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影片中,大型怪獸往往都是人類的敵人,它們兢兢業業的在毀滅地球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比如《環太平洋》系列,怪獸們一個接一個的從門裡跳出來,在地面和海上大肆破壞,試圖把地球改變到適合它們生存的環境。但是今天我想要介紹的影片雖然也是有關大怪獸的,但和它們不一樣,《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主角是各式各樣的大怪獸們,而且正派角色不僅僅只有人類,還包括了這部影片的主角——原子怪獸哥斯拉!
說到哥斯拉,想必很多同學們對他都不陌生:一隻蜥蜴狀的極大的原子怪獸。其首次出現於1954年的電影《哥斯拉》中,其龐大的軀體和特殊的設定使其迅速的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流行符號,參演的電影達31部之多。在其他的視頻,遊戲,小說,漫畫,電影也多次出現,可以說,「哥斯拉」這個角色就是怪獸界的天王巨星啊!拜「怪獸三部曲」第一部,《金剛·骷髏島》的高人氣所賜,作為華納與傳奇影業聯手推出的「怪獸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一開始就吸引了諸多眼球。
在其他翻拍的哥斯拉系列中,最為人所知的無疑是加裡斯·愛德華斯在2014年拍攝的全新的美版《哥斯拉》,但這位導演在拍攝時比較注重對於情節的安排和人類故事的講述,導致高潮部分的怪獸打鬥表現力不足,打鬥畫面大多糊成漆黑的一團,讓人看完之後總覺得有哪裡不對。以至於紛紛吐槽說花錢看了一團馬賽克。怪獸的戲份少得可憐。
在此前車之鑑上,《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編劇毅然增加了大量讓人腎上腺激素飆升的打鬥情景,也因此犧牲掉了一部分的故事性,導致整部影片的邏輯性有所降低。在小編看來,這並不是一個值得詬病的地方,畢竟特攝片的賣點還是在於動作戲。還是在於「biubiubiu」和「轟轟轟」,看官來看的無非就是打鬥,打鬥,還有打鬥。只要劇情的進展不拖泥帶水就已經夠了,故事性對於特攝片來說並不是核心,只是一個不是比較重要的加分項而已。《哥斯拉·怪獸之王》對於打鬥愛好者來說無疑是非常棒的。
另外,從還原性來說,《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還原性也受到了哥斯拉粉的交口稱讚。眾所周知,哥斯拉等怪獸的IP是來源於日本,在早先就有設定。而一向以毀IP著稱的好萊塢這一次居然沒有進行改造,而是搬出了原汁原味的怪獸天團。無論是哥斯拉的背景介紹還是大招原子吐息,亦或是「火山怪獸」拉頓的設定,「怪獸女王」摩斯拉的設定,還是「外星怪獸」「終極大BOSS」的基多拉。都和原IP相差無幾。
在設定的補充和細節的表現上面,《哥斯拉2·怪獸之王》也是很優秀的,影片中的哥斯拉在除了原子吐息外,還表現了尾錘鞭打,牙尖嘴利(?)等近身肉搏的能力(這麼大一隻蜥蜴不可能是法系職業!)。怪獸拉頓的出場和作戰也非常拉風,在從火山中出來之後,就與人類空軍展開了一場追逐戰。差點團滅了後者。展現了強大的空中作戰能力。摩斯拉也是影片中的一大亮點,無論是破卵而出還是在瀑布中蛻變化蝶,電影都將這一幕完完整整的表現了出來,而且其中摩斯拉的形象也非常的不錯,無論是在海上還是在後面的打鬥上,摩斯拉的鏡頭都美輪美奐。
現在讓我們來聊聊重頭戲:哥斯拉與基多拉的打鬥,作為哥斯拉真正意義上的宿敵,基多拉無疑是強大的。不談基多拉的逆天級再生能力(頭被打掉都能長出來的那種),基多拉的脖子和頭部非常靈活,類似蛇類,其撕咬和綁緊能力都讓哥斯拉大吃苦頭。還有基多拉天生對電能的掌握能力(亮金色的電流讓即使在晚上也依然看得清戰鬥),基多拉不僅能匯集電流和哥斯拉對波,還能吸收並散發出大量電能(基多拉用這一招團滅了人類空軍),要不是哥斯拉最後爆種,還真不一定是基多拉的對手。
除了怪獸軍團讓人大飽眼福之外,cg特效和電影配音也讓看官們大呼過癮,講句實在話,特攝片和3D的結合真心不要太贊,尤其是cg效果巨好的特攝片,看完之後有一種被塞滿的迷之幸福感。無論是打鬥的動作鏡頭,還是對怪獸的特寫鏡頭,都讓人對怪獸的磅礴霸氣有了深刻的了解,甚至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另外在配音上,《哥斯拉2·怪獸之王》做的也十分不錯,在各個怪獸登場時的背景音樂都非常勁爆,摩斯拉在海上出現時的吟唱和潛艇在遊過古城遺蹟是的低唱對於氣氛的營造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大片的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
最後,我們來理性分析一波電影外的事情。說到IP,就不得不提到電影界的大佬——漫威,漫威在《鋼鐵俠1》後,就有意識地在構造一個電影宇宙——漫威宇宙。布局十年,步步為營,創造了各式各樣的超級英雄並將之融入到漫威宇宙中。創立出來的超級IP並沒有讓他們失望,給漫威影業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巨額財富。也因此,華納預備接力漫威,構建一個新的電影宇宙——怪獸宇宙。而華納計劃的「怪獸三部曲」便是其計劃的重要一個部分。
我們再回到哥斯拉的背景故事中,在影片裡,女主人公放出怪獸的目的是恢復生態環境的和諧安定,認為世界需要來一次清洗,其他資料顯示,遠古時期的人類崇拜怪獸,所以小編認為,怪獸代表了自然的,修正的力量。可以進一步刻畫怪獸的偉力和可怕,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