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古生物與地層學考研經驗指導分享

2020-12-13 新祥旭考研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古生物與地層學考研經驗

前言:地大(北京)地科院的初試題目基本上都是地球科學概論和綜合地質學(對的,我沒有選數學,至於要不要選數學這件事我會在part1(3)裡詳細闡述一下。)所以這篇文章不僅是考古生物的同學們可以參考,考地科院其他專業的同學們也可以拿來看看。

Part1:擇校和定專業

(1)眾所周知,古生物作為冷門專業中的老大哥一般報考的人並不多,而且大家要知道古生物這門專業基本上不創收(但某些地質隊也會招古生物專業的,不過近年來貌似招的少了。)所以如果想發財的話一般不會報考這個專業,但是如果你喜歡科研或者單純熱愛古生物這門學科,古生物還是值得一選的,我個人屬於後者,天生喜歡大自然的中各種生物。

最初決定選擇這門專業是在我本科二年級的時候學習了古生物與地層學這門課,當時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專業課還有這麼一門讓我比較喜歡的。Ps:本人本科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高考的時候是被調劑了所以一直沒有特別喜歡這個專業,因此考研也是大家追求自己喜歡專業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選定專業之後我就開始選學校了,當時備選的學校基本有這麼幾所:地大(北京)、地大(武漢)、南京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本人是條山東漢子,但是在外讀書多年,因此一直思念家鄉,所以離家比較遠的地大(武漢)、南大就被我排除了,然後大學老師跟我說海洋大學的地質學並不是特別強(強還是強,不是數一數二的強)但是分數不低,所以性價比不高,pass掉了。然後排除中科院和南大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樓主跨專業,不想一次性難度太大,985咱博士的時候還是可以再衝的嘛。但是我想對各位學弟學妹說,985也不是天塹,只要你一心考研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絕對是值得一衝的。但是最終我選擇了地大北京有以下幾個原因:①性價比高,地大地質學學科評級是A+,但所需分數並不高,運氣好的年份學碩300分+即可②初級科目較為簡單,複試基本不刷人!③離家近④我喜歡的古生物大佬在地大北京校區(如今已經成了導師),榜樣的力量!

(2)地大(北京)官網上並沒有報錄比,但我曾經在網站上看到過地科院的報錄比好像是5:1(真實性無從考證)。現如今考研人數飆升,但學校擴招程度並不是很大,所以5:1的報錄比還算是比較正常的範圍。而且雖然字面意義上是五個人報考只有一個人錄取,其實在考試前幾天就會出現大批考生棄考的情況,然後考試期間也會有一部分不堅定的同學放棄。因此最終與你爭奪名額的同學可能只有一兩個而已,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放棄,無論如何讓一定要有始有終,不然一定會後悔的呀!至於地大北京的考研難度我認為在211這一層面上還是較為簡單的,原因有四:①可以選擇不考數學,可以省下大量的時間學習專業課②專業課記憶性內容多,只要背好了(當然也有技巧)130分輕輕鬆鬆,140分也不是夢。③老題重複率高,每一年的試題都存在相當大一部分的往年試題。(我這一年怕是得有80%之多)④考題都是選做類型,名詞解釋十二選十、大題七選五五選四這樣,加上大部分都是老題,運氣好的話這份卷子你選的題都是老熟人。

(3)跨專業及要不要選數學。這部分是我特別想講的一些東西,因為考研期間跨專業問題一直一直在困擾著我,之後也有許多學弟學妹諮詢過我這個問題,所以我單獨列一標題給大家講講。

往年,地大北京官網出的文件裡明確表示了,跨考生和同等學力學生需要加試兩門主幹課目並且不能收錄為學碩。所以大家還是能看出來這條規定對於跨專業考生非常不友好,但是今年情況發生了變化。最終的碩士擬錄取名單裡出現了跨專業和同等學力考生被錄取為學碩的情況,這就表明了如今地大已經不再看大家的出身,轉而唯分數唯能力論英雄。所以跨專業的學弟學妹們想考學碩的話可以大膽的報考啦(最好還是諮詢一下招生辦,畢竟政策年年變)。但是關於跨專業的判定問題我還是粗略的講一下。我本科是勘查技術與工程,學習過十餘門地質基礎課(構造、水文、沉積等等),勘查並非地質類專業,而是地礦類,但是基礎科目重合很多,因為不算跨專業。資堪、地質工程、地質學算是根正苗紅的本專業考研,盡可放心大膽的報考吧。但是地理、地信已經文科專業或者跟地質無關的理工專業基本上會被判定為跨專業考研(雖然你還能上學碩,但是加試兩門考試也有點煩)。

至於初試要不要報數學,這個就見仁見智了。如果你高數學的不是很好,考研時間緊迫,地質相關專業出身,綜合地質學絕對是物超所值的選擇!

但如果你高數成績不錯,不想每天背書(選了綜合地質學你就每天背專業書背英語背政治,可省筆芯了…)而且還想給自己調劑留個後手的話。(初試不考數學的話調劑還是有些受限的。)數學610也是非常好的選擇,並且據說數學610難度低於數二,考高分並不難。此外如果你報考學碩卻分數不夠只能調劑為專碩的話,你還是需要加試數學的,但如果你初試考了數學自然就不用加試了。總之一句話,數學和綜合地質學沒有孰優孰劣之分,大家各取所需。

part2:初試複習經驗

(1)先介紹一下總體情況,初試總成績404分,其中地球科學概論134分、綜合地質學132分、英語一74分、思想政治理論64分。

①英語一:

因為初試我沒有選數學,而且戰線拉得比較長,所以我每天都有大量的時間學英語(我英語基礎比較差,六級考了六次!)。

參考用書:戀戀有詞、往年真題、長難句分析(買了沒看)和王江濤作文(買了沒看)。

單詞是一個大家都邁不過的門檻,既然它是基礎,那麼你的單詞量也決定了你的最終閱讀能力,但單詞量絕不等於閱讀能力。戀戀有詞這本書我只過了兩遍,第一遍永遠是最吃力的,有很大一部分單詞非常不熟悉,所以背起來也相當吃力,但是到第二遍的時候就會快很多。背單詞這方面我也配合著在用百詞斬,最初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每天一百個單詞,但是對於單詞基礎比較薄弱的我而言每天背一百個單詞並不是很難,難點在於我這樣囫圇吞棗的背單詞會導致遺忘的特別快,因為當背到五十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厭煩心理,而且大腦也比較疲乏了。在此我要強調一下,每個人由於記憶能力不同每天的單詞量應該有所調整,像我後期就是每天五十個,然後第二天會再複習之前的單詞(複習單詞遠比背新單詞重要的多!)。但我不推薦每天少於五十個,覺得吃力可以分成上午一半下午一半,但一定要每天複習老單詞。

第一遍過單詞不在於把所有單詞都記住(顯然也不可能)只要在大腦中都留有印象,看到英語之後知道個大體方向的意思就可以了。畢竟我們後續做題的時候還是要一直背真題單詞的。

過完單詞我就開始做英語真題了,當然剛開始做的就像屎一樣。但是第二、三套開始就會輕鬆很多了,倒不一定是正確率上來了,主要是適應了考研英語試卷的節奏,能有條不紊的把試卷做完就可以了。之後就是每天做題,看答案解析,初步了解一下自己是怎麼錯的,並把自己覺得不懂的地標下來。(第一遍刷題錯的多沒關係,錯的多反而有助於自己之後的歸納總結。)

其實我最後英一考了個74分還算是個不錯的分數,所以我的實踐結論就是:英語是有技巧的!這裡我就像大家介紹一下我是獲得這些技巧的。

前面介紹的背單詞和一刷真題我本人沒有找到什麼竅門,但背單詞這事也確實偷懶不得。至於後續的真題,我基本上都在跟網課。大家都知道考研和高考的最大區別就是高考永遠有人推著你走,考研卻只能萬事靠自己。所以我認為資料搜集能力對於考研複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網絡上有許多免費的網課資源,實在找不到的大家可以去網上找,但我還是支持正版啊!英語閱讀我跟的是唐遲、作文跟的趙亮、翻譯跟的唐靜、新題型跟的田靜。

首先跟大家強推一波趙亮,江湖上名聲不顯,但我英語最後能拿74分他是頭一號的大功臣。趙亮擅長教人用技巧解題,雖然有些人覺得這都是些奇淫巧技但是架不住它真的有用啊。(我考試的時候一小時就做完英語了,閱讀三篇基本沒看懂,所用技巧頗多。)然後就是唐叔,跟趙亮的課一樣講解了許多技巧,但總體而言還是趙亮對閱讀技巧鑽研得更多。

作文我當年是用了模板,因為考慮到趙亮老師的學生比較少,所以應該不會撞到槍口上。我希望大家不要對作文模板談虎色變,對於基礎比較差的同學我還是推薦你自己總結一套模板,肯定是要比你自己臨場發揮強得多的。但是使用模板就會有風險,但這風險完全是可規避的,你不要拿著網上抄來的所謂的萬能模板不管遇到什麼題目都往上套,許多人說自己用模板被打了低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直接跑題了,世上模板千千萬,閱卷老師也只記得最拙劣的。

然後新題型和翻譯也是有一些技巧和規範的,這裡強調一下一定要仔細了解一下翻譯的扣分規則,對你時間的把握非常有幫助。

綜上所述:英語是有技巧的,各位考研老師們數年的鑽研肯定比我們大部分學生經驗豐富,聽一聽總是有收貨的,一定要記筆記呀!

②思想政治理論:政治用書肯定還是肖四肖八、視頻課跟的徐濤+精講精練+小黃書

政治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大家只需要明確一點:選擇題才是拉開差距的關鍵!

所以大家前期完全可以不關注真題裡的大題,認真做選擇,然後聽徐濤的講解,徐濤講課邏輯順暢語言直白還是非常好懂的。剛開始學政治的時候我也聽過肖老爺子的課,對比之後覺得自己更喜歡徐濤的講課風格,所以大家一定要自己親身對比一下,選擇跟隨適合自己的老師。

選擇題大家注重好歸納終結,多做題多回顧,一些史綱那方面的順口溜還是蠻有用的,大家百度一下就有啦。我政治64分是比我預期少了一點點的,因為我考完政治出來的時候就知道了,我把毛中特的答案答到了史綱的題裡,非常低級的錯誤,但這是我背題的時候沒有注意的。因為我的複習科目需要大量的背誦,所以我對自己當時的記憶能力還是蠻自信的,肖四大題我全都背下來了但是卻犯了一個基礎錯誤,政治出題和專業課出題的差別是,專業課是直來直去,看到題目就知道答案,但是政治是需要思考判斷的,我當時只顧背書卻沒有對它們進行區分、總結、歸納。這也是我政治失利的一部分原因,希望同學們引以為戒。政治真的不是一個死記硬背的科目,它對同學們的邏輯性,判斷力都有要求,所以大家在背書的同事一定要總結出自己的方式方法。

③專業課:放到下一節裡一起講。

(2)專業課參考書目:綜合地質學及綜合地質學複習書(綜合地質學還有一本實習小冊子,一定不要遺漏了它)、地球科學概論及其資料書;

兩門專業課有非常大的相似性,所以複習節奏也是完全一致的:

①首先把書仔細看一遍②再把資料書仔細看一遍③真題做一遍,不會做很正常,自己在書上找答案。④總結真題,真題重複率非常高,把所有真題帶答案總結成一本小冊子對後期背書非常方便。⑤背真題,此時你還要研究一下讀圖題的做法,像我一個小跨專業考生,大一大二有了一點地質學基礎,在我看來考研的讀圖題都是比較基礎的,如果是地質專業出身怕是都不用複習就能拿個滿分。(意思是這麼個意思,但一定要複習呀!)遇到不會的題怎麼辦?問老師,放心大膽的問,就算他沒教過你你問他他也會熱心教你的!跨專業沒老師怎麼辦?聯繫前輩,條條大路通羅馬,世上還是好人多呀!

最後吐槽一下專業課輔導書只是把課本上的內容進行了重新排版和歸納,你可以用它來理解課本,但最終你還是要回歸到課本上的。

最終的資料永遠都是歷屆真題,你一定要把真題複習貫穿始終,總結答案的時候不要照書全抄,提取出課本中真正有用的內容,儘量讓答案豐富又簡練,不要有過多廢話,畢竟老師是按點給分的,小標題列好了內容略微填充一下就可以了。

專業課的複習大家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賣資料的身上,儘管他說他家的資料多好多好,但說實話我這年第一次考綜合地質學,出來的資料書非常應付,絕不能稱之為一本好的資料。我希望大家能自己搜集資料。然後你在總結資料的過程中就又是對知識點的熟悉和鞏固,前期總結的好,臨考前的衝擊階段才能有條不紊,不至於覺得這也要考那也要考。

(3)在複習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如何解決的?

有許多同學在考古生物這門專業到時候常常會有自我質疑,這個研究生到底有沒有讀的必要,理想和麵包到底選哪個。我想對各位學習學妹們說,技多不壓身呀夥計們!你讀了研你畢業就是研究生,起點就和別人不一樣了而且我們導師(邢老師)說他實驗室裡的女孩子可是包分配的,就算是女孩子也不要擔心地質行業對女生有所歧視,每年報古生物的女生特別多,基本會有一半以上,所以導師們對收女學生已經習以為常了,大家不要有什麼這方面的壓力。至於男生們,你們選擇了這門學科就代表了你們正奮力追尋心中所愛,就一句話:沒有撤退可言!

(4)複習中的小技巧

勞逸結合。像我初期每天晚上還會打把lol作為對自己的獎勵,真的如果你認認真真學習了一整天再晚上來把遊戲的話是不會有心理負擔的,因為你知道你肯定能考上。但是最後的兩個月我還是把遊戲卸載了,張弛有度,該衝刺的時候就衝刺,大家都不差這兩把遊戲。如果你每天打半天遊戲玩累了看看書,我勸您儘早就業。

一定要有研友。找一個靠譜的研友,他考什麼學校什麼專業無所謂,只要比你強比你上進就行,萬萬不可兩個人一碰頭「回寢不」「回」,這就完蛋了同志們。我的研友考的中科院,是一個非常上進的人,雖然我本人比較懶散,但總還是要面子,人家在那裡學你總不好意思玩手機吧。所以一個靠譜的研友絕對能讓你如虎添翼。

Part3:考研複試經驗

(1)我這一年是第一次公布學碩線(322分)一共22人進複試,最高分404最低分299。複試錄取比文件上說不得低於1:1.2。但是從最終結果來看,貌似沒有人被刷,往年也基本上不刷人。雖然複試不怎麼刷人,但是學碩的名額只有七八個,稍有不慎就會被刷下去,所以大家對複試一定要重視起來。

(2)我這一年情況特殊,本來應該考地史學,但是由於網上面試,因此筆試內容改成了寫小論文+ppt答辯。之後大家應該也不會再採取網面的形式,所以筆試方面我就不再贅述。因為考試內容公布的比較晚,所以我還是認真準備了地史學的複習。課本難度大但考試難度低,重在總結。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聯繫好導師和師兄師姐,其實在初試完你就應該搶先聯繫好你心儀的導師,然後再順藤摸瓜加上你師兄師姐的聯繫方式。他們的經驗絕對能讓你的複試複習事半功倍。師兄師姐門都超級熱心的,比較你們以後都在同一屋簷下,早點熟悉熟悉也不錯,所以千萬不要不好意思問,不懂就問,儘量聯繫多個師兄師姐,畢竟複試題目每個人選的都不同,總結一下師兄師姐們的考題,對你的複試大有裨益。

(3)前面我們講到複試基本上是不刷人的,但這就代表我們不用好好複習了嗎?絕對不是!基本不刷人那是因為每個人都好好準備了,只有你不認真複習的話刷的就是你。我今年網面複試過程比較緊促,但該有的都有了。

按順序:①英語自我介紹②小論文ppt展示,隨後老師會問你幾個問題。(這一環節你們今後應該沒有。)③化石識別,說出化石種屬和年限。比如:三葉草蟲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滅絕;菊石什麼時候出現,根據縫合線分為哪幾種。此外還有韻律層理這種非化石題目摻雜在裡面。④論文翻譯,先念英文再翻譯成中文。⑤最後一個問題:你過了六級了嗎。

難度:比較難,每一個問題我都沒有完全準備到,能講出的東西並不多,像是三葉草什麼時候滅絕的我就沒準備到。其中我覺得最難的一部分是文獻翻譯,前一天晚上本校的同學還給我分享了他的專業英語資料,但是考試的時候念得非常吃力,念了一半老師就讓我直接翻譯吧,然而我翻譯的也是磕磕絆絆。老師們最終給我換了一個簡單的題目,念起來和翻譯還是蠻順暢的。但這個過程中我非常尷尬而且緊張,好在複試老師們人都超好,非常和藹,大家一定不要覺得有太大壓力,緊張是肯定會緊張的,但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舉止禮貌說話不結巴就好啦。

Part4:給學弟學妹的建議、鼓勵

對學弟學妹們的建議我在前面都說得差不多了,這裡還是想再強調一下,不要盲目的努力,那樣只會造成你很辛苦的假象。認真總結,多諮詢老師學長學姐們的經驗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如果你的意志力不是特別堅定,那最好還是走出宿舍走出臥室,去圖書館裡去書店裡學習,環境雖然不是你能考上研究生的決定因素,但好的氛圍確實能夠提高你的學習效率。最後希望學弟學妹們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祝大家乘風破浪,不負韶華!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上海考研集訓營」,相關考研資訊可前往查看)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2021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古生物所」)成立於1951年,坐落在風景優美的北極閣景區,前身為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質調查所等機構的古生物室(組),李四光先生為首任所長
  • 2020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考研複習經驗分享
    距離我考研結束已經過去整整一年了,回想起考研那段經歷,痛並充實著,所以我動筆寫了這份考研經驗分享,希望能給衝刺階段的你們帶來一些幫助。 二、初試複習經驗 關於政治,我只想說跟好肖秀榮和徐濤就可以了。徐濤老師的視頻講解課比較全面,他的課相對來說不枯燥無味,比較有意思;九月份的時候做肖秀榮,到最後衝刺階段就是肖四肖八了,所以說政治大家基本拉不開差距,只要保證錦上添花就可以了。
  • 202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寶石學考研經驗複習指導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寶石學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一、考研擇校和定專業   我選擇報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寶石學專業的原因有以下三點。其一是我本科就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專業,對於考研的專業課有比較紮實的基礎,適應了學院的環境和學習模式,準備起來相對比較輕鬆。
  • 中國科學家首獲國際地層學最高獎 求學經歷很勵志
    本版圖片/受訪者供圖當地時間7月4日,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地層學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樹忠榮獲國際地層學領域最高獎,這也是該獎項領獎臺上首次出現亞洲面孔。昨日,剛剛歸國的沈院士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採訪。
  • 20級前輩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構造地質學2021考研備考經驗指導
    大家好:2020年考研,我考到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構造地質學專業,下面我會以我個人的角度談一談院校專業的選擇和各科複習的心得。一、關於考研擇校學校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有時候真的就是選擇大於努力。首先,考研是又一次選擇學校和提升學歷的機會,如果你對你的本科學校不滿意,或者感覺自己有更高的能力去上更好的大學,那麼首先選擇的是要比學校高一個等級的學校,比如二本和普通一本的學生選211、211的學生選985,其中前者是一種性價比非常高的選擇。
  • 「2021備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寶石學考研經驗
    一、考研擇校和定專業我選擇報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寶石學專業的原因有以下三點。其一是我本科就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專業,對於考研的專業課有比較紮實的基礎,適應了學院的環境和學習模式,準備起來相對比較輕鬆。
  • 2021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寶石學考研成功經驗參考
    我選擇報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寶石學專業的原因有以下三點。其一是我本科就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專業,對於考研的專業課有比較紮實的基礎,適應了學院的環境和學習模式,準備起來相對比較輕鬆。其二是對本專業有較大的興趣,喜歡寶石學方向,想在這個方向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其三是現實原因,本校報考本專業的研究生優勢較大。
  • 中國石油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2021考研報考分析及指導
    一、個人自我介紹本人考研目標為中國石油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備考一年後順利上岸。在這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備考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根據近兩年的考研報考和錄取情況來看,中國石油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相對來說競爭壓力不大,歷年分數線也不高,報錄比高,比較容易上岸。
  • 2020屆必看中國石油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一、個人自我介紹   本人考研目標為中國石油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備考一年後順利上岸。在這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備考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根據近兩年的考研報考和錄取情況來看,中國石油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相對來說競爭壓力不大,歷年分數線也不高,報錄比高,比較容易上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研究實力怎麼樣
    在對寒武紀節肢動物孵育行為的研究方面,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歐強合作團隊在美國綜合性學術期刊《科學進展》上發表論文,論證了已知最早的演化權衡現象,並提出權衡這種可塑性演化規律對於節肢動物的重大意義。事實上,北地一直是我國地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中國地質大學不是同一所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VS中國地質大學(北京)1.中國地質大學戶口所在地:湖北省武漢市核心學科:地質類學科中國地質大學目前擁有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等國家級重點學科。
  • 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9屆學術年會第二號通知
    承辦: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河南理工大學4.協辦: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資源地層學與古地理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重點實驗室造山帶與地殼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教育部東北亞古生物演化重點實驗室5.
  • 2020年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質專業考研稀缺經驗指導
    我當時為什麼報考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質專業呢?因為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質專業,是國家重點學科、山東省一流建設專業。海洋科學一級學科下設海洋地質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海洋科學博士後流動站,學科評估中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一級學科是A+。
  • 2021北京工業大學市政工程專業考研經驗指導分享
    北京工業大學市政工程專業考研經驗分享一、學會認知1.對自己的認知站在考研的大趨勢下,或許無奈,或許憧憬,大部分人都選擇了這條路。那一場當作賭局的考研,那一場貌似不畏懼失敗的考研,當結果公布的瞬間,所有的憂傷情緒一湧而出。我發現我不認識自己了,迷惘、挫敗等蒙蔽了我很長時間,直到我選擇二戰。我也重新定位自己,如果兩年的時間能夠考取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我覺得我也沒有遺憾。
  • 202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電子信息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電子信息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一、報考建議   考研人數在近幾年來一直不斷飆升,似乎成為了應屆畢業生的必選項之一。但我們要清楚,自己考研的動機和目標是什麼。只有清楚了動機與目標,再結合自身的情況,才能更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及專業。
  • 珠寶學院考研喜報|祝賀喬薏汁同學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藝術設計專業錄取
    近日,珠寶學子喬薏汁同學成功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藝術設計專業錄取為碩士研究生。
  • 「2021備考」中南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考研經驗
    一、關於考研擇校和定專業 1)我本科是學勘查技術與工程的,通俗點來講就是學物探的。物探屬於地質行業的一個小分支,這個專業全國範圍內開設的高校並不多,大多是一些地質院校才有我們這個專業,例如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 2021北京工業大學土木水利專碩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北京工業大學土木水利專碩考研成功經驗分享我是2020年的考生,被北京工業大學土木水利(專業學位)錄取,初試成績為347分,思想政治理論67分、英語二75分、數學二77分、專業課土力學128分先來說一說我為什麼選擇北京工業大學的原因吧,我本科就是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是北京唯一一所市屬的211學校,研究生大家肯定都是想要往比本科更高一層的學校走,最低的要求是留在本校。
  • 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總結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工作,進一步推動科普工作創新發展,提升公眾科學素養。10月20日上午,由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科技與信息處主辦,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承辦的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 2021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公共管理專業考研必看經驗分享
    考試科目:1、政治2、英語一3、617公共管理理論綜合4、844政治與經濟理論綜合我是2020屆錄取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行政管理專業的考生,本科普通的二本,雙非,先說一下為什麼選擇考研,以及為什麼選擇礦大。當初選擇考研也是畢業工作之後,辭職決定考研的,當時畢業之後是在蘇州一家外企工作,朝九晚五,上五休二,工作輕鬆,但是,由於身邊認識的同學都在考博,差距越來越大,所以決定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