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整本書閱讀設計的思考與總結——以Diary of a Wimpy Kid為例

2020-08-13 雙語小課堂

引言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規定,初中畢業生課外閱讀量累計應該達到15萬詞。我們熟知的課外閱讀的主要途徑有報紙期刊閱讀、分級讀物閱讀以及原著閱讀等。其中英文原著閱讀難度最大,但是也最為鍛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方式。

那麼怎樣才能在匆忙的日常教學之中幫助孩子們實現15萬詞的閱讀目標呢?以最近孩子們閱讀的200多頁的Diary of a Wimpy Kid這本書為例,粗略估計詞彙量在2萬多詞,也就是說初中畢業前最低要求也是要讀7-8本這樣的書。(這裡暫時沒有考慮報紙閱讀等其他途徑。)這樣算起來是不是感覺難度不小。

實際上原著閱讀的集中時間確實非常有限,每個寒暑假讀1本,平時再利用零碎時間讀完2-3本,才可能實現閱讀目標。

但是回歸到閱讀本身來講,英語的閱讀並不是摘抄和筆記的瘋狂謄寫,也不是報告和展示的強制任務。英語作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Lily希望學生們能用英語這把鑰匙打開另一個語言世界,和裡面的作者對話,和裡面的角色共鳴,在英語的語言世界裡面交流與思考,甚至忘記語言的阻礙。


解讀英語整本書閱讀

什麼是&34;(what)

整本書閱讀源自語文學科,指&34; (徐鵬, 2017) 。英文整本書的閱讀和中文整本書的閱讀認知過程基本類似。


整本書閱讀的意義(why)

閱讀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師學習。平時我們學習,有問題了可以隨時問老師,求答案,但是閱讀的理解往往要求更強的自主性,答案也具有個別性。這種不同於應試的唯一答案的思考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深層意義在於通過探索整本書的主題內容、結構、人物關係、情節發展等,發展整體世界觀、整體認知視角、整體認知與整體思維方法。通過整本書閱讀,深度理解作者所建構的價值與意義、作品的結構美與語言美等。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建構更豐富的讀者自己的價值與意義,形成更整體、更複雜的閱讀體驗。(魯子問)


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how)

從整本書閱讀的宏觀安排上,在20世紀30年代,人們就開始對自主閱讀展開研究,一些主要的閱讀模式包括:

SSR(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持續默讀)

FVR (Free Voluntary Reading自由自主閱讀)

DEAR(Drop Everything and Read放下手頭的一切來讀書)

DIRT(Daily Independent Reading Time每日獨立閱讀時間)

USSR(Uninterrupt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無幹擾持續默讀)


這些閱讀方式都可以結合班級情況,嘗試著進行展開。其中我本人實踐過的是SSR,在一節課的前面五分鐘學生和老師一起進行持續的默讀,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英文書。這個方法的成功與否與選書指導,教師示範,學生身邊的物理環境等都有關係。堅持一學期後學生可以做讀書分享等。需要注意的是給學生選擇書目的自由,但也給予指導,讓孩子有主動閱讀的興趣,也有持續閱讀的基礎。在選書時,教師要考慮四個因素:書本的教育價值,文本語言難度,學生認知水平以及文本類型。(張金秀)


具體來講,拿到一本書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閱讀呢?之前舉個慄子讀書會也一起讀過一本書,是美國教育家英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 》。裡面提出了EIASR的閱讀層次模式:

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識字,理解文本在說什麼

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短時間內抓取信息,進行信息系統化閱讀

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深入理解,咀嚼與消化為自己的認知

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觸類旁通,橫縱比較的閱讀


值得注意的是閱讀目的不同,到達的閱讀層次也不一樣。不同閱讀層次邊境也並非界限分明的。一般情況下,初中孩子閱讀英文課外書能夠到達第三個閱讀層次就很好了。

整本書閱讀應選擇契合學生水平的原版分級閱讀讀本,保證語言學習內容的地道性,同時在整體輸入中&34;詞彙語法知識,在歸納過程中發展獲取結構化的知識和能力。輸出時,可選擇非小說類文本讀者劇場的展示、mind-map的口語展示、小組合作探究的任務展示等,在課堂中把學生在課下所不能做的交流、合作、探究活動在課內完成,實現高效課堂。(韓寶成)


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設計(how)


根據張金秀教授團隊的經驗,整本書閱讀應該打破傳統的篇章講解,和PPP模式(讀前-讀中-讀後),以一本書的主題為綱領設計教學活動。大致設計的課型包括三種:


第一類是興趣導讀課。激發學生興趣,示範閱讀策略等,可布置適當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下來自行進行閱讀。


細分來講整本書導讀又可以分為:

1. 主題導讀(引導學生挖掘題目含義、主題意義等,形成閱讀期待和預測)

2. 結構導讀(書目的封面,目錄,封底如果有值得挖掘的,也可以作為導讀切入點)

3. 人物導讀(人物出現的頻率,主次,作用,性格,對人物的評價等)

4. 片段導讀(根據某一個片段進行深度研究,初步挖掘主題意義)

此外,小說作者和寫作背景等要素如果與文本理解相關性較大都可以作為導讀課的內容進行處理。


第二類是討論交流課。基於閱讀到的內容,就書的主題,新的知識和道理進行深入討論。開展小組活動等,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討論交流課前需要給學生設計任務,引導學生的自主閱讀。設計時考慮任務驅動,問題引領和合作思辨等因素。如讓學生用Graphic organizer梳理文本信息,形成內容梳理成果,或者提出自己的閱讀問題等。


第三類是應用創新課。例如基於閱讀內容展開故事續寫,改編,撰寫人物評價,情境短文或者進行表演等。

讀完整本書後主要是需要進行及時的補充討論,創新遷移或者成果展示和評價。結合個人經驗和其他老師的經驗,這裡總結一下常見的整本書閱讀活動和工具包括:頭腦風暴,閱讀圈,拼圖閱讀,讀者劇場,畫廊漫步,自主提問,角色扮演,舞臺劇,辯論會,複述鏈,話題討論,寫作圈,讀書推薦,思維導圖,維恩圖,摺疊書等。


雖然方法羅列在這裡了,但是如何投入實際教學,或者在實際教學之中的具體案例可能是讀者更為關心的內容。這裡就Lily以前的實踐和見聞,給大家分類舉例。

整本書閱讀設計的案例

其實整本書的閱讀由於書目類型的差異,每本書的閱讀課設計會有差別,但是總體而言最常見的切入點有兩個類型:

第一是按照小說要素進行設計,即主題,人物,情節等。

第二是按照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進行設計。之所以不說是按照閱讀能力進行設計主要是因為整本書閱讀活動之中培養閱讀能力的同時往往也伴隨著培養思維,文化等。


例如抓取信息能力,總結能力,寫作手法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的培養都可以作為一節課的關鍵切入點。切入點的選擇就需要結合具體學情和教學目標了。課時安排上如果時間不充裕,儘量能保證兩個課時,這樣還能留一定時間給學生展示和深入討論,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按照章節批量處理,每一次課處理一部分重點章節,設計針對性閱讀活動。


對人物要素進行處理的例子:

1) STEAL characterization

Speech: what they say; how they say it( accent, voice tone, speed...)

一個人的言談,說話方式,語氣,語速,語調等。

Thoughts: thinking;feeling

一個人的感受,想法等。

Effects on others: emotion; reaction

其他人對一個人的情緒、反應等。

Actions: with others; under stress

一個人如何對待別人,在壓力等(負面)情緒下的舉止

Looks: expressions and dress

一個人的肢體語言和衣著外貌

可以就整本書之中出現的關鍵人物讓學生選取並且結合steal法的五個方面深入分析該角色,最後形成自己對於該人物的看法,判斷和評價等。這裡是一個學生作品案例,在閱讀小說Holes後讓學生以steal方法的五個方面分析主人公Stanley:

2) 人物七行詩

用書中人物和人物行為,品性等關鍵詞為喜歡的人物編一首七行詩也是展現學生對人物理解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如:

第一行:一個名詞(人物1名)

第二行:兩個形容詞(描述人物1)

第三行:三個ing分詞(刻畫人物1)

第四行:四個名詞(前兩個定位人物1;後兩個定位人物2)

第五行:三個ing分詞(刻畫人物2)

第六行:兩個形容詞(描述人物2)

第七行:一個名詞(人物2名)

詩歌的形式對於個別文本可能會起到凝練概括,又別出心裁的效果,但是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使用。


3) 人物速寫

為關鍵人物匹配兩個關鍵性的描述詞並且給出故事細節支撐。有益於學生有理有據進行概括並且全面認識關鍵人物的形象,如:

4) 人物維恩圖Venn Diagrams:

在對比兩個事物的異同點的時候可以使用維恩圖,充分進行深入思考和挖掘,如在小說Freak the Mighty閱讀活動之中,教師選擇維恩圖引導學生對Kevin和Max進行比較和對比,利於學生換位思考、推敲細節、理解人物,形成更為客觀的分析與推斷。


對情節要素進行處理的例子:

1) 情節排序與複述

提取出整本書的關鍵情節讓學生快速按照故事先後順序進行排序後複述有利於短時間內回顧整本書內容,如在小說A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的閱讀活動之中老師設計了情節排序:

2) 尋找情節因果關係

這個思路其實就和使用思維導圖將思維可視化類似,情節之間往往有推動發展的因果關係,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等因果關係可以挖掘,例如:

3) 關鍵情節分析

可以對個別關鍵情節進行細緻分析,剖析這個情節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作者的寫作用意等,如:

在前段時間的Love or Money閱讀活動之中Lily也曾帶著學生尋找可以改變Molly死亡的關鍵情節,並且在此分析基礎上對主題進行探討。情節分析後往往可以伴隨著深入的思考和主題挖掘。


對主題要素進行處理的例子:

這個方面的活動根據書的主題不同,採用方法也比較靈活,如在前段時間的Love or Money閱讀活動之中,通過課堂討論,學生們以天平這個圖像來表示本書的主題,這是我自己正好在閱讀的時候也想到了這個圖像,真正的不謀而合,悲劇裡面有Jackie這樣偏重於love進而引發悲劇產生;也有Roger這樣偏重於money而人心冷漠的悲劇。用天平的圖像升華主題:愛情與金錢就像天平上面的左右權衡,過分偏重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實現人生的幸福與平衡。


設計出導學案後教師就可以根據自己安排的重點,讓學生課前完成一部分學習任務 ,課上重點開展一些課下難以完成的需要每個人現場生成的任務了。這樣課堂的內容就更加高效而深入。


對英語素養進行專項培養的案例和方法:

1) 詞彙技能培養

學生看到生詞一定不要過分依賴詞典和英漢翻譯,最好通過上下文先進行猜測,後再去求證猜測正確性。而且對個別生詞只要不影響閱讀的理解,完全不需要都去查出其含義。這方面教師在設計reading log的時候就可有這樣的考慮,如:

2) 總結能力培養

學生對關鍵信息的概括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設置關鍵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概括,並且將個人和小組概括相結合,如:

概括能力的培養其實與情節的活動也可以結合,如讓學生閱讀後製作摺疊書,將整本書內容濃縮為8頁(靈活安排),如:

3) 小組協作能力的培養

這裡簡單介紹兩個方式,一個是通過閱讀圈,讓不同同學在課堂討論之中承擔不同的角色,進行深入討論。如:

另外一個是當學生需要就個別關鍵問題進行討論時,可以使用六頂思考帽進行深入思考,開展平行思維的深入討論:

英語整本書閱讀的讀後評價

說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每個人閱讀同一本書,思考和收穫各不相同,但是整本書的閱讀效果卻也客觀上需要進行一個讀後的評價,Lily看到過的方式裡面有根據同伴展示成果進行two stars; one wish 評價的:

還有利用朋友圈進行真實展示,相互評價的:

還有利用評價量表對自己和同伴作品進行評價的:

目前為止關於整本書閱讀的評價主要是根據活動設計不同進行的輸出活動的評價,對於過程性的評價和體系化的評價量規這方面還所見不足。


關於英語整本書的教學設計方法和Lily以往看到的經驗總結目前主要就是這些。如果您對英語整本書閱讀及其教學感興趣,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能有所收穫。


特別感謝京滬名師工作室&34;在線主題交流會和基礎教育英語教師發展論壇這樣優秀的教育專題分享帶給我寫本文的靈感和素材。尤其感謝北京四中胡欲曉老師,本文有很多案例來自她的課堂實踐。

以Diary of a Wimpy Kid為例嘗試進行整本書教學設計

導讀課:

在開始這本書的閱讀設計前最理想的情況其實是我已經讀完了這本書了,可惜在上學期期末給孩子們布置下去暑假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自己也還沒來得及看完這本書,因而導入課主要是片段導讀和圍繞人物,作者進行的整體導讀:


片段導讀

帶領學生閱讀書上1-8頁的片段,初步分析Greg寫這個日記的意圖,和Greg的性格等;

人物導讀

這是線下微課系列開始的第一節課進行的,其實並沒有要求學生都看,所以部分同學可能並沒有聽到這部分導讀的內容。這個環節Lily還加上了作者和寫作背景簡介,因為部分同學在導讀課後下來問我這本書是不是就是一個初中生寫的,證明他們對背景其實會好奇,所以進行了補充。作者Jeff Kinney是自己27歲開始創作這本書的,寫了7年後才出版。


總結:導讀課這次準備得比較匆忙,當時課下布置的暑假閱任務是完成每個階段的閱讀詞彙量和筆記記錄,加上準備讀完後的reading report. 形式上要求得並不死板,可以靈活地選擇喜歡的片段,人物等進行總結和評價,也可以將內容畫出來配文說明。所以現在主要想的是開學後的課堂交流環節如何設置才能讓學生高效地把這本書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


交流課:

文本解讀:Lily首先是抱著作為讀者的心態和同學們一起閱讀了這本書。從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來講,這本Greg的日記帶給我的了一個震驚,兩個思考,和三個問題。

一個震驚: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主人公Greg並不像我以往所知道的主角一般,品質高尚,能力出眾,救人於水火。讀完一本書我可以為主人公找到n個負面的形容詞,他就是自命不凡,看中名譽,不愛負責,窩裡橫,利己主義,不思自省...(此處省略100詞)這似乎和我以往的認知構成了強烈的對比,讓我震驚。當時反過來看,這是一本diary啊,一個人如果在日記裡面都偽裝自己,那豈不是虛偽到無藥可救了?其實主人公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中生,在自己的日記裡面他是主角,當時他不是故事裡的英雄,他或許缺點很多,但是也有自己的閃光點,如鬼主意多,思維靈活,關鍵時候也挺身而出,而且不愛說恭維的話等。

兩個思考:

1. 讀完以後我在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不像傳統的長篇故事,主題相對突出,矛盾相對明顯。作為一本日記合集,作者一開始可能也並沒有想圍繞一個清晰的&34;來編故事。所以我們課堂上可以深挖的點其實完全可以因人而異。個人來講,我想到自己中學時代寫日記的日子,記錄自己難以和被人說的感受,慢慢的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了。所以主題來講,我認為可以一則定位到少年成長上。成長過程之中面對過父母偏愛,朋友離開,成名失敗,道德糾結,學長欺負...的主人公在一次次的事件之中不斷做出選擇,或對或錯,都是成長。看完後有學生給Lily發消息,說感覺同樣是初中生,感覺主人公心智沒有自己成熟,還有同學說讀完之後感覺Greg不是個好孩子也不是個壞孩子,雖然有時候在面對選擇的情況下自私的選擇了對自己有益的事情但是又能在重要關頭挺身而出。這都是學生們自己讀出來的關於成長的感受,或許可以深入討論一二。

2. 第二個思考是關於朋友的思考。整本日記雖然涉及到的人比較多,家人,朋友,同學等,但是除了主人公Greg,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他的好朋友Rowley了。最有意思的是Greg和Rowley成為好朋友是因為Rowley新搬過來,用蹩腳的方式來Greg家想和他交朋友,Greg善心大發,覺得這樣的Rowley很可憐,進而才把Rowley收入麾下。


但是由於Greg的自私他失去了好友,最後又因為為好友挺身而出重獲友情。兜兜轉轉,也許作者無意之間向我們傳達出一個主題:哪些人性之中美好的東西為我們無形之中帶來了生命之中最好的相遇,但是如果不加珍惜,醜惡的人性就回帶走身邊的美好。說實話我挺羨慕Greg的,至少他可以重新獲得好友,其實生活之中,很多友情隨著時間慢慢就淡了,根本沒有挽留的機會。

三個問題:

1. 讀完以後我自己有三個問題想要深入查閱和研究一下,第一就是人的心理發展問題。文章之中Greg犯錯讓Rowley頂包後自己明明輾轉反側,陷入道德思考,卻還是選擇了利於自己的決定。這樣我又好奇起人的道德發展了,一起看到過柯爾伯格的道德兩難實驗,大家可以看看視頻,你會怎麼選擇呢?也許成長就是開始學會做出對自己不利但是又必須如此的選擇。

2. 第二個我還比較好奇的是青少年欺凌問題。文章之中偶爾就會出現Greg被同年級的大塊頭欺負或者被高年級學生欺負的畫面。還提到學校給學生放Be yourself.主題的短片,反而被恃強凌弱者作為欺負別人的藉口。於是我就好奇,怎樣的教育方式和引導手段可以儘量避免校園欺凌。而且校園欺凌的情況在中國現狀如何。偶爾會看到新聞說某學校孩子被同寢室瘋狂扇耳光等類似欺凌事件,每每看到都於心不忍,是怎樣的仇恨或者陰暗可以讓本來應陽光積極的中學成了黑暗歷史的不堪回首處?前段時間正好熱播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的原著《壞小孩》我正好看過,當時就覺得朱朝陽最後那句&34;讓我心痛。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驕傲,當時一定沒有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驕傲被踩在陰暗的腳下。我希望,至少我的學生,都能或多或少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我們難免有道德動搖的時候,也或許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刻,當時無論如何,請心有陽光,因為你們,都是Lily的驕傲啊!

3. 讀完Diary of a Wimpy Kid我的第三個問題是關於標題的。從詞典的解釋來看,wimpy指的是懦弱的,主人公真的是一個weak and ineffectual的人嗎?是否我們讀到的Greg最突出的特質並不是Wimpy? 所以這個點個人覺得也可以帶著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


基於以上對文本的個人解讀,我的讀後交流課設計大概主線是引導學生充分挖掘主人公形象,將自己對Greg的理解成果化,並進行交流討論。

活動設計(40min)

1. Warming-up 3min

熱身環節我想先就本書之中的一些地道表達進行一個含義速配。因為本書作為一本原著,表達非常地道,又是一本日記,很多接地氣的俚語等,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需要根據語境猜測。如前兩天學生問我kiss one's butt是一種國外禮儀嗎,我當時就感覺這方面的猜測能力學生還比較欠缺,從上下文其實多思考不難看出這是拍馬屁,阿諛奉承的意思。作為一個思路分享,具體題目我就不透露了,如果開學真的實施,怕孩子們提前知道了題目,失去了活動意義。

2. Free-talk 3min

快速熱身後我覺得可以讓學生先自由交流一下讀完這本書後自己最大的感受,最喜歡的情節或者人物,為什麼等。調動一下原認為,可能有同學已經忘了自己讀過的內容了。

3. Venn Diagram 10min

這裡是對情節的歸類處理,讓學生小組活動,翻書把你認為Greg做得很好的情節寫到左邊,很不好的典型情節放在右邊,總結交叉部分是你覺得不好不壞或者難以判斷的。這樣的設計目的在於讓學生進一步回憶故事情節,並且分類思考為接下來的人物分析做好準備。

4. Brain storming 8min

這是對人物的處理,就剛剛的維恩圖,板書出學生答案並歸納討論後就情節讓全班學生頭腦風暴出一個形容詞,形容Greg在這件事情你們反映出的品質。這裡可以求助字典等。進而再歸納根據事實反映出的Greg是一個怎樣的人。

5. steal 人物側寫 8min

這也是人物相關活動。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利用steal方法,選擇典型故事片段從Greg的speech,thoughts,effect on others, actions和looks幾個方面深度解讀Greg的人物形象和特點,讓學生從剛剛歸納出的眾多Greg的主要特質之中選擇一個描述Greg,為本書重新起一個標題,並說明原因,或者沿用標題,也說明原因。

6. If I were Gerg 8min

再次回到情節,讓學生選擇如果你是Greg,你最會改變他的行為的一個片段,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同為初中生,言談舉止和處事選擇上,你會與主人公有怎樣的不同與相同,說明原因。進而從情節探討升到主題挖掘,這裡主要挖掘中學生的成長問題。由於生成性特點明顯,可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返校以後時間進行,或許最多只有一節課時間可以做交流,所以設計的活動主要是一節課的活動,當然也只是非常初步的想法,還不夠具體和精細,主要思路是由下至上的閱讀討論,處理了生詞與表達後從情節到人物再到情節,進而升華到主題的討論,其實這本書還有許多點也可挖掘,如果時間充裕,或許課程又是完全另一個樣子,例如這本日記最大的特色就是圖文並茂,很多圖片其實可以進一步挖掘,進而培養學生看的能力,如Greg說自己的爸爸生氣的時候喜歡把手邊的東西給他砸過來,因此有這樣的一幅圖,就可以問學生為什麼第一幅圖是搞破壞的好時機,第二幅圖不是等。還有最後Greg和Rowley被高中生欺負,Rowley被迫吃腐爛的cheese的時候,為什麼作者忽然不把畫面畫出來,而用了三個詞等:

轉眼之間奮筆疾書了八千多字關於整本書設計的總結,加上一起做的Diary of a Wimpy Kid的筆記近一萬詞,這次讀書帶給我的思考都已經有快兩萬詞了,但是言語有限,有的東西不能用數字去描述,更不能用言語去代替。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接下來倘若有機會就把自己的思考和設計投入課堂吧。或許一節課不能帶來什麼改變,但是長久的實踐與積累,一定可以。這就是三尺講臺的魅力。


謹以此文,紀念讀完Diary of a Wimpy Kid,致敬教學熱情和Lily一樣的老師們,激勵學習熱情和Lily一樣的學生們。書山有路,學海無涯,暢快逍遙遊!

相關焦點

  • 英語整本書閱讀設計的思考與總結——以Diary of a Wimpy Kid為例
    (韓寶成)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設計(how)根據張金秀教授團隊的經驗,整本書閱讀應該打破傳統的篇章講解,和PPP模式(讀前-讀中-讀後),以一本書的主題為綱領設計教學活動。大致設計的課型包括三種:第一類是興趣導讀課。激發學生興趣,示範閱讀策略等,可布置適當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下來自行進行閱讀。細分來講整本書導讀又可以分為:1.
  • 關於英語整本書閱讀設計的初步思考與總結 ——以Diary of a Wimpy Kid為例
    總結:導讀課這次準備得比較匆忙,當時課下布置的暑假閱任務是完成每個階段的閱讀詞彙量和筆記記錄,加上準備讀完後的reading report. 形式上要求得並不死板,可以靈活地選擇喜歡的片段,人物等進行總結和評價,也可以將內容畫出來配文說明。所以現在主要想的是開學後的課堂交流環節如何設置才能讓學生高效地把這本書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
  • 初中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摘 要】本文通過所在學校整個初中階段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在序列閱讀書籍的安排、閱讀目標的達成、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習慣的培養等方面作了潛心探究,以期能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關鍵詞】初中階段 整本書閱讀 教學探究我校以「精品人文、精美藝體、精妙科技」為辦學特色,提出了對學生「四個一」的基礎綜合素養要求(掌握一門藝術技能,具有一項體育特長,受過一種科技訓練,養成一生閱讀習慣)。為此,我校開設了「人文閱讀」特色課程,並聘請了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定期來校指導並進行公開課示範教學。
  • 也談整本書閱讀學習單的設計(下)
    我是來自包頭第一實驗小學南海分校的李瑞,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閱讀實踐故事。先前,我從情節、人物兩個緯度出發,介紹了一些閱讀學習單的設計策略。(也談整本書閱讀學習單的設計(上)。今天我將分享從主旨、表達兩個維度繼續介紹,同時為大家分享設計學習單的4大原則。大多數孩子自主閱讀只能關注到書裡的情節和人物的命運發展,很少能觸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即這本書的主旨。
  • 走進整本書 深耕大閱讀
    姜堰區教師發展中心教研部副主任、中小學正高級教師、泰州市名教師王書月老師開展了初中名著閱讀專題講座:《讀寫共生品名著》,提出了閱讀名著的四種方法:原生態初讀、任務型研讀、共生式品讀和創意式延讀,極具實踐意義和指導性。      王老師以部編版教材必讀名著為例,從「讀寫共生」的角度,詳細分析設計整本書閱讀與教學的方法。
  • 《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案例
    但這是初中生接觸的第一部經典著作,基於學情我的教學設計的主線就是激發興趣。以興趣來消除與經典的隔膜,在興趣中閱讀整本書,在興趣中學會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在興趣中初步形成專題探究的意識,並且能完成簡單的讀書報告。對於理性的批判則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能體會最好,不能體會不強灌輸。在我設計的三堂課中,始終以興趣為主導,以學生活動為主要方式,力爭達到消除與經典隔膜的目的。
  • 2018年北京市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主題教學研討活動
    為了研究如何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進一步提升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發展和英語閱讀素養的提升,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外語教研室聯合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中學英語教研室於2018年11月29日在北京市古城中學隆重舉辦「2018年北京市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主題教學研討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
  • 張小兵:整本書閱讀教學情境與任務設計的要點、原則
    本文整理自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研組長張小兵老師,在首屆中國基礎教育高中語文「新教學」研討活動 (上海靜安專場)上的講座《基於新課標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接前兩期《新課標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與時代之思》《如何選擇合適的整本書閱讀文本?》,今天繼續第三期《整本書閱讀教學情境與任務設計的要點和原則》。
  • 走進沙漠,走近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走進沙漠,走近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背景描述】教學分析: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學習任務群1「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展閱讀視野,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 王希明:《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作者 王希明 七彩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提出了挑戰。眾所周知,一堂課是有時間限制的,所解決的問題只能是幾個甚至一個。單篇課文的容量有限,和課堂教學的時長及授課方式都相匹配,比較容易講透。而整本書則內容宏富,課堂教學中試圖做到面面俱到絕無可能。想要以一堂課撬動整本書,就必須要找到可以帶動「面」的幾個「點」。
  • 都在說「整本書」閱讀,「整本書」包括哪些書,如何評價!
    後來,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主持編寫統編語文教材時,將整本書的閱讀編入教科書,設計了「和大人一起讀」(一年級)、「我愛閱讀」(二年級)、「快樂讀書吧」(一至六年級)等欄目,有序安排整本書的閱讀。那麼,將單篇置於整本書中就應該成為閱讀教學的常態,即由單篇而「窺」整本、從整本而「瞰」單篇,引導閱讀穿梭於整本與單篇之間(實為整體與部分之間)。這樣在整本書與單篇之間「穿梭」,既能引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又能提升單篇閱讀的品質,一舉多得。
  • Diary of a Wimpy Kid---GREG HEFFLEY'S JOURNAL 39
    英語之舟外教直播互動課堂外教老師將帶你讀懂小屁孩成長日記 Diary of a Wimpy Kid 這本書到底說了什麼樣的故事。
  • 在靈魂與思想的碰撞中體悟人性——對於《悲慘世界》整本書閱讀的總結與思考
    在靈魂與思想的碰撞中體悟人性                            ——對於《悲慘世界》整本書閱讀的總結與思考
  • 依託專家引領 推進英語整書閱讀
    響應市局「大力推進英語課外閱讀,落地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號召,本次活動的主題為--推進英語整本書閱讀。第二節是宜興外國語學校蔣麗(小)老師為大家帶來的整本書閱讀教學《The Boscombe Valley Mystery》,這是一堂英語懸疑小說課外閱讀課。
  • 《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王希明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提出了挑戰。眾所周知,一堂課是有時間限制的,所解決的問題只能是幾個甚至一個。單篇課文的容量有限,和課堂教學的時長及授課方式都相匹配,比較容易講透。而整本書則內容宏富,課堂教學中試圖做到面面俱到絕無可能。想要以一堂課撬動整本書,就必須要找到可以帶動「面」的幾個「點」。
  • 「寫日記」英語千萬別直譯成「write a diary」,太中國式了
    英語中有許多固定搭配,和我們漢語的邏輯大不相同,那些我們念起來很順的搭配,直譯成英文其實不一定是對的!今天就來介紹兩組。
  • 鐵塔文韻 | 統編版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 ——以《駱駝祥子》為例
    設計背景導讀,激發閱讀興趣《駱駝祥子》寫於1936年,作品以20年代的北平為背景,年代是深刻理解這部作品的重要的環境線索,也是激發學生產生閱讀興趣的基點。祥子為什麼會被亂兵抓去,為什麼會因為戰爭而成功逃出;勤勞樸實、省吃儉用的祥子為什麼始終過不上吃喝不憂的生活;一切謎底都在「年代」裡。引導學生了解年代背景後,適時插入作者簡介、寫作特點。
  • 玄幻小說推薦整本書閱讀
    捕捉本書的重要觀點作者的價值觀和方向」;    (2)在文字語言方面,「通過反覆閱讀和思考,探索本書的語言和邏輯特徵「;    (3)閱讀方式的水平,「從以前的閱讀經驗中學習,根據閱讀目的的不同,綜合使用精讀,「快速閱讀整本書並瀏覽」;「讀了整本書,畫一個圓努力了解;解決這本書的輪廓您的協會,總結整本書的內容「;」 使用索引, 序言 後記 筆記, 等等 從書中了解如何檢索作者信息
  • Diary of a Wimpy Kid《小屁孩日記》精講之一
    Then one day, a kid named Darren Walsh made the biggest mistake of his life.Girl: Darren touched the cheese!Darren Walsh: No, I didn't! I just looked at it! Really!
  • 吳泓:語文專題學習「整本書閱讀」的幾個問題(教學視頻+教學設計)
    1949年建國初期,他在總結多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為當時教科書編審委員會草擬了《中學語文科課程標準草稿》,又把上述觀點修正和發展為:「中學語文教材除單篇的文字而外,兼採書本的一章一節,高中階段兼採現代語的整本的書。」