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
對於新手寶媽,每天給寶寶餵奶不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還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有些寶媽因為沒有經驗,什麼時候該給寶寶餵奶,真的個難題。
按需餵養而不是按哭餵養,寶寶肚子到底餓不餓,寶媽應該如何判斷
小吳是一個新手媽媽,如今寶寶2個月,小吳每天給寶寶餵奶都很忐忑,因為她根本分辨不出寶寶是不是真的餓了。
寶寶剛喝完奶沒2小時,就開始哭鬧,以為是尿了,可小屁股還乾乾淨淨,小吳就認為寶寶是餓了,於是給寶寶餵奶,喝了奶的寶寶果然就不哭了。
可小吳此刻又疑惑了,寶寶的小肚子明明的鼓鼓的,怎麼就會餓呢?
小吳將這樣的情況和其他有經驗的寶媽分享,大家都說,寶寶這是脹氣不舒了,你這時候餵奶,就是「安撫奶嘴」,聽完這樣的解釋,小吳恍然大悟。
分析
有些寶媽和小吳一樣,一看見寶寶哭鬧,就會想到寶寶是不是餓了,趕忙給寶寶餵奶。
可我們要知道,寶寶哭鬧並不一定是餓了的原因,還有可能是身體不舒服,此刻是餵奶並不是為了讓寶寶填飽肚子,而是起到了「安撫奶嘴」的作用,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餵奶習慣。
除了「安撫奶」,「零食奶」也是一種錯誤的餵奶習慣。寶媽沒有把握好餵奶的間隔,在寶寶並不餓的情況下,給寶寶餵奶。
這時候寶寶吃奶就像吃零食,每次吃的不多,頂多把「沒什麼營養」的前奶喝了就不餓了,可真正營養豐富的後奶壓根就沒喝,這會形成一種非常不好的惡性循環。
這也是為什麼提倡「按需餵養」,而非「按哭餵養」。「按需餵養」不但可以填飽寶寶的小肚子,還可避免一些錯誤的餵奶方式,那麼判斷寶寶是不是餓了就非常重要。
判斷寶寶餓不餓的4種方法
1. 寶寶平躺的時候,小腦袋總是左轉、右轉,有時候還會張開小嘴巴,就像在找什麼東西一樣。
2. 寶寶的小嘴總會吮吸身邊的東西,比如寶寶的袖口、被子角等等,而且吃得還挺香。
3. 當寶媽用手指輕輕觸碰寶寶的小嘴,寶寶就會轉向手指,有時候還會吮吸手指。
4. 寶媽將寶寶抱在懷裡,寶寶的小腦袋會向乳房拱去,還會張開小嘴。
相信通過以上4種方法,寶媽可以輕鬆判斷寶寶是否是真的餓了。雖然方法管用,但寶媽也要隨機應變,比如晚上的時候。
晚上半夜的時候,寶媽就不要時刻看著寶寶是不是餓了,因此打斷寶寶的睡眠,等寶寶真正餓了的時候,寶寶自然就會哭泣,這時候寶媽就要趕緊給寶寶餵奶了。
那學會了判斷寶寶餓不餓?那如何判斷寶寶吃沒吃飽呢?
如何判斷寶寶吃沒吃飽
1. 仔細觀察寶寶吃奶的吮吸動作,如果寶寶吃飽了吮吸動作就會放慢放緩,如果吮吸動作明顯、吞咽明顯說明寶寶還沒有吃飽呢!
2. 注意寶寶的情緒和小肚子鼓沒鼓,寶寶吃飽了心情就會比較好,小肚子也會鼓起來。
3. 日常觀察寶寶的排洩情況,如果寶寶出現尿少、便秘、腹瀉等情況,這可能說明寶寶最近沒怎麼吃飽,寶媽還要給寶寶加餐。
4. 寶寶吃飽了之後,很容易犯困,入睡的時間也會比較長。
5. 時刻注意寶寶的成長發育,有時候寶寶長得慢可能是因為沒吃飽。
媽媽力育兒寄語
每個寶寶都存在差異,不過但大體情況如下:
新生兒第一個月,每天吃奶大概在100~200ml;
第2個月,每次餵奶間隔3.5小時~4小時,每頓大概在80~120ml左右,每天餵養6~7次。
第3個月,每間隔4小時餵一次,每次150~200ml的奶量,每天5~6次。
第4~6個月的時候,每個4小時餵養一次,每天餵養4~5次,每次大概在200~250ml的奶量,總奶量在1000ml以內,之後寶媽就應該逐漸給寶寶添加輔食。
根據以上的情況,寶媽根據寶寶的自身情況給寶寶餵奶,一定要懂得隨機應變,不要照搬。
今日話題
你是如何判斷寶寶餓沒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