增多,存量高端用戶被開發殆盡,增量中低端年輕用戶消費能力弱、維權意識強,醫美醫院的生存壓力在增大,市場上80%的機構並不盈利。

如何「+網際網路」,以適應行業發展新階段的需求,是醫院極需面對的問題。

劉逍表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助醫院走出困境,提供更好地服務,是新氧的責任和能力所在。為此在工具和人兩方面持續打磨。」

工具方面,目前新氧擁有中國最大的醫美資料庫。成立4年,專注醫美, 形成1600萬註冊用戶和交易數據沉澱。

利用這些資源,新氧建設了數據化醫院工作檯和CRM系統(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實現不同地域的精準用戶畫像,一鍵預約、便捷回復,術後自動回訪。另外,還能通過漏鬥模型,發現醫院運營短板。

新氧數據化醫院工作檯

人方面,新氧成立了商學院,這是一所醫美網際網路營銷大學。旨在幫助平臺上所有認證醫院,獲得更高的投入產出比,實現從『以營銷為核心的醫療』變成『以醫療為核心的營銷』的轉型。

新氧商學院講師,由醫美行業頂尖的院長、醫生、運營專家、行業專家、高級諮詢師等精英構成。他們管理著線上5317家醫院、19544位醫生和1600萬用戶的交易,既懂網際網路,也懂醫院和消費者。目前,新氧商學院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鄭州舉辦大型講座5場,線上培訓課程24節,共吸引700多家醫院、2300多人參加。

結語:規範市場 健康發展

平臺企業要想突圍而出,在獲客、留客、變現、復購和生態5個方面,需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且要不斷拓寬這條護城河,才能保持領先地位。

「從企業的單獨體量來看,在醫美領域,新氧的規模最大。但是市佔率並不重要,目前中國醫美的合規市場在600-800億,不規範市場規模更大,我們的目標是,把不規範市場納入規範市場之中,用科技讓更多人安全變美。」新氧COO劉逍表示。

附:2016年12月35家診所線上獲客明細

 

相關焦點

  • 新氧:灰色的醫美,灰色的廣告
    新氧的營收主要由信息服務費和預定服務費構成,今年上半年,信息服務費共3.55億元,同比增幅超過1倍,佔營收比72%;預定服務費為1.365億元,佔比28%,同比增長47.4%。   所謂信息服務費,即新氧向醫美服務提供機構收取的廣告費。預訂服務費,則可以看成是平臺交易佣金。根據新氧的招股書,用戶支付的醫美服務費用中,新氧抽傭10%。
  • 新氧科技金星:醫美、生美、家美融合是大勢所趨
    央廣網北京5月18日消息(記者申珅)近年來,醫美的受眾從小眾人群逐漸轉為主流人群,在最近舉行的時尚芭莎「美好峰會」上,新氧CEO金星表示,新氧上市一年來,進行了全方位的系統升級,由醫美社交電商平臺升級為醫美內容生態的產業平臺。順應醫美、生美、家美的三美融合趨勢,未來將不斷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美麗解決方案。
  • 醫美火了,新氧卻亂了
    來源:商界醫美火了,新氧卻亂了導讀:為何被網際網路「賦能」的醫美服務平臺總遭受外界的質疑?數千家醫美機構入駐,350多萬篇真人整形日記,業務覆蓋中國300多座城市……有著「中國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之稱的新氧於2019年5月2日在美上市。公開資料顯示,新氧成立於2013年,起初僅為社區運營,2014年上線電商業務,進而發展為「社區+電商+點評」的商業架構。
  • 新氧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 CEO探討深耕與拓展
    日前,《新氧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在京發布,顯示中國醫美市場仍在高速發展,2019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量將超過美國巴西日本韓國等,居全球第一。同時,新一線崛起、抗衰項目的熱潮、行業規範發展成為這個時代的幾大顯著特徵。
  • 新氧app: face to face開創醫美直播連線新模式
    近日,新氧app再次發布直播新模式——直播連線面診。據了解,直播「進駐」醫美行業是在去年開始的,反響盛況空前,可以把之前冰冷的文字分享上升到了有情感、有畫面感的視頻分享,而這一改變似乎更直觀、也更真實的剖析了變美的過程。
  • 新氧醫美的「七宗罪」
    管理層人才流失和頻繁變動,不僅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發展路線的動蕩,更容易引發市場和投資人的擔憂,新氧醫美怎麼了,會成為下一個「撈一把就走」「賺快錢」的瑞幸嗎? 「跌跌不休」的新氧股價:
  • 噬血美麗營銷的背後,新氧的醫美生意能「美」多久?
    不管是普通人,還是明星,都在「變美」這個領域投入時間和金錢,也正是因為這種追求,催生了「顏值經濟」的誕生。新氧科技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坐擁「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第一股」的美稱。然而在繁榮背後,卻是「整容失敗」或「製造假的整容日記」案件的頻生。近期,新氧還被曝出「涉售違禁藥事件」,再次把「第一股」推向風口浪尖。
  • 2016新氧醫美盛典隆重舉行 分享數據醫美新模式
    新氧創始人兼CEO金星表示,過去幾年中國醫美行業發展勢頭迅猛,醫美APP正以矚目的增速成長。2016年,新氧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34倍,線上總交易額超20億。在社區和電商兩大領域,合計為整個醫美產業帶來60億產值。聯合麗格集團董事長李濱也表示,目前醫美市場增長率達32%,2016年,新氧為聯合麗格帶來2000萬交易額,佔整體營收35%-40%。
  • 醫美國際、新氧以及醫美概念股,為何在金融市場「失寵」?
    然而自從上市首日創歷史高點以來,這大半年的時間股價都處於低位盤整格局。那麼為何投資者對發展迅猛的醫美國際如此冷淡?是醫美行業不火爆了嗎?特別是近兩年受網紅文化影響,醫美的消費者需求進一步增加,醫美行業的規模和發展速度都是沒問題的。國元國際證券研報顯示,全球醫美步入穩步增長階段,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美市場,增速領先。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的醫美滲透率仍然較低,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尚未匹配,還有較大空間可以發展。
  • 新氧上線醫美分期產品「氧分唄」旗下子公司只提供技術服務
    新氧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第一股,為了能夠讓用戶更方便地為顏值付費,剛剛上線了醫美分期服務「氧分唄」,定位於「消費醫療 生活美容分期」,入口位於新氧醫美APP「我的」—「小工具」。新氧內部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該產品是新氧近期剛剛上線的,目前已經投入使用。
  • 醫美降至護膚品價格,新氧醫美「99皮皮節」大促開幕
    而這時,新氧「99皮皮節」的到來簡直恰逢其時,平臺上重磅專屬變美福利,第一時間解救你的秋日皮膚。秋季皮膚護理迫在眉睫,醫美護膚療效更佳據悉,從9月1日起至9月8日,新用戶只要來新氧App註冊,就能領取199元無門檻抵用券,並可直接用於該平臺199元以下項目付款使用。
  • 新氧APP獲「安全醫美指導獎」,ELLE美妝之星榜單點讚新氧模式
    近日,被譽為「年度購物必備指南」的ELLE美妝之星榜單發布,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新氧APP獲「安全醫美指導獎」。與此同時,新氧上線第二期綠寶石醫生榜單,甄選100名專業醫美醫師為愛美人士提供具有公信力的權威參考。越來越多優質醫美醫生匯聚到新氧,國內終於出現了一家涵蓋優質醫生資源、大量求美者以及聚合品牌效應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
  • 財報眼|行業復甦提速,垂直醫美平臺如何打破天花板?
    新氧在市場營銷和品牌方面的持續投入對社區構建和拉動線上流量提升效果較為明顯,但另一方面,線上醫美垂直平臺目前尚未進入規模化盈利階段。 對於網際網路醫美天花板和未來如何持續增長問題,新氧創始人兼CEO金星此前對財經網表示,「現階段新氧平臺一年的交易額佔整個醫美行業年營業額不到10%,這個天花板離我們還非常非常遠。
  • 醫美App新氧上市傳言背後 「整形上癮」是秘籍?
    電影中,金星試圖給醫美正名,電影《燃點》拍攝的2017年恰巧是新氧發展的關鍵時期,當時有包括新氧在內的3家醫美APP完成了C輪融資 ,而今僅過了一年,新氧已經完成E輪融資,投資人中包括騰訊。如今,又傳出了赴美上市的消息,為何新氧App如此獲資本青睞?女人的錢最好賺?不僅是馬雲爸爸的堅強後盾,更是醫美行業的半邊天。
  • 新氧「11.11醫美狂歡節」:美麗新物種的「網際網路×」進化
    新氧是如何做到的,關鍵是技術創新:與傳統醫美機構不同,新氧的基因是網際網路,支撐新氧的除了行業專業能力外,更重要的還是在線化、智能化、視頻化等創新技術工具。過去十年來,網際網路技術在商業上的實踐是「網際網路+」,即用網際網路技術改變傳統行業,最典型的就是「O2O」,比如滴滴。
  • 在線醫美第一股新氧的核心競爭優勢在哪?
    而在成立之初,新氧的定位就十分清晰,即打造「內容+社交+電商」三位一體的一站式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具體而言,通過內容創作、社群參與以及線上預訂的商業模式吸引用戶和醫美機構,連接供需兩端,降低信息不對稱,在提升用戶粘性和消費者決策效率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撮合消費者和醫美機構之間的交易。
  • 醫美出圈,消費醫療能否成為新氧第二增長曲線?
    由於抗疫需要,各地都出臺了控制人群聚集和流動的相關規定,客觀上對醫美行業造成了壓力。據Frost&Sullivan5的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在具體醫美項目上,手術類項目呈現出明顯收縮,而被稱作「輕醫美」的非手術項目則快速增長,比去年同期上升115.6%。在這個大趨勢中,醫美行業的從業機構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狀況。
  • 醫美界「奧斯卡」: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順利舉行
    為行業專家、產業夥伴、大咖醫生、醫美達人搭建交流平臺,分享行業前沿趨勢,表彰行業優秀實踐案例。每年12月定期舉辦的醫美盛典因其行業影響力而被稱為醫美界的「奧斯卡」。今年12月19日,以「蓄勢」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以下簡稱「新氧盛典」)成功舉辦,雖然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暫時失去了兩位數的年度增速,充分說明了中國醫美行業的生命力。
  • 醫美向善力量受肯定 新氧APP獲ELLE75周年「安全醫美指導」特別獎
    近日,2020年度ELLE美妝之星榜單重磅發布,集合全球美妝好物,被譽為「年度購物必備指南」,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新氧APP獲「安全醫美指導獎」。與此同時,新氧上線第二期綠寶石醫生榜單,甄選100名專業醫美醫師為愛美人士提供具有公信力的權威參考。越來越多優質醫美醫生匯聚到新氧,國內終於出現了一家涵蓋優質醫生資源、大量求美者以及聚合品牌效應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
  • 尚美之道,千古之風|新氧年報交流紀要
    如上文所說,新氧的定位並不是一個電商平臺,公司的商業模式正在從CPS不斷前移。「當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時(商業模式前移),並不在意用戶看到消息後有沒有在我線上下單,因為在他們瀏覽諮詢的時候,我已經完成了我的商業變現。」新氧CEO金星如是說。入局者眾,垂類平臺更具優勢醫美行業這塊大蛋糕不可能不惹人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