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錦衣衛指揮使」什麼級別?正三品官階,堪比兵部侍郎

2020-12-22 腦洞外星人

錦衣衛這一機構,最早是設立於朱元璋時期。當時的錦衣衛,其實更接近於皇家侍從、儀仗隊這類的角色,而不是搜集情報。

他們會在皇帝出巡,或者祭祀,以及其他重大典禮上,隨同皇帝出行。也會在官員跟皇帝講課,貢士參加殿試,親王出行時負責保衛工作。

到了朱元璋擔任皇帝的中後期,錦衣衛開始增加緝捕、刑獄的工作。雖然朱元璋後來廢除了錦衣衛這一方面的職權,但在朱棣繼位後,錦衣衛職權範圍開始重新擴大。並且範圍更廣。

除了官員,錦衣衛還會被皇帝派往民間,偵緝民情。避免有人造反。

錦衣衛機構職權的擴大,對錦衣衛指揮使而言,自然是有好處的。它是錦衣衛的最高長官,皇帝親軍首領。錦衣衛指揮使存在首要目的,就是維護皇族利益。這時它們存在的基礎 。

除了前面提到的侍衛、儀仗隊、緝捕、刑獄的職權外,錦衣衛還需要維護南京、北京兩個地區的穩定。親王前往封地就任時,也是由錦衣衛指揮使調遣兵馬護送,保護皇族。並且保證藩王封地的穩定。

必要時,錦衣衛指揮使還會隨同皇帝出徵。因為他們慣於收集情報,在戰場上,還是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或者,皇帝也會派遣他們到地方處理一些特殊事務。

錦衣衛跟皇族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特殊的。這也是錦衣衛這個機構,可以熬過西廠、東廠、內廠,一直延續到明朝末期的重要原因。

以錦衣衛指揮使的重要性,官階自然不會太低。而且,錦衣衛本身,其實就是一個衛所。所謂衛所,就是明朝軍隊的一種編制。

這種編制內,從士兵到軍官都是世襲的,需要自己種田養活自己,為國庫減輕軍費負擔。作為衛所的指揮官,都是正三品官階。

這個官階,其實不算太低。跟朝廷中的六部侍郎(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大理寺卿位於同一級別。明朝官階分為九品,每一品分為正、從兩個級別。正三品在明朝官制中,屬於中等級別的官員。

只不過,明朝是以文官節制武將。錦衣衛指揮使作為武將,本身地位是低於文官的。但是,因為錦衣衛經常是代表皇帝辦事。所以,地位有一定的提高。

除了代表皇帝辦事,這個職位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不是一個官員擔任,而是一崗多人擔任。前面也說到了,錦衣衛指揮使要處理的事務極多,必要時,還要到前線參戰。

一個指揮使,分身乏術,不可能滿足那麼多的要求。所以,設立多位錦衣衛指揮使是有必要的。但是主持南鎮撫司事務的,只有一人。因為南鎮撫司是負責錦衣衛自身的法紀和軍紀。難以多人擔任。

而這些指揮使的提拔,需要要經過兵部武選清吏司。他們的人選,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曾立下軍功,在戰爭時期,隨同出徵,追隨皇帝左右的人。或者在太平時期辦事得力,侍奉皇帝身邊,被皇帝了解、放心的人。

第二種是世襲的錦衣衛。兒子繼承父親的位置,侄子繼承叔叔的位置。這個自然跟衛所制本身就是世襲的,有很大關係。

第三種是專門用來給大臣後代的「蔭封」。這是對大臣的特殊賞賜。不過,這種這種蔭封也有要求,必須是大臣過去擔任過錦衣衛指揮使,或者擔任過相關的職位。這是皇帝的刻意拉攏。

皇帝希望錦衣衛指揮使得到更好待遇後,可以對自己忠心耿耿。如果錦衣衛指揮使心生不滿,第一個倒黴的就是皇帝。

不過,無論是哪種途徑,這些錦衣衛指揮使,必須是有能力、家世清白,可以被皇帝信任的人。否則,又怎麼可以讓皇帝放心?

相關焦點

  • 鄄城北王趙蘇氏:「三世三品指揮使,南北二京六尚書」
    鄄城北王趙蘇氏: 「三世三品指揮使,南北二京六尚書」在山東鄄(juan,音卷)城縣城西南方向15公裡,有一集鎮曰「北王趙」。據明嘉靖年間兵部尚書蘇祐著《谷原文草》(收入《四庫全書》)記載:「春秋晉、宋、衛、曹嘗同盟於清丘。有宋熙寧四年石刻,上書臨濮之東,清丘之源。北王趙集而後名。」
  • 阿扁錦衣衛指揮使
    阿扁錦衣衛指揮使「監委」被提名人陳師孟正在上演穿越時空劇。「立法院」民進黨的「委員」分立「監察院」大門兩側,拱手躬身為禮,恭送身披夜行衣,腰配寶劍,一身勁裝的陳師孟,進入「監察院」。這時,「監察院」的銜牌淡去,顯現的名銜:錦衣衛指揮使院。
  • 明朝最慘錦衣衛指揮使:本想耍威風,卻被一群文官活活打死
    錦衣衛是明朝的特務機構,直接隸屬於皇帝,可以隨便抓人,且不受到刑部的制約。因此在明朝時期,錦衣衛非常囂張,不僅京城百姓怕他們,就連外地人也十分畏懼,看到那些「鮮衣怒馬」、「操京師口音」的人,都會躲得遠遠的。
  • 清朝「三品官員」和「四品官員」是現在什麼級別?
    三、四品官階中,仍有文武、滿漢的不同。   但是,順治年間,滿漢官員便享有相同的俸祿待遇。   清朝三品有正三品、從三品。清朝三品相當現代各部長級別。宣奉、正奉大夫,觀文殿學士,翰林、資政、保和殿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資政、保和、端明殿學士,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學士,樞密直學士,左、右散騎常侍,權六曹尚書,上護軍,為正三品。含中央、地方、軍隊三種類型的官員。但是清朝是各部的二把手(侍郎)都升為二品官了,各地的一把手(總督、巡撫)也都是二品(甚至一品)。
  • 明朝趣事(5幅長圖)
    【明朝皇帝怎麼取名字?】 鄭和是總兵,雖然沒有具體品級,但從部下品級來看,鄭總兵至少是從一品級別。鄭和的副手叫王景弘,旗下有都指揮使(正二品)2人,指揮使(正三品)93人、千戶140人。
  • 明代的錦衣衛指揮使是個什麼級別的官?
    陸炳是整個明代最有權勢的錦衣衛指揮使。關於陸炳的家世,在平湖的《當湖外志》上有個很不靠譜的傳說,說是陸炳的父親陸松本來是平湖新埭鄉下一個以磨豆腐為生的農民,偶然有個江西的風水先生到他家投宿並接受了陸松的熱情招待,於是臨走決定為他家看塊風水墓地來報答。
  • 古代公務員最帥制服,一文可看懂錦衣衛飛魚服
    ——不是所有錦衣衛都有資格穿飛魚服—— 錦衣衛的最高長官指揮使,為正三品,個別時候高至正二品。 其下設有指揮同知(從三品)、指揮僉事(正四品)、鎮撫使(從四品)、千戶(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等職務。
  • 正三品的按察使,實際有多大權力,為何屬於封疆大吏?
    那麼,正三品的按察使,到底有多大的權力,為何屬於封疆大吏的行列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按察使的情況。首先,我們需要看一下明朝時期的「三駕馬車。」明朝取代了元朝的統治以後,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是進行了重新的改革。明朝建立了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揮使三套完全不同的系統。三者之間相互制約,形成了完美的模式。
  •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後,曾經大名鼎鼎的錦衣衛幹什麼去了?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於鄱陽湖激戰,雙方前後糾纏、鏖戰數年,最終朱元璋以少勝多,取得勝利。在此次戰役中,朱元璋毫髮未損,而陳友諒卻被流箭射中要害,一命嗚呼。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朱元璋的親軍功不可沒。於是他創建了親兵衛都指揮使一職,使之成為自己的貼身護衛,負責儀仗與保衛工作。
  • 東廠與錦衣衛權勢的此起彼落!明代自創刑法之錦衣衛及鎮撫司獄
    隨後,錦衣衛所捉拿的朝官,會被送入鎮撫司北司,接受嚴刑拷打,秘密審問。最終,鍛鍊成獄。 過程中,東廠與錦衣衛互通聲氣,以確保相關刑獄的處理與判決完全內廷的心思一致。 如此這般操作之後,才會將刑獄案件移送法司。
  • 暴躁錦衣衛指揮使vs只會繡花的哭包小美人
    文案繡花針vs繡春刀傳聞皇城錦衣衛皆是家世上好,一掌破鋼刀的目中無人之輩。尤其是那錦衣衛指揮使陸不言,更是囂張跋扈到了極點。    陸不言:「你他媽會幹什麼!」    蘇水湄哆哆嗦嗦道:「……繡,繡花?」
  • 明朝一共有30個錦衣衛頭子,數他膽小,辦案時因恐懼而「發了瘋」
    錦衣衛凌駕於朝廷司法機構之上,直屬於皇帝,錦衣衛頭子也就是指揮使,都由皇帝最寵信的心腹擔任。明朝從建立到覆滅,近三百年間,一共出過三十個錦衣衛指揮使。他們都是皇帝的忠實鷹犬,狐假虎威,為虎作倀,不知有多少忠臣義士死在他們手中。不過,這個職務地位雖高,口含天憲,威風八面,卻並不好幹。
  • 兵部尚書、兵部侍郎是什麼級別的官?主管什麼?《唐六典》說得明明...
    《大唐六典》卷五 尚書兵部(節選) 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兵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七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 職方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 「江蘇巡撫」是什麼級別?比「戶部侍郎」高嗎?
    戶部侍郎可以追述到周代,而江蘇巡撫則是在明代才設立的,清朝才正式成為省級地方軍政長官。所以,為了進行更好的對比,我們把時間統一定在清朝內。先來說說江蘇巡撫。作為江蘇一省的地方軍政長官,江蘇巡撫跟其他省份的巡撫,略有不同。一般而言,清朝設立總督、巡撫時,都會讓總督兼任駐地的巡撫職位。
  • 朱元璋至朱祁鎮時期的錦衣衛:明代自創刑法之錦衣衛及鎮撫司大獄
    大明王朝的錦衣衛大獄,其實和後漢的侍衛司獄是有些接近的。 無論是後漢的侍衛司獄,還是明朝的錦衣衛獄,它們在陰暗之中拘系、在牢獄之中施虐,其為害之毒、作惡之烈、遺害之深,都是無可比擬的。
  • 《明清十大奇案》之「錦衣衛烈女奇冤」是怎麼回事
    明朝中葉的「錦衣衛烈女奇冤」,就是這樣一樁案件。錦衣衛在明朝是一個很特殊的衙門,這個衙門直接為皇帝效命,待遇好、專橫跋扈,錦衣衛的大牢裡就沒有幾樁清白案子,基本上都是屈打成招的冤案。李玉英的父親就是一名錦衣衛千戶,千戶的職位是可以由兒子繼承的,算是中等高官了。
  • 明朝時期,錦衣衛與東、西廠有什麼區別,哪一個權力最大
    錦衣衛,東廠和西廠,大家知道,他們是明朝的特務機構。但是,他們成立的背景,隸屬關係,權力大小,很多讀者並不清楚,小編用這篇文章,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對中央和地方政權機構,進行了巨大的改革。
  • 明代自創刑法之錦衣衛及鎮撫司獄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時期(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錦衣衛指揮使石文義與吏部尚書張彩互為表裡,他們狼狽為奸、作威作福。 隨後,錢寧接掌錦衣衛指揮使。 至此,錦衣衛又開始恣肆橫行起來。 後來,錢寧因私通寧王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六世孫、寧王朱權第四代繼承人、寧康王朱覲鈞庶子;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起兵造反,43天兵敗],被逮捕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