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廠與錦衣衛權勢的此起彼落!明代自創刑法之錦衣衛及鎮撫司獄

2021-01-09 騰訊網

作者:史遇春

東廠為禍之烈,至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時期達到極致。

但是,縱觀有明一代,東廠與錦衣衛,幾乎沒有不相互牽連、相互勾結的時候。

在處理刑獄時,判決的輕重,東廠常常能夠從皇帝那裡得到或顯或隱的訊息,所以,判決的結果,往往能夠完全符合皇帝的心意。所以,東廠既有皇帝的權力支持,又能達成皇帝的旨意,在內廷,它是沒有任何牽絆的。

至於外朝,如果朝官對相關刑獄案件進行扞格,那麼,錦衣衛就會出手,對朝官進行偵訪緝拿。隨後,錦衣衛所捉拿的朝官,會被送入鎮撫司北司,接受嚴刑拷打,秘密審問。最終,鍛鍊成獄。

過程中,東廠與錦衣衛互通聲氣,以確保相關刑獄的處理與判決完全內廷的心思一致。

如此這般操作之後,才會將刑獄案件移送法司。

即便是東廠所獲的案件,刑訊審問之後,也必然會移交鎮撫司;鎮撫司再次進行刑訊審問;然後,移交刑部,擬定罪行。

東廠和錦衣衛,似乎沒有勢均力敵的時候,一般而言,通常的狀況都是:

東廠權勢較強的時候,錦衣衛就依附於東廠;

東廠氣焰稍弱的時候,錦衣衛就會凌駕於東廠之上。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時期(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緝拿司禮太監李彬、東廠太監馬廣,發掘他們的陰事,結果,李彬與馬廣皆被問罪處死。

這一次,錦衣衛之所以能夠嚴厲打擊東廠,主要是因為陸炳得了內閣首輔嚴嵩的心意,有外朝使力,才得以成就這一案件。

由此可見,當時錦衣衛的威勢,稍在東廠之上。

同時,也可看出,此時內閣大臣的權勢,稍重於宮內的中官(宦官)。

等到後來,中官的地位日漸見重,內閣大臣的地位反倒在東廠宦官之下了。

如此一來,錦衣衛指揮使沒有不奔競於東廠門下的,他們都甘願做東廠的役隸。

錦衣衛官校的升任授職,一般有四個途徑:

一是勳衛,即建立功勳(多武職)的功臣子弟;

二是任子,即因父兄的功績,得以保任授職;

三是科目,即通過科舉考試,如武舉;

四是功升,即在本衛就職期間因功授職。

明世宗嘉靖(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以前,朝中文官的子弟是不屑到錦衣衛去任職的。

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公元1573年~1620年)初期,劉守有以名臣之子(據《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一《禁衛》載,劉守有乃明朝名臣、故大司馬、諡莊襄、劉天和之孫。)的身份,執掌錦衣衛。

自此以後,朝臣子弟,都很樂意往錦衣衛任職。

當時,士大夫與朝臣子弟任職錦衣衛者平日也有往還,所以,刑獄危急緊迫之時,還需要倚仗這些人從中使力。

劉守有統領錦衣衛時,依附於東廠主事太監張鯨之下,後被御史何出光彈劾,遭朝廷免職。

據《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一《禁衛》載,劉守有每次拜見東廠主事太監時,都要叩頭。

由此可見,此時的錦衣衛,是聽命於東廠的。

劉守有之後,其子劉承禧、另有吳孟明(明朝名臣、明神宗萬曆朝兵部尚書吳兌之孫,明思宗崇禎朝任錦衣衛都指揮使),均是是朝臣子弟任職錦衣衛者中名聲比較響亮的代表人物。

明思宗(朱由檢,公元1627年~公元1644年)的疑心病很重,他對群臣沒有能夠放心的。

宦官王德華統領東廠之時,便以殘忍刻毒來輔佐朱由檢。

其時,吳孟明掌錦衣衛大印,對於刑獄之事,他偶爾也會輕縱、放舍。但是,無論如何,吳孟明都還得觀望東廠的意旨,不敢稍有違逆。

(本篇結束)

相關焦點

  • 明世宗朝官員對鎮撫司是何態度?明代自創刑法之錦衣衛及鎮撫司獄
    作者:史遇春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朝廷下詔給法司(負責刑法機構之泛稱): 凡是東廠、錦衣衛送至法司的囚犯,必須公正審理查究,如果發現有冤情,必須立刻查證釐清,不必拘泥於舊有的成案和慣例。
  • 朱元璋至朱祁鎮時期的錦衣衛:明代自創刑法之錦衣衛及鎮撫司大獄
    當時,侍衛司下,還特設了侍衛司獄,不僅掌管軍法,而且染指民政,侵奪國家的司法權。這時的侍衛司獄,已經觸目驚心,臭名昭著了。 大明王朝的錦衣衛大獄,其實和後漢的侍衛司獄是有些接近的。 無論是後漢的侍衛司獄,還是明朝的錦衣衛獄,它們在陰暗之中拘系、在牢獄之中施虐,其為害之毒、作惡之烈、遺害之深,都是無可比擬的。
  • 明朝「錦衣衛指揮使」什麼級別?正三品官階,堪比兵部侍郎
    到了朱元璋擔任皇帝的中後期,錦衣衛開始增加緝捕、刑獄的工作。雖然朱元璋後來廢除了錦衣衛這一方面的職權,但在朱棣繼位後,錦衣衛職權範圍開始重新擴大。並且範圍更廣。除了官員,錦衣衛還會被皇帝派往民間,偵緝民情。避免有人造反。
  • 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分別是幹嘛的?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錦衣衛在理論上是皇帝的儀仗部隊。東廠是官署名,也就是東緝事廠,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其性質是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最龐大的時候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西廠是是由明憲宗建立的,也是作為特權特務部門,權力一度壓過東廠和錦衣衛。
  • 明代的錦衣衛指揮使是個什麼級別的官?
    陸炳是整個明代最有權勢的錦衣衛指揮使。關於陸炳的家世,在平湖的《當湖外志》上有個很不靠譜的傳說,說是陸炳的父親陸松本來是平湖新埭鄉下一個以磨豆腐為生的農民,偶然有個江西的風水先生到他家投宿並接受了陸松的熱情招待,於是臨走決定為他家看塊風水墓地來報答。
  •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後,曾經大名鼎鼎的錦衣衛幹什麼去了?
    於是他創建了親兵衛都指揮使一職,使之成為自己的貼身護衛,負責儀仗與保衛工作。建國後,由於朝中政治鬥爭激烈,加之朱元璋生性猜忌多疑,總是擔心大臣對他不忠。他便在這支親軍中精心挑選一批家世清白、忠誠可靠的人,嚴格訓練後組成密探,稱之為「拱衛司」,外出四處刺探消息。這就是明朝特務機構最初的雛形。
  • 明代錦衣衛飛魚服上怎麼沒有魚,而是龍形圖案?
    隨著電影《錦衣衛》《繡春刀》的播出,很多觀眾記住了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的明代錦衣衛形象。顧名思義,很多人認為飛魚服上繡的圖案是「會飛的魚」,可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錦衣衛所穿的飛魚服,上面繡的圖案並不是「會飛的魚」,而是一種龍形的圖案。
  • 阿扁錦衣衛指揮使
    阿扁錦衣衛指揮使「監委」被提名人陳師孟正在上演穿越時空劇。「立法院」民進黨的「委員」分立「監察院」大門兩側,拱手躬身為禮,恭送身披夜行衣,腰配寶劍,一身勁裝的陳師孟,進入「監察院」。這時,「監察院」的銜牌淡去,顯現的名銜:錦衣衛指揮使院。
  • 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現在,漢服深受一些年輕人的喜愛,在古裝眾多樣式中,提到「飛魚服」,大家都很熟悉,因為喜歡看古裝劇的人都知道,「飛魚服」是明代錦衣衛的職業裝。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中,飛魚服不只是錦衣衛專有,也就是說,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 明朝最慘錦衣衛指揮使:本想耍威風,卻被一群文官活活打死
    不過,明朝歷史上也出現了一件怪事,堂堂錦衣衛指揮使居然被活活打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位堪稱明朝最慘的錦衣衛指揮使名叫馬順。史書上關於馬順的記載很少,只知道他在明宣宗朱瞻基統治時期就已經擔任錦衣衛鎮撫的職務,宣德九年還因捕獲強盜,被晉升為指揮僉事,仍然管理鎮撫司。不過馬順任職期間劣跡斑斑,他與宮中宦官相互勾結,做了不少壞事,先後兩次下獄,有關部門甚至將其定為死罪。
  • 明朝的廠衛是什麼意思,分別是指什麼
    廠衛,是明朝內廷偵察機構。廠,指東廠、西廠、大內行廠;衛,指錦衣衛。合稱廠衛。1.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搜集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依仗和侍衛。
  • 手下太能幹,太祖設錦衣衛壓驚,朱棣愁眉不展,建東廠保證睡眠
    本文要說的是久負盛名,被影視劇和小說講成大眾文化的大明特務機構——廠衛。全世界的特務機構你可以不知道,關於廠衛至少80%的中國絕對都能侃一侃。01 錦衣衛的作用廠衛包含了錦衣衛和東西廠,從洪武到崇禎,雖幾經波折,這兩兄弟總能渡盡劫波,死而復生一直活著,切切實實的與大明共存亡。錦衣衛歸屬內廷管理,東廠卻是由皇帝信任的太監執掌,錦衣衛都要矮一頭。
  • 《明清十大奇案》之「錦衣衛烈女奇冤」是怎麼回事
    在歷朝歷代中,冤案刑獄多得不勝枚舉,許多案件的發生到結案,如同一則毫無懸念的笑話,負責審理的官員就像3歲的小孩子,僅聽告狀人的一面之詞,不做任何思考就相信了,導致了許多冤假錯案。明朝中葉的「錦衣衛烈女奇冤」,就是這樣一樁案件。錦衣衛在明朝是一個很特殊的衙門,這個衙門直接為皇帝效命,待遇好、專橫跋扈,錦衣衛的大牢裡就沒有幾樁清白案子,基本上都是屈打成招的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