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經濟學院:一門思政課程的「網紅體質」

2020-12-25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記者 夏靜 光明日報通訊員 尹青山 謝婷婷

  「終於搶到啦!」在湖北經濟學院,每逢開學選課時,「秒殺」到《當代中國》的學生都很興奮。這稱得上是一門必上的選修課,連續5個學期火爆校園,創下150個課堂名額被16秒搶光的記錄,課堂到課率100%,90%的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

  數據背後,是湖北經濟學院《當代中國》的「網紅體質」。作為一門思政選修課,《當代中國》破解了傳統思政課課堂抬頭難、互動難、入心難的困境,成為學生口中「全新的、有趣的、自由的」上課體驗。

  《當代中國》利用新時代網絡信息技術,以「網際網路+思政課」深度融合創新授課模式走紅校園,是湖北省內高校最早進行「課程思政」探索與開發的課程。這一課程聚焦新時代國家的成就與變革,教育引導學生認識當代中國發展形勢,幫助學生讀懂國家,認清時代,明確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用。

  手機教具,讓學生的頭抬起來

  「請同學們拿起手機,進入微助教平臺,談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你會想到哪個詞語?」代保平老師向同學提問。短短兩分鐘,現場同學通過微助教參與答題,投影牆上形成答案詞雲。「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提及最多的詞彙,這堂課的主題順勢而出。

  作為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自主試驗田,《當代中國》建構了全新授課模式,將「網際網路+」引入教學過程。現代網絡教學媒介可以超越時空限制,聲畫並茂的優勢極大增強了思政課的說服力、感召力。包括微助教、微彈幕、微信群、微推送和微信公眾號在內的微學習平臺,是《當代中國》成為「網紅」課程的妙招。

  《當代中國》每次開課都會建立課程微信群,課程班主任負責管理,方便師生互動和擴展學習。每個專題會以微頁面(H5)形式進行課程信息推送,學生可以提前熟悉專題主講教師與主講內容。

  以前要求學生「將手機放在講臺,手機到人到」,一度令學生很反感。在《當代中國》的課堂上,手機成了學習助手。

  課程以移動網際網路為平臺,在教學中引入微助教和微彈幕小程序,每個專題都有3個以上的課程討論題,學生在課堂上用手機答題,課後還能自由發表彈幕。讓學生從「課堂埋頭玩手機」變為「利用手機學課程」,消除了師生間隔閡,告別了填鴨式教學。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徹底抬頭聽課,課程還改變傳統課堂模式,在講述文化自信專題時,老師邀請學生上臺表演京劇、黃梅戲,將中英文詩句對比呈現,讓學生眼、腦、手、耳、心,都留下深刻印象。

  金融Q1741班林舒婷說:「老師分享一段英文短文,用文言文和現代漢語進行翻譯對比,讓我們在中西文化比較中深刻感受到漢語的美。」

  因材施教,讓學生的嘴動起來

  「教學方式單一」「課程枯燥無聊沒新意」「照本宣科,沒有說服力」「大道理多,脫離生活」等評價,是以往不少學生對思政課堂的印象。

  《當代中國》面世初期,工商管理學院Q1541班周思雨心懷疑慮:「選題這麼大而空嗎?」一個學期後,她感嘆:「我們的確有過於關注自我的傾向。在網際網路上可以大談國外的政治經濟,卻連自己的祖國都不了解。當代中國這個名字就說明了它的胸襟有多大。立足現在,才是我們最該從這門課中接收到的信息。」要克服學生眼中的「大而空」問題,展現出《當代中國》的宏大胸襟與高瞻遠矚,課程工作室費盡心思,摸索出話語平衡、教師組成豐富、教學案例多樣的全新課堂模式。

  因材施教、與時俱進,同時意味著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當代中國》在為學生帶來「想像中的課堂」時,對教師隊伍的自我學習能力、思政認知水平,甚至是心理承受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走進《當代中國》課堂,教師要學會接受學生質疑和建議,甚至被點名批評。老師單打獨鬥、學生無動於衷等高校思政課的普遍現象,在《當代中國》課堂上徹底改變了。

  《當代中國》每堂課都為學生準備一張「隨堂便箋」,課後馬上交。學生可以在便箋上自由評價,教師回收後進行批閱,根據學生建議及時調整授課內容與方式。讓學生樂此不疲的是邊聽課邊發彈幕。課件PPT上方保留彈幕彈道,實時顯示學生發送的「吐槽」或「表揚」。遇到「吐槽」,老師必須根據吐槽內容及時調整授課內容、方向和節奏。課後還要整理課堂上出現的匿名吐槽,做好復盤與反思,以待下次改進。

  每堂課結束前,任課老師都會預留時間給學生自由提問。通過微助教平臺抽點學生與學生自主舉手提問相結合的方式,針對課程內容繼續補充提問。同學們一致反映「授課形式新穎,我們可以自由發表見解,超愛這樣的課堂」。

  追求真理,讓學生的信心樹起來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要樹立正確的思政觀,不能把思政課和專業課同社會現狀分隔,不能讓思政課脫離學生具體的成長環境。《當代中國》是對此理念的最好詮釋。「利用小課堂,撬動大思政」是學校創立課程的初衷。

  《當代中國》每次配備不同學科背景的專業教師,多學科知識碰撞交鋒融合的多師同堂模式,被搬上大學思政課課堂。遇到特殊專題,很難找到合適的授課教師;重大熱點問題發生後,找到與思政課程有效結合的方式,頗費腦筋;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出現在同一個專題課堂上,如何給學生呈現出完整的成系統的課堂講述,亟待解決。

  湖北經濟學院黨委書記溫興生每學期都主講《當代中國》的第一課:當代中國的歷史方位。他認為:「思政課要常講常新,及時總結、不斷改進,提供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做法和經驗。」

  多師同堂剛起步時,一些非思政課老師並不清楚《當代中國》要表達什麼,講述內容難以銜接。課程工作室通過改進課程設計,增加課程深度主持人,注重開篇專題導入,強化集體備課意識,每個專題內容組織老師課前進行教學彩排,確保多師同堂教學的整體性。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委黨校和湖北經濟學院的名師組成跨學校跨學科教學團隊,從各自角度或研究層面對當代中國面臨的諸多問題展開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的闡釋,啟發了學生多角度理解與思考問題的能力,達到了「1+1>2」的效果。

  湖北經濟學院充滿說服力的教學,讓學生對當代中國國情的了解更加深刻,增強了「四個自信」。正如學生田慧課後感慨:「從一個個視頻和圖片中,我看到了中國是怎樣崛起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要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11日 01版)

[責任編輯:王麗媛]

相關焦點

  • 物理學院專業教師研討課程思政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夏煥雲 張曉鵬)近日,物理科學學院舉辦課程思政研討會。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有關負責人以及物理科學學院各學科組一線教師代表20餘人出席會議。學院主管本科教學副院長孔勇發主持研討會。
  • 一首《吻別》成網紅:原來課程思政就在「我的歌聲裡」
    這位在不經意間成為網紅的張小兵老師也是我大學時期的高數老師。2003年,我們剛入大學,得知作為法律系的學生也是要上高數課的,心裡五味雜陳。記得當年的高數課是由我們2003級法學1班、2班60餘位學生與外國語學院、經管學院等為數不多的幾個文科院系一起合班上的大課。那時的張老師,參加工作也不久,與我們差不多都是「蘭工坪路287號的新人」。三尺講臺上的他,一頭飄逸的長髮,並不素淨的休閒T恤或襯衫、牛仔褲,大頭皮鞋,頗有那麼一股搖滾歌手的範兒。
  • 「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的推行可能成為一個轉折或契機,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變成高校立德樹人的關鍵性課程,使馬克思主義學院真正變成各個高校的重點學院,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變成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首要任務。釐清一個邏輯:思政課「主渠道」與各門課「一段渠」之間的邏輯關係,使思政課程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真正成為深化課程思政改革的源頭活水。構建一套機制:透析工作實務,關注微觀運作,圍繞組織管理、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團隊建設、教師發展、考評激勵等,形成一套課程思政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 網紅教授的「網紅課程」為何叫好又叫座
    原標題:「網紅課程」為何叫好又叫座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憑藉對古詩詞的獨到見解以及接地氣的授課方式,在抖音短視頻上成為網紅教授,引發了網友對老師授課方式的討論。在對網紅教授課程的評論中,「自己學生時代為什麼沒有遇到像這樣的老師」一類觀點得到網友的最多認同。眾多網絡公開課平臺中有著海量課程,但能贏得學生喜愛的課程屈指可數,這是當前高校課程情況的縮影。網紅教授的授課有何不同?為何能贏得眾多學生的喜愛?學生們究竟對什麼樣的老師、什麼樣的課堂感興趣?教師們從網紅教授的課堂中又能借鑑什麼?
  • 課程思政潤物無聲,立德樹人同心築夢:安徽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1月7日下午2:00,經濟管理學院「課程思政」系列講座2021年第一講在學院三樓徽商發展研究院舉行。本次講座由經濟系副教授蔡敏主講「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為例」。學院經濟系、金融系10餘名教師參與了參加了此次報告會,本次報告會由經濟系副主任陳龍主持。
  • BNU課程思政雲享會 | 金融市場學前沿:金融學課程思政一體化探索與實踐
    在2020年教育教學大討論期間,教務部(研究生院)聯合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在學校官微開設「BNU課程思政雲享會」欄目,邀請學部院系專業教師分享經驗與心得,展示北師大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探索與成果。本期的分享人是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李堃博士,他講授的是本科生通識課「金融市場學前沿」。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打造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特色陳志國 陳燦芬 劉鑫 汪力 謝柳 教育近年來,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形成「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打造以課程思政為引領的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特色,解決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兩張皮」問題,滿足了社會對應用型工科人才的需求。
  • 「課程思政」嘗試「將鹽溶在湯裡」
    圍繞《土木工程概論》這門專業課,彭亞萍打算升級授課團隊:這門專業基礎課的授課成員還將新增一位來自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課專任教師。  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類似彭亞萍執教的校級重點課程有28門。將「課程思政」納入學校重點課程建設,把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充分結合起來,這所大學開始了全新的教學實踐。
  • 西安翻譯學院開展課程思政案例分享活動
    本網1月07日訊 為貫徹落實學校相關文件要求,提升西安翻譯學院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課程思政建設水平,進一步挖掘思政元素,讓課程思政更接地氣,2021年1月5日上午,西安翻譯學院藝術學院開展課程思政案例分享活動。本次活動由藝術學院副院長左明剛主持,特邀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馬知辰與藝術學院教師陳智明進行思政案例分享。
  • 福建江夏學院舉辦「新時代工商思政」教學競賽 「思政課程」與...
    東南網12月31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日前,福建江夏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首次創新聯合舉辦的「新時代工商思政」教學競賽圓滿落幕。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專業二級學院同臺舉辦「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競賽。
  • 中外合作辦學如何領航課程思政建設?上大雪梨工商學院融「四史」周...
    中外合作辦學如何做好課程思政建設?11晚,第九期上海大學「雲上思政」領航者雲活動由中外合作辦學領航學院雪梨工商學院承辦。主講為上海大學雪梨工商學院聶晶副教授。主持嘉賓為上海大學雪梨工商學院黨委書記李雙和校教務部副部長顧曉英教授。本校多個院系教師及桂林旅遊學院等兄弟院校師生線上參與。
  • 計算機學院「課程思政」示範課思政元素選編評審會召開
    12月8日,計算機學院「課程思政」示範課思政元素選編評審會在渾南校區信息學館B318室舉行。會議邀請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兼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丁義浩作為院外評委參加,學院黨委書記王克君、副院長鮑玉斌、付衝、馬國強、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畢遠國、「課程思政」校級標杆課程主講教師於亞新擔任評委。
  • 萍鄉學院黨委書記陳金印調研「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建設情況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陳國俊報導:3月4日,萍鄉學院黨委書記陳金印調研學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建設。副校長郭偉,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陳永國,教務處、科研處、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人和部分「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負責人參與。
  • 立德樹人 守正創新——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軍政教導大隊思政課程...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好地發揮思政課程育人效益,充分彰顯國防教育的示範效應和影響,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積極開拓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新途徑,12月16日,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基地揭牌儀式在學校軍政教導大隊營區隆重舉行,該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上海體育學院課程思政讓體育「以德服人」
    圖說:作為中國桌球學院院長助理的張怡寧,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分享給年輕學子。 體壇明星給大學生「講課」,在上海體育學院中國桌球學院,慢慢成為傳統。 中國桌球學院開設的「明星課堂」,其實是上海體育學院融體育德育與專業教育於一體「課程思政」改革的一個縮影。學校緊抓體育特色,把體育所蘊含的優秀德育資源轉化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力量,形成了一批思政特色項目。近日,上海體育學院召開2017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年會暨品牌項目展示會,15個基層單位思政工作品牌項目進行了展示交流。
  •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舉辦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展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
    12月15日,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舉辦2020年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展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大比武」選拔賽。本科生院院長、教務處處長甘屹、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餘宇楠、黨委書記汪維、院長趙來軍、黨委副書記蒲瑩瑩、各系教學負責人、各系黨支部書記、各領航團隊負責人、領航課程負責人代表以及本科教務辦成員出席了活動。
  •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課程思政體系並不是簡單地重設教學機構和開設一門課,而是從課程思政價值生成規律出發,課程思政的根本任務應當圍繞立德樹人目的,依託課程體系的全力構建,課程思政的價值功能才可能實現,課程思政的價值實現需要立足課程的多元價值性。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中國傳統文化理念自然延伸的內在邏輯,有著較強的適應性。
  • 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成立暨課程思政專題...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進學院課程思政工作深入開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2020年12月9日,土木工程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成立暨課程思政專題研討會在世紀樓
  • 教學改革 「課程思政」 先行 吉利學院召開思政專題培訓與研討會
    為了全面落實目標,吉利學院改革部組織該校各學院教師和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參加了「北京聯合大學課程思政實戰經驗分享」線上培訓專題會。此次線上培訓會圍繞課程思政的意義、定位、內涵,與思政課程的關係及與學科課程的自然融入等方面,從課程思政的理念與設計到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案例分享,借鑑學習了立體化育人的構建思路與實踐範式。隨後,吉利學院的各學院組織了本院全體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專題研討。
  • 湖北民大舉辦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評選
    湖北民族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評選活動圓滿落幕,經過院級初選、專家評審,入圍的24位選手通過現場答辯角逐,楊旖旎等3名教師獲得一等獎,許誠等6名教師獲得二等獎,鄒維江等10名教師獲得三等獎。現場答辯會由教學質量評價中心副主任鄭明輝主持,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頓祖義出席活動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