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理工大學官方微博截圖
近日,蘭州理工大學高數老師張小兵在課間演唱《吻別》的視頻在網上迅速走紅,蘭州理工大學官方微博上該視頻截止目前點擊量逾55萬+。視頻裡,張老師背後的黑板上,是密密麻麻的高數課板書:數字、公式、圖形、各類符號。時值課間休息,他為了讓同學們從高速運轉了近一個小時的大腦疲勞中解脫出來,認真深情地唱了這首經典老歌。同學們掌聲響起,在歡快活躍的氣氛中,師生們開始了下一堂課。
這位在不經意間成為網紅的張小兵老師也是我大學時期的高數老師。2003年,我們剛入大學,得知作為法律系的學生也是要上高數課的,心裡五味雜陳。記得當年的高數課是由我們2003級法學1班、2班60餘位學生與外國語學院、經管學院等為數不多的幾個文科院系一起合班上的大課。那時的張老師,參加工作也不久,與我們差不多都是「蘭工坪路287號的新人」。
三尺講臺上的他,一頭飄逸的長髮,並不素淨的休閒T恤或襯衫、牛仔褲,大頭皮鞋,頗有那麼一股搖滾歌手的範兒。不少同學見他第一面,都一齊「哇」了一聲,心想「大學老師還可以這樣酷……」一學期的課上下來,張老師始終不棄我們文科生數學弱智商,激情滿懷地為我們傳經布道、普及微分積分常識常理常情,幾乎每一堂課的黑板上都是認認真真、密密麻麻的板書,講課時常會穿插上幾句我們慣用愛聽的80後話語、以及巧用數學知識解釋身邊的日常現象事物等,在嚴厲與鼓勵之間,我們對於微積分等似乎略有所悟。
多年過去,我們大多數恐怕早已將那理解不多的高數知識還給了張老師,也無形中錯失了一次將法律與數學交叉研究視野拓展的良機(想想至今方興未艾的法律經濟學分析吧),不過張老師的課堂,他的專注與循循善誘,他那股將有意義的事做得有意思的勁兒,還是難以忘卻。
那些年,張老師在課間雖然還沒有如今日這般向學生一展歌喉,但我們私底下就覺得張老師實在可以好好考慮一下「兩棲」明星路:數學教師、搖滾歌手。
15年後,張老師頭髮剪短了,但教書育人的情懷依舊不變。課間演唱《吻別》成為網紅後,他樸素地向採訪的記者說,「高數課比較難,又是必修課,多數學生聽完一節課頭疼腦累,我本身喜歡唱歌,就想在課間讓他們放鬆一下,這樣上課也有精神。」他還說,很多學生多數來自西北,比較內斂,他這麼做也是鼓勵學生在臺上唱歌,挑戰自我。聽他這麼說,再憶及以前我們的高數課堂,我所能感到的,是一個大學老師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與仁愛之心相融合所帶來的感動。
德是做人之本、育人之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在發揮思政課作為德育教育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的同時,要讓所有課堂都肩負起育人功能,讓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每位教師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將「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
張小兵老師課間的歌聲看似細微,但這種增添精氣神、上出「思政味」的課堂受到了講臺下同學們的熱情回應。這種新氣象,折射出來的該是母校蘭州理工大學立德樹人、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未來美好圖景。
看看網友們怎麼說?
@蘭州理工大學圖書館:為了課堂效果,張老師真是蠻拼的!但願經過課間的休整,下半堂課同學們愉快輕鬆聽懂!
@傳奇比較瘦:終於不是別人的學校了!我們工大滴~
@櫻花細雨991:為工大老師打call
@歲月穿過時間細縫:這樣的老師長得帥,還唱得很好
@菏澤大小事:別人的大學老師!!
@onster瓶子:老師們,你們欠我一首歌
這次,終於不是別人家學校了!
主流媒體報導,這次是我們學校的老師!
(更多報導此處略去~)
「通過唱歌互動的形式,學生能在高數課堂更放鬆,師生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大家很快就熟了,他們學習上有問題就比較敢問,上課低頭說話、開小差的,我一說他們就不好意思,上課也比較認真了。」張老師說。
一首《吻別》成網紅
原來課程思政就在「我的歌聲裡」
往期推薦
作者蔣華林,本碩就讀於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現法學院)法律專業,2010年畢業後任教於廣東財經大學
編輯:朱莉萍 馬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