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吻別》成網紅:原來課程思政就在「我的歌聲裡」

2021-02-11 蘭州理工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官方微博截圖

近日,蘭州理工大學高數老師張小兵在課間演唱《吻別》的視頻在網上迅速走紅,蘭州理工大學官方微博上該視頻截止目前點擊量逾55萬+。視頻裡,張老師背後的黑板上,是密密麻麻的高數課板書:數字、公式、圖形、各類符號。時值課間休息,他為了讓同學們從高速運轉了近一個小時的大腦疲勞中解脫出來,認真深情地唱了這首經典老歌。同學們掌聲響起,在歡快活躍的氣氛中,師生們開始了下一堂課。

這位在不經意間成為網紅的張小兵老師也是我大學時期的高數老師。2003年,我們剛入大學,得知作為法律系的學生也是要上高數課的,心裡五味雜陳。記得當年的高數課是由我們2003級法學1班、2班60餘位學生與外國語學院、經管學院等為數不多的幾個文科院系一起合班上的大課。那時的張老師,參加工作也不久,與我們差不多都是「蘭工坪路287號的新人」。

三尺講臺上的他,一頭飄逸的長髮,並不素淨的休閒T恤或襯衫、牛仔褲,大頭皮鞋,頗有那麼一股搖滾歌手的範兒。不少同學見他第一面,都一齊「哇」了一聲,心想「大學老師還可以這樣酷……」一學期的課上下來,張老師始終不棄我們文科生數學弱智商,激情滿懷地為我們傳經布道、普及微分積分常識常理常情,幾乎每一堂課的黑板上都是認認真真、密密麻麻的板書,講課時常會穿插上幾句我們慣用愛聽的80後話語、以及巧用數學知識解釋身邊的日常現象事物等,在嚴厲與鼓勵之間,我們對於微積分等似乎略有所悟。

多年過去,我們大多數恐怕早已將那理解不多的高數知識還給了張老師,也無形中錯失了一次將法律與數學交叉研究視野拓展的良機(想想至今方興未艾的法律經濟學分析吧),不過張老師的課堂,他的專注與循循善誘,他那股將有意義的事做得有意思的勁兒,還是難以忘卻。

那些年,張老師在課間雖然還沒有如今日這般向學生一展歌喉,但我們私底下就覺得張老師實在可以好好考慮一下「兩棲」明星路:數學教師、搖滾歌手。

15年後,張老師頭髮剪短了,但教書育人的情懷依舊不變。課間演唱《吻別》成為網紅後,他樸素地向採訪的記者說,「高數課比較難,又是必修課,多數學生聽完一節課頭疼腦累,我本身喜歡唱歌,就想在課間讓他們放鬆一下,這樣上課也有精神。」他還說,很多學生多數來自西北,比較內斂,他這麼做也是鼓勵學生在臺上唱歌,挑戰自我。聽他這麼說,再憶及以前我們的高數課堂,我所能感到的,是一個大學老師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與仁愛之心相融合所帶來的感動。

德是做人之本、育人之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在發揮思政課作為德育教育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的同時,要讓所有課堂都肩負起育人功能,讓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每位教師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將「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

張小兵老師課間的歌聲看似細微,但這種增添精氣神、上出「思政味」的課堂受到了講臺下同學們的熱情回應。這種新氣象,折射出來的該是母校蘭州理工大學立德樹人、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未來美好圖景。

看看網友們怎麼說?


@蘭州理工大學圖書館:為了課堂效果,張老師真是蠻拼的!但願經過課間的休整,下半堂課同學們愉快輕鬆聽懂!

@傳奇比較瘦:終於不是別人的學校了!我們工大滴~

@櫻花細雨991:為工大老師打call

@歲月穿過時間細縫:這樣的老師長得帥,還唱得很好

@菏澤大小事:別人的大學老師!!


@onster瓶子:老師們,你們欠我一首歌


這次,終於不是別人家學校了!


主流媒體報導,這次是我們學校的老師!


              (更多報導此處略去~)

「通過唱歌互動的形式,學生能在高數課堂更放鬆,師生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大家很快就熟了,他們學習上有問題就比較敢問,上課低頭說話、開小差的,我一說他們就不好意思,上課也比較認真了。」張老師說。

一首《吻別》成網紅

原來課程思政就在「我的歌聲裡」

往期推薦

作者蔣華林,本碩就讀於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現法學院)法律專業,2010年畢業後任教於廣東財經大學

編輯:朱莉萍 馬文斌

相關焦點

  • 張學友的一首《吻別》為何成不朽的傳說?原來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
    原來他們都是張學友的歌迷,為了他的演唱會,竟不顧風險而來。有網友總結道:「他來聽我的演唱會,就已做好準備對以往的贖罪。」我們歌神張學友神奇的是,到底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啦,能夠讓這些逃犯都前僕後繼的不惜以身涉險來參見他的演唱會!
  • 《吻別》帶來的心靈震撼陪伴了我的成長,歌神張學友是你的最愛嗎
    「前塵往事成雲煙,消散在彼此眼前;就連說過了再見,也看不見你有些哀怨;給我的一切,你不過是在敷衍;你笑地越無邪,我就會愛你愛得更狂野;總在剎那間,有一些了解,說過的話不可能會實現,就在眼、、、、、、」。
  • 湖北經濟學院:一門思政課程的「網紅體質」
    數據背後,是湖北經濟學院《當代中國》的「網紅體質」。作為一門思政選修課,《當代中國》破解了傳統思政課課堂抬頭難、互動難、入心難的困境,成為學生口中「全新的、有趣的、自由的」上課體驗。  《當代中國》利用新時代網絡信息技術,以「網際網路+思政課」深度融合創新授課模式走紅校園,是湖北省內高校最早進行「課程思政」探索與開發的課程。
  • 走進「課程思政」的春天裡
    東北大學「網紅」高數教師邵新慧,在給學生上《數值分析》在線課時,講解「誤差」概念,播放了短視頻《科學重器,失之毫釐,謬以千裡……一秒之差竟然影響這麼大》以及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香港回歸」小節,讓學生從實際應用案例中體會「誤差」在生產生活中的影響。
  • 一首《吻別》唱出師生互動好範式
    近日,一則蘭州理工大學高數老師課間唱《吻別》的視頻引起網友關注。視頻中,一位年輕老師站在講臺上,拿著手機和話筒,忘情地唱著,而背後黑板上還留著整齊的高數板書。網友紛紛留言說「別人家的老師」,還有學生表示,老師不僅自己唱歌,還會隨機點名讓同學上臺唱歌。同學們表示,「在教室裡聽他唱歌,大家都很開心」。
  • 「課程思政」嘗試「將鹽溶在湯裡」
    「課程思政」嘗試「將鹽溶在湯裡」 2017年07月14日 08:15 來源:文匯報 作者:樊麗萍 字號 內容摘要:專業不一樣,挖掘的思政教育元素也會不一樣,但「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
  • 盤點歌神張學友的十大金曲,《吻別》第一,《祝福》第三
    他是華語樂壇唱片銷量最多的歌手,也是華語樂壇開演唱會最多的歌手,他的歌聲傳遍華人社區的每個角落,他就是江湖人稱歌神的張學友。今天情叔在這裡盤點一下歌神最經典的十首歌曲。當然,這是我心中最經典的十首,如果你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 「思政講理」充分發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效應
    高校思政工作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育人育才的關鍵舉措,廣泛涵育在「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之中。新時代構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凝聚強大育人合力,必須全面系統建設思政鑄魂工程,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課程主抓手作用,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形成協同育人效應。
  • 張學友最得意的專輯不是《吻別》,而是這一張,全創作令人側目
    說到歌神張學友,我們知道他的唱片銷量驚人,一直雄霸華語歌手榜首,其中僅《吻別》一張,據官方公布,銷量累計就超過2600萬張。那麼,也許你認為張學友最為得意的,一定是《吻別》這張專輯了?正如專輯名稱「人生如夢」一樣,在這張真正屬於張學友個人的專輯裡,他第一次在歌聲中感悟人生、感觸生命、感恩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張學友不懂創作,其實不然,也許是唱得太出色,讓人忽略了他創作方面的才華吧。填詞作品就不拿出來說了,僅作曲的也有近20首,《這個冬天不太冷》《這麼近,那麼遠》都是早期很受歡迎的作品。
  • 27年前,一首《吻別》打破銷量紀錄,開演唱會獲得金氏世界紀錄
    27年前,一首《吻別》打破銷量紀錄,開演唱會獲得金氏世界紀錄張學友,1961年出生香港,著名歌手,演員,畢業於香港崇文英文書院。正式出道是在業餘歌唱大賽中獲得冠軍才出道。在1993年的那一首《吻別》打破華語唱片在臺灣的銷量紀錄。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打造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特色陳志國 陳燦芬 劉鑫 汪力 謝柳 教育近年來,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形成「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打造以課程思政為引領的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特色,解決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兩張皮」問題,滿足了社會對應用型工科人才的需求。
  • 東北大學把「課程思政」建在「雲端」
    「全部線上教學課程中要實現『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全覆蓋、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強化正向的價值引領、滲透積極的人文關懷……」東北大學「雲端」開課前,學校就要求廣大教師抓住在線教學的有利契機,在特殊時期把「課程思政」建設推向縱深。
  • 「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
    ,深入探究思政課程如何引領課程思政,努力實現「三個一」的目標。理念引領,形成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為主導,組織不同層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工作的專題研討,引導學校各類主體、尤其是專業課教師充分領悟思政教育的關鍵性作用,明確在辦好思政課程的基礎上,不斷推動其他各類課程發揮育人功能,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相互促進,通過形成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在全課程教學中實現立德樹人。
  • 專業課也是育人課——復旦大學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
    新華社上海2月7日電題:專業課也是育人課——復旦大學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 新華社記者季明、吳振東 高校思政課與專業課雖分屬不同領域,但都有「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共同使命。在復旦大學,3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示範課程、2門「中國系列」課程、13門綜合素養課程、28門已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程,初步構建起多層次互補、有機融合的大思政教育體系,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正日益顯現。
  • 網紅教授的「網紅課程」為何叫好又叫座
    原標題:「網紅課程」為何叫好又叫座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憑藉對古詩詞的獨到見解以及接地氣的授課方式,在抖音短視頻上成為網紅教授,引發了網友對老師授課方式的討論。在對網紅教授課程的評論中,「自己學生時代為什麼沒有遇到像這樣的老師」一類觀點得到網友的最多認同。眾多網絡公開課平臺中有著海量課程,但能贏得學生喜愛的課程屈指可數,這是當前高校課程情況的縮影。網紅教授的授課有何不同?為何能贏得眾多學生的喜愛?學生們究竟對什麼樣的老師、什麼樣的課堂感興趣?教師們從網紅教授的課堂中又能借鑑什麼?
  • 淺談我所理解的課程思政
    淺談我所理解的課程思政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這方面,上海市近年來推行的「課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價值、可推廣的「上海經驗」。目前全市「課程思政」整體試點校12所、重點培育校12所、一般培育校34所,基本實現全市高校全覆蓋。各高校已建設「中國系列」課程近30門,綜合素養課程175門,近400門專業課程申報開展試點改革。本文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試論述一些關於課程思政的前要理解。
  • 抖音裡唱歌很好聽,顏值也高的網紅,網友:可以出道了
    抖音裡唱歌很好聽,顏值也高的網紅,網友:可以出道了 第一個:劉宇寧。他長得很高,而且唱歌真的很好聽,有些人為了他親自去那個地方為他捧場,甚至他所唱歌的那條街也跟著紅了。據說還有許多「媽媽粉」。這樣有顏又有才華的人,而且還沒有架子,我相信不紅才怪呢。而且他的歌聲真的很有特點,每首歌被翻唱出來都有一種屬於他自己的風格,而且唱出來的感覺也並不比原唱差,甚至有些還比原唱有感覺。第二個:m哥。她長得很可愛,一頭長髮,她憑藉自己的一首翻唱的歌紅起來。
  • 【教師風採】給數學課裡加點鹽——西工大教師潘璐璐的課程思政探索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她體會到「教書育人」應是全方位的,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育人的重要環節,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堂課上好。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她查閱大量資料,請教同行,試圖把傳統數學課講出價值、講出溫度。在偶然一次看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時,潘璐璐驚喜地發現,電影畫面裡彎彎曲曲的中國高速公路網不就是高等數學裡的函數曲線凹凸性嘛!
  • 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 《熱處理原理與工藝》課程思政教學探索
    但是,只要我們願意堅持「初心」,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努力學習和工作,就像電視劇《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一樣,為了部隊,也為了自己,不拋棄、不放棄,堅持提升自身素養不放鬆,就一定可以重振旗鼓,再創輝煌。
  • 小品、情景劇、相聲、雙簧……湖南一師教師周小李把思政課上成了網紅課
    圖/受訪者提供本報長沙訊 「在我的課堂上,一旦有學生打瞌睡,我從來不怪學生,只會反省。」夏末秋初,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清幽安靜的校園裡,周小李告訴記者。日前,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評選結果揭曉,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周小李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