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中小企業穩健發展

2021-02-25 青海科技
 近年來,青海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採取有力舉措激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內在創新活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體系,科技創新賦能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優化政策環境,推動科技創新。為適應新形勢下科技創新工作新要求,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先後出臺《青海省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二十條(暫行)》《青海省關於優化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青海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績效評價細則(試行)》《青海省關於提升「雙創」示範基地帶動作用進一步促改革穩就業強動力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舉措,修訂完善《青海省科技型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青海省眾創空間認定管理辦法》《青海省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管理辦法》《青海省科技創新券管理辦法》,為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二是優化服務模式,培育壯大創新主體。為提升服務質量,梳理全省高企、科企基本情況,制定推進工作具體方案,對相關企業進行政策培訓,增加第三方審計機構備案數量,規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降低服務成本,審計服務機構從6家增至13家。2020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 57家、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家,全部通過科技部火炬中心審核備案;新認定科技型企業141家、覆審科技型企業112家。2020年底,全省統計科技型企業457家、高新技術企業218家、「科技小巨人」企業52家,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雙倍增」。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全省高企戶均擁有智慧財產權17.2件,企業研發投入達25億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3家、省級重點實驗室9家,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679億元,成為全省科技創新的支柱力量。同時,積極落實科技創新券支持措施,連續兩年共計發放1000萬元創新券支持科技企業開展科研活動。深入開展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培訓,加大對有關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宣傳輔導力度。全省享受2019年度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數總計406戶,較2018年度同比增加75家,增長22.66%;可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合計21.40億元,較2018年度同比增加2.42億元,增長12.75%;折合減免企業所得稅合計4.01億元,較2018年度同比增加0.45億元,增長12.64%。

  三是強化載體培育,厚植「雙創」沃土。全省圍繞增強科技創新引領帶動作用,培育新產業、壯大新主體、激發新模式、帶動新就業,推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著力打造專業化高水平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完善創業服務功能,初步形成了高效便捷、覆蓋全領域、服務全鏈條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2020年全省已建成國家雙創示範基地2家、國家特色創新載體3家、國家和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眾創空間53家、星創天地11家,孵化面積164萬平米,入駐團隊及企業1800餘家,孵化管理人員900餘人、專兼職創業導師1800餘人。企業管理、財務諮詢、市場營銷、人力資源、智慧財產權等第三方專業化諮詢服務取得較快發展,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籤約中介機構達到99家;構建產學研服務平臺共建共享模式,增強從「技術開發-工程化試驗驗證-產業化和應用示範」的創新成果轉化全過程服務能力;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省級科技型企業150家,基本形成了從「種子期-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創新創業孵化鏈條,實現「雙創」載體數量和質量雙提升,累計帶動就業1.6萬人。通過年度績效評價,擇優支持獎勵孵化器、眾創空間共57家(次),支持金額2435萬元;全省首個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落戶海東河湟新區。

  四是精準有力支持,激發創新活力。2021年,支持中小企業承擔省級科技項目28項,資助經費3800萬元,預計帶動企業投入15353萬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鹽湖化工、生物醫藥等全省特色產業及領域。「熱貢藝術元素智能提取與生成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助力青海傳統文化與科技有機結合;「年產1000噸核級硼酸關鍵技術研究」、「細粒高鈉光滷石礦高效生產氯化鉀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項目深化全省科技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合作;「光伏電站現場組件電性能標態測試與隱性缺陷測試一體化檢測車研製與應用」項目,通過在現場實現標準測試條件下的各種類型太陽能組件的IV電性能、EL和熱斑等隱性缺陷快速、準確、高精度實驗室權威檢測,將為全省光伏電站建設中質量評估、建設融資、產權轉讓等內容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和技術保障;「4.5μm無載體鋰離子電池用電解銅箔開發」項目,將為滿足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高端消費電池對極薄負極載體銅箔的需求,做大做強動力鋰電池用高檔電解銅箔產業、增強青海省鋰電產品競爭力、促進鋰電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科技創新將全省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切實的經濟效益,為提升核心產業競爭力、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產業全面有效升級注入新動能。

相關焦點

  • 穩健經營助力下一個十年,合生創展的科技賦能之路
    事實上,合生創展始終堅持以利潤為導向,以股東、投資人價值最大化為終極目標,通過穩健發展的策略保持較低資產負債率、借貸成本逐年下降以及充足安全的現金流。穩健的發展策略,讓合生創展未來前行的道路更加堅實。公告顯示,公司將以中長期持有為目標進行配置,在低息環境下為現金盈餘尋找更高的資本回報及穩定現金流,進一步提升股東價值,並助力集團逐步從房地產開發、商業地產運營商轉型為科技賦能及產業驅動的綜合性投資控股平臺公司。
  • 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區塊鏈技術賦能中小企業成果顯現
    記者近日從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區塊鏈產業服務辦公室獲悉,疫情大考下,中國經濟逐季轉好、穩定恢復,其中中小微企業積極作為,藉助大數據、區塊鏈等平臺生態資源,依託政策支持,煥發出勃勃生機。區塊鏈技術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在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 穩健醫療董事長李建全在APCE中小企業工商論壇上發表演講
    12月14日,穩健醫療董事長李建全應邀參加由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舉辦的2020年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首屆醫工交叉賦能大會——生物醫用材料創新」論壇,並發表題為《創新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的主題演講。
  • 工信部AI精準賦能中小企業對接洽談會暨2020山東(青島)人工智慧...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孔敏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當前,新一代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人工智慧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成為助力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式。為充分發揮人工智慧技術的賦能作用,結合山東省豐富的應用場景基礎和青島市人工智慧產業優勢,推動人工智慧精準賦能中小企業,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聯盟主辦,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北區人民政府、西海岸新區管委承辦的工信部AI精準賦能中小企業對接活動暨2020山東(青島)人工智慧「百企百景」發布會於12月1日在青島市成功舉辦。
  • 大商之道教育科技集團:幫助千萬中小企業招商賦能、轉型升級
    大商之道教育科技集團由創始人舒敏先生帶領團隊打造,在舒敏先生的帶領下,逐步將大商之道打造成集教育·科技·資本·實業·人才五位一體的招商產業服務平臺。
  • 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報告:尚有60%的中小企業未使用過...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通過視頻致辭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制定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推動減稅降費,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支持,緩解中小企業資金鍊緊張問題;開展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專項行動,推動中小企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 首期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服務產品及活動推薦目錄出爐 阿里巴巴...
    金融投資報訊(記者 吉雪嬌)4月21日,工信部印發《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服務產品及活動推薦目錄(第一期)》,披露徵集篩選的8大類、118家服務商的137項服務產品及活動。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美團點評、敦煌網數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豬八戒網(豬八戒股份有限公司)、中招聯合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電商平臺類企業。具體來看,阿里巴巴「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春雷計劃,京東「春雨計劃」等專項主題活動在列。
  • 「質量發展訓練營」線上課程賦能啟動
    「質量發展訓練營」線上課程賦能啟動。紅網時刻長沙7月14日訊(記者 陸繼華 通訊員 滿敏)近日,長沙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質量發展訓練營」線上培訓在湖南滿緣紅質量技術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啟動,培訓的主題為《卓越績效推動質量管理與技術創新暨企業首席質量官能力提升》。
  • 科技賦能普惠金融 金融壹帳通點燃創新引擎
    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經濟復甦中的重要一環,為了積極響應國家保市場主體的號召,金融壹帳通眾多戰略項目頻頻落地,致力於用科技力量賦能普惠金融,將科技賦能作為幫扶中小企業的新抓手,努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 科技智慧賦能產業,7家「科技+」企業亮相場景匯路演併購專場
    科技進步是推動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從人口紅利走向科技紅利、技術紅利。如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科技賦能的方式,推動產業發展,為業務擴張創造出更多契機,推動行業邁向智能化發展。
  • 數字賦能生活服務業,值得買科技承辦「數位化轉型供需交流會」
    作為「豐臺區數位化賦能中小企業行活動」的重要一環,此次交流會,在以新發地市場、大紅門服裝商貿城、北京花鄉花木集團、集美集團為代表的來自生活服務業的數位化轉型需求方,和以有桐科技為代表的數位化服務供給方之間,搭建了一座交流與合作的橋梁。
  • 2020年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在寶安開幕!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黨工委書記黃敏分別以《數字賦能中小企業 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甦發展》《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 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為題作了主旨發言。
  • 科技賦能實體經濟,平安租賃先行破圈
    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央經濟會議等重要會議中,曾多次強調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談及助企紓困,繞不過融資的問題,國家也陸續推出系列金融政策以支持實體經濟。2020年來看,我國通過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延續實施一系列普惠金融有關稅收政策,並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賦能等,不斷強化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持,切實為實體經濟讓利。
  • 惠普與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國際合作協會舉辦捐贈儀式
    2020年6月2日,中國上海—— 今日,惠普攜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在上海舉辦"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數位化賦能中小企業:惠普印表機捐贈儀式"。根據三方此前共同籤署的《關於捐贈1000臺印表機,數位化賦能中小企業合作備忘錄》,惠普將面向全國10個省市的中小企業捐贈列印設備,助力中小企業解決數位化轉型中的實際問題。今日落地上海的首場捐贈儀式,標誌著覆蓋全國各地的捐贈活動正式開啟。
  • 惠普攜手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國際合作協會在北京舉辦...
    ,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北京市中小企業服務聯盟、北京金豐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數位化賦能中小企業:惠普印表機捐贈儀式"在京舉行。今年6月,惠普與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籤署了《關於捐贈1000臺印表機,數位化賦能中小企業合作備忘錄》,計劃面向10個城市的中小企業捐贈列印設備。今日舉辦的北京場捐贈儀式,是10個城市中的最後一站,標誌著這場覆蓋全國的捐贈活動圓滿結束。
  • 「津創We can,助燃2021」中小企業專題系列服務活動「資本賦能...
    為貫徹「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相關工作要求,同時做好「創客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公共服務項目的企業延伸服務,推動天津市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專精特新」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按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要求,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市中小企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定於11月20日—12月18日期間,組織開展以金融、財稅、法律和品牌建設等方面為主題的「津創we can,助燃2021」中小企業專題系列服務活動。
  • 黑科技名片賦能企業振翅高飛
    對創業者來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信息、資源、流量每時每刻都在顛覆與整合,數輪洗牌,每個行業都有可能誕生出全新的獨角獸;與此同時,這對創業者而言也是最壞的時代——當下中國近3000萬家企業中,84.75%的企業是中小企業,每年平均有120萬被淘汰。如果跟不上網際網路創新的速度、不能得到科技賦能,就極易被顛覆。
  • 同光資本:打造具有商學院特色的資本整合旗艦,賦能中小企業
    作為國內領先的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同光資本憑藉「以高端企業家培訓為入口,以投融資服務為放大」的平臺型創新商業模式,取得不菲的成績。培育過近萬家中小企業,成功輔導20多家企業新三板上市,40多家企業掛牌E板、Q板。同光資本創始人徐宗應先生把這門生意稱為「智力驅動」,靠的是賦能中小企業和資本助推。
  • AI科技賦能未來教育發展
    本次服貿會以「科技辦會」為理念,採取線上線下融合辦會機制,是疫情以來我國舉辦的首場重大貿易活動。VIPKID大米網校與新東方等行業領軍企業一同受邀參與。在9月7日舉辦的「服貿會成果發布」活動中,大米網校著重展示了在技術賦能教育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對未來教育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願景。
  • 2020年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發展國際論壇召開
    搭建高端交流平臺,激活智能創新體系  工信部科技司朱秀梅副司長介紹了今年以來推進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揭榜掛帥方案,解讀了AI精準賦能中小企業對接活動進展,強調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核心,推進人工智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活人工智慧創新動力,著力構建完善的人工智慧產業鏈條和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