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診室來了一對母子,一名21歲大三男學生,他已經不上學呆在家裡快半年了。
經過溝通,了解到男孩上中學時就出現了不願上學,不願出門,不願與人交往,個人衛生差,不洗不換,留長髮指甲,見熟人也不主動打招呼,常常關門獨自玩手機,白天睡覺,徹夜不眠,家人勸說不聽。
家人認為是孩子懶惰、好逸惡勞。
由於都缺乏心理健康常識,因此經常訓斥指責孩子,導致孩子不願與家長溝通、甚至發生衝突。
在老師的提醒和建議下,家長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到醫院做了兩次心理諮詢,情況有所改善後,就不了了之。
後期情況時好時壞,波動不穩。
上大學的時候,男孩無意中聽到心理輔導老師普及心理健康常識課後,他才恍然大悟。
通過查詢資料,他了解到很多心理常識,發現自己有不少情況都和抑鬱症相符合,但是他既沒有告訴家人,也沒有去醫院確診。
錯失了一次治療時機。
大學勉強上完,在一家網吧做網管,頭3個月做的不錯,同事相處也可以,但是因為經常遲到,不能堅持,後來出去找工作,幹過工人,做過餐廳服務員......頻繁的更換工作,最長的三個月,最短的3天。
最終他自己都沒有信心了,索性呆在家裡休養,閉門不出。
直到又出現了孤僻懶散,自我封閉,悲觀消極,自卑壓抑,甚至割腕、服毒的行為時,直到他又想起了老師的話,因此,主動要求母親帶他去醫院治療。
心理醫師告訴您
抑鬱症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種常見疾病,就必須要按照科學的、規範的方法進行治療。
現在有不少人會對心理疾病產生有一種偏見或者歧視。
總認為就是閒的,胡思亂想,壓力大,放鬆休息,或者出去旅遊一下就好了。事實並非如此,希望大家重視心理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廣東同華心理醫院
編輯:簡一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