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課也是育人課——復旦大學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

2020-12-16 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2月7日電題:專業課也是育人課——復旦大學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

新華社記者季明、吳振東

高校思政課與專業課雖分屬不同領域,但都有「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共同使命。在復旦大學,3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示範課程、2門「中國系列」課程、13門綜合素養課程、28門已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程,初步構建起多層次互補、有機融合的大思政教育體系,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正日益顯現。

  (小標題)課堂:十九大精神「新鮮解渴」

  黨的十九大閉幕後的一天下午,復旦大學3108教室坐得滿滿當當,沒搶到位子的同學從別的教室搬來椅子,坐在教室後面和過道上。教室外,一些同學站在窗邊,探進頭來。

  學生們搶著來聽的,是由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牽頭、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的新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專題課程。學校相關學科領域的知名教授先後走上講臺,帶領本科生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劉婧漪來自2017級技術科學實驗班,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桑玉成對主要矛盾變化的講解,讓她聯想到當下的社會熱點:「老師說到新的矛盾涉及人們對公平、安全、正義的需要,而不再只是物質文化方面的,這切中當下現實,讓我一下子理解了黨的決策是和社會現狀緊密聯繫的。」

  專業理論厚實,案例鮮活生動,不少學生聽完課直呼「解渴」。「跟我之前想像的『思政課』不一樣,我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了更深認識,課後我還要對照十九大報告去理解。」自然科學實驗班大一新生朱天寅說。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董雅華說,在「同心圓」式思政教育體系中,思政課仍是核心地帶,必須尊重學生個性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課堂質量。據介紹,學院已建立起集中研討提問題、集中備課提質量、集中培訓提素質的「三集三提」機制,以確保系列專題課程教學效果。

   (小標題)課程:從「專業成才」到「精神成人」

  「中國為什麼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在摸索與實踐中一步步走出這條道路的?」復旦大學「課程思政」校內公開課《經濟與社會》課上,經濟學院教授石磊用經濟學智慧生動地解讀了中國現代發展史。

「身為一名工科生,缺乏經濟學相關專業基礎知識,原來擔心聽不懂,沒想到聽下來毫不費力,並且受益良多,讓我對中華民族的不斷前進滿懷信心。」復旦大學2016級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本科生張瑞祥說。

  除了《經濟與社會》,復旦大學首批還開出《人文與醫學》《政治與社會》《環境與人類》等6門「課程思政」公開課,主講教師來自醫學、國際關係、物理等院系,每一門都是學生熱捧的「秒搶」課。

「課程背後都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逼迫』我們轉換身份跳出原有框架,不斷完善自己看待世界、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學生說。

  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金曉峰認為,專業課、思政課從來不曾割裂,每一門課都應該求真、觸情,並傳遞價值,不僅要幫助學生「專業成才」,更要促進「精神成人」。

  「高校所有課程都要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教育必須同頻共振。」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表示,學校力圖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核心圈,中國系列課程、綜合素養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多層次互補的「課程思政」育人圈層效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到課堂教學的各個方位、各個層面。

  (小標題)教師:明理入心 德育為先

  復旦大學提出,2018年將在首批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進針對全校各專業全覆蓋的「三十百」示範工程,即建設3個「課程思政」示範專業、20門「課程思政」示範在線課程、100門「課程思政」示範專業課程。以此促進所有課程都上出「德育味」,所有任課教師都挑起「思政擔」。

  通過課程實踐,不少復旦教師對如何促進教書與育人相統一有了更深理解。在石磊看來,思政教育明理入心至關重要,而「理」必須隨著中國實踐的步伐不斷提煉總結,充分具備對現實的闡釋力。

  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蘇長和認為,要做到專業課與思政課在互通中「傳道」,教師要努力讓自己知識面廣闊,同時努力實現科研和教學間的相互轉化、各類知識間的相互轉化。

  教材是落實育人要求的重要抓手。據了解,復旦大學將通過代表性科研成果認定等激勵方式,組織和鼓勵教師編寫更多包含中國智慧、體現價值引領、代表復旦水準的「課程思政」好教材。同時,將以提升教師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為重點,持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課程思政」的推廣提供全面支撐。(完)

相關焦點

  • 課程思政 | 網上教學不忘育人初心!復旦大學課程思政與抗疫同向同行!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政會後,復旦大學立即啟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程,目前已構築起以思政課程為核心,以中國系列課程、綜合素養課程、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為支撐,以專業課程為輻射的課程體系,形成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目前學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已覆蓋所有院系,示範專業已覆蓋所有哲學社會科學院系,並向理工科院系持續延伸。
  • 如何破解"兩張皮" 復旦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開講
    ,自從2016年 12月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已形成共識,復旦大學隨之啟動新的課程建設,以實現學科育人和課程育人水乳交融。2017年 6月,復旦大學獲批上海市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推進三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示範課程、兩門「中國系列」課程、13門綜合素養課程、28門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據悉,復旦大學今年6月 11日通過了《復旦大學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推進示範課程建設,明年將建成72門示範性課程。據悉,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教師分類教育培訓,全面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的意識與能力。
  • 課程思政 | 理工學科: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相得益彰,育人成效與課程...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政會後,復旦大學立即啟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程,目前已構築起以思政課程為核心,以中國系列課程、綜合素養課程、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為支撐,以專業課程為輻射的課程體系,形成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目前學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已覆蓋所有院系,示範專業已覆蓋所有哲學社會科學院系,並向理工科院系持續延伸。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本文載於《中國大學教學》2020年第10期[摘 要]專業思政和課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貫通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有效手段,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有利於整體提升協同育人效果。結果是一些專業課出現了為思政而思政的「貼標籤」和「兩張皮」現象[5];一些專業課不顧課程性質之間的差異,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還有一些課程思政喧賓奪主,甚至把專業課上成了思政課。這些都無法更好地實現「全面培養人」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目的,偏離了課程思政建設的初心和使命。(3)各類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性和協調性,無法真正形成育人合力。
  • 專業課更是育人課!張智強教授「城院大講堂」暢談「課程思政」
    早在2014年,上海中醫藥大學便開始了在「課程思政」方面的探索。當時,基礎醫學院張黎聲教授精心設計的「人體解剖學」 課,令人眼前一亮。他在課上介紹遺體捐獻背後的故事,讓學生們了解社會責任和人性的光輝,課後帶學生採訪遺體捐獻者,讓同學們切身體會無私的意義。
  • 復旦:變「思政課程」為「課程思政」,將實現所有學科全覆蓋
    3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示範課程、2門「中國系列」課程、13門綜合素養課程、28門已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程……變「思政課程」為「課程思政」,打造多層次互補、有機融合的思政教育體系,在復旦大學,思政教育面貌已是「日新月異」;2018年將實現所有學科課程思政的「全覆蓋」。
  •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印發 把課程思政從課程要求轉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整體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
  • 發揮好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 協同育人的重要功能--大河網
    課程思政要求高校的所有專業課程在講授過程中進行思政教育,其目的是要凸顯並激發專業課教育教學的重要立德樹人作用,其課程屬性的實質是要為新時代高校專業課教育教學賦能,以凸顯專業課程教學的「思政性」為重要抓手,著力於打造「思政化」的嶄新專業課程體系。
  • 復旦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公開課向全校教師發出...
    這門課程由文博系教授呂靜主講,是文博系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也是復旦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程之一。最近,復旦大學把10月21日至11月28日面向全校教師公開的42門來自各院系的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發布在教務處網站上,並向全校教師發出邀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觀摩交流,共同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提質增效。
  • 著力發揮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思政」中的主體作用
    彭吉軍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目標定位、體制機制、實施主體、激勵保障等多方面內容,課程思政建設要取得成效,關鍵在發揮好專業課教師的主體作用。促進教書育人職責的回歸。教書和育人是教育教學活動中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是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引領的統一,因此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有利於扭轉「教書」與「育人」脫節的突出問題,促進專業課教師教書育人職責的回歸。擴大課程思政建設的覆蓋面。
  • 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華東政法大學成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
    如今的思政課一堂課下來,不少大學生會感慨「沒想到課堂如此有趣」。如何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將思政元素融入各專業課教學,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頭戲。12月2日,華東政法大學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成立,這是學校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赴復旦大學開展「思政課程」與「課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教師綜合素質,8月16日至22日,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組織25名思政課教師、思政工作者參加了復旦大學舉辦的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第七期專題培訓班。
  • 「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構建高校思政工作體系,緊緊抓住高校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根本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
    4.體制機制:構建多學科的教學合作和激勵制度  在教學中形成有效互補的合作機制,構建思政課理論教學與多學科間的合作機制是「課程思政」常態化發展的重要保證。在教學平臺建設上,其他專業和高校職能部門對「課程思政」缺少主動融合意識,制約了工作合力的真正形成,需要形成針對思政課教師和其他專業課教師的信息溝通渠道、教學交流機制和智庫共享資源。
  • 復旦大學加強課程思政建設
    復旦大學加強課程思政建設 2018-02-27 來源:復旦大學   抓機制建設,壓實主體責任。成立由校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成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指導委員會,由校內各主幹學科具有豐富本科教學經驗的教師組成,負責全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指導、諮詢、評估等工作。落實二級黨委責任,將院系課程思政改革推進情況納入各院系黨政一把手年終述職範圍。
  • 推動思政課與專業課協同前行
    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近日在中央財經大學召開。與會學者圍繞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引導思路及如何與專業課相結合等主題進行了討論。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馬海濤認為,新時代中國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打破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課相隔絕的局面,將立德樹人貫徹到高校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推動思政課與專業課程協同前行。
  • 華北電力大學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助力三全育人
    朱慧花從「後花園」到「百花園」華北電力大學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助力三全育人在華北電力大學控制與計算機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通識導論課《系統工程導論》課堂上,授課教師師瑞峰將其正在開展的能源交通融合發展的前沿課題引入課堂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
    中國網北京12月17日訊(記者 劉佳 通訊員 田馳正)12月11日下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小營校區報告廳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領導班子成員,各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各機關職能部門正職,2019年樹人班全體學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研究生,學生黨員代表參會。會議由校黨委副書記劉筱毅主持。
  • 吉林大學:「大課程」構建思政育人大格局
    這是吉林大學日常課堂討論的片斷,你能想像它們是來自於《機械原理》《電氣工程基礎》的課堂情境嗎?看似與專業課不相干的「插播」,其實,絕不是不經意的「題外」點綴,而是來自於專業課老師的精心設計。到目前為止,全校5000餘門課程已通過新版課程大綱將課程思政全部納入課程目標。將「思政」之鹽溶入專業育人之「湯」,「湯」在變得更可口的同時,也能真正讓學生獲益,達到教書育人的真功效。
  • 西南大學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西南大學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2020-07-01來源:西南大學   西南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